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探究

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探究
作者:***
来源:《食品界》2022年第02期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伦理问题逐渐暴露,本文通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背后的伦理困境及原因进行思考,探索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对策。
        转基因食品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克服饥饿和营养不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果希望人类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伦理问题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讨论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深度加工,转基因食品逐渐走上餐桌,成为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生活产品。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第一,致敏性。转基因食品的杀虫蛋白可能随着新基因的进入产生有别于已知致敏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过敏源,导致过敏的发生;第二,抗毒性。转基因食品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排除异己从而增加产量,这些毒素进入实验动物体内的反应和进入人体后的反应是否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仍未可知,日积月累毒素如何演变也无证可查。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基因是自然演化形成的,如果人为改变
一种植物的基因,很可能会导致未来演化的不可控突变,可能对环境安全造成影响。《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一书介绍了孟山都公司如何步步为营利用转基因生物垄断社会经济市场、侵袭生态环境的客观事实。书中美丽富饶的阿根廷由于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大豆,导致作物对农药产生了抗体,农民不得不喷洒更大剂量的除草剂来清除作物中的杂草,作物产量并没有持续增长,反而导致土壤退化,接触到药物的人们也出现了眼疾、呼吸障碍、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病症。由此,联想到同类型的事物如“超级细菌”“超级害虫”等,一旦它们随河流、土壤甚至空气等融入到生态环境系统,将很难被根除,反过来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污染非转基因生物进而改变自然基因库,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2. 引发转基因食品安全伦理问题产生的要素
        2.1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来说,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一直都是正面与负面影响并存,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潜存危险。迄今为止,没有科学实验能够确切证明依托于转基因技术的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产生实实在在的危害,但转基因食品里总归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让人体不适应的特殊物质,就好比任何药物,即使是安慰剂都可能有不良反应,因此即便是历经这么多年
的研究,依然没有科学家斩钉截铁地证实转基因食物绝对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商业销售始于1996年,其真正的观察期仅二十余载,如果不对转基因食品严格把关,长此以往,“量变引起质变”,一旦产生负面影響,那么其造成的伤害将不可逆转,无法弥补。
        2.2 转基因食品主体责任的缺位
        2.2.1 研发人员的伦理责任意识不强
        研发人员作为转基因技术的“掌舵人”,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转基因食品从研究试验到生产经营,再到市场监管甚至产品进出口等各个环节。若研发人员只在意转基因食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转基因食品潜在的风险隐患,失守转基因食品的“第一道防线”,那么他们的专业知识便成为刀刃向内的一把利剑,直指消费者和人类发展。
        2.2.2 生物安全管理呈现局限性和滞后性的特征
        作为新兴生物技术,与以往的科技相比,转基因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最常用的就是用内切酶在引物的引导下把产品中的目的基因挖出来括增,然后再和目的基因的标记物
进行对比的方法鉴定某个产品是否为转基因。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因为引物的种类要不断更新,如果被检测的产品使用了一种未知的基因,而检测机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使用这种引物,检测结果就会出问题,导致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确定该产品是否为转基因。加之法律和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滞后性的特征,对转基因食品生物安全管理呈现局限性和滞后性的特征。
        2.2.3 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目前,人们不仅对转基因技术缺乏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也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评价,盲目抵触,缺乏信任。这一方面源于面向众的宣传有偏差,另一方面源于消费者与研发者、生产经营者、政府等主体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同时,对市场中流通的转基因食品是否进行正规明显的标识存疑。就我国而言,目前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但若制成品或者进口转基因食品中加入了其他未列明的转基因作物却没有成分标注,那么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形同虚设。
        3.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机制存在问题
        3.1 实质等同但依据不充分
        在食品安全方面,实质等同是最常用的原则之一。在营养学评价方面,利用宏量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分析)、微量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检测分析来判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上是否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若无差异则判断二者营养相同。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利用实质等同原则设定的检测指标是否合理对鉴定结果存在影响,以此作为评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依据并不充分。
        3.2 利益分配两极分化严重
