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无土栽培技术采用人工配制的种植水,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种植水可以循环使用。配好的种植水经过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得比另一些离子快,各元素间比例和ph 值都发生变化。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反复用naoh或hci调节种植水的ph和反复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但这种循环使用多次后的种植水不能供给植物根部足够的氧。造成种植植物病变和枯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合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无土栽培技术需要反复调节种植水的ph值、反复补充植物生长营养成分、频繁更换种植水补氧和种植植物易病变、枯死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
5.本实用新型采用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底座外箱、鱼缸底座托圈、加固撑架、鱼缸梁架、水泵、鱼缸连接三通、进水口、上水管插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内丝法兰、外丝管头、回水管套头、排粪口、上水管、回水管、网漏定植杯、鱼缸上口套圈、上水横管连接块、上水横管、虹吸水斗、加水管、通气孔、投食口、定植板的组合结构,在鱼缸内放养淡水鱼类生物,并由投食口投放饲料,淡水鱼类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多余饲料经排粪口排入底座水箱。鱼粪会在底座水箱内发酵生成氨气,经过过滤材料硝化反应,生成含氮元素的硝酸盐肥料。最后供给植物生长,经循环水泵、鱼缸连接三通、上水管、上水横管连接块、上水横管、虹吸水斗、加水管、回水管、鱼缸连接三通、回水底管、水泵的循环过程在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之间循环,淡水鱼类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多余饲料腐败产生的氨类腐殖质作为种植的营养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同时,淡水鱼类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多余饲料腐败产生的氨类腐殖质水解产生氨基酸,氨基酸经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得到生态净化的种植水再回到鱼缸,通过淡水鱼类生物和植物根系有效调节种植水和养殖水的ph值,循环不止,重复利用。利用虹吸装置,此设备无需氧泵供氧,就能满足鱼的生存所需。此设备有同款小型设备,北方的家庭放在室内,冬季可增加室内湿度,并可以在冬季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増趣益智。虹吸装置使整套设备内的水处于潮汐状态,能更好的保证水的循环流动,不会产生死水。水循环部分的水管,采用部分透明管,保证鱼缸段的美观又不失去其作用,整体循环路径为:底部水箱内水泵供水,由经过鱼缸内部的透明水管供给到顶部水箱,顶部水箱水位上升,顶部水箱设置虹吸管,当水位达到设计高度,虹吸启动,水沿回水管流入鱼缸底部,并带入大量均匀气泡,而多余的水会沿鱼缸水位顶部的溢流管流入底部水箱。构成生态种养,环保无污染。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包括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底座外箱、鱼缸底座托圈、加固撑架、鱼缸梁架、水泵、鱼缸连接三通、进水口、上水管插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内丝法兰、外丝管头、回水管套头、排粪口、上水管、回水管、网漏定植杯、鱼缸上口套圈、上水横管连接块、上水横管、虹吸水斗、加水管、通气孔、投食口、定植板,其特征在于:
8.所述底座水箱呈圆形或方形,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底座外箱,中心设有圆形或方形的鱼缸底座托圈,所述鱼缸底座托圈下端连接设有鱼缸梁架,所述鱼缸梁架呈方框状,四角连接设有加固撑架,所述加固撑架呈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所述鱼缸底座托圈外壁轴向连接,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底座外箱的内底壁径向连接,所述鱼缸梁架靠近所述加固撑架下端,上侧面和鱼缸底座托圈内放置和/或胶粘设有鱼缸,所述鱼缸的上端连接设有顶部水箱,所述顶部水箱下端缩径或等径设有鱼缸上口套圈与所述鱼缸上端套合连接,所述鱼缸底部中心连接设有鱼缸连接三通,所述鱼缸连接三通设有进水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设有水泵,对侧设有回水底管,所述鱼缸连接口上端设有内丝法兰,下端内底部设有上水管插口,所述内丝法兰上设有防水胶圈与所述鱼缸外底面中心贴合,所述鱼缸底面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外丝管头,所述外丝管头穿过连接孔与所述内丝法兰和鱼缸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外丝管头上端扩径设有回水管套头,所述回水管套头上连接设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内轴向套装设有上水管,所述上水管的下端穿过所述外丝管头和内丝法兰与上水管插口连接固定,所述回水管上端连接设有网漏定植杯,上水管上端穿过所述网漏定植杯连接设有上水横管连接块,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上端与所述顶部水箱连接固定,上端穿过所述顶部水箱中心底面连接设有上水横管,所述上水横管的一侧的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投食口,另一侧的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虹吸水斗,所述虹吸水斗的下端穿过所述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侧壁上靠近所述回水管上端所在水平面上方设有通气孔,所述加水管下端靠近所述鱼缸的底面,所述加水管下端对侧的鱼缸底面设有排粪口,所述顶部水箱和底座外箱的上端口设有或不设有定植板,所述定植板上设有定植孔或定植杯,构成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水箱、顶部水箱、加固撑架、鱼缸梁架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座水箱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部水箱的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与鱼缸连接三通的进水口之间设有或不设有连接软管。
