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9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32个研究方向,实施周期从2019年—2021年。
根据指南方向研究内容体量,建议支持经费总计5.3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
1.1.1民间医药特技术收集评估方法与推广应用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民间医药特技术筛选、评价方法,建立传承机制与管理平台;以收集15种以上临床基础好、确有疗效的民间实用诊疗技术为载体,在对其名称、源流、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其中3~5种技术,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建立民间医药特技术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相关的收集、评估、筛选、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15种以上民间医药特诊疗技术收集与整理,按照名称、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等要素,形成研究报告,提供操作方法视频资料;完成其中至少3种特诊疗技术、每种至少300例以上的临床评价,形成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报告,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编制《民间医药特技术筛选方法与评价指南》;建立民间医药特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可以有效运行的民间医药特技术收集、评估、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2.1重大疾病中医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中医药确有疗效的重大病证,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以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通过审证求因、审证求机、—2—
以方证因、以方证机等方法,凝炼病因病机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所选择重大疾病的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的新方案,并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其科学性、实用性。
考核指标:每个项目提出1种有充分依据的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可同时适用于多种重大疾病)以及一种创新的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方案,完成足够样本量的临床验证报告,并纳入国家数据平台。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1.3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3.1引经与调节气机中药药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性效关系明确、临床疗效突出的中药引经药或调节气机升降药及其代表性方剂,基于临
床并结合中药化学、药效等现代研究成果,使用现代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在多种方法的比较基础上,建立基于传统功用的中药药性表征方法,解析中药引经和升降浮沉效应机制的科学内涵。
考核指标:提出中药药性研究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完成2个以上引经药和2个以上调节气机升降中药的生物效应对比,及相关方剂功能效应研究;提出相应的药性表征方法,揭示所选引经和调节气机中药的效应机制的科学内涵;申请发明专利1~2项。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3—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2名优中成药作用机制解析创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在经典名方基础上形成的名优中成药(已经上市)1~2个,构建模拟体内“药动—药效”关联的动态过程的体外复合模型;研究多成分对机体分子网络作用与调控的分析技术,揭示多成分协同调控基本模式;研究“分子网络—药理活性—病证效应”多层次整合作用解析的关键技术,阐释中药方剂临床疗效产生的基本机制;形成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机制解析创新方法,指导新药开发和质量控制。
考核指标:建立模拟中药方剂体内过程不同环节组合的体外复合模型;建立多成分协同调控分子网络分析技术;形成中药多成分整合作用机制解析的关键技术3~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多学科交叉团队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相关企业配套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4基于常用腧穴的腧穴特异性和效应机理研究
1.4.1临床优势病种相关腧穴功能及其效应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有高质量证据支撑的优势病种所用的主要腧穴8~10个,结合其刺灸方法,研究相关腧穴的功能特点及与人体组织器官的特殊联系,从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征、病理反—4—
应、刺激效应等多个层面解析其效应机制以及影响的因素。
考核指标:阐明相关腧穴的生物学基础、功效,以及与刺灸方法的相互关系;提出腧穴功效的研究
方法,申报发明专利1~3项;阐明8~10个相关腧穴的主要功效与效应机制,提出其主治病证临床腧穴配伍优化建议方案。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2经脉现象产生机制与临床应用的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在系统梳理经络学说源流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成果,利用现代科技多种手段,建立客观的研究方法,探索和解释经脉系统与气血、脏腑相关、经脉病候以及循经感传等经脉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考核指标:提供若干依据充分、机制创新、可以有效解释经脉现象的研究报告与能够提高针灸临床诊疗能力的新策略或建议方案。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5古籍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1.5.1中医古籍整理与专题文献研究
研究内容:对中医古籍进行深度挖掘,进行标注、索引;开展相关中医药理论专题、临床病证以及学术流派专题的古籍文献研究,建立理论、病证以及学术流派专题文献数据库,为重大疾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1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63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临床   中药   方法   机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