转动辅助机构及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及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转动部件通常利用弹簧来实现力平衡。然而,转动部件直接地连接至弹簧,并且当转动部件转动或者与其他移动部件配合时,转动部件和移动部件将接触弹簧,随着时间的流逝后这将会导致弹簧磨损并且失效(损坏弹簧并且降低弹力),从而导致系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其可以在确保力平衡的同时,防止弹簧接触其他部件,这样可以减少弹簧磨损并且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
4.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包括:
5.安装基座,其与转动臂可移动地连接;
6.弹性组件,其布置在转动臂的两侧,并且包括弹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连接至弹性构件的一端,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可移动构件的远离弹性构件的一端抵接转动臂,当转动臂摆动时,弹性构件能够被可移动构件压缩以保持转动臂,当施加至转动臂的外力移除时,弹性构件驱使转动臂摆动至预定位置以复位。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基座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的凹槽,弹性组件容纳在凹槽中,并且可移动构件可滑动地安装在凹槽中。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动臂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延伸,以形成抵接可移动构件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位于凹槽中。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凹槽的远离接合部的一端封闭,以固定弹性构件的另一端。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合部基于转动臂的外壁的法线以第一角度向外倾斜,远离接合部的一端的凹槽的封闭的端壁基于转动臂的外壁的法线以第二角度向外倾斜。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引导机构,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引导机构并且抵接引导机构,引导机构的引导杆面向可移动构件,并且在引导杆和可移动构件之间存在间隔。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引导机构的一端,以固定引导机构。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移动构件为轴承滚珠。
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动臂的侧壁在对应于弹性组件的位置处向内凹陷以形成凹口,使得转动臂的侧壁和弹性构件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15.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紧固装置,其包括进料机构和推进机构,所述紧固装置进一步包括上述转动辅助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具有穿过其两
端的通孔以形成进料通道,紧固件通过进料通道传送至目标位置之后,推进机构的动作可以将紧固件紧固至目标位置,并且推进机构朝向目标位置的移动可以推动转动臂从而摆动。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方案所提供的转动辅助机构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在转动臂的两侧布置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弹性构件通过可移动构件与转动臂可移动地连接以传递力,由弹性构件的压缩产生的弹力可以用于在转动臂摆动至预定位置之后向转动臂施加保持力,从而使转动臂保持在摆动位置,同时,上述弹力还可以用于使转动臂复位;弹性构件可以在弹力的作用下远离转动臂移动,因此在转动臂摆动期间有效地避免转动臂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防止弹性构件磨损,并且提高弹性构件和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在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中,设置倾斜的作用面来传递弹力,使得弹性构件在转动臂摆动时远离转动臂,避免弹性构件和转动臂之间接触磨损,并且进一步提高弹性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描述不同附图中的相似部件。具有后缀或者不同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附图大体地示出了各个实施方案,并且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一起用于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适当时,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零件。这样的实施方案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旨在是本装置或本方法的详尽的或排他性的实施方案。
1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转动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转动辅助机构(无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转动辅助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转动辅助机构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中的转动辅助机构的局部截面图;
