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发明专利]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
[11]公开号CN 101049469A [43]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21]申请号200710099197.9[22]申请日2007.05.16
[21]申请号200710099197.9
[71]申请人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地址102300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东杨坨村19
1号院2号
[72]发明人王信锁 [51]Int.CI.A61K 36/9066 (2006.01)A61P 17/00 (2006.01)A61P 43/00 (2006.01)
A61K 33/00 (2006.01)
A61K 35/56 (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
它是以夏枯草、生牡蛎、海浮石、土茯苓、茵陈和
皂角刺等10多味中草药为原料。具有活血化瘀,软
坚散结的功效。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具
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
特点。
200710099197.9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制成的:
夏枯草    1.5~6份    三棱  1.0~4份    生地黄  1.0~4份    生牡蛎    1.5~6份    茵陈  1.0~4份    益母草  1.0~4份    海浮石    1.5~6份    知母  1.0~4份    白鲜皮  1.0~4份    土茯苓    1.0~4份    泽泻  1.0~4份    玄  参  1.0~4份    皂角刺    0.1~2份    莪术  0.1~2份    生黄芪  0.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
配比是:
夏枯草  2.5~3.5份    三棱  1.5~2.5份    生地黄  1.5~2.5份
生牡蛎  2.5~3.5份    茵陈  1.5~2.5份    益母草  1.5~2.5份
海浮石  2.5~3.5份    知母  1.5~2.5份    白鲜皮  1.5~2.5份
土茯苓  1.5~2.5份    泽泻  1.5~2.5份    玄  参  1.5~2.5份
皂角刺  0.5~1.5份    莪术  0.5~1.5份    生黄芪  0.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
配比是:
夏枯草  3份      三棱  2份      生地黄  2份    生牡蛎  3份      茵陈  2份      益母草  2份    海浮石  3份      知母  2份      白鲜皮  2份    土茯苓  2份      泽泻  2份      玄  参  2份    皂角刺  1份      莪术  1份      生黄芪  1份。
200710099197.9说 明 书第1/4页
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是一种掌跖角化症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掌跖角化症的临床类型分为: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和斑点状掌跖角化病。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为常染体显性遗传。常在婴儿期发病,亦可迟至儿童期。初期病变为局灶性,6个月至1岁后才为掌跖部弥漫性角化过度,呈黄,蜡样外观,边缘常呈淡红,境界清楚。掌跖可单独或同时受累。损害一般不扩散至手足背面。可伴有掌跖多汗、甲板增厚混浊。斑点状掌跖角化病为常染体显性遗传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春期多见。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以掌跖部散发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皮损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黄,直径2~10mm的坚硬角质丘疹,散在分布或集成片状、线状。少数患者可累及手足背及肘膝部。角质丘疹脱落后,可呈现火山口样小凹陷。患者不伴手足多汗。    西医本病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而不能制止复发,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医辩证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掌跖角化症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夏枯草  1.5~6份    三棱  1.0~4份    生地黄  1.0~4份    生牡蛎  1.5~6份    茵陈  1.0~4份    益母草  1.0~4份    海浮石  1.5~6份    知母  1.0~4份    白鲜皮  1.0~4份    土茯苓  1.0~4份    泽泻  1.0~4份    玄参    1.0~4份    皂角刺  0.1~2份    莪术  0.1~2份    生黄芪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夏枯草  2.5~3.5份    三棱  1.5~2.5份    生地黄  1.5~2.5份    生牡蛎  2.5~3.5份    茵陈  1.5~2.5份    益母草  1.5~2.5份    海浮石  2.5~3.5份    知母  1.5~2.5份    白鲜皮  1.5~2.5份    土茯苓  1.5~2.5份    泽泻  1.5~2.5份    玄参    1.5~2.5份    皂角刺  0.5~1.5份    莪术  0.5~1.5份    生黄芪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夏枯草  3份    三棱  2份    生地黄  2份
生牡蛎  3份    茵陈  2份    益母草  2份
海浮石  3份    知母  2份    白鲜皮  2份
土茯苓  2份    泽泻  2份    玄参    2份
皂角刺  1份    莪术  1份    生黄芪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夏枯草  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可瘰疬、瘿瘤、乳痈、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筋骨疼痛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1页)。
生牡蛎  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可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674页)。
海浮石  药性咸,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化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疠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763页)。    土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可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24页)。
三棱  性味辛、苦、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可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食积胀痛,胁下胀疼,经闭,痛经,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肝脾肿大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69页)。
茵陈  药性微苦、微辛,微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146页)。
知母  药性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可温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虚烦不眠,消渴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924页)。
泽泻  药性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
效。可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067页)。    生地黄  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514页)。
益母草  药性辛、苦,微寒。归肝、肾、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月经不调,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痈肿疮疡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697页)。    白鲜皮  性味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第83页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玄参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凉血,滋阴降火,解毒的功效。可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寐,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疠痰核,痈疽疮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062页)。    皂角刺  药性辛,温。归肝、肺、胃经。具有消肿透脓,搜风,杀虫的功效。可痈疽肿痛,瘰疠,疠风,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干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595页)。    莪术  性味苦、辛、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瘀,消积止痛,化聚消症,抗早孕的功效。可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肝脾肿大、血瘀腹痛、血滞经闭、宫颈糜烂、跌打损伤作痛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995页)。
生黄芪  药性甘、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可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813页)。    本发明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用夏枯草、生牡蛎和海浮石为君药;用土茯苓、三棱、茵陈、知母、泽泻、生地黄、益母草、白鲜皮和玄参为臣药;用皂角刺、莪术和生黄芪为佐使药。诸药相合,共具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掌跖角化症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9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角化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