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2.人在慢跑前脚掌着地时,由于惯性脚会向前滑移,导致脚尖顶住鞋尖,致使人体感觉脚尖不舒服。尤其是在跑步等运动项目中,脚长期向前滑移动容易导致趾甲变黑、脱落,俗称“跑步黑趾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跑步下肢运动损伤,在长跑以及高强度跑者的身上最为常见,因此运动鞋的鞋面设计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及运动鞋,可防止脚尖向前滑移。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技术方案一,一种运动鞋的鞋面,所述鞋面设有鞋眼区和后跟区,其设有:鞋面外侧加强部,其设有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和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肋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所述第二加强肋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底边中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鞋面的外侧底部,并与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连为一体;鞋面内侧加强部,其设有第三加强肋、第四加强肋、第五加强肋和第六加强肋,所述第三加强肋从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后跟区前端,所述第四加强肋从所述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前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底边前部,所述第五加强肋从所述第三加强肋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所述第六加强肋从第四加强肋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
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第一加强肋包括更靠前的第一部分和更靠后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弯曲,所述第二部分向上弯曲。
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鞋面外侧加强部还设有第七加强肋,所述第七加强肋自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并与第一加强部连为一体。
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第七加强肋的前端还与第二加强肋的前端连为一体,所述第七加强肋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连为一体,所述第七加强肋设有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镂空口。
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三加强肋和第四加强肋连为一体。
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还设有第八加强肋,所述第八加强肋自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前端向下延伸至鞋面前侧底边并向后延伸至第四加强肋;所述第八加强肋和第四加强肋之间形成第二镂空口;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前端和所述第八加强肋的前端连为一体。
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鞋面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鞋眼区并与鞋眼区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部与鞋面内侧加强部和鞋面外侧加强部连为一体;所述鞋眼区的前端对应趾骨前端所在区域。
12.基于技术方案一至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鞋面包括鞋表层和鞋面加强层;所述鞋面外侧加强部、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和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鞋面加强层;所述鞋表层设有鞋眼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鞋眼部的形状相适配并与其配合形成所述鞋眼区;所述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所述鞋表层。
13.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的下表面。
14.技术方案十,一种运动鞋,其包括鞋底和如技术方案一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所述鞋面的底边固接于鞋底。
15.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6.1、技术方案一中,鞋面外侧加强部和鞋面内侧加强部可相互配合防止脚向前滑移,具体而言,由于鞋面的鞋眼区和运动鞋鞋底部分强度较大,第一加强肋自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后跟区前端,使得第一加强肋的两端连接鞋眼区和鞋底后跟,第二加强肋自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底边中部,使得第二加强肋的两端可连接鞋眼区和鞋底中部,第一加强部位于鞋面的外侧底部,并与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连为一体,即使得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和第一加强部可相配合产生较大的牵引力对足部外侧自前向后,自上而下形成多点牵拉,防止足部外侧向前滑移;同样地,第三加强肋、第四加强肋、第五加强肋和第六加强肋可相配合对于足部内侧自前向后,自上而下形成多点牵拉,防止足部内侧向前滑移;此外,本技术方案中,鞋面外侧加强部和鞋面内侧加强部采用不同的结构,充分考虑了人体足部内侧和外侧不同的形态,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舒适;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对脚背牵拉可有效防止脚尖向前滑移,从而避免长期运动下黑趾甲的产生,更为舒适,有效避免了运动损伤。
