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回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在修路过程中时常会碰到需要回填河道的情况,在这些需要回填的河道下方,有时会存在既有隧道。实际施工时往往是直接对河道进行回填,这无疑会对下方隧道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下方既有隧道竖向受到压力产生竖向位移从而产生变形,严重时会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
3.因此,为了减小河道回填时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有必要不断发明、改进现有河道回填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为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主体为空心箱涵;空心箱涵的上部为上凸板,左右两侧分别为侧向u型槽,下部为下凸板;空心箱涵的下面设置有底板,底板下面在设置有预制桩。
7.作为优选,下凸板呈倒“凸”状,通过连接螺杆与底板相连,连接螺杆从下凸板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下方的土体中。
8.作为优选,侧向u型槽下端通过连接螺杆与底板相连,连接螺杆从侧向u型槽下端的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下方的土体中,侧向u型槽上端与倒“凸”状上凸板相连。
9.作为优选,预制桩分为2排,分别设置在既有隧道的左右两侧,预制桩从既有隧道下边缘的土体界面一直延伸至底板,每排预制桩相邻桩的间距为3~5米。
10.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和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空心箱涵代替原本土方填埋,可以有效减小上方土体自重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
12.2、本实用新型在空心箱涵下方设置有底板和预制桩,预制桩分别设置在既有隧道的左右两侧,预制桩、从既有隧道下边缘的土体界面一直延伸至底板可以进一步减小既有隧道上方结构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13.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空心箱涵由上凸板、侧向u型槽和下凸板组成,采用的施工方式为预制拼接式,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原始河道工况图;
15.图2为整体结构截面图;
16.图3为空心箱涵的截面图;
17.图4为底板与预制桩位置截面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2-回填土;3-上凸板;4-土体;5-侧向u型槽;6-下凸板;7
‑ꢀ
既有隧道;8-预制桩;9-连接螺杆;10-底板;11-河岸;12-河道;13-空心箱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20.实施例一
21.这种河道回填的工况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主体为空心箱涵13,空心箱涵13的上部为上凸板3,左右两侧分别为侧向u型槽5,下部为下凸板6;空心箱涵 13的下面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下面在设置有预制桩8;下凸板6呈倒“凸”状,通过连接螺杆9与底板10相连,连接螺杆9从下凸板6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10下方的土体4中;侧向u型槽5下端通过连接螺杆9与底板10相连,连接螺杆9从侧向u型槽5下端的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10下方的土体4中,侧向u型槽5上端与倒“凸”状上凸板3相连;预制桩8 分为2排,分别设置在既有隧道7的左右两侧,如图4所示;预制桩8从既有隧道7下边缘的土体4界面一直延伸至底板10,每排预制桩8相邻桩的间距为3~5米,如图2-图4所示。
22.实施例二
23.具体实施:某河流回填工程,长约0.3km,河道底部宽为16m,河道深7m。
24.具体施工时,按照以下施工步骤:
25.s1、施工前准备: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河道12底部各角点的地面标高,对不平整的底面进行挖方和填方处理;
26.s2、工厂预制:空心箱涵13的上凸板3、侧向u型槽5、下凸板6及底板10的模板都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底板10尺寸为16x6m,预制桩8长度为15m,桩径为1m,预制桩8距底板10短边1.5m,距长边3.6m,所有模板在出厂前对其进行刚度强度及稳定性验算,模板之间通过焊接和螺杆进行连接;
27.s3、构件及设备运输:采用专门的吊箱吊运模板至构件生产区;混凝土全部来自于预制场内的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在现场按照配合比搅拌配置,然后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构件生产区;预制完成后,将上凸板3、侧向u型槽5、下凸板6、底板10及预制桩8统一运输到现场;
28.s4、现场施工:在预制桩8的预设位置、既有隧道7两侧进行钻孔,孔径1m,长15m;完成后将预制桩8置入预设位置,将底板10置于预制桩8上部、河道12底部,底板10紧靠河岸11;下面进行主体空心箱涵13的组装。首先将两侧侧向u型槽5吊至底板10上对应位置,其次将下凸板6吊至两个侧向u型槽5中间位置,将连接螺杆9从侧向u型槽5及下凸板6打入底板10下方土体4中,用连接螺杆9使底板10与侧向u型槽5,底板10与下凸板 6进行连接;将上凸板3吊至两侧侧向u型槽5上侧,最后进行土方回填,使回填土2回填至地面1高度;
29.s5、场地清理:整理现场,吊机等设备退场。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为空心箱涵(13);空心箱涵(13)的上部为上凸板(3),空心箱涵(13)左右两侧分别为侧向u型槽(5),空心箱涵(13)下部为下凸板(6);空心箱涵(13)的下面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下面设置有预制桩(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板(6)呈倒“凸”状,下凸板(6)通过连接螺杆(9)与底板(10)相连,连接螺杆(9)从下凸板(6)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10)下方的土体(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u型槽(5)下端通过连接螺杆(9)与底板(10)相连,连接螺杆(9)从侧向u型槽(5)下端的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10)下方的土体(4)中,侧向u型槽(5)上端与倒“凸”状上凸板(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8)分为2排,分别设置在既有隧道(7)的左右两侧,预制桩(8)从既有隧道(7)下边缘的土体(4)界面一直延伸至底板(10),每排预制桩(8)相邻桩的间距为3~5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包括空心箱涵的上凸板、下凸板、侧向U型槽、底板、预制桩、连接螺杆、土体组成。下凸板呈倒“凸”状,通过连接螺杆与底板相连,侧向U型槽下端也通过连接螺杆与底板相连,连接螺杆从下凸板上表面及侧向U型槽底部上表面一直贯入底板下方的土体中,使空心箱涵与底板连接。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准备、工厂预制、构件及设备运输、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回填施工结构具有的优势包括:利用空心箱涵代替原有矩形区域的土方填埋;下方板与预制桩的连接结构,将土方回填的压力通过预制桩传递到既有隧道两侧,减小了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减小了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减小了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

魏纲 李航 戴子涵 项鹏飞 孙灿 徐天宝 朱德涵 木志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大城市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2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底板   河道   螺杆   隧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