11.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水斗和通气孔构成所述鱼缸的养殖水的自动物理溶氧供氧结构,所述上水横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顶部水箱的水面设有落差,所述上水横管的出水口的水流冲入所述顶部水箱发生第一次溶氧,所述顶部水箱的种植水由所述虹吸水斗冲入所述鱼缸底部,通过虹吸水斗和通气孔的相互作用,所述顶部水箱的种植水在所述虹吸水斗内发生第二次溶氧后进入所述鱼缸,所述鱼缸的养殖水经所述回水管上口的网漏定植杯溢流至所述回水管内,再经所述回水底管冲入底座外箱,所述回水底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底座外箱的种植水面设有落差,发生第三次溶氧。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水箱的底部设有陶砾、粗砂、石砾、过滤棉、火山岩的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鱼缸、上水管、回水管、加水管为透明材质。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设有外丝管头、连接头软管、内丝法兰和弯头。
15.进一步地,所述排粪口设置在鱼缸底面靠近侧壁处,设有穿出所述鱼缸底座托圈
外壁的手控阀,或连接设有直管穿出所述鱼缸底座托圈外壁,所述直管的端头连接设有手控阀。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合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无土栽培技术需要反复调节种植水的ph值、反复补充植物生长营养成分、频繁更换种植水补氧和种植植物易病变、枯死的问题。
18.本实用新型采用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底座外箱、鱼缸底座托圈、加固撑架、鱼缸梁架、水泵、鱼缸连接三通、进水口、上水管插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内丝法兰、外丝管头、回水管套头、排粪口、上水管、回水管、网漏定植杯、鱼缸上口套圈、上水横管连接块、上水横管、虹吸水斗、加水管、通气孔、投食口、定植板的组合结构,实现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设计科学合理、节能环保、美化与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经种植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流回鱼缸循环利用,回水管口设置在靠近鱼缸上方,种植水由虹吸水斗冲入养殖池,给养殖水自然加氧,省去反复调节种植水的ph和反复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的繁琐环节,同时也不需要频繁更换种植水来保持种植水的含氧量和清洁度。种养结合,环保清洁,种养产品绿健康,无污染、无残留、品质高,种养成本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缸下端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鱼缸上端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水箱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部水箱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所示:1-底座水箱、2-鱼缸、3-顶部水箱、4-底座外箱、5-鱼缸底座托圈、6-加固撑架、7-鱼缸梁架、8-水泵、9-鱼缸连接三通、10
‑ꢀ
进水口、11-上水管插口、12-回水底管、13-鱼缸连接口、14-内丝法兰、15-外丝管头、16-回水管套头、17-排粪口、18-上水管、19-回水管、20
‑ꢀ
网漏定植杯、21-鱼缸上口套圈、22-上水横管连接块、23-上水横管、24
‑ꢀ
虹吸水斗、25-加水管、26-通气孔、27-投食口、28-定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
27.如图1-5所示的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包括底座水箱1、鱼缸2、顶部水箱3、底座外箱4、鱼缸底座托圈5、加固撑架6、鱼缸梁架7、水泵8、鱼缸连接三通9、进水口10、上水管插口11、回水底管12、鱼缸连接口13、内丝法兰14、外丝管头15、回水管套头16、排粪口17、上水管18、回水管19、网漏定植杯20、鱼缸上口套圈21、上水横管连接块22、上水横管
23、虹吸水斗24、加水管25、通气孔26、投食口27、定植板28。
28.首先设置底座水箱1。在所述底座水箱1上设置底座外箱4,在所述底座外箱4中心设置鱼缸底座托圈5,在所述鱼缸底座托圈5四等分圆周位设置加固撑架6,在所述加固撑架6靠近下端和所述鱼缸底座托圈5 下端连接固定设置鱼缸梁架7。在所述底座外箱4内设置水泵8,在所述水泵8上连接设置鱼缸连接三通9。在所述鱼缸连接三通9上设置进水口10、回水底管12、鱼缸连接口13,在所述进水口10上连接设置连接软管与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在所述进水口10的对侧整体一体设置回水底管12,一侧整体一体垂直设置鱼缸连接口13。在所述鱼缸连接口 13上端口设置内丝法兰14,下端底部中心设置上水管插口11。在所述内丝法兰14上贴合设置密封防水胶圈与鱼缸2底面中心贴合连接。
29.然后设置鱼缸2。在所述鱼缸2底面中心对应所述内丝法兰14设置通孔,在所述通孔上设置外丝管头15,在所述外丝管头15上端扩径设置回水管套头16。在所述外丝管头15上设置密封防水胶圈穿过鱼缸2 底面中心的通孔与所述内丝法兰14连接固定,将所述鱼缸连接三通9 固定在所述鱼缸2的底面中心。在所述鱼缸2的底部设置排粪口17。所述排粪口17设置在鱼缸底面靠近侧壁处,穿出所述鱼缸底座托圈5的外壁设置手控阀,或连接设置直管穿出所述鱼缸底座托圈5外壁,在所述直管的端头设置手控阀。在所述上水管插口11上连接固定设置上水管 18,在所述上水管18外同轴轴向设置回水管19,将所述回水管19的下端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水管套头16上。在所述回水管19的上端连接固定设置网漏定植杯20。将所述上水管18的上端穿过所述网漏定植杯 20,再在所述上水管18的上端连接设置上水横管连接块22。在所述鱼缸2的上端连接设置顶部水箱3。
30.最后设置顶部水箱3。在所述顶部水箱3下端整体缩径或等径设置鱼缸上口套圈21,将所述鱼缸上口套圈21胶粘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鱼缸2的上端。将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22的上端穿过且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水箱3的中心。在所述顶部水箱3内连接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22 的上端径向设置上水横管23。在所述上水横管23两侧分别穿透所述顶部水箱3设置虹吸水斗24和投食口27,在所述虹吸水斗24下端连接设置加水管25延伸至所述鱼缸2的底面。在所述加水管25的侧壁靠近所述回水管19的上端所在水平面上方设置通气孔26。在所述顶部水箱3、底座外箱4的上端口设置定植板28,在所述定植板28上设置定植孔或定植杯。