17.2、技术方案二中,第一加强肋包括更靠前的第一部分和更靠后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向下弯曲,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加强肋及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形成的缺口更大,第二部分向上弯曲,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二加强肋及鞋面内侧底边形成的缺口更大,从而保证了牵拉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鞋面外侧加强部的重量。
18.3、技术方案三中,第七加强肋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鞋面外侧加强部的牵拉效果,且第三加强肋自鞋眼区中部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该位置一般与距骨和根骨相对应,更符合人体足部工程学。
19.4、技术方案四中,第七加强肋的前端还与第二加强肋的前端连为一体,第七加强肋的后端还与第二部分的后端连为一体,使得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和第七加强肋可产生协同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鞋面外侧加强部的牵拉效果;第七加强肋设有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镂空口,保证了牵拉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鞋面外侧加强部的重量。
20.5、技术方案五中,第二加强部的设置保证了鞋面内侧加强部的整体强度,从而提升了整个鞋面内侧加强部的牵拉效果。
21.6、技术方案六中,第八加强肋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鞋面内侧加强部的牵拉效果,
且第八加强肋的位置一般与跖骨相对应,更符合人体足部工程学;第一加强肋和第八加强肋的前端连为一体,使得鞋面内侧加强部和鞋面外侧加强部可相配合形成对脚背额外施加一向后的牵拉力,牵拉效果更佳;第八加强肋和第四加强肋之间形成第二镂空口,保证了牵拉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鞋面外侧加强部的重量。
22.7、技术方案七中,连接部的设置,从而保证了鞋面内侧加强部和鞋面外侧加强部上端的稳固连接,牵拉效果更为稳定;鞋眼区的前端对应趾跖关节所在区域,保证了第一加强肋和第八加强肋可对跖骨区域形成牵拉,由于脚背的倾斜结构,对于跖骨区域的牵拉可有效防止脚尖向前滑移。
23.8、技术方案八中,鞋面包括鞋表层和鞋面加强层,可根据需要对鞋表层进行多种功能设计,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保证了对于鞋面牵拉效果的实现,且易于生产加工。
24.9、技术方案九中,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的下表面,更为美观。
25.10、技术方案十中,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运动鞋,其采用上述鞋面,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鞋的分解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外侧加强部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外侧加强部与脚骨的示意图;
30.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内侧加强部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内侧加强部与脚骨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外侧加强部受力的仿真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面内侧加强部受力的仿真示意图。
3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5.鞋面外侧加强部10;第一加强肋11;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第二加强肋12;第一加强部13;第七加强肋14;第一镂空口141;鞋面内侧加强部20;第三加强肋21;第四加强肋22;第三镂空口221;第五加强肋23;第六加强肋24;第二加强部25;第八加强肋 26;第二镂空口27;连接部30;鞋表面40;鞋眼部41。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9.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40.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41.实施例1
42.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一种运动鞋的鞋面,鞋面设有鞋眼区和后跟区,鞋面设有鞋面外侧加强部10、鞋面内侧加强部20和连接部30。
43.鞋类可分为三个大致的区域: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后跟区域。鞋前部区域通常包括鞋类的对应于脚趾和连接跖骨与趾骨的关节的部分。鞋中部区域通常包括鞋类的对应于脚的足弓区域的部分。鞋后跟区域大致对应于脚的包括跟骨的后部部分。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后跟区域不意在对鞋类的精确区域进行划分,而是旨在表示鞋类的大致相对的区域,以为下面的讨论提供帮助。因为鞋底和鞋面二者都大体上跨越鞋类的整个长度,所以术语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后跟区域不仅一般地适用于鞋类,而且适用于鞋底和鞋面,以及鞋底结构和鞋面的单个元件。
44.具体实施中,鞋面包括鞋表层和鞋面加强层;鞋面外侧加强部10、鞋面内侧加强部20 和连接部30连为一体并构成鞋面加强层;鞋表层设有鞋眼部41,连接部30与鞋眼部41的形状相适配并与其配合形成鞋眼区;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本实施例中,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的下表面,更为美观,但应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鞋面加强层也可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的上表面,鞋面加强层固定附着与鞋表层的上表面时,可结合鞋表层设计使得鞋面更有科技感。
45.本实施例中,鞋眼部41大致呈围绕鞋舌开口的u型,鞋眼区的前端对应趾跖关节区域。
46.鞋表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材料元件(例如,纺织品、泡沫、皮革和合成皮革),该一个或多个材料元件可以缝合、胶着地结合、模制或以其它方式成形以界定构造成接纳脚的内腔。根据选择的材料元件可以选择性地赋予鞋表层诸如耐用性、透气性、耐磨性、柔性和舒适性等性能,如鞋表层可由网布和tpu复合形成,tpu可设于鞋前端和后跟,以保护脚的趾骨和后跟,同时赋予鞋面透气、轻便等性能。