        转基因食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利益分配不公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大企业用垄断基因专利与知识产权政策,这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小企业得不到发展,只能支付高额的费用向垄断者购买技术,造成日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4.完善转基因食品伦理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伦理评价原则
        4.1.1 公正原则
        在转基因食品合作领域,无论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普通民众与科研人员及政府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在纪录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中呈现了一个美国化工企业如何与管理部门沆瀣一气运用转基因技术专利保护和企业并购等形式实现转基因食品市场垄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纪录片根据客观事实改编,引人深思。只有在公正原则下,坚决抵制技术垄断,打破技术壁垒,将强大生产力和先进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实现转基因食品行业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4.1.2 预先防范原则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进步是必然的,但安全保障必须永远是排在第一位。预先防范原则核心就是“审慎”,用既科学又严谨的态度研发、生产、应用转基因技术,将可能带来的威胁与伤害置于首位,其本质是对生命、对人类本身、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尊重,是站在伦理学的角度维持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秩序的和谐稳定。因此,将关口前置,利用预先防范原则来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能够行之有效的防范各类风险、规避各类矛盾。
        4.1.3 知情同意原则
        转基因食品品类繁多,基因样本数量多、来源广加之转基因食品舆情环境复杂,因此保障消费者知情同意权十分必要。无论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教育、舆论宣传引导,还是国家转基因食品定性强制标识制度的出台,都是对知情同意原则的肯定和尊重,希望能够让消费者在与研发者、生产经营者、政府等主体掌握信息对等的情况下凭个人意愿做出理性、科学的选择。
        4.2 培养转基因食品主体的伦理责任
        4.2.1 明确社会责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唯有“德法兼施”才能引导转基因食品产业走向正轨。作为一项复杂的高新科技产品,转基因食品亟需正确的伦理约束与方向性引导,让社会大众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对转基因研究项目谨慎判别,发展对社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负责的项目,立即叫停潜在巨大风险的转基因研究项目,这才算真正地扛起社会责任,不负人民期待。但道德伦理的约束力量来自人内心的自我约束,没有强制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疲软”的状态,因此应该制订更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惩处措施等,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2.2 嚴格遵守职业行为规范
        在转基因食品行业内,各行为主体都应严格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应知应做、必知必做,共担安全伦理责任。同时,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共同体利益与职业操守的关系,在利益与道德产生矛盾时,能够做出符合职业操守,符合最广大人民众利益的选择。
        4.2.3 重视环境伦理
        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基因污染、损害生物多样性等等,诸如此类的威胁令人细思极恐。因此意识到环境生态伦理的重要性,让转基因食品责任主体承担起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环境伦理责任。自然界时刻都有基因漂移、重组的发生,如果限制好转基因的使用范围和深度,明确使用领域范围把转基因技术圈住在伦理道德允许的盒子里,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红利,让转基因技术成为缓解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桥梁和纽带。
        4.3 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伦理机制
        4.3.1 严格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机制
        在饮食方面,人们从追求“营养全面”,到期望“食品安全”,再到“选择相较而言污染较小的食品”,现实在刺痛人类神经的同时也警醒人类制定更加严格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国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基本符合生命伦理评判标准,并不违背生命伦理秩序。尽管这也并不代表为转基因食品贴上了“绝对安全”的标签。在食品安全性评价方面,除了考虑营养成分、抗药性等已有的评估内容外,转基因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可能带来的威胁以及医学的难易程度等也应包含在内;在环境安全性评价方面,既要囊括传统的评估内容,如基因污染,还应重点考察应急处置能力、公共安全治理等。随着转基因食品丰富和不断发展,其品类和数量逐年增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标准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在顺应甚至引领国际发展趋势,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管理和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4.3.2 多措并举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教育制度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忧虑主要源于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所掌握的信息少,加上相关媒体大肆宣扬导致人们盲目抵制。诚然,转基因食品的确存在未知的安全性风险,
但作为消费转基因食品的主力军的社会大众如果一味否定确实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足发展。媒体对食品广告的播放要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用理性、责任构筑起真正“绿”的广告舆论空间。因此相关媒体尤其是针对食品方面的报道一定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客观、公证地进行宣传报道,对受众起到正确的引导和科普作用。另外,科研工作者现身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原理更能使广大消费者感受到生动的科普教育。同时,充分彰显制度的生命力,配套完善相关措施保障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真正落地,让社会大众回归理性,在安全的市场中安心选购转基因食品。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3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7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转基因   食品   伦理   技术   基因   产生   发展   评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