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20668.4
(22)申请日 2020.06.06
(71)申请人 孙国丹
地址 224633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
加庆村九组37号
(72)发明人 孙国丹 顾小雷 
(51)Int.Cl.
A61K  36/889(2006.01)
A61K  36/896(2006.01)
A61K  36/90(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K  47/44(2017.01)
A61P  11/00(2006.01)
A61P  31/12(2006.01)
A61K  33/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是用松
香、乳香、没药、蓖麻油按一定配比制成膏药底,
再用膏药底分别与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
马钱子为主的中药磨粉(马钱子、曼陀罗、雄黄、
甘草、血竭、白芷、生大黄、山豆根)制成阳性膏
药;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曼陀罗为主的
中药磨粉(曼陀罗、马钱子、雄黄、甘草、血竭、土
茯苓、生大黄、山豆根)制成阴性膏药,用阴阳两
膏按总结出来的十五条用法,贴敷相应穴位,调
整穴位能量,达到疾病的目的。用来代替针
灸中的银针、灸剂和中、西药中的药物,比服药、
输液见效更快,同时免除药物对肝肾的损伤,操
作简便、安全,对病毒感染的肺炎有特效,
对新冠病毒亦会有显著的疗效,
拒绝了医源性感染。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CN 111632099 A 2020.09.08
C N  111632099
A
1.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其特征是:制成调能膏的原料药物重量份组成为:膏药底:松香800-1500、乳香200-400、没药200-400、蓖麻油200-300;
阳性膏药:马钱子50-80、曼陀罗20-40、雄黄50-60、甘草20-50、血竭20-30、白芷40-60、生大黄20-50、山豆根20-50;
阴性膏药:曼陀罗50-80、马钱子20-40、雄黄30-60、甘草20-50、血竭20-30、土茯苓50-
80、生大黄20-50、山豆根20-5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其特征是:制成调能膏的药物最佳重量份组成为:
膏药底:松香1000、乳香200、没药200、蓖麻油200;
阳性膏药:马钱子6、曼陀罗3、雄黄4、甘草3、血竭2、白芷4、生大黄3、山豆根3;
阴性膏药:曼陀罗6、马钱子3、雄黄4、甘草3、血竭2、土茯苓6、生大黄3、山豆根3。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乳香、没药、松香于碾槽中制成细粉,其他原料药用粉碎机制成细粉;
膏药底制备方法是,取松香1000、乳香200、没药200的细粉混合,先取混合粉的一半兑入蓖麻油适量,拌和成微稀状,再置入剩余的混合粉中滚粘完成,用手搓揉成团至能粘于皮肤上不掉下来的程度为宜;
阳性膏药的制法:取马钱子为主的马钱子、曼陀罗、雄黄、甘草、血竭、白芷、生大黄、山豆根磨粉,按配比量混合后加入底膏中搅拌,再用蓖麻油调和;
阴性膏药的制法:取曼陀罗为主的曼陀罗、马钱子、雄黄、甘草、血竭、土茯苓、生大黄、山豆根磨粉,按配比量混合后加入底膏中搅拌,再用蓖麻油调和。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1632099 A
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疾病的外用中成药,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用银针针灸,能治很多疾病,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国萃,针灸法之所以能治病的原理亦即补泻作用的实质,就是在经络穴位上使其增强或减少热能。以呼吸补泻法为例,因呼吸时体内热气向外,体表经穴部位热气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用针刺穴位,使该部位产生热刺激现象,就使该穴位功能增强,所以为补;相反吸气时,人体热气向内,体表经穴部位热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针刺相应穴位会产生冷刺激现象,就会使穴位功能减弱,所以为泻。再如迎随补泻法,也是以引进气流为补,堵截气流为泻。联想其他各种补泻法,无非皆是以刺之能使该穴位热能增强为补,使穴位热能减少为泻。
