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缝合的五种缝合技巧

跟腱断裂缝合的五种缝合技巧
跟腱断裂的发病率为18/10万,目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多个体育明星的跟腱断裂使得这一运动损伤家喻户晓。多数发病与过度劳损有关,踝在过伸位突然用力受伤,断裂多发生在跟腱止点上方4~6cm处。手术切开缝合是修复跟腱断裂目前标准术式,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跟腱经皮微创缝合方法的尝试及其随访的结果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损伤小、再断裂率低,最重要的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接近保守。但医源性腓肠神经损伤和对缝合强度的担心,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国内各家医院针对这种微创修复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目前也产生了很多成果。
跟腱损伤的分类
跟腱损伤基本分为两大类,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断裂,多为锐器切割损伤,部分患者容易漏诊。闭合性跟腱断裂,是指跟腱解剖学连续性完全中断,部分患者在完全断裂前就存在腱束散在的不全离断,遇突然暴力,即发生完全断裂;此外跟腱长期慢性牵拉劳损,产生跟腱炎、腱周炎,跟腱组织变脆,腱周炎影响跟腱微循环、进而影响跟腱血供。
解放军总医院建议根据跟腱损伤后病理变化特点和损伤时间将跟腱损伤分为3种情况:①伤后10天(急性损伤);②10~20天(亚急性损伤);③20天后(陈旧性损伤)。
急性损伤:伤后1周内,最多不超过10天,手术切开时见跟腱纤维呈亮白,韧性好,无水肿或水肿程度很轻,缝合时组织对缝线的把持力很好,单纯的踝关节跖屈即可以使跟腱断接触。
亚急性损伤:伤后10~20天腱周组织肿胀,肉芽瘢痕脆性大,跟腱纤维组织变脆,对缝线把持力弱,缝合的牢固程度降低,同时通过踝关节跖屈不能使跟腱断端接触。
陈旧性损伤:伤后20天以后的跟腱纤维肿胀消退,瘢痕略有老化,对缝线的把持力增强,缝合时手感好,但是跟腱短缩往往超过6cm,通过踝关节跖屈和跟腱的V-Y延长也不能实现跟腱断端得接触。
Myerson根据跟腱断端存在缺损的大小对跟腱损伤进行分类:
Ⅰ型,缺损长度<2cm,踝关节跖屈后可直接端端缝合;
Ⅱ型,缺损长度为2~5cm,采用三头肌腱腹交界部V-延长修复,或联合肌腱移位进行加固;
Ⅲ型,缺损长度>5cm,采用肌腱移位桥接跟腱缺损,或联合三头肌腱V-Y推进。
对于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因为其跟腱缺损较多,运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后,大部分依靠晚期瘢痕组织填充缺损处,术后可能有跟腱延长、小腿三头肌无力、足蹬力下降、踝关节背伸困难、皮肤粘连等并发症。
跟腱损伤的
一、的原则:
对于闭合性跟腱完全断裂是否手术修补缝合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一部分学者认为跟腱断裂的修复方式都是瘢痕愈合,选择保守,只要保持踝关节跖屈位,最终断裂的跟腱都能愈合,而手术切开有切口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建议手术,认为手术后断裂跟腱经精确缝合,大大增加术后跟腱跖屈的力量,通过手术方案的优选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跟腱闭合断裂的建议是,年轻人需要运动,跟腱的结实程度对于运动程度十分重要,建议手术;而老年人,活动量小,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疾病,建议保守。
1.非手术:
多选用跟腱靴、石膏或支具,即将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2.切开缝合修复方法选择:
新鲜跟腱断裂:断端不齐多呈马尾状,近端回缩断端缺损大约3cm,通过踝关节跖屈跟腱断端可以相互接触、进行端端缝合,如Krackow法、Bunnell法、端端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细丝线间断加强缝合;在此还特别推荐解放军总医院发明的专用器械,实现了通道辅助微创缝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有效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提供足够的有效力学支撑,手术时间仅需15~20分钟,切口仅为1.5~2cm。
亚急性损伤:跟腱断裂超过10天,跟腱挛缩往往达3~6cm,断端变性、坏死不重,单靠踝关节跖屈、不能实现跟腱断端的端端接触。建议Abraham V-Y法缝合修复。
陈旧性损伤:跟腱断裂时间超过3周,此时跟腱挛缩往往超过6cm。建议采用Lindholm法(腓肠肌腱膜翻转术)修补跟腱断端缺损。如果术中发现缝合修复后的跟腱强度不足,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跟腱,如White Krynick法、Rugg和Bogoe法、单纯跖肌加固、利用腓骨短
肌以及人工材料修复、阔筋膜移植等缝合方法。
交通事故伤所致:常伴有跟骨及皮肤的缺损,通过皮肤局部松动减张缝合/游离皮片移植难成功,目前多采用:①带肌蒂的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②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跟腱缺损;③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二、Krackow锁边缝合切开修复跟腱急性断裂术:
患者俯卧位,局麻或连续硬膜外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大腿中上段捆绑充气止血带。
跟腱断裂应在肿胀出现前手术,否则应待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后手术,以免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跟腱与皮肤粘连。
常规碘酒、乙醇消毒患肢皮肤,铺无菌巾单,粘无菌贴膜。驱血带驱血,上止血带。
跟腱内侧纵行切口,纵行切开10~15cm长(切口距跟腱1cm,即切口远离中心防止鞋摩擦跟腱造成跟腱局部刺激症状)。跟腱显露主要三个切口,后正中入路、外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正中入路对跟腱的显露较好,但是远期切口瘢痕愈合后,瘢痕容易磨鞋后跟产生疼痛,
此外切口缝合口在张力最高点,影响切口的愈合,容易出现跟腱的外露;外侧入路,容易损伤腓肠神经的足跟分支,造成足跟部皮肤感觉缺失,长久会出现皮肤的神经支配营养不良等问题;跟腱内侧纵行入路相对比较安全,可避免外侧入路带来的小腿后皮神经损伤,降低正后方直切口较高的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率。
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保护深筋膜与皮下组织相连(用丝线缝合皮肤与深筋膜并固定在周围皮肤上),也就是说不做皮下组织游离,保护腱周组织充分显露断裂的跟腱。应锐性切开至深筋膜(腱外膜),避免钝性剥离造成的皮下营养血管网破坏和脂肪液化,从而减少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粘连;保护腱周组织,避免破坏其从腹侧进入跟腱的血管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2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49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跟腱   断裂   缝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