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家用电器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清洁机器人能够实现地面清洁,进而减轻用户的劳动负担而广受欢迎。
3.清洁机器人的底部安装有清洁刷,清洁机器人移动时,清洁刷转动与地面摩擦,进而清扫掉地面上的灰尘等垃圾。然而,目前的清洁机器人,清洁刷的设计直接影响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提高清扫效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刷,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本体呈圆柱状;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固定于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沿本体的轴向延伸;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沿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
6.本技术中,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沿本体的周向交错设置,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在本体的轴向交错分布,清洁刷转动以清理地面时,尤其是清理地毯等软性地面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的第一叶片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二凸起的第二叶片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同理,在设置有第二凸起的第二叶片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的第一叶片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由此,防止垃圾残留,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7.另外,在清扫地面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能够形成一定的间隙。这样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还能减少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磨损,进而延长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寿命。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凸起的
中心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差介于0.3毫米至3毫米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凸起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倾斜,所述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2,所述h1大于所述h2,且h1与h2的差值介于2毫米至5毫米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用于在清洁刷清扫地面时与地面接触,以使第一叶片与地面之间产生第一间隙。清洁刷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一间隙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一弯折部,使得第一弯折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凸起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用于在清洁刷清扫地面时与地面接触,以使第二叶片与地面之间产生第二间隙。清洁刷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二间隙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二弯折部,使得第二弯折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凸起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叶片沿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具体的,第一叶片包括沿本体的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沿本体的轴向的长度相等,换言之,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各自长度均为第一叶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长度相等,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一侧区域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的长度大于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区域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区域的长度。
18.多个第一凸起可以全部位于第一中部区域。由此,第一中部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少,可以降低清洁刷清洁机器人工作时候的噪音;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升清扫效果,使得地面更加干净。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侧区域,又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二侧区域。由此,第一叶片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且接触面积适中,既能够降低噪音,还能够增加清扫效果。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侧区域。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二侧区域。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叶片沿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沿本体的轴向均匀排布;多个第二凸起沿本体的轴向均匀排布。由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能够增加清洁效果。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一边缘,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由此,清洁刷旋转时,第一叶片变形形成的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变形形成的
第二弯折部的长度,第一凸起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凸起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凸起确保地面被良好的清洁,第二凸起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
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相对本体的径向倾斜,且倾斜角度相同;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以使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
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相对本体的径向倾斜,且第一叶片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叶片的倾斜角度;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以使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因越靠近第一边缘,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其余区域的厚度,能够增加第一边缘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边缘更加耐磨,进而延长第一叶片的寿命。
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和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清洁刷,清洁刷转动连接主体。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所示清洁机器人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所示清洁刷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1中所示清洁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1中所示清洁刷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4中所示清洁刷的第一叶片处于工作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4中所示清洁刷的第二叶片处于工作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4中所示清洁刷的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图4中所示清洁刷的第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是图4中所示清洁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00-主体,101-外壳体,102-底盘,103-缓冲器,104-盖板,105-侧板,106-翻盖,107-收纳框架,108-安装腔,109-进风口,200-收纳件,300-控制器,400-风机,500-清洁刷,510-本体,520-第一叶片,520a-第一弯折部,521-第一侧区域,522-第一中部区域,523-第二侧区域,524-第一边缘,525-第一根部,530-第二叶片,530a-第二弯折部,531-第三侧区域,532-第二中部区域,533-第四侧区域,534-第二边缘,535-第二根部,540-第一凸起,550-第二凸起,560-第一间隙,570-第二间隙,500a-边扫刷,600-前轮,610-左轮,620-右轮,700-电池,800-边扫马达,810-中扫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为手持式吸尘器或扫地机等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以扫地机为例进行描述。