[0003]中医所谓的阴阳平衡就是位极人体在循环运动中各方功能力度的相对平衡状态亦即健康状态。一旦有所偏颇势必导致太过或不及,疾病随之乃生。邪气客附(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和其他各种致病因素)的存在,也就是生理运动功能阴阳不平衡的表现。如果把功能调平,即使是病邪(如微生物)传入体内也不会导致致病因素,而且还会被固本培元的身体逐渐排掉。例如菌痢之病症状为发高烧、腹痛、泻脓血,西医谓之是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繁殖,须用抗菌素。而采用针刺泻法于有关治痢穴位,使供给细菌的生存能量减少,不符合繁殖的条件同样能将病治好。大量事实证明,针灸补泻法得当确实能治好诸多疾病。当然用针针灸,疾病,针刺经络穴位就会给人以疼痛感,也会发生晕针、刺伤血管和脏器,还会发生医源性感染,治病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危害人体的病毒也在不断地发生,有的是变异,有的是新生,一旦某种新型病毒的出现又不能及时地控制而大量流行时,对人的生命就会造成极大危害,因为人们不
可能很快到方法,亦无法立刻研制出疫苗。对新问题的解决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如当前的新冠病毒对全球性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现在使用的一种贴在人体经穴的药气调能膏,对每年新出现的流感病毒所致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这是普遍性。
[0005]2020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速度快,范围广,毒性大,防控难度大,费用太大。中国用中医药和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一种能调整穴位能量的外用药物,用来代替针灸中的银针、灸剂和西医中的药物、针剂,操作简便,安全,对病毒性肺炎有特效,对新冠病毒肺炎会有显著的疗效,拒绝医源性感染。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0008]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制成调能膏的原料药物
重量份组成为:
[0009]膏药底:松香800-1500、乳香200-400、没药200-400、蓖麻油200-300;
[0010]阳性膏药:马钱子50-80、曼陀罗20-40、雄黄50-60、甘草20-50、血竭20-30、白芷40-60、生大黄20-50、山豆根20-50;
[0011]阴性膏药:曼陀罗50-80、马钱子20-40、雄黄30-60、甘草20-50、血竭20-30、土茯苓50-80、生大黄20-50、山豆根20-50。
[0012]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制成调能膏的药物最佳重量份组成为:[0013]膏药底:松香1000、乳香200、没药200、蓖麻油200;
[0014]阳性膏药:马钱子6、曼陀罗3、雄黄4、甘草3、血竭2、白芷4、生大黄3、山豆根3;[0015]阴性膏药:曼陀罗6、马钱子3、雄黄4、甘草3、血竭2、土茯苓6、生大黄3、山豆根3。[0016]一种贴穴疾病的药气调能膏的制备方法:
[0017]先将乳香、没药、松香于碾槽中制成细粉,其他原料药用粉碎机制成细粉;[0018]膏药底制备方法是,取松香1000、乳香200、没药200的细粉混合,先取混合粉的一半兑入蓖麻油适量,拌和成微稀状,再置入剩余的混合粉中滚粘完成,用手搓揉成团至能粘于皮肤上不掉下来的程度为宜;
[0019]阳性膏药的制法:取马钱子为主的马钱子、曼陀罗、雄黄、甘草、血竭、白芷、生大黄、山豆根磨粉,按配比量混合后加入底膏中搅拌,再用蓖麻油调和;
[0020]阴性膏药的制法:取曼陀罗为主的曼陀罗、马钱子、雄黄、甘草、血竭、土茯苓、生大黄、山豆根磨粉,按配比量混合后加入底膏中搅拌,再用蓖麻油调和。
[0021]从调能角度着眼,将伤寒六经辩证、运气学说、卫气营血辩证法等进行抽象总结,其中脉象、舌象作参考,重点从时间和舌象着手总结出人体能量失衡类型共十五条,凡人生病时之阴阳失衡大皆概括其中,必按证变,治亦变之原则,也就是本药气调能膏具体十五种使用方法。详述如下(注:提代表热膏,降代表冷膏):
