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研究

交流与探讨
132  2021年1月(上)/ 总第276期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被摆上更重要的位置,也成为我国加速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新兴产业及技术的前言阵地,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活力中的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此,应进一步理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驱动战略的内在逻辑,分析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因素,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1 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
内在逻辑
1.1高校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科研水平也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今,无论是学术型大学或应用型大学,科技创新都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驱动战略面向全社会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点推进任务。而相对企业来说,
高校在基础科学、前沿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能
力在协同创新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的要求也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带来新的机遇。
1.2高校具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丰富的科研人才支撑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同时还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对于企业来说其科研人才更加丰富。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传统的劳动力和资源能源驱动已不再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这也会大大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重视度。
1.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贡献
创新驱动战略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高水平的论文。这就强调高校科技创新应重视成果转化和经济效益。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将通用项目的获奖比例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在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也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说,高校在基础层面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贡献,有大量科研成果尚未
市场化。对此,亟需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更好的服务经济、科技发展。
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改革研究
 ■包 颖 马丽贞 王 倞(唐山师范学院)
摘 要: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其重要的战略支撑,具有着科技、社会、经济等多元价值,成为我国科
技创新、企业高水平发展、高校科研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建设滞后;政策支持不足,科研经费投入不合理;市场成熟度不足;立项缺乏远景规划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路径,包括完善评估机制、改进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中试环节投入;强化政府与市场沟通,推动高校向产学研一体方向发展;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科学制定远景规划;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J2020052。
包颖,马丽贞,王倞: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研究
2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
2.1机制建设滞后
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政策及体制建设的覆盖面较少,同时也未考虑到其他诸多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缺乏专利保护、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考量,这也导致在一段时期内高校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在成果转化上停滞不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层面建立了一个多部门跨区域的模式,试图打通高校与地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信息壁垒、利益冲突等难以协调的问题。而在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近年来不同地区都基于地方的产业特和优势学科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迈入了新的发展台阶。[2]但从整体情况看,行政主体不清晰、多部门牵头等情况仍普遍存在,这也加剧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耗。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愈加高涨,但在实际执行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受行政体制制约的情况仍较为明显。
2.2政策支持不足,科研经费投入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体系逐渐优化,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自筹、企业参与的经费筹措局面。根据OECD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研发投入总额为20141亿美元,其中美国的研发投入总额达5815.53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为28.9%,中国研发投入总额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额的23.2%。虽然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在GDP中的占比情况仍不容乐观。根据《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2.33%,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美国(2.79%)、日本(3.21%)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另一方面,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投入略显不足,特别是在中试环节中的经费投入偏低,这一情况表明高校在科研中对实验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乃至后期的市场化风险较高,进而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不利影响。
2.3市场成熟度不足
根据科技部2020年4月发布的《我国高等学校R&D活动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高等院校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2.7万件,同比增长高达26%,发明授权专利7.5万件,低于2017年,高等院校发明授权专利占全国比重也有所下滑。2018 年,高等学校作为卖方在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 7.6 万项,比上年增长了 8.9%,占全国技术合同的 18.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 453.2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27.3%,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 2.6%。[4]可以看出,虽然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总量呈上升态势,但占全国比重却有降低趋势,这也充分表明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成熟度远远不足,与创新
驱动战略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大量专利闲置,众多科技成果在职称评审和评奖评优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从我国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和科研奖励现状来看,更多的还是关注论文数量只是产品数量以及项目级别,对其后续的市场化和成果转化不够重视。此外,目前高校对横向项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与校办企业、地方企业的产学业合作不足,这也导致众多科技成果难以产生经济及社会效益。
2.4立项缺乏远景规划
2018 年,高等学校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 41.1 万人,R&D 经费为 1457.9 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 453.2 亿元,如果以技术合同成交金额/R&D 经费来表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则经济效益约为31%,虽呈持续上升态势,但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40%。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仅有5.5%,而国外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有26.1%;从数量上来看,国外在华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0.5万件,是国内数量的近4倍。[5]这些数据都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高校在立项上缺乏长远规划。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科研资金多且科学价值高,但其回报性较低且研发成本高,影响了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在立项选择时多倾向前沿类的创新项目,其市场化前景很不明朗,市场价值有限。
2.5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滞后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在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
