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

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
(1)分类核心经验——根据属性来定义
(一)集合的定义
集合:按照一定的属性特征组合在一起的总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梨、苹果、橘子归在一起,是水果的集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是交通工具的集合。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维恩图(也叫文氏图)。
例如,A={1,2,3,4,5}(列举法表示)
B={x|x>1} (描述法表示)
(三)集合的特点
关于集合的概念,应明确以下三点:
第一,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第二,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第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一方面因为集合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感知集合符合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学前学数概念前的准备教育,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一)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
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是从认识他们的属性特征开始的,而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属性特征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物体归入不同的集合,如这些物体都是相同形状的,这些人都是同一个单位的。
(二)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
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
2.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
1.3岁前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
学前儿童3岁前感知集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即泛化、笼统的感知。
例如,在学前儿童玩积木时趁他不注意拿走几块,他是不会觉察到的。这时他感知的只是一堆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东西,即泛化的 、笼统的。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一般为3至5岁。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界限上。
例如,让学前儿童在画有4朵花的画片上叠放塑料小花时,他们只用塑料小花盖住画片上第一朵和第四朵的花图,就认为完成了任务。这说明他们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集合的界限上,从而削弱了对所有组成元素的注意。
例如,让学前儿童给第六个小熊穿衣服,往往只会给第1个和第6个小熊穿衣服。
3.感知集合元素阶段
能够通过计算比较精确的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一般为4至5岁。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能达到准确地一一对应,注意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学前儿童对不同集合的量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运用视觉提示(目测)的方法,可以用一一对应(朋友)的方法,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4.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5~6岁的学前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学前儿童对包含关系的理解万网要晚于相等关系。
可以根据物体属性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匹配——引发儿童关注属性特征(朋友)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特点, 将它们分别归入某一类别。 (《心理学大辞典》)
匹配和分类都涉及对物体属性的把握,但两者有差异:匹配是分类的基础,但分类才是儿童
集合概念认知的典型表现。那么如何区分匹配还是分类?
例如,要求学前儿童将不同颜的珠子装入相应颜的罐子里。罐子的颜对学前儿童的操作具有暗示性,因此这是一个匹配活动。
例如,生活中整理衣服时,请学前儿童把一样的两只袜子配对,这是匹配。
例如,要求学前儿童将篮子里的“糖果”分别挂到墙上的口袋里,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大一小两个口袋,且两个口袋里已经分别放进了两粒大的糖和两粒小的糖。这样的材料投放给学前儿童限定的是“糖果”大小的属性,这是匹配不是分类。
但如果教师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是两个大小相同且里面没有“糖果”的口袋,要求学前儿童将篮子里的“糖果”,按大小分类放到两个口袋,这是分类活动。
明确了分类的概念之后,下面介绍分类的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1.可以按不同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
(1)按照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例如,按颜不同,黄气球放一起,红气球放一起;按大小不同,小气球放一起,大气球放一起;按形状不同划分,椭圆形气球放一起,长条形气球放一起。
(2)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
例如,把笔、本子、书包、台灯、手工剪刀等归为一类,都是学习用品或文化用品,把碗、勺子、叉子等归为一类,都是餐具用品;把毛巾、牙刷、茶杯等归为一类,都是生活用品。
(3)按照物体的材质分类
例如,玩具按材质可以分为木质玩具、塑料玩具等;将布娃娃、衣服、裤子按布料材质分为一类。
(4)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情景)
例如,蜡烛和火柴防在一起;小兔子与萝卜放在一起;牙刷和牙杯放在一起;猴子与香蕉放在一起等。
(5)按物体的的数量分类
例如,把数量只有一个的物品放在一起,把数量为两个的物品归在一起,把数量三个的物品归在一起。
核心经验2.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气球按照物体的不同外部特征分类,可以按颜不同分类,红气球放在一起,黄气球放在一起;可以按大小不同分类,小气球放在一起,大气球放在一起。