[0022]一、上热下寒症:即人体上部热能分布多余,下部热能分布不足,症状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溏稀,发热较高,咳嗽以黎明前或晚饭前后明显加重,口渴易吐,神烦易怒,为其辩证要点,属六经辩证中的厥阴型。
[0023]取穴治法:降上提下,降肝提胆,取任脉膻中降,气海提;督脉大椎降,命门提,肝区左提右降;太冲降,临泣提,方解。取任督二脉,降泻上部多余的邪热,提补下部不足的虚寒,以促使上下平衡,降太冲、是降肝气上逆的热邪,提临泣,以使肝中多余的热引进胆中,促使其木气平衡。上不侮克心肺,中不克犯土气,下不夺耗肾气。总目的是调整人体各部能量,使之平衡而达病愈。
[0024]二、上寒下热(竖郁症):发热咳嗽,四肢不温,腹部热高,大便多结,神志或衰或抑郁或易悲,应为少阳少阴合拼症。
[0025]取穴治法:任脉膻中提,气海降,督脉大椎提,肾俞降,太冲上提下降,临泣上提下降,方解。体征有肾阴虚和胆热的人受病毒感染,就会出现少阳与少阴的合拼症。少阳症为肝寒胆热,少阴症为阴虚,阴液不足,肝寒则阳气不得上升,胆热则肾阴虚,浊阴不得下降,该症乃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郁于中部,所以必须用竖开郁式。
[0026]三、里热外寒:恶寒而渴,神旺或正常,兼干咳或少痰,多在夜为重,便结或泻黄水夹沫,发热温度一般不高,鼻涕清,脉浮紧,风寒感冒型。
[0027]取穴治法:督脉或膀胱经上中下用提阳,任脉上中下用降下,降肝提胆,督脉大椎、至阳、命门提,任脉膻中、中脘、气海降,太冲降,临泣提。
[0028]四、里寒外热:恶寒轻发热重,汗出热不解,神衰嗜睡,不欲饮食,脉浮数,数脉最为中气不足,内能变少,外能增多,风热感冒型。
[0029]取穴治法:提任脉,降督脉,提肝降胆,任脉膻中、中脘、气海提,督脉大椎、至阳、命门降,太冲提,临泣降。
[0030]五、横郁症:多见神平食少,腹胀,吐、泻不消化食物,手足温度不一,或见双足温度不一,一般是发热咳嗽、食少,但神志不减,咳见不分日夜时间轻重且睡时咳,有痰或见呼噜声,病亦可见子时明显或加重,舌厚腻质紫或见地图舌。
[0031]取穴治法:肝区、膀胱、肝经都左提右降,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膈俞、肺俞、胆俞、肾俞、太冲、临泣均用左边提右边降。
[0032]六、气阴两伤:咳见咳,而睡时不咳,食欲不差,神衰而睡眠不宁或多梦。[0033]取穴治法:提任脉上中下,滋补三阴穴,降肝降胆,任脉膻中、中脘、气海提,太溪、涌泉、三阴交、太冲、临泣降。
[0034]七、气阴两伤兼横郁症:干咳而见日、夜、睡皆咳,神衰、口干不欲饮,呼吸困难,口唇紫绀,便结,高热清涕。
[0035]取穴治法:补气滋阴加横开郁,任脉膻中、中脘、气海提,三阴穴,太溪、涌泉、三阴交降,肝区、太冲、临泣,左提右对称降。
[0036]八、三阳合并症:指太阳之清涕、恶寒、鼻塞,少阳之高热、咽红肿痛、神衰,阳明之口渴、口臭、便干结同时出现的一类症候。
[0037]取穴治法:膀胱经上中下提,督脉上中下降,任脉上中下提,胃大肠降,提肝降胆。[0038]九、二阳合并症:寒热往来,便结、口渴,高热神衰,咽红肿痛。
[0039]取穴治法:提任降胃,提肝降胆,任脉膻中、中脘、气海提,在三穴旁开2寸的胃经上三穴降,曲
池、合谷、内庭降,太冲轻提,临泣重降。
[0040]十、肝胆俱热夹郁症:发热时高时低;无鼻涕,或少有微量清涕;腹泻带沫便溏,但不暴注,也可见夹不消化食物,次数也不过多;触诊手足可见:双手一冷一热、双脚一冷一热;舌质偏紫而苍老,舌苔黄、厚、腻,地图舌;多加重于夜子时(十二点左右);无痰或痰咳不出;胸腹热,手脚冷;烦躁加嗜睡,睡着也咳嗽。
[0041]取穴治法:降肝降胆,泻降木脏热毒。肝区、膀胱经取心肝脾肺肾胃胆,左边提右边降。以开气血,津液之郁滞。
[0042]十一、表里俱寒症:太阴少阴寒症,脉沉弱或无力,神衰、乏力,恶寒且动则病症加重。
[0043]取穴治法:提任脉上中下,提督脉上中下,提肝区肝胆经,任脉膻中、中脘、气海提,督脉大椎、至阳、命门提,肝区、太冲、临泣提。
[0044]十二、阴阳两伤症(慢性顽症):一法初治有效再次无效或加重,着重看舌,既有阴象又有阳象,如舌胖嫩边有齿印且舌面有横竖紋,或舌红无苔而又水滑等。
[0045]取穴治法:取肝胆两经,一次提太冲降临泣,另一次降太冲提临泣,轮回交换。[0046]十三、虚中夹实症:日间或活动时咳重,有痰鸣声,食少,食后咳重。
[0047]取穴治法:任脉上降下提,督脉上提下降,肝区,肝经横开。膻中降,气海提,大椎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33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疾病   治疗   穴位   能膏   任脉   气调   药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