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无线充电技术揭秘

  电磁感应技术成熟
  只要是学过电气工程学的人,对于尼古拉·特斯拉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这位美籍塞尔维亚裔科学家在1891年发明的特斯拉线圈通过电磁共振原理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无线能量传输,并为随后一百多年的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无线电力传输领域已经出现了几种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其一是电磁感应式,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相互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电力传输;其二是电磁共振式,这是一种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是将能量发送和接收装置调整到相同的频率或者特定的频率上实现共振,从而在它们之间实现能量的彼此交换;其三是无线电波式,这也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相类似,即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然后将之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以上几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方案中,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最为成熟。
  电磁感应是qi甩掉大尾巴的关键
  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的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当电流通过线圈之后便会产生出磁场,而产生的磁场又会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有了电流便可以充电。无线充电器便是这样摆脱电线的束缚的。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主要是电磁感应,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段转移到接收端。
  根据这一原理,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手机分别内置了线圈,使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手机供电。
  为了提高充电的效率,需要两个线圈相互对齐,不产生偏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充电座内部的线圈还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内自由移动,可以自动检测手机的放置位置,并将线圈移动到该位置,使两个线圈位置相一致。
  qi无线充电技术需要让被充电设备在2.54厘米范围之内,即近磁场无线充电。然而,考虑到无线充电的便利性,远距离充电更具有卖点。目前,业界已经着手进行相关的研究,预计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传输距离可达5米左右。
  无线充电技术疑问待解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43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充电   无线   线圈   原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