41.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1000包括主体100、收纳件200、控制器300、风机400、清洁刷500、边扫刷500a、前轮600、左轮610、右轮620、电池700、边扫马达800、中扫马达810、左轮马达(图未示)和右轮马达等。
42.参考图1,为了便于理解,以两两之间相互垂直的三个轴,x轴、y轴和z轴定义清洁机器人1000的方向,其中x轴、y轴大致平分清洁机器人1000,x轴基本上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水平中轴线重合,y轴基本上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轴线重合,x轴为左右方向参考轴,x1为沿着x轴向左延伸的方向,x2为沿着x轴向右延伸的方向。y轴为前后运动方向参考轴,y1为沿着y轴向前的运动方向,y2为沿着y轴向后的运动方向。z轴为厚度方向的参考轴,z1为沿着z轴向上延伸的方向,z2为沿着z轴向下延伸的方向。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主体100包括外壳体101、底盘102和缓冲器103,外壳体101包括盖板104、侧板105和翻盖106,盖板104大致呈圆形,侧板105大致呈环形,且侧板105的一端部与盖板104的外周缘固定连接;翻盖106大致呈半圆形,且层叠于盖板104上,与盖板104转动连接。底盘102大致呈圆形,用于安装左轮610、右轮620和清洁刷500、边扫刷500a等部件。
44.外壳体101盖合在底盘102上,且盖板104与底盘102间隔相对,侧板105围设于底盘102周围。盖板104和翻盖106位于主体100的顶侧,底盘102位于主体100的底侧。缓冲器103大致呈弧形,且弧度与侧板105基本一致,缓冲器103围设于侧板105的一部分的外周,且通过弹性件与侧板105连接,缓冲器103位于主体100的前侧。清洁机器人向前移动至缓冲器103撞击到障碍物时,弹性件被压缩,使得缓冲器103向靠近侧板105方向移动,以保护清洁机器人。在其他实施例中,底盘102也可以是d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等等,为了适配底盘102的形状,翻盖106、盖板104和侧板105的形状也会跟随改变。本技术并不对底盘102的形状做限制。
45.一般情况下,外壳体101可以一体成型,外壳体101、底盘102、缓冲器103分别成型后,组装成主体100。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体101和底盘102一体成型,缓冲器103组装在外壳体101形成主体100。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体101的翻盖106、盖板104和侧板105分体成型,然后利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外壳体101。
46.参考图3,主体100还包括收纳框架107,收纳框架107位于主体100的空腔内,且收纳框架107沿z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底盘102和盖板104,盖板104设有开口,收纳框架107设有与开口对应且连通的安装腔108,安装腔108的腔壁设有进风口109,安装腔108用于安装收纳件200。
47.其中,收纳件200、控制器300、风机400、清洁刷500、边扫刷500a、前轮600、左轮610、右轮620、电池700、边扫马达800、中扫马达810、左轮马达、右轮马达均安装于底盘102,前轮600、左轮610和右轮620位于主体100的底部,控制器300、风机400、电池700、边扫马达800、中扫马达810、左轮马达、右轮马达均位于主体100内部的空腔(外壳体101盖合于底盘
102时形成的空腔)中,清洁刷500和边扫刷500a安装于底盘102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底盘102的外侧和地面接触,以便于进行清扫。
48.清洁机器人从前轮600到收纳件200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从左轮610到右轮620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为厚度方向(也称上下方向),底部为左轮610和右轮620所在一侧,顶部为背离左轮610和右轮620的一侧。
49.其中,控制器300用于控制风机400、边扫马达800、中扫马达810、左轮马达和右轮马达。电池700用于为控制器300、风机400、边扫马达800、中扫马达810、左轮马达和右轮马达等提供电能。边扫马达800用于驱动边扫刷500a旋转以使边扫刷500a进行清洁工作,中扫马达810用于驱动清洁刷500旋转以使清洁刷500进行清洁工作。左轮马达用于驱动左轮610转动,右轮马达用于驱动右轮620转动,左轮610和右轮620转动能够带动清洁机器人进行移动。前轮600为万向轮,可以增加清洁机器人的移动的灵活性。
50.风机400用于提供气流,气流将清洁刷500和边扫刷500a清扫的垃圾从进风口109处送入收纳件200内,风机400提供的气流还用于使得收纳件200内的空间成为负压状态。收纳件200可以为集尘盒或者收纳袋,用于收集边扫刷500a和清洁刷500清扫的垃圾。
51.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清洁刷500包括:本体510、多个第一叶片520和多个第二叶片530。本体510可以呈圆柱状。
52.多个第一叶片520和多个第二叶片530固定于本体510的外周面,且沿本体510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沿本体510的轴向延伸。第一叶片52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540。第二叶片53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550。多个第一凸起540和多个第二凸起550沿本体510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
53.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为柔性胶材制成,且均呈长条状。参考图6,第一凸起540相对第一叶片520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h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0.7毫米、1毫米、1.3毫米、1.5毫米等。第二凸起550相对第二叶片530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0.7毫米、1毫米、1.3毫米、1.5毫米等。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厚度m均大致为0.7毫米,硬度为介于30至70邵氏硬度之间。在清扫地面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40和第二凸起550,使得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能够使叶片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这样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在旋转的过程中,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200,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同时由于形成一定的间隙,叶片与地面接触减少,减少了摩擦,也能减少部分噪声。在设置叶片上凸起的高度时,设置在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能够在形成一定足够的间隙的同时,也能减少过长的凸起会形成阻力。
54.在清洁机器人工作时,控制器300控制中扫马达810工作,中扫马达810驱动清洁刷500旋转,清洁刷500旋转过程中,地面挤压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使得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产生变形,此时,第一叶片520的边缘部分朝背离清洁刷500旋转方向一侧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部520a,第一弯折部520a的长度大致为2毫米,第一凸起540位于第一弯折部520a朝向地面的一侧表面。第二叶片530的边缘部分朝背离清洁刷500旋转方向一侧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部530a。第二凸起550位于第二弯折部530a朝向地面的一侧表面。第一叶片520的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第二叶片530的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多个第一凸起540中的部分第一凸起540与地面接触、多个第二凸起550中的部分第二凸起550与地面接
触,进而产生摩擦力和静电吸附力,以将地面的垃圾清扫至收纳件200内。