23.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安装基座,11-安装部,12-侧壁,13-凹槽,131-端壁;2-转动臂,21-接合部,211-接触面,22-外壁,23-凹口;3-弹性组件,31-弹性构件,32-可移动构件,33-引导机构,34-固定板;10-进料机构,20-推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且完整地说明。
27.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一般含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类似词语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仅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包括”或“包含”等其他类似词语指的是出现在该词语之前的元件或项目涵盖该词语之后所列出的元件或项目及其等效形式,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项目。“连接”或“联接”等其他类似词语不限于物理的或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连接(无论直接或是间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当
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变化时,相对的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变化。
28.为了使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下文描述清楚和简洁,本技术中省略了公知功能和公知部件的详细描述。
29.图1至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转动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包括:
31.安装基座1,其与转动臂2可移动地连接;
32.弹性组件3,其布置在转动臂2的两侧,并且包括弹性构件31和可移动构件32,所述可移动构件32连接至弹性构件31的一端,弹性构件31的另一端固定,可移动构件的远离弹性构件31的一端抵接转动臂2,当转动臂2摆动时,弹性构件31能够被可移动构件32压缩以保持转动臂2,当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移除时,弹性构件31驱使转动臂2摆动至预定位置以复位。
33.当转动臂2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摆动至预定位置时,转动臂2作用于可移动构件32,可移动构件32受力后压缩弹性构件31,由弹性构件31所产生的弹力通过可移动构件32作用于转动臂2,使得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与弹性构件31产生的弹力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使转动臂2保持在预定位置处;并且当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移除时,弹性构件31的弹力释放,转动臂2通过可移动构件32反向地摆动并且复位,从而回到初始位置。
34.上述预定位置为转动臂2的最大摆动位置,同时,弹性构件31具有最大压缩量。当转动臂2摆动至最大摆动位置时,尽管转动臂2可以继续摆动,但是由于弹性构件31的压缩量已经达到最大值,因此在转动臂2继续摆动后弹性构件31不能为转动臂2提供足够的保持力,故转动臂2将沿相反的方向摆动并且回到最大摆动位置。上述预定位置也可以为转动臂2的初始位置和最大摆动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在这样的摆动范围内,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和弹性构件31产生的弹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使得转动臂2保持在摆动位置。
35.本技术实施方案所提供的转动辅助机构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在转动臂2的两侧布置弹性组件3,弹性组件3的弹性构件31通过可移动构件32与转动臂2可移动地连接以传递力,由弹性构件31的压缩产生的弹力可以用于在转动臂2摆动至预定位置之后向转动臂2施加保持力,从而使转动臂2保持在摆动位置,同时,上述弹力还可以用于使转动臂2复位;弹性构件31可以在弹力的作用下远离转动臂2移动,因此在转动臂2摆动期间有效地避免转动臂2与弹性构件31的接触,防止弹性构件31磨损,并且提高弹性构件31和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转动辅助机构的弹性组件3不仅可以通过其端部与转动臂2相互作用,还可以避免与转动臂2接触。
36.转动臂2通过铰接部4可转动地连接至安装基座1,并可以在力的作用下围绕铰接部4的中心轴线摆动,其中该中心轴线为转动臂2的摆动中心。
37.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基座1具有大致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安装部11和两个侧壁12,所述安装部11用于安装转动臂2,所述两个侧壁12垂直于安装部11的端面延伸。两个侧壁12大致平行,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转动臂2的转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弹性组件3的安装。当转动臂2处于静止状态(无摆动的自由状态)时,转动臂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u形轮廓的中心轴线。
38.安装基座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3的凹槽13。弹性组件3容纳在凹槽13
中,并且可移动构件32可滑动地安装在凹槽13中。凹槽13沿着内壁的长度方向布置。
