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2.除湿机通常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风机引导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室内空气和蒸发器进行换热降温而产生冷凝水,此时室内空气成为低温饱和湿空气,低温饱和湿空气再经过冷凝器被加热成为干燥中温气体,而后再排入室内。然而,由于低温饱和湿空气直接与冷凝器进行换热,无法对该低温湿空气充分利用,除湿机的除湿量较低,导致除湿机的除湿效果较差,并且除湿机的使用寿命易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除湿机,可以提高凝液器的换热效率,提高除湿机的除湿量,同时加强凝液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凝液器的耐久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湿机,包括:机体;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体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凝液器,所述凝液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凝液器包括多个凝液片,多个所述凝液片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凝液片上形成有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多个所述凝液片的多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分别构成多个通道。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通过设置多个凝液片间隔排布,提高了凝液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凝液器长期使用的耐久性。而且,设置多个延伸部沿凝液片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构成多个通道,有利于室内空气流动经过多个通道,并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进行热交换,在保证延伸部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延伸部周壁的厚度可以设置得较小,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的换热效率。通过增设凝液器,可以有效利用低温饱和湿空气的低温,在不需要增设制冷系统能耗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凝液器的除湿量,从而增大了除湿机的除湿量。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伸入相邻的所述凝液片的所述通孔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沿朝向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之间通过所述凸起隔开。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由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凸出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的至少两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距离最近的所述凸起为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距离最近的所述凸起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等。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所述d满足:1mm≤d≤2mm。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水滴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凝液器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多个凝液片设在所述框架内。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凝液器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凝液器的左视图;
2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凝液器的仰视图;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凝液片的示意图;
23.图7是图6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2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第一凝液片的示意图;
25.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第二凝液片的示意图;
26.图10是图9的延伸部和凸起的俯视图;
27.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凝液器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标记:
29.100、除湿机;
30.1、凝液片;11、通孔;12、延伸部;13、通道;
31.14、凸起;141、第一凸起;142、第二凸起;
32.15、第一端;16、第二端;
33.17、第一凝液片;18、第二凝液片;
34.200、凝液器;201、框架;2011、排液孔;
35.301、机体;302、蒸发器;303、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100。
37.如图1所示,除湿机100包括机体301、蒸发器302、冷凝器303和凝液器200。
38.具体而言,蒸发器302和冷凝器303均设在机体301内,冷凝器303设在蒸发器302的一侧,凝液器200设在蒸发器302和冷凝器303之间。例如,参照图1和图2,在除湿机100的工作过程中,风机将室内空气抽进除湿机100内,并依次经过蒸发器302和冷凝器303,经蒸发器302处理过并排出的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沿第一流动方向(例如,图1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流经凝液器200,未经处理的室内空气可以沿第二流动方向(例如,图2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流经凝液器200,上述低温饱和湿空气与上述室内空气可以在凝液器200处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然后低温饱和湿空气经由冷凝器303被加热降湿成为干燥中温气体后,排入室内环境中。在此过程中,发生热交换的室内空气温度可以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低温饱和湿空气的低温对流入除湿机100的部分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和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继续流向冷凝器303,以提高除湿机100的除湿量。此外,通过采用上述的凝液器200,可以延长除湿机100的使用寿命。
39.如图2和图3所示,凝液器200包括多个凝液片1,多个凝液片1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也就是上述第二流动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凝液片1上形成有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通孔11的边缘设有朝向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12,多个凝液片1的多个延伸部12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分别构成多个通道13。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多个凝液片1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多个通孔11和多个延伸部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沿上下间隔的延伸部12之间留有间隙,多个延伸部12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多个凝液片1的延伸部12可以构成一个通道13,由于每个凝液片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延伸部12,从而可以构成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通道13。
40.结合图1-图3,当凝液器200工作时,一部分室内空气可以从多个通道13的一端流入凝液器200,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从凝液片1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流动方向)的一侧流向凝液器200。也就是说,上述室内空气可以分别在多个通道13内沿通道13的延伸方向流动,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在多个凝液片1的间隙之间流动,低温饱和湿空气和多个通道13内的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凝液片1以及凝液片1上的延伸部12的周壁进行热传递,以降低多个通道13内室内空气的温度。上述室内空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完成热交换后,室内空气可以从多个通道13的另一端流出凝液器200,低温饱和湿空气则从凝液片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流出凝液器200。
