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先进个人事迹

油田先进个人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顾心怿,在石油战线工作了55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胜利油田职工,五十多年来我一直把石油装备的技术创新作为人生的追求,在自主创新、科技兴油的路上越走越坚定,为石油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绵薄的力量。
  一、选择石油事业,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我1936年出生在上海市一个贫困的店员家庭。初中就读的敬业中学,是上海最早有地下党组织的学校之一,在党组织 * 带动下,我13岁就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中学毕业时,正赶上人民政府为了石油工业的未来,委托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招收一批学习石油机械的中专生,我有幸考上了这所学校。从此,我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我中专毕业,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又保送我读大专,学了三年俄语。在校期间,我18岁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做党的机体中一个健康的细胞”的信念。毕业时,
和当时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样, * 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我主动要求去西北,到了玉门。祁连山下,戈壁滩上的玉门条件艰苦,但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理想和石油工人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励我走上“为祖国献石油”的道路。
  1956年,我参加了石油勘探事业的“东进”。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成立了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开始在冀鲁边界上的南宫县明化镇,钻探第一口石油探井—华1井。当时使用的是苏联“乌德”钻机,还请来10名苏联专家帮助工作。我作为俄语翻译,有幸成为钻探大队的成员。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做好工作,我向专家、向工人师傅学习石油专业知识,挤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技术书籍和资料,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
  1957年,华1井在钻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井漏,急需苏联专家指导处理。但这时苏联政府不顾合同约定,提前撤走了华1井的专家组,华1井最终报废了。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因为我们技术落后,就要受制于人。我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建设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中国要发展石油事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专家。当时考虑苏联专家已经撤离,上级部门就想调我们几个翻译回北京,另外安排任务。但我经过整夜的考虑,决定打报告要求留下来,留在井队搞技术!组织上批准了我的请求,任命我为大队的机械技术员。
  1961年初,是三年困难时期最艰难的时候,华8井在山东东营地区开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但是老式的苏制取心工具内径太小,取不出岩心。石油部的领导和现场的人员都非常焦急。我带着几名工人专门设计制作了大直径取心工具,成功取出了东营地区第一筒大直径的油砂岩心。也正是这口井,在华北地区第一次钻出了石油。华8井成为华北地区、渤海湾地区第一口出油井,也成为胜利油田的发现井。
  1969年,国家派我到阿尔巴尼亚开展“取心工具研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我又把这一大直径取心工具的思路带过去,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了三种新型取心工具,在国外产生了很好 * 。
  大直径取心工具是我取得的第一项科技成果,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巨大威力,也坚定了为石油科技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二、选择自主创新,我的人生有了明确的目标
  华8井出油后,已经用了多年的苏联制造的设备越用越旧、越用越破,急需修修配配。我就和大家在荒原上搭建了六顶帐篷,建成了油田第一个机修厂;我们配套安装了荒原上的第一座1000kW柴油机发电厂;研制成功了第一只能打1000米以上的钻头;完成了第一座砖瓦房的选
址;为第一口千吨井的胜利放喷连夜赶制了零配件;参加了油田第一条管道东辛管线的投产工作等等。在那艰苦的会战岁月里,我和工人师傅们一道“舍小家顾大家”,“革命加拼命,要油不要命”,日夜奋战在现常
  1965年底,我担任了胜利油田采油攻关队队长。为了解决游梁式抽油机对稠油和深井采油效果不理想的难题,我开始研制一种新型抽油机。就在刚刚拿出“链条抽油机”方案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我这个队长也靠边站了。但是在大家的默许和支持下,我的学习和研究设计没有停止,因为我知道这项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终于在1973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际使用的链条抽油机。1978年这项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又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这项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石油界的重视,美国《世界石油》杂志上介绍说,“看到这种中国工程师设计的抽油机感到很惊奇(surprised)”。现在这项技术的原理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也使用了这项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已经将石油探井布到了渤海边上,还打出了高产油井。下海油成为当时胜利油田的发展方向。要实现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跨越,必须首先实现技术和装备的突破,必须要有能够在浅海条件施工的钻井平台,这又为我提供了报效祖国的机遇。在
大家的支持、帮助下,1978年,我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石油钻井船-胜利1号,它具备国外同类钻井船上没有的长方形断面抗滑桩和钻台调平装置,解决了抗滑移和坐底不平等技术难题,使我国跻身世界上能够设计建造坐底式钻井船的极少数国家之列。1984年,我去美国参观考察,美国人在介绍技术时说:“只有我们美国能设计制造坐底式钻井船”。当时 * 和他们争辩,只是拿出了胜利1号的黑白照片,他们争相传看,得知这是完全用中国的设备和材料、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坐底式钻井船时,他们感到很佩服。胜利1号在技术上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尊严。胜利1号也开启了胜利油田海洋石油钻探的历史。
  为了解决海陆过渡带坡度孝宽度大,海洋钻井船进不来、陆上钻井设备下不去的难题,1982年,我设想、提出并开始研制步行式钻井平台。研究思路是将整个钻井平台分为内体和外体两部分,采用液压机械让内外体在海底自己相互抬起后再交替行走。
  经过六年的刻苦钻研,1988年9月19日,当全世界第一个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2号,凭借它独特的步行爬滩技术,抬起4000多吨重的身躯,以10米一跨的步伐迈向海洋时,船厂的海滩沸腾了,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钻井平台能够“走着路”下水。胜利2号的出现,开创了世界先例,为钻井平台家族增添了新的一员:除了船式、半潜式、自升式、坐底式之外,又有了步行式。这项成果被评为中国专利金奖;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
  目前,钻井平台在海上钻的井越来越多,胜利油田每年海上生产原油已达250万吨,我们初步实现了向海洋要石油的梦想。
  1995年,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深知,只有更加努力勤奋的耕耘付出,只有在自主创新、科技兴油上做出更多的贡献,才能回报党、国家和油田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2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6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油   钻井   技术   设计   科技   平台   工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