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储能电池组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储能电池组的工作温度与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密切相关,而目前所使用的大型储能电池组由于储能效果好、功率大且需要持续工作,同时,由于其普遍存在散热效果差的缺陷,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储能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甚至极易引发大型储能电池组的热失控,严重制约了能源产业的发展。
3.目前常采用的散热技术方式包括风冷、液冷或两者进行结合以加速储能电池热量散出,如文献号为cn214957194u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爆结构的储能电池,该具有防爆结构的储能电池通过设置风机对储能电池主体进行降温,防止储能电池主体温度过高发生爆炸,保证该储能电池的安全性。而文献号为cn10919307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置锂离子电池组异常升温的水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参数进行监测,与冷却水联级对温度异常升高的电池组进行冷却,同时对冷却循环水水温进行监测并在冷却循环水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及时对冷却循环水进行电冷却器冷却,确保整个装置的温度监测和冷却效果,避免电池温度进一步上升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但该处置锂离子电池组异常升温的水循环冷却系统并不适用于较大功率的储能电池组的散热,其散热效率低,不能对大功率储能电池组进行持续散热处理。
4.由于大容量、大功率的储能电池在使用时,发热量较大,针对现有的散热系统存在的体积较大、散热效率低且不能满足其散热需求的缺陷,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可对大功率、大体积的储能电池组进行有效地散热,以满足其散热需求,提高电池寿命。
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8.混合水箱,所述混合水箱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两侧的冷侧换热器和热侧换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具有制冷面和发热面,所述冷侧换热器和热侧换热器分别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的制冷面和发热面布置;
9.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内部换热器,所述内部换热器通过内循环组件与所述冷侧换热器连通并形成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
10.以及外循环组件,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外部换热器通过外循环
组件与所述热侧换热器连通并形成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
11.进一步地,所述冷侧换热器和热侧换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直接贴合或通过高导热材料间接贴合,其中,所述高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脂、导热垫、导热凝胶、导热相变材料、导热石墨片以及导热碳纤维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所述冷侧换热器和热侧换热器之间还设有隔热材料制成的密封隔热层,所述冷侧换热器、热侧换热器以及密封隔热层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设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储能水箱,所述储能水箱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与所述冷侧换热器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与冷侧换热器连通之间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储能水箱通过第二液体循环管路与内部换热器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与第二液体循环管路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共同构成所述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和第二液体循环管路还分别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泵用于为储能水箱与冷侧换热器之间的换热介质输送提供动力,所述第二循环泵用于为储能水箱与内部换热器之间的换热介质输送提供动力。
14.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且所述第一循环泵与第二循环泵可独立进行控制。
15.进一步地,所述冷侧换热器包括多个呈规则阵列排布的换热单元,每个所述换热单元均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布置,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对应设有多组,且每个所述换热单元均通过一组第一液体循环管路与所述储能水箱连通,每组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上均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循环泵,且各个第一循环泵均独立控制。
16.进一步地,为提高该内部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连通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一吸水端,所述第二液体循环管路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连通的第二出水端和第二吸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均位于所述储能水箱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相对设置。
17.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外循环管路,所述外部换热器通过所述外循环管路连接至所述热侧换热器,所述外循环管路上还设有外循环泵,所述外循环泵用于为所述热侧换热器与外循环管路之间的换热介质循环提供动力。
18.进一步地,为对该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散热介质进行散热,所述外部换热器包括平行流换热器和散热风机,所述平行流换热器通过所述外循环管路与所述热侧换热器连通且所述外部换热器至少具有一个散热面,所述散热风机正对所述散热面设置,从而通过所述散热风机进一步加速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的热量散出。具体而言,
19.可选地,该外部换热器也可以设置为换热水塔的形式,由于该换热水塔的出水量较大,因而,也可满足对无须移动的大功率、大体积储能电池组的散热。
2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其是采用上述的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对储能电池组进行辅助散热。
21.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装置对储能电池组温度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内循环过程和外循环过程,所述内循环过程和外循环过程同步进行。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过程为:当对储能电池组进行散热时,由内部换热器通过
热交换对储能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将吸热后的换热介质输送至第二热器进行冷却。
23.优选地,当所述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由内部换热器通过热交换对储能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第二循环回路将吸热后的换热介质输送至储能水箱中,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持续地将储能水箱中的换热介质所述至冷侧换热器进行换热。