55.从上可见,在清扫地面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40和第二凸起550,使得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能够形成一定的间隙。这样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在旋转的过程中,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200,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40和第二凸起550,使得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还能减少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磨损,进而延长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寿命。另外,多个第一叶片520和多个第二叶片530沿本体510的周向交错设置,多个第一凸起540和多个第二凸起550在本体510的轴向交错分布,清洁刷500转动以清理地面时,尤其是清理地毯等软性地面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540的第一叶片520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二凸起550的第二叶片530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同理,在设置有第二凸起550的第二叶片530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540的第一叶片520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由此,防止垃圾残,进而提升清洁效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第一凸起540与地面接触,第一弯折部520a未与地面接触,此时地面与第一弯折部520a之间形成第一间隙560。清洁刷500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一间隙560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带走第一间隙560处垃圾的同时,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一弯折部520a,使得第一弯折部520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凸起540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另外,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沿清洁刷500的周向交错设置,第一凸起540和第二凸起550沿清洁刷500的轴向交错设置,因此,第一间隙560处的残留的垃圾可以由第二叶片530补充清理,能够加强清洁效果。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第二凸起550与地面接触,第二弯折部530a未与地面接触,此时地面与第二弯折部530a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70。清洁刷500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二间隙570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带走第二间隙570处垃圾的同时,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二弯折部530a,使得第二弯折部530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凸起550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另外,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沿清洁刷500的周向交错设置,第一凸起540和第二凸起550沿清洁刷500的轴向交错设置,因此,第二间隙570处的残留的垃圾可以由第一叶片520补充清理,能够加强清洁效果。
58.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第一叶片520包括沿本体510的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区域521、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第一侧区域521、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的沿本体510的轴向的长度相等,换言之,第一侧区域521、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各自长度均为第一叶片520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区域521、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侧区域521和第二侧区域523的长度相等,第一中部区域522的长度小于第一侧区域521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521的长度大于第一中部区域522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522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区域523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521的长度小于第一中部区域522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522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区域523的长度。
59.其中,多个第一凸起540均匀的分布于第一侧区域521、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540之间的距离l1介于11毫米至17毫米之间,例如11毫米、13
毫米、15毫米、17毫米等。由此,第一叶片520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且接触面积适中,增加清扫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噪音。
60.在其他实施例中,垃圾一般是从叶片的两边向中间聚拢,多个第一凸起540均匀的分布于第一中部区域522,从而提高清扫率。第一侧区域521和第二侧区域52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升清扫效果,使得地面更加干净。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540均匀的分布于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一侧区域521,或者是均匀的分布于第一中部区域522和第二侧区域523。
61.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第二叶片530包括沿本体510的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三侧区域531、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第三侧区域531、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的沿本体510的轴向的长度相等,换言之,第三侧区域531、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各自长度均为第二叶片530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侧区域531、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三侧区域531和第四侧区域533的长度相等,第二中部区域532的长度小于第三侧区域531的长度。或者是,第三侧区域531的长度大于第二中部区域532的长度,第二中部区域532的长度大于第四侧区域533的长度。或者是,第三侧区域531的长度小于第二中部区域532的长度,第二中部区域532的长度小于第四侧区域533的长度。多个第二凸起550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叶片530沿本体510的轴向的第二中部区域532。
62.其中,多个第二凸起550均匀的分布于第三侧区域531、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550之间的距离l2介于11毫米至17毫米之间,例如11毫米、13毫米、15毫米、17毫米等。由此,第一叶片520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且接触面积适中,增加清扫效果,同时也能既能够降低噪音。
63.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清扫过程中垃圾一般是从叶片的两边向中间聚拢,多个第二凸起550均匀的分布于第二中部区域532,由此,可以提高清扫效率。第三侧区域531和第四侧区域53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升清扫效果,使得地面更加干净。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凸起550均匀的分布于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三侧区域531,或者是均匀的分布于第二中部区域532和第四侧区域533。
64.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第一叶片5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缘524和第一根部525,第一根部525与本体510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第一边缘524远离本体510的外周面。第一凸起540的中心与第一边缘524和第一根部525之间均具有间隔。第一凸起540与第一根部525之间具有间隔,确保第一叶片520变形后,至少一部分第一凸起540能够与地面接触,使叶片与地面间能够形成一定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200,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因越靠近第一边缘524,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第一凸起540与第一边缘524之间具有间隔,能够降低第一凸起540的磨损,进而延长第一凸起540的寿命。
