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0
C N  104188949
A (21)申请号 201410468312.5
(22)申请日 2014.09.15
A61K 31/216(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二
路10号
(72)发明人张洁  黄英  朱丽娜
(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李高峡
全学荣
(54)发明名称
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
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绿原酸具有抑制少突胶
细胞瘤的功效,并能抑制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
能替代部分放化疗,减轻患者可以因放化疗引起
的不适反应,是少突胶质瘤新的药物手
段和选择。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188949 A
1.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对移植性脑胶质瘤抑制作用的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对C6胶质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的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对C6胶质瘤干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的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以有效量的绿原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绿原酸1~3000mg。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绿原酸的使用剂量为10-40mg/k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绿原酸的使用剂量为20mg/kg。
9.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或者注射剂。
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癌症的死亡率已跃居国内各种死因之首。可能与抽烟、人口老龄化、工业化的进程等有关。传统的生活贫困地区常见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而富裕国家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发肿瘤却已快速增长。最新调查显示,发达国家脑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还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逐渐逼近40岁以下青年人,且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肿瘤之一。据美国统计,在20-40岁人肿瘤死亡病因中,脑肿瘤在男性是第一位的死亡病因,在女性排第五位,可见脑肿瘤对社会的危害之大。目前,脑肿瘤仍是病死率最高的成人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实体瘤。
[0003]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来源于神经上皮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等,其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目前脑胶质瘤的主要措施是手术切除,但术后5年存活率很低,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因此,急需开发胶质瘤的生物药物。
[0004] 脑肿瘤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并且各种肿瘤的组织发生与病理特征不同,其良性与恶性以及物学特性也不一样。而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在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具体差异如下:
[0005]    1.星形细胞瘤是指由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胶质瘤的一种,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难治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神经上皮肿瘤的21.2%~51.6%。其中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5个月左右。胶质膜细胞瘤呈现浸润性生长,可向正常脑组织广泛浸润,导致手术切除困难;其次,胶质母细胞瘤对常规的放、化疗具有抵抗性,成为其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目前缺乏针对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星形胶质细胞瘤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在RTN4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RTN4A表达明显高于星形胶质细胞瘤,用以鉴别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0006]    2.少突胶质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少突胶质瘤多发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过去因检查技术及病理诊断水平的限制,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类型胶质瘤,以往文献认为少突胶质肿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2%~5%,占脑胶质瘤的2%~12%,但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病理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少突胶质肿瘤检出率明显增加,有文献报道少突胶质肿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33%。少突胶质细胞瘤是颅内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是胶质瘤的一种独立类型,约占颅内肿瘤的4.39%。近些年来,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少突胶质细胞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是19号染体长臂的杂合性缺失,第二个常见的遗传改变是1号染体短臂的杂合性
缺失。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分级病理分类,将少突胶质肿瘤分为单纯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前者又可分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和
多形性恶性胶质瘤(Ⅳ级);后者分为少突星形细胞瘤(Ⅱ级)、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Ⅲ级)。近年研究表明,低级别的少突胶质肿瘤对化疗较敏感,且不同级别的少突胶质肿瘤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有明显差异。
[0007]    3.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胶质瘤中占18.2%,男多于女,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约75%位于幕下,幕上仅占25%。肿瘤大多位于脑室内,少数瘤主体在脑组织内。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并可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目前还难以完全治愈。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各有其高发年龄,室管膜瘤的高发年龄在10岁以前。国外统计96%的脊髓室管膜瘤发生在成人,发病年龄多为35~45岁,是成人最常见的脊髓肿瘤,大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的34.5%,占髓内肿瘤的60%,占成人室管膜瘤的75%。研究发现,在室管膜瘤中,50%以上有22号染体片段的丢失,并且发现SV40基因与室管膜瘤的关系较为密切。WHO2000年最新分类将室管膜肿瘤分为:(1)室管膜瘤:又分类4个亚型①细胞型;②乳头型;③透明细胞型;④脑室膜细胞型。(2)间变或恶性室管膜瘤:肿瘤细胞致密成片,细胞及核形态各异,并可见核分裂相及灶性坏死。(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肿瘤细胞乳头状排列,围绕乳头状结构中心的结缔组织常有粘液样变。