24.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过程为:通过热侧换热器中的换热介质对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将吸热后的换热介质输送至外部换热器中进行冷却。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在储能电池组的外部设置混合水箱,使得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蓄冷量极大地提高,同时,通过该混合水箱实现对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换热介质的降温,并通过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将降温后的换热介质输送至内部换热器中以持续不断地吸收储能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从而可对储能电池组起到持续、循环地降温作用,整个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更好,可实现不间断、不停机工作,便于对整个储能电池组进行局部检修和维护。同时,本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器件降温与液冷进行结合,使得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控温效果好,尤其适合大体积和大功率的储能电池组的控温,从而可保证储能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此外,本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还通过在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设置储能水箱,通过该储能水箱作为换热介质储存容器,可使得储能电池组进行持续不间断地散热,并且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对换热介质的输送速率等进行调节,以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满足储能电池组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为:11,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2,半导体制冷器件,12,冷侧换热器,121,换热单元,13,热侧换热器,14,密封隔热层,141,密闭空间,20,储能水箱,21,内部换热器,22,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1,第一循环泵,221a,第一出水端,221b,第一吸水端,23,第二
液体循环管路,231,第二循环泵,231a,第二出水端,231b,第二吸水端,30,外部换热器,31,扁平状微通道,32,散热风机,33,换热水塔,34,外循环管路,341,外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6.实施例1
37.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可对大体积、大功率的储能电池组进行散热,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体而言,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混合水箱、内循环组件以及外循环组件,其中,该混合水箱设于该内循环组件和外循环组件之间。具体而言,该混合水箱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两侧的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具有制冷面和发热面,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分别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和发热面布置。而该内循环组件包括内部换热器21,该内部换热器21可内置于需散热的储能电池组内部或靠近该储能电池组设置,以吸收该储能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该内部换热器21通过内循环组件与所述冷侧换热器12连通并形成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以将该内部换热器21中吸热后的换热介质输送至该冷侧换热器12中进行冷却,并且,由于该冷侧换热器12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设置,使得流经该冷侧换热器12中的换热介质可被快速降温,然后持续地输送至该内部换热器21中进行吸入,通过此种循环,使得该储能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持续不断地被吸收,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对应地,该外循环组件包括外部换热器30,所述外部换热器30通过外循环组件与所述热侧换热器13连通并形成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该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使得其中的换热介质不断地在所述外部换热器30与热侧换热器13之间循环,在该循环过程中,该换热介质在外部换热器30中吸热,以带走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热面所产生的热量。
38.在本实施例中,为适应大体积、大功率的储能电池组的散热需求,该内循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内部换热器21之间的储能水箱20,该冷侧换热器12与内部换热器21之间的换热介质在循环过程中必然通过该储能水箱20。具体而言,该储能水箱20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与所述冷侧换热器12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20与冷侧换热器12连通之间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储能水箱20通过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与内部换热器21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20与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共同构成所述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使得该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换热介质在
该冷侧换热器12、储能水箱20以及内部换热器21之间进行循环。更具体地,该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和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还分别包括第一循环泵221和第二循环泵231,该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第一循环泵221以及第二循环泵231共同构成内循环组件,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循环泵221用于为储能水箱20与冷侧换热器12之间的换热介质输送提供动力,所述第二循环泵231用于为储能水箱20与内部换热器21之间的换热介质输送提供动力。此外,必要时,还可在该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以及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上选择性地设置阀门,以控制该换热介质的流动。
39.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量,以满足大体积、大功率的电池的散热,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若干呈规则阵列排布的半导体制冷器件112,且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12均布置于同一平面上,该半导体制冷器件112可选择常规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12的制冷侧均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发热面设置,而该半导体制冷器件112的产热侧均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发热面设置,从而可与紧贴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为提高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与冷侧换热器12、热侧换热器13之间的热交换,该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12可直接贴合或通过高导热材料间接贴合,优选地,该高导热材料可选为导热硅脂、导热垫、导热凝胶、导热相变材料、导热石墨片以及导热碳纤维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以提高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与冷侧换热器12、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发热面与热侧换热器1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利于热量快速传导,以满足对大体积、大功率的储能电池组的散热需求。