例如,下图中的物体可按数量分类,也可按“有生命”、“无生命”分类。
核心经验3. 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
当一个整体被分成不同集合时,会对这些集合进行比较。有时比较哪个集合“更好”或者更让人喜欢,如“我喜欢黄,不喜欢黑”“木质玩具比塑料玩具好”“孩子们喜欢用苹果作为水果
点心”等;有时对集合的数量进行比较,例如“圆形珠子比方形珠子多”。5岁学前儿童常常会比较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量问题:谁的更多?哪个更大?这样公平吗?这类数量比较会涉及不同集合之间的三种数量关系:…比…多;…比…少;…比…一样多。
随着学前儿童相关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前儿童感知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或相等、交集、并集等)。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情境的集合关系,加以适宜引导,帮助年龄稍大的幼儿尝试着理解基于实际生活情境的集合关系。
例如,引导学前儿童将一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的图片分类,让学前儿童思考后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多次分类,并在分类中深入思考两栖动物(如青蛙)该放在什么位置之类的问题等。
(2)学前儿童分类学习路径
每人一张小纸条, 去另一个你认为跟你有共同点的人签名,2分钟,看谁签得多
(工作坊游戏,来源: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
分类线索:
长头发、穿衬衣、戴眼镜、穿牛仔、穿裙子、黑衣服
双眼皮、有耳洞
男生、女生、老乡、同一个班级
1. 属性特征的角度
(1)从根据事物的外部明显特征到根据细节特征进行分类。
(2)从根据外部特征(自然属性)到根据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进行分类。
具体来看一下学前儿童分类的学习路径
(1)根据事物表面具体和简单的特征进行分类(颜、形状等)
小班学前儿童往往会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颜等外部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2)能按照事物外部的细节特征进行分类(材质、有无商标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会根据物体的材质、细节图案等细节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大班学前儿童对自己的鞋子进行分类,他们能够按照材质运动鞋、皮鞋,有无鞋带,鞋子舌头上有无商标,有拉链无拉链,有卡通无卡通,鞋底的花纹等细节特征进行分类
(3)能根据事物的较内部特征来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但离不了具体的情景和功用
学前儿童最初倾向于事物的外部特征,随着经验的累积,才开始关注事物的社会属性特征。而且这种能力,与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有关,年龄越大,这种分类能力越强。小班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有限。
例如,手铐、手、警车、警察(公安相关);
消防车、云梯、烟雾报警器(根消防有关);
输液瓶、针头、听诊器、医生护士(与医院有关)。
(4)开始根据本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剪刀:玩剪纸的时候,就是玩具;学习活动时候,就是文具。
2.从学前儿童思维的角度
(1)按一维特征分类,即按事物的一种特征分类。
(2)按二维特征(或以上)分类,即同时依据事物的两种(或以上)特征进行分类。例如,
在一组图形卡片中将红的大图形放在一起,这种分类形式要求学前儿童在头脑中能同时考虑事物的两个(或以上)特征。
例如,要求学前儿童把蓝的方形放在一起,红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这时,学前儿童既要考虑颜又要考虑形状。
(3)层级分类,即在包含多种不同属性特征的物体中,思考确定不同的特征,有序、分层进行逐级分类。例如,一堆积木,学前儿童先根据颜分类,然后在每种颜下面,再按照形状进行二级分类,按照形状分类之后还可以再按照大小分类,这样一级一级分下去。
(4)多重分类(也可称为多角度分类),指对一组物体可以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多重分类要求学前儿童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个(或同一组)物体的特征,同时转换分类标准。
例如,下图的材料中,既可以按照使用人分为儿童专用和非儿童用,也可以按照功用分为日化用品和非日化用品等。
(1)学前儿童分类教育
感知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运算的理解。先以物体的属性特征来分类,再比较不同的集合,数学运算就容易得多。
(一)分类之前,引导学前儿童认真观察
分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引导学前儿童仔细观察待分物体,然后再开始分类。
兼顾分类活动的两个步骤。
例如,每一组一个物品,仔细观察这一物体。每个人轮流说出这个物体的一个特性,不能重复:粉的、塑料的、可以吹风的、有二维码的、孩子用的、夏天用的、有香味的….
彩笔和帽子:儿童用的
伞和扇子:上面有商家的广告
纸巾、面膜、彩笔、扇子:二维码
纸巾、面膜:产地一样
扇子、伞、帽子:夏天降温用的
(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可按照类别进行整理。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前儿童体验、积累分类的概念。在幼儿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前儿童整理玩具的机会,让学前儿童积累分类的经验。
例如玩具分类,运动游戏、画画时候用的、做科学小实验时候用的、积木类的。
让学前儿童自己收拾玩具:自理、分类
例如,超市买东西是很好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带路,我要买花露水,要去哪里?要买菜去哪里?
例如,整理衣服,花纹、布料
实用:季节(短袖、长袖/上衣和下衣/内衣袜子)
(三)提供多维度的材料
当学前儿童进行分类时,希望他们能够习得多重分类法,即对一组物体可以确定多种分类标准,既可以按照颜分,还可以按照形状分,等等。那么我们提供的材料首先就要具有多维度特征,以支持学前儿童这一行为的产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3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52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儿童   分类   学前   集合   特征   进行   物体   例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