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明稻田守望者

I S i i
[人物简介I
方中*«,音州大嗲教极,音州省箪七枇钊斯真“彳人釗漸釗夂人彳”2019耳,在蝴社我试工<l;y 8耳的方中峭在同事蛣雅爲下,加'啧峭犬考成态一名‘•斯音ft”,*»今■己在啧州養定下象,从“耆it”4“音定”方中明:稻田守望者
一责州曰报天眼新闻记者/覃淋
水稻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
右,约占粮食面积的1/4。近年来,贵州大学教授方中
明和他的团队,潜心开展贵州特稻农芝性状评价及
分子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让贵州水稻吃上“科学
饭”,实现了农业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奴重效益。
从一粒种子,到青青的秧苗,最
后长成金黄的稻穗,这是水稻的一
生,也是方中明10余年从业生涯的
内容。
儿时经历
与水稻“结缘”
几场春雨过后,贵州迎来了早稻
育秩的好时机,也是方中明最忙碌的
时候。
"80后”的他,读博阶段才正式
开始接触和研究水稻。u我本科论文
是研究中草药半夏的,在中科院读硕
士的时候,又是研究兰花的。后来,
在中科院进行博士开题的时候,面对
如何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很迷茫。”
直到有一次,方中明在水稻实验
基地看到有人在用牛耕田,仿佛看到
了小时候父亲劳作的身影。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供
我们兄妹上学,春耕季节,有时候父
亲顾不上吃饭,一忙起来就不歇息。
他半弓着腰,扶着犁,高举着鞭子,
时不时吆喝着前方的耕牛……隔年的
泥土就在他身后一层层地翻过身来。
父亲让我切身地体会到,能读书是
多么大的一件幸事,这更加坚定了
我研究水稻的念头。”于是,方中明
下定决心,专注水稻转基因和遗传
育种方向。
更换攻博课题,意味着一切要从
零开始,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
—勤学苦练!
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
间,全身心地学习。
春天,方中明卷起裤脚,在冰冷
的水田里一站就是一天;夏天,他泡
在田头观察水稻的生长变化,烈曰烤
晒,身上_层又一层掉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年的时
间,他从试验入门到得到了所有转基
因苗,一年开始有了试验结果,水稻
增产等方面的多个研究成果更是获得
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广东省研究生
学术论坛和广东省植物学会等报告中
获得多项奖励。在水稻领域研究仅3
年,他在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提高
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
际顶尖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硕、博期间还曾连续5年
获得中科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禾下乘凉梦’是我们所有水
稻研究者的共同心愿,中国人的饭碗
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方中明说。
发挥所长
i上贵州水稻吃J “科字饭”
5月12日,贵州大学实验场,-
块四四方方的试种田里正酝酿着一个
关系贵州百姓饭碗的大计划。
600份来自贵州及世界各地的水
稻秧苗,一行行分批栽下田,迎接它
们的是一场严格的晋级考试。
“通过各地水稻种质资源的集中
种植,我们可以进行观察和评价,建
立一个种质资源库和评价体系,最终
山里山外音州人
山里山外贵州人/ 57 ■
筛选出最适合在贵州生长的水稻品种,并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达到更优 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烈日下,方中 明望着一株株绿油油的育苗,眼中闪 着光芒。
水稻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贵州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热 量适中、雨量充沛,且光、热、水同 季,适合发展特优质米,历史上贵 州各地均有“贡米”的记载。
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使水稻种质 资源丰富,但保护与利用不足,特别 是地方特稻单产偏低、品种数量和 种植面积急剧减少等问题,是当前贵 州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快速实 现贵州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使 地方特稻产量、品质和抗逆三者协 调统一?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方中明制 定了"四步走"计划—
第一步对前期已收集的‘'大白果 糯‘惠水黑糯米”和香禾糯"等贵州地方特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抗 逆性进行系统性评价;
第二步是利用各种生物技术手段 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关键分 子调控网络进行解析;
第三步是对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调控中的不足通过传统和 现代技术手段予以遗传改良;
第四步是对已完成遗传改良的优 异材料进行鉴定和评价,最终达到贵
州地方特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
协同遗传改良。
“这是一项接地气、造福百姓的
科学研究。”方中明表示,争取用3到
5年时间,将研究成果转化到田间地
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潜心研究
音」,
“贵州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地
方。”
2019年,在湖北武汉工作了 8年
的方中明在同事的推荐下,加入贵州
大学成为一名“新贵漂”。
“当时贵大正在进行‘双一流’
学科建设,十分缺乏作物研究方面的
高层次科研人才,正巧我非常喜欢贵
州的气候,就义无反顾地来了。”方
中明说,这里知人善任,给予外来人
才充分的自主空间。
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这是一种
默契,更是一份信任。
周五的上午,贵州大学农学院科
研实验室里,方中明带领学生进行水
稻育种研究实验,记录水稻生长变化
的数据。
“一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到底是多
少?实践证明,通过改进育种技术和
栽培措施,还能不断提高。”谈起水
稻,方中明兴奋地比划着,‘‘比如现
在我们所研究的贵州特稻‘大白果
实验室里,方中明(左一)带领学生观察水稻
长势(受访者供图)
糯’贡米品种,分蘖数只有3个左
右,而很多水稻品种的分蘖数在10-
25个,所以如果利用生物技术稍加以
遗传改良提高这些品种的分蘖数,产
量可以增加一倍甚至更多。再比如上
世纪90年代引进的‘空育131’,最开
始的亩产只有450斤,可是不断提高
栽培技术后,这个品种的亩产能达到
1100 斤!"
对于自己热爱的水稻,他有着更
高的追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
稻种植更要关注其品质。”现在,方
中明正在研究如何让水稻更好吃、更
健康,对水稻的研究已不局限于产
量〇
基于此,方中明和团队近5年主持
了国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8项课题任务,并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
发表学术论文10佘篇,获得授权国家
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今年刚发表
的揭示氨基酸转运蛋白、小分子RNA等
对水稻分蘖和产量的调控机制两篇论
文,更是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填补了贵
州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们的研究必须与时倶进。”方
中明有着明确的目标:一是把论文写
在大地上,让研究成果更快应用于水
稻产业中。二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让农业研究领
域的专家们更多地认识贵州优质水
稻,在世界上发出贵州’‘好声音”。
三是培养一批知农和爱农的创新型人
才,建立一支属于贵州自己的科研人
才队伍,为未来的贵州水稻产业发展
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憧憬未来,夕阳下,一幅"稻香
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的美
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吴文仙
)E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7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稻   贵州   研究   特色   产量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