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0-07-26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中,知识产权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而说明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给出IP(知识产权)-CC(核心竞争力)模型,用以指导和测评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
企业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之关联性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他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给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传统的自外而内(Outside-in)战略(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总是将市场、竞争对手、消费者置于战略设计流程的出发点上。核心竞争力理论恰好与其相反,认为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否以低成本、并以超过对手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够造就料想不到的产品。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企业围绕其竞争力整合、巩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能力,据此,小企业能够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了的商业环境。核心竞争力是具体的、固有的、整合的或应用型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种不同组合。
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同时也给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1. 价值性。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 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
3. 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根据上述识别标准,迈普给出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持续的创新理念;需求导向的市场拓展能力;追求精品的质量意识;高度团结与协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优良的经营管理机制。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非同一个层次,笔者认为,构成的cc模型图如下所示。
图1 核心竞争力(CC)模型图
在这个模型中,外层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市场层和产品层。市场层所需的能力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扩展能力。同时,市场层为其他各层提供需求驱动力(如图中红线所指示)——向产品层提出精品质量能力要求;向文化层提出持续创新要求。产品层将需求再传递给技术层。
内层核心竞争力则以文化层为基础层,分别支撑管理层、技术层和产品层。文化层为其他各层提供支撑力(如图中黑线所示)——首先,产品创新理念支撑产品层建立精品质量能力;其次,技术创新理念支撑技术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力;最后,管理创新理念
支撑管理层建立团结协作组织、高素质人才和优良的经营机制能力。技术层的技术开发则是确保产品层具备精品质量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建立自内而外(In-outside)的战略是建立在对自外而内战略的批评基础上,仍然不可避免地把“市场”这个外向性能力作为所有能力的驱动起点。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以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为代表的自外而内战略模型仍然是自内而外战略模型的先驱和驱动源。我们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如同研究一个人的内功,这些内功的成功与否,仍然要看外功的表现。故不能偏废地看待上述两种战略。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的动态运行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2 核心竞争力动态运行逻辑图
首要的是市场,市场从以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为代表的外部环境中获取到“需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启动点。首先表现在对产品的需求上,而后由产品向技术和管理提出需求,最后向文化提出需求。从文化开始向上支撑的过程前文已有所述,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CC模型所体现出来的理念,与普特兰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管理
工具在很多地方很相似。市场层和产品层对应财务和客户,而技术层、管理层、文化层则对应内部流程
和学习与成长。而更为玄妙的是,在BSC中,财务与客户是短期指标,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则是长期指标,这与外层CC、内层CC不谋而合。BSC在应用时最大的难处在于具体指标设计时难以取舍,而CC模型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CC模型中的能力作为BSC中指标设计的筛选标准,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知识产权,自其原本之意而言,本就属于限制其他市场主体与之竞争的工具。专利是以技术的公开换取定期独占实施权和许可权;商标则是构筑品牌这一市场识别符号的外在载体;版权同样限制竞争者仿制;而商业秘密,则是通过市场主体本身采取保密措施而防止对手仿制的手段。由于知识产权立法的原意就是鼓励市场主体进行智力劳动,而禁止对智力成果不劳而获,所以,不论形式如何变化,都属于限制不正当竞争的工具。因此,知识产权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征。如果知识产权又具有了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则完全符合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虽然自主知识产权出现在CC模型中的技术层中,但知识产权并非只能出现在技术层中。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整体,对CC模型中的各个层次都会产生影响。而知识产权的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并非是知识产权本身就具备的特性,必须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运作才能获得。因此,知识产权如何具备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研究知识产权怎样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首先分析一下知识产权如何获得其价值性。企业的价值性并不源自企业自身的认识,而是来自企业客户的认知。更为具体地说,客户通过对企业产品的价值认知来评定该企业的价值。不同的客户会对不同价值有所取舍。“不差钱”的客户倾向于追求产品“高档的奢靡”,买的不是产品,而是“面子”;“差钱”的客户则倾向于“低成本”。正如市场上流行的话那样——苹果卖的是“时尚”;奥迪卖的是“低调的奢华”;宝马卖的是“炫耀”;兰博基尼卖的是“稀缺”;而山寨手机则卖“便宜的超强功能”。这些词语无一不来自于客户的感知,因此,知识产权怎样与产品的主价值融合,则是知识产权获得价值性的关键。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7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竞争力   核心   企业   知识产权   能力   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