41.另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多个凝液片1,多个凝液片1稳定地间隔设置构成凝液器200,与单独采用单独的凝液片制得的凝液器相比,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耐久性,进而可以延长凝液器200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凝液器2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从而每个凝液片1的延伸部12的周壁的厚度可以设置得较小,以利于室内空气和低温饱和湿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加湿量,进而提高凝液器200的加湿效果。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100,通过设置多个凝液片1间隔排布,提高了凝液器2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凝液器200长期使用的耐久性。而且,设置多个延伸部12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构成多个通道13,有利于室内空气流动经过多个通道13,并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进行热交换,在保证延伸部12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延伸部12周壁的厚度可以设置得较小,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的换热效率。通过增设凝液器200,可以有效利用低温饱和湿空气的低温,在不需要增设制冷系统能耗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除湿量,从而增大了除湿机100的除湿量。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图3和图11,延伸部12的自由端伸入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内。如此设置,缩短了相邻两个凝液片1的延伸部12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延伸部12与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室内空气在相邻两个延伸部12之间的流动,进而有利于室内空气在通道13内的流动。而且,也减少了室内空气从相邻两个延伸部12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凝液器200的加湿量。此外,有利于相邻两个凝液片1的定位,且装配方便,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装配效率。
44.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7,延伸部12的横截面积沿朝向远离通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延伸部12的远离通孔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延伸部12的与通孔11相连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当凝液片1间隔设置时,有利于延伸部12的上述一端伸入至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内,以保证室内空气在通道13内顺利地流动,而且,也有利于相邻两个凝液片1的定位,提高凝液器200的装配效率。
45.当然,例如,延伸部12的内壁还可以沿延伸方向呈阶梯状(图未示出),此时延伸部12的上述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通孔11的横截面积。由此,有利于延伸部12的上述一端伸入至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内,从而有利于室内空气从一个凝液片1的延伸部12流入相邻的凝液片1的延伸部12内,进而可以顺利地经过通道13从凝液器200的上述另一端流出。在这里对延伸部12的外周壁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有利于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装配即可。
46.可选地,延伸部的周壁的厚度可以小于1mm。当延伸部的周壁的厚度大于1mm时,凝液器200处低温饱和湿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的换热效果降低,从而会降低凝液器200的除湿量。当延伸部的周壁的厚度小于1mm,在显著提高了凝液器200的除湿量的基础上,也可以保证凝液器200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凝液器200的长期使用。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1,每个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4,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通过凸起14隔开。例如,在图2和图7的示例中,凸起14和延伸部12位于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且凸起14的自由端的端面与相邻的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止抵。由此,凸起14可以使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之间可以间隔开,从而使得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沿凝液片1的宽度方向、从多个通道13之间的间隙流动经过凝液器200,进而保证了凝液器200的正常工作。此外,也有利于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装配成整体,从而有利于凝液器200的装配。
48.可选地,凸起14由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朝向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凸出形成。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凸起14由凝液片1的左侧向凝液片1的右侧凸出形成。由此,可以便于凸起14的生产加工,从而有利于凝液片1的加工。此外,也可以节约材料,降低凝液片1的生产成本,并且加强了每个凝液片1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凝液片1的长期使用。
4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凝液片1的至少两个凸起14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例如,结合图2和图6,凝液片1包括多个第一凝液片17和多个第二凝液片18,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交替排布,第一凝液片17的凸起14与第二凝液片18的凸起14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错开。由此,有利于控制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低温饱和湿空气在多个通道13之间的间隙的流动。而且,也有利于多个凝液片1的装配,使得凝液器200的装配操作简单。
50.可选地,参照图2、图8和图9,凸起14为多个,多个凸起14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之间通过多个凸起14间隔开,增大了相邻两个凝液片1的接触面积,也更加有利于控制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使得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装配较为稳定,加强了凝液器200的结构稳定性。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图8和图9,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与第一端15的端面距离最近的凸起14为第一凸起141,与第二端16的端面距离最近的凸起14为第二凸起142,第一凸起141与第一端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凸起142与第二端16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等。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的结构可以大致相同,第二凝液片18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旋转180
°
即为第一凝液片17,由此,有利于凝液片1的量化生产,提高了凝液片1的生产效率。参照图8,当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间隔设置时,第一凝液片17的上端为第一凸起141,第一凝液片17的下端为第二凸起142。由此,通过设置使得第一凸起141与第一端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凸起142与第二端16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等,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的凸起14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从而有利于多个凝液片1的装配,进而有利于凝液器200的加工和装配。可选地,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上的相邻两个延伸部12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有利于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间隔设置后,第一凝液片17上的延伸部12可以伸入第二凝液片18对应位置处的通孔11内,以保证第一凝液片17和第二凝液片18的装配准确性。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8和图9,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凸起1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如此设置,凝液片1上的各个凸起14处的受力较为均衡,提高了多个凝液片1之间的装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了凝液器2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凝液器200的耐久性。此外,也有利于凝液片1的量化生产,加工更加方便。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8所示,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与第一端15的端面距离最近的凸起14为第一凸起141,与第二端16的端面距离最近的凸起14为第二凸起142,第一凸起141与第一端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凸起142与第二端16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等,并且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凸起1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如此设置,多个凝液片1的结构大致相同,当多个凝液片1装配时,可以通过将部分的凝液片1沿凝液片1的长度方向旋转180