65.具体的,第一凸起540的中心与第一边缘524之间的距离l3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0.7毫米、0.9毫米、1.2毫米、1.4毫米、1.5毫米、1.8毫米、2毫米、2.2毫米、2.5毫米等。清洁机器人1000工作时,第一叶片520的前端部分会接触地面,因此,将距离l3设置为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这样第一凸起540较靠近第一边缘524位置,从而发挥第一凸起540的作用。但是第一叶片520的前端的第一边缘524会接触地面,为了减少第一
边缘524磨损对第一凸起540作用的影响,第一凸起540需要离第一边缘524一定的距离,因此将第一凸起540和第一边缘524之间距离l3设置为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66.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第二叶片53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边缘534和第二根部535,第二根部535与本体510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第二边缘534远离本体510的外周面。第二凸起550的中心与第二边缘534和第二根部535之间均具有间隔。第二凸起550与第二根部535之间具有间隔,确保第二叶片530变形后,至少一部分第二凸起550能够与地面接触,使叶片与地面间能够形成一定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200,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因越靠近第二边缘534,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第二凸起550与第二边缘534之间具有间隔,能够降低第二凸起550的磨损,进而延长第二凸起550的寿命。
67.具体的,第二凸起550的中心与第二边缘534之间的距离l4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0.6毫米、0.8毫米、1.1毫米、1.3毫米、1.5毫米、1.9毫米、2.3毫米、2.5毫米等。第二叶片530的前端部分会接触地面,因此,将距离l4设置为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这样第二凸起550较靠近第二边缘534位置,从而发挥第二凸起550的作用。但是第二叶片530的前端第二边缘534会接触地面,为了减少第二边缘534磨损对第二凸起550作用的影响,第二凸起550需要离第二边缘534一定的距离,因此将第二凸起550和第二边缘534之间的距离l4设置为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6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52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53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由此,清洁刷500旋转时,第一叶片520变形形成的第一弯折部520a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530变形形成的第二弯折部530a的长度,第一凸起54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凸起55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凸起540确保地面被良好的清洁,第二凸起550起到提高清洁效率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相对本体510的径向倾斜,且倾斜角度相同。第一叶片52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h1大于第二叶片53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h2,以使第一边缘52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53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为了在清洁类似于地毯这种材质的地面时,设置有一定范围的高矮错落的叶片,在清扫时,使高度尺寸长叶片能够深入地毯里面清扫深度清洁,高度尺寸短的叶片可以清扫表面。若高矮叶片的高度尺寸相差较大,高矮叶片不能很好的配合清扫。因此,为了使高矮叶片配合较好,第一叶片52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h1与第二叶片53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h2高度差的范围介于2mm与5mm之间。其中,第一叶片520即为高叶片,第二叶片530即为矮叶片。
70.具体的,第一叶片520相对本体510的径向倾斜的角度为β1,第二叶片530相对本体510的径向倾斜的角度为β2,其中β1和β2均为40
±
1度。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高度尺寸不同,第一叶片520的高度尺寸。可以理解,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倾斜方向与清洁刷500的旋转方向相反,由此,清洁刷500旋转时,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弯折角度较小,能够降低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变形量,进而延长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的寿命。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相对本体510的径向倾斜,且第一叶片520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叶片530的倾斜角度。第一叶片52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等
于第二叶片530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以使第一边缘52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534与本体510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1,第一边缘524的厚度大于第一叶片520其余区域的厚度。第一边缘524与第一叶片520的其他区域的厚度差介于0.3毫米至3毫米之间,例如0.3毫米、0.8毫米、1毫米、1.2毫米、1.7毫米、2.3毫米、2.7毫米、3毫米等。因越靠近第一边缘524,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第一边缘524的厚度大于其余区域的厚度,能够增加第一边缘524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边缘524更加耐磨,进而延长第一叶片520的寿命。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1,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均沿着本体510的轴向螺旋延伸。由此,第一叶片520和第二叶片530在本体510的轴向上重叠,当清洁刷500转动时,同时有部分第一凸起540和部分第二凸起550与地面接触,既能降低噪音,又能增加清扫效果。
7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和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或/及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差介于0.3毫米至3毫米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凸起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倾斜,所述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2,所述h1大于所述h2,且h1与h2的差值介于2毫米至5毫米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10.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所述清洁刷转动连接所述主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其中清洁刷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所述本体呈圆柱状;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和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仅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清扫效果。提升了清扫效果。提升了清扫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袁波 古永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胡杨智能创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3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2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叶片   所述   区域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