47.鞋面加强层可以由适合于为穿用者的脚提供保护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鞋表层的加强的任何材料形成。本实施例中,鞋面加强层由没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如飞织布或梭织布,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48.参见图2-3,鞋面外侧加强部10设有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和第一加强部13,第一加强肋11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第二加强肋12 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底边中部;第一加强部13位于鞋面的外侧底部,并与第一加强肋11和第二加强肋12连为一体,其中,第一加强部13主要对应骰骨所在区域。由于鞋面的鞋眼区和运动鞋鞋底部分强度较大,第一加强肋11自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后跟区前端,使得第一加强肋11的两端连接鞋眼区和鞋底后跟,第二加强肋12自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底边中部,使得第二加强肋12的两端可连接鞋眼区和鞋底中部,第二加强肋12主要对应于足周骨、楔骨和趾骨,第一加强部13位于鞋面的外侧底部,并与第一加强肋11和第二加强肋12连为一体,即使得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和第一加强部13可相配合产生较大的牵引力对足部外侧自前向后,自上而下形成多点牵拉,防止足部外侧向前滑移。
49.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肋11包括更靠前的第一部分111和更靠后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向下弯曲,使得第一部分111与第二加强肋12及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形成的缺口更大,第二部分112向上弯曲,使得第二部分112与第二加强肋12及鞋面内侧底边形成的缺口更大,从而保证了牵拉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鞋面外侧加强部10的重量。其中,第一部分111主要对应于跖骨所在区域,第二部分112主要对应骰骨和根骨所在区域。
50.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鞋面外侧加强部10还设有第七加强肋14,第七加强肋14自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并与第一加强部13连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第七加强肋14主要对应距骨和根骨。第七加强肋14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鞋面外侧加强部 10的牵拉效果,且更符合人体足部工程学;第七加强肋14的前端还与第二加强肋12的前端连为一体,第七加强肋14的后端还与第二部分112的后端连为一体,使得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和第七加强肋14可产生协同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鞋面外侧加强部10的牵拉效果;第七加强肋14设有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镂空口141,保证了牵拉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鞋面外侧加强部10的重量。
51.鞋面内侧加强部20设有第三加强肋21、第四加强肋22、第五加强肋23和第六加强肋 24,第三加强肋21从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后跟区前端,第四加强肋22从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前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底边前部,第五加强肋23 从第三加强肋21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第六加强肋24从第四加强肋22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其中,第三加强肋21主要对应足舟骨、距骨和根骨所在区域,第四加强肋22主要对应趾骨和内侧楔骨所在区域,第四加强肋22靠近鞋眼区形成第三镂空口221,第五加强肋23主要对应足周骨和根骨所在区域,第六加强肋24主要对应内侧楔骨所在区域。第三加强肋21、第四加强肋22、第五加强肋23和第六加强肋24可相配合对于足部内侧自前向后,自上而下形成多点牵拉,防止足部内侧向前滑移。
5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鞋面内侧加强部20还设有第八加强肋26,第八加强肋26自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前端向下延伸至鞋面前侧底边并向后延伸至第四加强肋22;其中,第八加强肋26主要对应跖骨,更符合人体足部工程学,第八加强肋26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鞋面内侧加强部20的牵拉效果。
5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强肋11和第八加强肋26的前端连为一体,使得鞋面内侧加强部20和鞋面外侧加强部10可相配合形成对脚背额外施加一向后的牵拉力,牵拉效果
更佳。由于鞋眼区的前端对应趾跖关节所在区域,保证了第一加强肋11和第八加强肋26对趾骨区域形成牵拉,由于脚背的倾斜结构,对于趾骨区域的牵拉可有效防止脚尖向前滑移。
5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鞋面内侧加强部20设有第二加强部25,第二加强部25位于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并与第三加强肋21和第四加强肋22连为一体,其中,第二加强部25主要对应内侧楔骨和足周固所在区域。第二加强部25的设置保证了鞋面内侧加强部20的整体强度,从而提升了整个鞋面内侧加强部20的牵拉效果。
5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连接部30与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第七加强肋14、第三加强肋21、第四加强肋22、第二加强部25和第八加强肋26连为一体,从而保证了鞋面内侧加强部20和鞋面外侧加强部10上端的稳固连接,牵拉效果更为稳定。
56.对本实用新型的鞋面在仿真软件ansys进行模拟受力分析,设定初始速度500mm/s,方向沿y轴正向;人体质量80kg,全部由单脚着地时承受。脚作为刚体处理,考察指标为脚尖处滑移量,测试结果如图6-7所示,图中灰部分对应于本技术中的鞋面外侧加强部和鞋面内侧加强部。
