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创新合作

广东省在“一带一路”上的
梁育民  黎紫涵
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形成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经济带动科技,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民间来参与,产学研一体并依托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合作竞争格局。2017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指标均排名第一。科技投入产出持续增加,全省R&D经费2343.6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1%,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8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在“一带一路”参与度排名中,广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作为沿海开放大省,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样的科技创新合作。本文总结了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现状,从参与科技合作交流的做法与成果出发,总结当前广东省进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相关做法
(一)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串联起一个个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载体,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一方面,广东加强与港澳进行科技创新合作。广东正推进粤港澳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联合港澳设立产学研创新联盟,以充分调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广东支持建设创新载体,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地点创新载体主要涉及领域
深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微电子
广州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研发创新、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管理南沙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人工智能、科创教育
横琴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研发、中医药临床技能
香港五大研发中心
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
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
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电子、生物科技、精密工程及讯息科技和电讯
澳门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中医药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资料来源: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部分平台整理。
表1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创新载体
在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广东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为支持重大科研项目上的合作,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且允许科研经费等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促进资金能够有效流动。大湾区建设也更加重视知识产权有关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为加强粤澳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三地共同举办“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公务人员交流活动”。
(二)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
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加快培育粤东、粤西创新极,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构建沿海开放型创新体系,计划到2020年,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8%,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技术自给率分别达到60%和75%。形成以广州、深圳为“双引擎”,珠三角其他地市各具优势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建设格局。
根据《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热点HOT POINT
(2017—2030年)》,广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计划,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机制。发挥中医药、金属制品等产业优势,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项目支持吸引国际科技优质资源入粤。除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外,还将与以列、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合作方式上,将重点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国际科技组织等入粤创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国际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支持高等院校合作等,推动建设国际大师研究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类型载体主要涉及领域
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研发创新、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管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现代服务业与海洋产业
中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水处理技术、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
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装备、现代医药、研发实训中瑞(欧)工业园电学、光学、热学测试、集成电路
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通用航空、生命科学、水处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东(湛江)奋勇东盟产业园新海洋、新能源、新医药、新电子、新材料
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以中德金属集团为主体
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石油化工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广州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可持续发
展研究中心
再生资源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
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国
际联合研究中心
干细胞、糖尿病研究、癌症免疫和药物研发
中以(惠州)联合科技创新中心高能射线加速器技术、车载信息终端
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
现代焊接装备与工艺、先进表面技术、先进焊接材料、
激光与高能束技术、人体组织焊接技术
深圳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新材料、医药、生物、清洁能源、照明等
合作学院广东以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经济学、数学、材料化学、物理、力学、俄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人文社科、数据运筹、生命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
际学院
工商管理、新闻传播、金融、应用心理、环境科学、大
数据技术、食品科学
资料来源:由《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及部分媒体整理。
表2  沿海国际创新合作载体
(三)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强化“一带一路”重要引擎
广东作为沿海大省,拥有南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广州南沙、汕头南澳等地港口物流发展优势明显,将建设一批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开展海洋保护、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渔业养殖技术、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生态等,将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重点推进沿海地区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以及斐济等太平洋岛国的海洋科技合作。
(四)中医药走出去,深化“一带一路”医学交流
2018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促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行动计划》,将依托广东在中医药产业上的优势实现中医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药、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还将着力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在中医药学历教育、高校医院合作、医药研发生产、中医药标准化等方面加深合作,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可操作、可借鉴的有效方法与机制。计划到2020年,建立2~3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
、4~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2~4个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1~3个中医药国际出版传播基地。在海外注册一批中药产品,建成2家具有国际水准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3~5个国家级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区、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其中重点项目包括中医药“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项目、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医疗建设项目、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及文化传播项目、中医药“一带一路”岭南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项目、中医药“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
截至2019年6月,广东省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31个(其中深圳5个),含示范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科技计划申报达1060个,立项达396个。主要同东盟、独联体、欧盟、以列、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新环境、新材料等方面展开对外科技合作,成立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形成了六大对外合作平台,包括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中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广东(湛江)奋勇东盟产业园。
广东省已建设有3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一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在科技创新政策、科技项目对接、科技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各项对外交流会议、论坛及培训活动,包
括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题培训班”等;各地区或行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成立了一批在专业集中的创新联盟,例如广东省“一带一路”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深圳“一
热点HOT POINT
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在企业方面,广东企业正在探索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创新联盟。例如深圳光启目前已在以列、新加坡、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开展创新联盟建设。
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也有序开展。大力支持和鼓励广东高校增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急需的专业,并积极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鼓励建立联合学院。此外,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专项,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大湾区传统制造业根基雄厚,汇聚众多内地科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形成高新产业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约4.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截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数量为173家,其中含5所世界百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了72个科研机构。港澳的大学、科研机构也在广东兴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省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科技合作集中在穗深两市,创新能力区域不平衡
广东省80%的科技项目经费、80%的高新技术引进项目、6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量和90%的国际科技会议均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市。其他地区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高端产业集偏少,世界级企业和自主品牌不多,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问题仍然突出;高端创新平台数量偏少。
(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科技合作的范围较窄
一是在地区上范围较窄。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部分地区,如独联体、东盟、以列、欧盟的部分国家,而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极为有限。
二是在科技领域范围上较窄。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层面,且物理、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1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15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技   合作   创新   国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