°
后与未旋转的凝液片1交替排布,即可装配得到凝液器200。由此,凝液片1的生产加工方便,可以提高凝液片1的生产效率,同时多个凝液片1的装配操作简单,可以提高多个凝液片1的装配效率。此外,也使得多个凝液片1之间连接更加紧固,进一步地提升了凝液器200的耐久性。
54.可选地,参照图8和图9,多个凸起14分别位于延伸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两个凸起14沿凝液片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由此,进一步增大了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接
触面积,使得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装配的可以更加紧固。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4的数量以及相邻两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55.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7,每个凸起14的弯折处进行倒圆处理。由此,有利于凸起14与凝液片1的一体成型,便于凸起14的加工,可以提高凝液片1的生产效率。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满足:1mm≤d≤2mm。也就是说,每个凸起14的高度为d。当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d小于1mm时,相邻的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间隔太小,不利于低温饱和湿空气在凝液器200上的流动,从而会降低凝液器200的除湿效果。当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d大于2mm时,也就是每个凸起14的高度变大,同时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增大,当延伸部12的周壁的厚度较小时,随着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增大,延伸部12的结构强度降低,延伸部12易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凝液器200的结构强度降低,不利于凝液器200的长期使用。由此,通过使得相邻两个凝液片1之间的距离d满足1mm≤d≤2mm时,在保证凝液器200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可以使延伸部12的周壁的厚度制作的更加小,从而有利于室内空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凝液器200的加湿量。
57.可选地,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为l,其中,l满足:l=d+n,n为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与凸起14的高度之间的差值,n满足:1mm≤n≤2mm。当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与凸起14的高度之间的差值n小于1mm时,延伸部12与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之间在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上的重合距离较小,室内空气易从延伸部12与相邻的凝液片1的通孔11之间的间隙泄漏,从而会降低凝液器200的除湿量。当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与凸起14的高度之间的差值n大于2mm时,延伸部12的长度较长,延伸部12的材料用量较多,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当延伸部12的延伸长度与凸起14的高度之间的差值满足1mm≤n≤2mm时,在保证凝液器200的除湿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凝液片1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加湿机的生产成本。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通孔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水滴形等,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图3、图6和图7的示例中,每个通孔11的形状为圆形,由此,有利于室内空气在通道13内的流动。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1的数量以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59.可选地,凝液片1可以为铝箔件或聚苯乙烯改性件。由此,凝液片1的厚度可以加工的较薄,从而更加有利于室内空气与低温饱和湿空气的热交换,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果,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凝液器200的除湿效果。但不限于此。
6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凝液器200包括框架201,凝液组件100设在框架201内。由此,框架201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多个凝液片1,有利于凝液片1的长时间使用,从而可以延长凝液器200的使用寿命。
61.可选地,框架20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排水孔沿凝液片1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当凝液器200的通道13内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顺利地从排液孔2011处排出至凝液器200外部,减少了凝液器200底部的积水,有利于凝液器200长时间地正常使用,并且可以提高凝液器200的除湿量。
62.可选地,沿第二流动方向、凝液器200的长度等于蒸发器302的长度。由此,有利于从蒸发器302流出的低温饱和湿空气可以顺利地流动经过凝液器200,提高了对低温饱和湿空气的有效利用量,从而提高除湿机100的除湿量。当然,若第二流动方向为沿除湿机100的
高度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则沿除湿机100的高度方向、凝液器200的高度等于蒸发器302的高度。但不限于此。
6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体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凝液器,所述凝液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凝液器包括多个凝液片,多个所述凝液片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凝液片上形成有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多个所述凝液片的多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分别构成多个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伸入相邻的所述凝液片的所述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沿朝向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之间通过所述凸起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凸出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的至少两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距离最近的所述凸起为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距离最近的所述凸起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等。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距离均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凝液片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所述d满足:1mm≤d≤2mm。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水滴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器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多个凝液片设在所述框架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机体;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体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凝液器,所述凝液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凝液器包括多个凝液片,多个所述凝液片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凝液片上形成有沿所述凝液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多个所述凝液片的多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凝液片的厚度方向分别相对以分别构成多个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可以提高凝液器的换热效率,提高除湿机的除湿量,同时加强凝液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除湿机的耐久性。从而提升了除湿机的耐久性。从而提升了除湿机的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

马佩佩 杨康生 杨文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多个   方向   除湿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