(4)室管膜下瘤:构成肿瘤的主要细胞是室管膜下胶质细胞,可见假菊形团样排列。有时可见少量室管膜细胞以及室管膜母细胞分布于胶质纤维间。室管膜肿瘤是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各种化疗药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收效甚微。
[0008] 神经胶质瘤的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其分化差、增殖快、侵袭性强,目前的手术方式还无法完全切除肿瘤,一般都主张综合。手术后放疗和化疗是普遍接受的方法,然而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辐射耐受性可能造成残余病灶再次复发。此外,脑肿瘤对化疗均不太敏感,原因之一是只有少数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由于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等因素导致肿瘤内化疗药物的有效浓度较低。另外,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均对化疗的效果造成影响。为了提高胶质瘤的效果,人们从胶质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到新的临床手段做了大量的工作。
[0009] 绿原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药用植物,如金银花中,目前对它的化学结构研究已经清楚,已有人对其进行药用研究,报道了绿原酸可以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目前报道的关于绿原酸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文献主要是从作用机制来阐述,如文献:The chemopreventive properties of chlorogenic acid reveal a potential new role for the microsomal glucose-6-phosphate translocase in brain tumor progression(绿原酸的化学预防特性揭示了其在脑肿瘤进展中对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的新作用),报道了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G6PT)可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呈高表达状态,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密切相关;绿原酸能对抗G6PT诱导的U87细胞迁移,绿原酸能明显抑制神经鞘氨醇(SIP)诱导的U87细胞迁移。证实绿原酸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转移酶和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活性,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文献:Inhibition of MMP-2 secretion from brain tumor cells suggests chemopreventiv
e properties of a furanocoumarin glycoside and of chalcones isolated from the twigs of Dorstenia
turbinata(呋喃香豆素苷和查耳酮类在脑肿瘤细胞中具有抑制MMP-2的分泌活性)》,报道了绿原酸作为基质金属蛋白转移酶的抑制剂可以抑制MMP-2的分泌,达到抑制脑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转移。绿原酸是G6PT抑制剂。间接说明绿原酸的抗脑肿瘤作用。但是文献所阐述的G6PT为广义的致癌物质,涉及的脑肿瘤也是一个广义概念,不能说明绿原酸对脑肿瘤的直接作用。王乐,从元宝枫叶中提取、分离纯化绿原酸的工艺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01,报道了绿原酸抗癌抗衰老作用,其中公开了绿原酸可抑制神经胶质瘤的迁移以及人Hep3B肝癌细胞中的金属硫蛋白(MMP)分泌,对大肠癌、肝癌和喉癌均有显著疗效,被认为是癌症的有效防护剂。
[0010]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均披露的绿原酸对脑肿瘤的作用一方面局限于星形细胞瘤中的胶质母细胞瘤(作用机制方面阐述),没有绿原酸脑胶质母细胞瘤的体内药效试验证明,没有绿原酸少突胶质瘤的相关报道,也没有绿原酸关于有抑制脑胶质瘤干细胞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绿原酸的新用途。
[0012] 本发明绿原酸在制备少突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3]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对移植性脑胶质瘤抑制作用的药物。
[0014]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对C6胶质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的药物。
[0015]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对C6胶质瘤干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的药物。
[0016]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以有效量的绿原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0017] 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绿原酸1~3000mg。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绿原酸的使用剂量为10-40mg/kg。
[0019]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绿原酸的使用剂量为20mg/kg。
[0020]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或者注射剂。
[0021] 虽然文献报道了绿原酸在体外实验中可对抗重组体G6PT蛋白的过分表达所诱发的U-87胶质母细胞瘤的转移,仅仅说明了绿原酸在脑肿瘤进展中对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的作用,没有直接证明绿原酸具有抗U-87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且绿原酸抑制U-87人胶质母细胞瘤的转移,是属于胶质母细胞瘤,但胶
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是胶质瘤的不同类型,是不同的适应症。因此,不能推之绿原酸具有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功效。
[0022] 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在病因学、组织病理学和临床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并可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目前还难以完全治愈。国外统计96%的脊髓室管膜瘤发生在成人,发病年龄多为35~45岁,是成人最常见的脊髓肿瘤,大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的34.5%,占髓内肿瘤的60%,占成人室管膜瘤的75%。WHO2000年最新分类将室管膜肿瘤分为:(1)室管膜瘤:又分类4个亚型①细胞型;②乳头型;③透明细胞型;④脑室膜细胞型。(2)间变或恶性室管膜瘤:肿瘤细胞致密成片,细胞及核形态各异,并可见核分裂相及灶性坏死。(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肿瘤细胞乳头状排列,围绕乳头状结构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9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肿瘤   绿原   胶质   胶质瘤   室管膜   治疗   母细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