40.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与冷侧换热器1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该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12的两侧紧密贴合,同时,该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之间还设有隔热材料制成的密封隔热层14,所述密封隔热层14呈环状,并且该冷侧换热器12、热侧换热器13以及密封隔热层1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141,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设于所述密闭空间141内。
41.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对冷侧换热器12进行加工、组装以及维护,该冷侧换热器12采用模块化设计,具体而言,该冷侧换热器12包括至少两个呈规则阵列排布的换热单元121,且相邻的换热单元121之间紧密排布,每个所述换热单元121均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布置,从而与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进行热交换,以起到对该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散热介质降温的目的。同时,由于该换热单元121设置有多个,使得其中一个或多个换热单元121在暂停工作时,其余的换热单元121依然可以持续工作,从而提高了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实现对大型储能电池组的不间断散热。对应地,该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对应设有多组且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元121的数量相等,以使得每个所述换热单元121均通过一组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从而可快速地对该储能水箱20中的换热介质进行降温,同时,每组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上均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循环泵221,且各个第一循环泵221均独立控制。由于该冷侧换热器12采用模块化设置,使得该冷侧换热器12的换热面积可根据储能电池组的散热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满足散热需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冷侧换热器12可被设置为多个呈规则阵列排布的换热单元121,且所述每个换热单元121之间均相互连通,理所当然地,该冷侧换热器12也可仅由一个换热单元121构成。
42.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循环组件包括外循环管路34,所述外循环管路34用于连通所述外部换热器30和热侧换热器13,并使得该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换热介质可在该外部换热器30和热侧换热器13之间流动,具体而言,该外循环管路34上还设有外循环泵341,所述外循环泵341用于为所述热侧换热器13与外循环管路34之间的换热介质循环提供动力。而为对该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散热介质进行高效散热,所述外部换热器30包括平行流换热器和散热风机32,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与所述外循环管路34连通且至少具有一个散热面,所述散热风机32正对所述散热面设置,从而通过所述散热风机32进一步加速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的热量散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平行流散热器中设有多组相互平行、且可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扁平状微通道31,而该扁平状微通道31的外部均密布有若干金属换热翅片,该扁平状微通道31与金属换热翅片所在平面为换热面,当该换热介质由该扁平状微通道31之间通过时,该换热介质中的热量经由该金属换热翅片传导至空气中,从而使得该换热介质可快速降温,并通过该外循环泵341将其输送至该热侧换热器13吸热,以使得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产生的热量可快速散出,由于该平行流换热器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在附图中未详细示出其结构。
43.在本实施例中,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循环泵221、第二循环泵231、外循环泵341、散热风机32以及半导体制冷器件112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从而可对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4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在应用时(此处以高温环境下通过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对储能电池组进行辅助散热进行说明),在对该储能电池组进行降温控制时,该内部换热器21被安装于储能电池组内部或靠近该储能电池组进行安装,而储能水箱20、混合水箱以及外部换热器30则设于储能电池组外部或远离该储能电池组进行设置。在工作时,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同时进行内循环过程和外循环过程,该内循环过程指换热介质在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流动,而外循环过程指换热介质在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流动。具体而言,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通电后,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开始工作,且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和发热面分别与该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进行热传导,以达到降低该冷侧换热器12内换热介质温度的目的,同时,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所产生的热量则通过外部换热器30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吸收;然后通过该第一循环泵221将冷侧换热器12中的低温换热介质输送至该储能水箱20内,再通过第二循环泵231的输送使得该储能水箱20中的低温换热介质进一步输送至该内部换热器21中,由于该内部换热器21被安装于储能电池组内部或靠近该储能电池组进行安装,使得该内部换热器21可与储能电池组进行高效地热交换,此时,该内部换热器21中的换热介质对热量进行吸收以带走储能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而该内部换热器21中的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换热介质继续通过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回输至该储能水箱20中,由此,该换热介质在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流动的过程中可不断地带走储能电池组所产生的热量,起到持续高效降温的效果。与此同时,该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的换热介质持续地在该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中进行流动,可不断地对该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使其散出,以保证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转。
45.实施例2
46.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
47.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还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使其可对储能电池组实现不间断散热,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内部换热器21,且该内部换热器21均用于对储能电池组进行散热,且每个所述内部换热器21与该储能水箱20之间均可形成一组可独立运行的第二循环回路,每个第二循环回路上均设有第二循环泵231,从而,当其中一个第二循环泵231被暂停工作时,使得整个储能电池组的散热不受影响,以保证储能电池组的持续、长时间工作,保证储能电池组运行的安全性,以降低储能电池组停机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48.实施例3
49.请参阅图4-5,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