31.进一步地,在所述回水底管12、上水横管23、加水管25的开放端头设置弯头或弯头与直头的组合。
32.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水箱1的底部设置陶砾、粗砂、石砾、过滤棉、火山岩的一种或其组合。
33.进一步地,所述鱼缸2、上水管18、回水管19、加水管25采用透明材质。
34.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22上设置外丝管头、连接头软管、内丝法兰和弯头。完成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的实施。
3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包括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底座外箱、鱼缸底座托圈、加固撑架、鱼缸梁架、水泵、鱼缸连接三通、进水口、上水管插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内丝法兰、外丝管头、回水管套头、排粪口、上水管、回水管、网漏定植杯、鱼缸上口套圈、上水横管连接块、上水横管、虹吸水斗、加水管、通气孔、投食口、定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水箱呈圆形或方形,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底座外箱,中心设有圆形或方形的鱼缸底座托圈,所述鱼缸底座托圈下端连接设有鱼缸梁架,所述鱼缸梁架呈方框状,四角连接设有加固撑架,所述加固撑架呈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所述鱼缸底座托圈外壁轴向连接,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底座外箱的内底壁径向连接,所述鱼缸梁架靠近所述加固撑架下端,上侧面和鱼缸底座托圈内放置和/或胶粘设有鱼缸,所述鱼缸的上端连接设有顶部水箱,所述顶部水箱下端缩径或等径设有鱼缸上口套圈与所述鱼缸上端套合连接,所述鱼缸底部中心连接设有鱼缸连接三通,所述鱼缸连接三通设有进水口、回水底管、鱼缸连接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设有水泵,对侧设有回水底管,所述鱼缸连接口上端设有内丝法兰,下端内底部设有上水管插口,所述内丝法兰上设有防水胶圈与所述鱼缸外底面中心贴合,所述鱼缸底面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外丝管头,所述外丝管头穿过连接孔与所述内丝法兰和鱼缸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外丝管头上端扩径设有回水管套头,所述回水管套头上连接设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内轴向套装设有上水管,所述上水管的下端穿过所述外丝管头和内丝法兰与上水管插口连接固定,所述回水管上端连接设有网漏定植杯,上水管上端穿过所述网漏定植杯连接设有上水横管连接块,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上端与所述顶部水箱连接固定,上端穿过所述顶部水箱中心底面连接设有上水横管,所述上水横管的一侧的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投食口,另一侧的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虹吸水斗,所述虹吸水斗的下端穿过所述顶部水箱底面连接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侧壁上靠近所述回水管上端所在水平面上方设有通气孔,所述加水管下端靠近所述鱼缸的底面,所述加水管下端对侧的鱼缸底面设有排粪口,所述顶部水箱和底座外箱的上端口设有或不设有定植板,所述定植板上设有定植孔或定植杯,构成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水箱、顶部水箱、加固撑架、鱼缸梁架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座水箱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部水箱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鱼缸连接三通的进水口之间设有或不设有连接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水斗和通气孔构成所述鱼缸的养殖水的自动物理溶氧供氧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水箱的底部设有陶砾、粗砂、石砾、过滤棉、火山岩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上水管、回水管、加水管为透明材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横管连接块设有外丝管头、连接头软管、内丝法兰和弯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粪口设置在鱼缸底面靠近侧壁处,设有穿出所述鱼缸底座托圈外壁的手控阀,或连接设有直管穿出
所述鱼缸底座托圈外壁,所述直管的端头设有手控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底座水箱、鱼缸、顶部水箱、底座外箱、鱼缸底座托圈等组合结构,实现独立鱼菜生态共养水培装置设计科学合理、节能环保、美化与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经种植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流回鱼缸循环利用,回水管口设置在靠近鱼缸上方,种植水由虹吸水斗冲入养殖池,给养殖水自然加氧,省去反复调节种植水的pH和反复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的繁琐环节,同时也不需要频繁更换种植水来保持种植水的含氧量和清洁度。种养结合,环保清洁,种养产品绿健康,无污染、无残留、品质高,种养成本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不足。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

王立成 李兆军 李欣慕 王宝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吉林省芯慕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3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鱼缸   回水   水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