3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安装基座1的侧壁12为弧形的侧壁并且凹槽13为弧形的凹槽,这样有利于弹性组件3在凹槽13内的移动,减少弹性组件3和凹槽13的侧壁之间的接触,并且减少弹性组件3的磨损。
40.安装部11和u形结构的两个侧壁12可以一体地形成。例如,安装部11和两个侧壁12可以通过切割u形开口而形成为圆形套筒。
41.转动臂2的靠近其摆动中心的一端延其径向方向延伸以形成抵接可移动构件32的接合部21,接合部21位于凹槽13中,使得接合部21直接地抵接可移动构件32。
42.如图5所示,接合部21为环形接合部,沿转动臂2的径向方向从其外壁22向外延伸而形成,并且基于外壁22的法线以第一角度α向外倾斜。当由弹性构件31的压缩所产生的弹力f1作用于可移动构件32时,由于接合部21具有倾斜的接触面211,因此通过可移动构件32传递至接合部21的力具有朝向转动臂2的径向外侧的分力f2,能够使弹性构件31远离可移动的转动臂2,从而防止两者接触。
43.凹槽13远离接合部21的一端是封闭的,以固定弹性构件31的另一端(远离可移动构件32的一端)。也就是说,在凹槽13中,弹性构件31、可移动构件32和接合部21从封闭的端壁131开始依次连接,使得弹性构件31和可移动构件32被限制在端壁131与接合部21之间。在该实施方案中,弹性构件31抵接端壁131,这能够在固定弹性构件31的远离可移动构件32的一端的同时,使弹性构件31和端壁131相互作用。
44.如图5所示,端壁131基于外壁22的法线以第二角度β向外倾斜,以利于力的传递。类似于上述第一角度α的效果,当由弹性构件31的压缩所产生的弹力f1沿其他方向作用于端壁131时,由于端壁131具有倾斜的接触面,因此传递至端壁131的力具有朝向转动臂2的径向外侧的分力f3,这能够使弹性构件31远离可移动的转动臂2。
45.当转动臂2摆动时,倾斜的接合部21与倾斜的端壁131的配合使得弹性构件31的两端远离转动臂2,从而防止弹性构件31与转动臂2接触。
46.由于接合部21靠近转动臂2的摆动中心而端壁131远离摆动中心,因此当转动臂2摆动时,转动臂2在靠近端壁131的位置处以更大的摆动幅度摆动,并且不容易与弹性构件31接触。因此,第一角度α大于第二角度β,以确保弹性构件31在靠近接合部21的位置处不与转动臂2的外壁22接触。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不能设定为太大的值,以防止不能提供用于复位转动臂2的足够的径向分力。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优选为1-15
°
。例如,第一角度α可以为10
°
,第二角度β可以为4
°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弹性构件31的尺寸)来确定,并且不受本技术的具体限制。
4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组件3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机构33。弹性构件31的另一端(远离可移动构件32的一端)套设于引导机构33,并且抵接引导机构33。引导机构33的引导杆面向可移动构件32,并且在引导杆和可移动构件32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使得弹性构件31具有一定的膨胀空间。
48.如图2所示,弹性构件31可以为套设于引导机构33的外周的弹簧;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构件31还可以为套设于引导机构33的外周的弹性套筒。由于弹簧具有易变形、弹性大和重量轻等特点,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弹性构件31优选为诸如螺旋弹簧或者r形弹簧的弹簧。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弹性构件31还可以为弹性体,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引导机
构33沿其轴向方向插入弹性体。
49.当弹性构件31(例如,弹簧)套设于引导机构33时,弹性构件31抵接引导机构33的一端,以限制弹性构件31的远离可移动构件32的一端。
50.如图3至图5所示,弹性组件3进一步包括固定板34,固定板34设置在引导机构33的一端以固定引导机构33,进而固定弹性构件3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固定板34可以发挥封闭凹槽13的端壁131的作用,并且其基于转动臂2的外壁22的法线以第二角度β向外倾斜,以传递力。通过在一端布置单独的固定板34和引导机构33,弹性构件31和可移动构件32可以从安装基座1的轴向方向安装,从而利于拆卸和组装且不影响转动臂2。另外,引导机构33和可移动构件32的配合可以确保弹性构件31不与安装基座1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少弹性构件31的磨损。
51.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可移动构件32为可滑动地布置在凹槽13中的轴承滚珠,其不仅可以作用于弹性构件31,还可以与接合部21滚动接触,并且传递弹性构件31的弹力至转动臂2。接合部21具有与可移动构件32配合的接触面211,并且当轴承滚珠通过点面接触与接触面211相互作用时,轴承滚珠可以相对于接触面211移动,从而确保力传递的可靠性,并且在相互作用时仅需要较小量的力来传递力,这有助于使弹性构件31远离转动臂2。另外,可移动构件32可以确保弹性构件31保持笔直状态并且具有确定的接触点。
52.转动臂2的侧壁(外壁22)在对应于弹性组件3的位置处向内凹陷,以形成凹口23(凹进),使得转动臂2的侧壁和弹性构件3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防止弹性构件31在转动臂2摆动时与转动臂2接触。也就是说,转动臂2的摆动将不会影响弹性构件31,因此减少了弹性构件31的磨损。由于弹性组件3安装于安装基座1的内侧,其他部件将不会影响弹性组件31。
5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可以调整从安装基座1的内壁向内延伸的凹槽13的径向尺寸,使得在转动臂2的侧壁和弹性构件3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弹性构件31的径向尺寸可以设定为小于凹槽13的径向尺寸,从而防止弹性构件31与转动臂2接触。