经济、科技发展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需要高校、企业、中介机构乃至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的协同支持。从各自的职能来看,高校主要承担科研、实验、技术开发等前端任务,而企业则负责产品的生产、推广、包括和销售等后盾任务。而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成果中试”阶段,则对高校科技成果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检验和预测,这一部分的工作则由政府和中介机构承担。近年来,创新驱动战略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更高要求,特别是业务领域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给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6]过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多依托校办企业在内部开展,或等企业上门,这一部分工作经常由高校科技处单独展开,领导层、职能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参与较少,各项成果转化和体制创新覆盖面窄、参与人员少,主体内部尚未形成合力。而在外部,高校与中介机构、政府和企业等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合作较少。各单位之前的沟通、协调不足影响了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3 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3.1完善评估机制、改进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校企合作机制
第一,完善评估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现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机制的主体都为政府。为贴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包括中介机构、行业协会
2021年1月(上)/ 总第276期133
包颖,马丽贞,王倞: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研究
和企业在内的需求方,如英国的三方博弈机制就航安了政府、评估办公和企业需求方,以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高校也可以与对口企业直接成立评估办公室,配备会计、科技咨询人员等转月人才,建立完善的评估程序,同时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全过程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利润分成;第二,改进风险投资机制。美国众多名校每年都会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其中就包括企业的风险投资,这种投资机制实际上与创新驱动战略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一致。对此,一方面可对引入社会资本较多的高校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鼓励,但需严格审查确保资金来源的正当性,另一方面设立清单管理制度,不干涉社会出资的项目;第三是改善校企合作机制。高校和企业应在人员上实现互通互换,高校设立企业技术专家和企业教授等岗位,企业则应为高校提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双方的人力资源绩效,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基础。
3.2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中试环节投入
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和质量同样重要,在政策制定上既要给予高校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又要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进行规范。第一,建立完善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机制。从地方到中央的高校考核体系来看,目前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容还较少。但创新驱动视角下这一做法就不符合社会以及国家紧迫的创新需求,因此应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将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加强资金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依托行业和地区产业特设立专门奖项,鼓励垂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为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提供支持。同时,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
考核机制,突出“质量”,重点考核高校论文引用率,专利转让率,科研经费产出率等。第三,在经费投入层面,应经一部扩大高校自筹和企业投资在经费投入中的占比,同时加强中试环节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和融资体系,积极引入商业贷款、科技贷款,增加资金投入主体,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3.3强化政府与市场沟通,推动高校向产学研一体方向发展
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国家加大了科研基地的建设力度,各省也在积极筹措科技创新中心,这势必会对高校传统科研机构产生冲击。对此,高校也应积极顺应政策潮流,增进与政府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合,加强对市场、行业和企业需求的调研。协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着力构建市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市场对接和科研合作,扩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面向范围。如浙江金华创新“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以制约当地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为牵引,持续推动资本回归,以人才先行、项目牵引、创新赋能,吸引超百家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揭榜”攻坚,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赋能,在解决企业科技难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率。此外,进一步推动高校向产学研一体方向发展,提高高校服务档案地能力,依托高校特和重点学科优势,对标当地产业特,整合企业和高校的科研优势,结合国家科研战略目标,逐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建设。
3.4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科学制定远景规划
针对科技立项缺乏远景规划的问题,高校应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第一,在高校内部考核管理中,应结合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增加服务经济指标。在科研立项方面,应逐渐有自由探索为主转为市场需求导向为主;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在完善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科研诚信档案,为第三方评估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持;优化教师职称评审与评奖评优机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避免技术创新目标的学术化倾向。第二,通过科学制定远景规划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持续开展,坚持将机制建设作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构建实施统筹规划、督导检查、考核奖惩三大机制,通过定时更新科技立项推进规划、组建专项检查组等措施确保标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质量可控制、责任可追溯。
3.5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放管服”的推进力度。高校的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应给予高校足够的科研自主权,建立扁平化的成果转化审批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地方、行业和企业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审批。实现高校对研发、实验等环节的全程管理,对科技成果也享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同时,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中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建立政府—高校—中介机构—企业多方参与的衔接机制,共同推进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加大对社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和经济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为高校提供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纵向上应联合区县、地市和省级部门,横向上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地方企业等创新主体,形成立体化
、多层次、多功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应鼓励科研人员和专业教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其在校外挂职,从事科技咨询服务,真正把高校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长征,张丹,吕圣子.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研究——以地方高校为例[J].法制与社会, 2020(15):213-214.
[2] 苏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探——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
视角[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2):100-103.
[3]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
公报[N]. 中国信息报,2020-08-28(002).
[4] 蔡芳. 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于高校
R&D活动的统计分析[J]. 高教学刊, 2020, 000(007):40-42.
[5] 田屿,李凤新,刘磊.2011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J].科学观
察,2012,7(05):1-30.
[6] 朱箭容,王子敏.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
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88-90.
[7] 周翼航.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
大学,2016.
134 2021年1月(上)/ 总第276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34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创新   企业   机制   战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