50.为满足较大体积以及功率的储能电池组的散热需求,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具有多个混合水箱,且每个所述混合水箱的冷侧均设有冷侧换热器12,其中,每个冷侧换热器12均由多个相互连通的换热单元121组成,而每个所述冷侧换热器12均与所述储能水箱20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一循环回路,以使得多个冷侧换热器12与所述储能水箱20相互配合,从而对该储能水箱中的水进行降温,以加大储能水箱的储冷量,从而满对大功率、大体积的储能电池组的散热,且当其中一组混合水箱暂停运行时,可能跟有效地保证该储能电池组的散热不受影响,提高该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应地,该每个所述混合水箱的热侧均设有热侧换热器13,且每个所述热侧换热器均通过一组外循环组件连接有外部换热器30,同时,每个所述外部换热器30均配置有用于辅助所述外部换热器30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机32。
51.实施例4
52.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
53.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该储能水箱20内部的换热介质温度均匀,该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的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一吸水端221b,所述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的第二出水端231a和第二吸水端231b,所述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均位于所述储能水箱2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相对设置,且该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均延伸至所述储能水箱20的内部,并且,该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之间的间距根据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输出端的出水流速以及水压等确定,优选地,该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cm,优选为2-10cm,且该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对称且相对地设于该储能水箱20的两侧,从而可在该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同时出水时通过两股液体的对冲可使得该储能水箱20中的换热介质温度更快达到均匀状态,从而避免储能水箱20中的换热介质出现温度不均现象,也更利于对系统工作的整体控制。由于该储能水箱20的温度均匀性较好,因此,该第一吸水端221b和第二吸水端231b的设置位置可不作限制。
5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该储能水箱20的容积过大时,为进一步促进该储能水箱20内的换热介质温度均匀,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该储能水箱20的内部设置搅拌装置,此处不作赘述。
55.实施例5
56.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
57.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换热器30也可以设置为换热水塔33的形式,由于该换热水塔33的进出水量较大,换热效率更高,因而,可以满足对无须移动的大功率、大体积储能电池组的散热。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水箱,所述混合水箱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两侧的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具有制冷面和发热面,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分别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的制冷面和发热面布置;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内部换热器(21),所述内部换热器(21)通过内循环组件与所述冷侧换热器(12)连通并形成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以及外循环组件,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外部换热器(30),所述外部换热器(30)通过外循环组件与所述热侧换热器(13)连通并形成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换热器(12)和热侧换热器(13)之间还设有隔热材料制成的密封隔热层(14),所述冷侧换热器(12)、热侧换热器(13)以及密封隔热层(1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141),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设于所述密闭空间(14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储能水箱(20),所述储能水箱(20)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与所述冷侧换热器(12)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20)与冷侧换热器(12)连通之间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储能水箱(20)通过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与内部换热器(21)连通且所述储能水箱(20)与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共同构成所述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和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还分别包括第一循环泵(221)和第二循环泵(23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换热器(12)包括多个呈规则阵列排布的换热单元(121),每个所述换热单元(121)均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11)布置,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对应设有多组,且每个所述换热单元(121)均通过一组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22)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的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一吸水端(221b),所述第二液体循环管路(23)具有与所述储能水箱(20)连通的第二出水端(231a)和第二吸水端(231b),所述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均位于所述储能水箱(2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出水端(221a)和第二出水端(231a)相对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30)包括平行流换热器和散热风机(32),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与通过外循环组件与所述热侧换热器(13)连通且所述外部换热器(30)至少具有一个散热面,所述散热风机(32)正对所述散热面设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30)为换热水塔(33)。8.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对储能电池组进行辅助散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混合水箱、内循环组件以及外循环组件,所述混合水箱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两侧的冷侧换热器和热侧换热器;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内部换热器,所述内部换热器通过内循环组件与所述冷侧换热器连通并形成内循环换热介质流路;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外部换热器通过外循环组件与所述热侧换热器连通并形成外循环换热介质流路。所述储能电池组半导体温度控制系统可对大功率、大体积的储能电池组进行有效地散热,以满足其散热需求,提高电池寿命。提高电池寿命。提高电池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刘万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恒电温控(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39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换热器   电池组   储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