54.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还提供一种紧固装置,其包括进料机构10、推进机构20和前述转动辅助机构。进料机构10包括转动臂2,所述转动臂具有穿过其两端的通孔,以形成进料通道。紧固件通过进料通道传送至目标位置之后,推进机构20的动作可以将紧固件紧固至目标位置,并且推进机构20朝向目标位置的移动能够推动转动臂2从而摆动。
55.当推进机构20朝目标位置前进并且推动转动臂2以摆动至预定位置时,摆动至预定位置的转动臂2封闭进料通道,以防止其他紧固件落入目标位置。推进机构20作用于传送至目标位置的紧固件,使得紧固件可以快速地组装和紧固;紧固件紧固后,推进机构20后退,从而移除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转动臂2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复位并且回到初始位置,进料通道与目标位置连通以传送下一个紧固件至目标位置,因此有利于下一个紧固件的紧固和安装。由于弹性构件31的磨损减少,因此转动臂2可以保持原位,这提高了紧固装置的可靠性。
56.如图6所示,安装基座1相对于推进机构20倾斜地布置,当转动臂2复位时,转动臂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弹性组件3的中心轴线,并且转动臂2复位时的位置为转动臂2的初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转动臂2可以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从而防止与弹性组件3的接触,并且有
利于美观。
57.上述实施方案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本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者等效替换,这样的修改或者等效替换也应被视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其与转动臂能够移动地连接;弹性组件,其布置在转动臂的两侧,并且包括弹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连接至弹性构件的一端,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可移动构件的远离弹性构件的一端抵接转动臂,当转动臂摆动时,所述弹性构件能够被可移动构件压缩以保持转动臂,当施加至转动臂的外力移除时,所述弹性构件驱使转动臂摆动至预定位置以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的凹槽,弹性组件容纳在凹槽中,并且可移动构件能够滑动地安装在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延伸,以形成抵接可移动构件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位于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凹槽的远离接合部的一端封闭,以固定弹性构件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基于转动臂的外壁的法线以第一角度向外倾斜,远离接合部的一端的凹槽的封闭的端壁基于转动臂的外壁的法线以第二角度向外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引导机构,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引导机构并且抵接引导机构,引导机构的引导杆面向可移动构件,并且在引导杆和可移动构件之间存在间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引导机构的一端,以固定引导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轴承滚珠。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的侧壁在对应于弹性组件的位置处向内凹陷以形成凹口,使得转动臂的侧壁和弹性构件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10.一种紧固装置,其包括进料机构和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辅助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具有穿过其两端的通孔以形成进料通道,紧固件通过进料通道传送至目标位置之后,推进机构的动作能够将紧固件紧固至目标位置,并且推进机构朝向目标位置的移动能够推动转动臂从而摆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动辅助机构及紧固装置。该转动辅助机构包括安装基座(1)和弹性组件(3),所述安装基座(1)与转动臂(2)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布置在转动臂的两侧,并且包括弹性构件(31)和可移动构件(32),所述可移动构件(32)连接至弹性构件(31)的一端,弹性构件(31)的另一端固定,可移动构件(32)的远离弹性构件(31)的一端抵接转动臂(2),当转动臂摆动时,弹性构件(31)能够被可移动构件(32)压缩以保持转动臂(2),当施加至转动臂(2)的外力移除时,弹性构件(31)驱使转动臂(2)摆动至预定位置以复位。本申请的弹性组件可以与转动臂相互作用,并且可以在转动臂(2)摆动期间有效地避免转动臂(2)与弹性构件(31)的接触,防止弹性构件(31)磨损,提高弹性构件(31)和产品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M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阿特拉斯

技术研发日:

2021.04.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4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7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构件   弹性   机构   接合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