57.可知,本技术方案中,鞋面外侧加强部10和鞋面内侧加强部20可相互配合防止脚向前滑移,鞋面外侧加强部10和鞋面内侧加强部20采用不同的结构,充分考虑了人体足部内侧和外侧不同的形态,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舒适;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对脚背牵拉可有效防止脚尖向前滑移,从而避免长期运动下黑趾甲的产生,更为舒适,有效避免了运动损伤。
58.实施例2
59.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运动鞋,其包括鞋底和实施例1中的鞋面,鞋面的底边固接于鞋底,其采用上述鞋面,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鞋底可以包括用于减弱地面反作用力(即,缓冲脚)的设置。另外,鞋底可构造成提供附着摩擦力、赋予稳定性和/或限制各种脚运动,例如旋前、旋后和/或其它运动。
60.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运动鞋的鞋面,所述鞋面设有鞋眼区和后跟区,其特征是,其设有:鞋面外侧加强部(10),其设有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和第一加强部(13),所述第一加强肋(11)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所述第二加强肋(12)从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底边中部;所述第一加强部(13)位于鞋面的外侧底部,并与所述第一加强肋(11)和所述第二加强肋(12)连为一体;鞋面内侧加强部(20),其设有第三加强肋(21)、第四加强肋(22)、第五加强肋(23)和第六加强肋(24),所述第三加强肋(21)从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后跟区前端,所述第四加强肋(22)从所述鞋面内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前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内侧的底边前部,所述第五加强肋(23)从所述第三加强肋(21)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所述第六加强肋(24)从第四加强肋(22)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的内侧底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加强肋(11)包括更靠前的第一部分(111)和更靠后的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向下弯曲,所述第二部分(112)向上弯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外侧加强部(10)还设有第七加强肋(14),所述第七加强肋(14)自鞋面外侧的鞋眼区中部向后延伸至鞋面外侧的后跟区前端并与第一加强部(13)连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第七加强肋(14)的前端还与第二加强肋(12)的前端连为一体,所述第七加强肋(14)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后端连为一体,所述第七加强肋(14)设有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镂空口(14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20)设有第二加强部(25),所述第二加强部(25)与所述第三加强肋(21)和第四加强肋(22)连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20)还设有第八加强肋(26),所述第八加强肋(26)自鞋面内侧的鞋眼区前端向下延伸至鞋面前侧底边并向后延伸至第四加强肋(22);所述第八加强肋(26)和第四加强肋(22)之间形成第二镂空口(27);所述第一加强肋(11)的前端和所述第八加强肋(26)的前端连为一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还设有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位于所述鞋眼区,所述连接部(30)与鞋面内侧加强部(20)和鞋面外侧加强部(10)连为一体;所述鞋眼区的前端对应趾跖关节所在区域。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包括鞋表层和鞋面加强层;所述鞋面外侧加强部(10)、所述鞋面内侧加强部(20)和所述连接部(30)构成所述鞋面加强层;所述鞋表层设有鞋眼部(41),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鞋眼部(41)的形状相适配并与其配合形成所述鞋眼区;所述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所述鞋表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加强层固定地附着于鞋表层的下表面。10.一种运动鞋,其特征是,其包括鞋底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所述鞋面的底边固接于鞋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鞋的鞋面及运动鞋,鞋面设有鞋面外侧加强部和鞋面内侧加强部,鞋面外侧加强部设有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和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肋从鞋眼区前端向后延伸至后跟区前端,第二加强肋从鞋眼区中部向下延伸至鞋面底边中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连为一体;鞋面内侧加强部设有第三加强肋、第四加强肋、第五加强肋和第六加强肋,第三加强肋从鞋眼区中部向后且向下延伸至后跟区前端,第四加强肋从鞋眼区中部向前且向下延伸至鞋面底边前部,第五加强肋从第三加强肋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底边,第六加强肋从第四加强肋向下且向后延伸至鞋面底边。运动鞋采用上述鞋面。本实用新型的运动鞋的鞋面及运动鞋,可防止脚尖向前滑移。可防止脚尖向前滑移。可防止脚尖向前滑移。


技术研发人员:

郑永先 叶福泉 罗伯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2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2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鞋面   所述   底边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