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孵化器功能促进专利产业化_英国牛津大学科技园的成功之道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1-2
2006·1-2
快速发展的牛津大学科技园
牛津大学科技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英国有关政策和法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没有明确阐述,且周边风险投资环境不十分成熟,牛津大学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缓慢。在1970至1990年的20年间,以牛津大学的专利为基础仅创办了七家公
司。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国家政策和知识产权管理条例明确后,牛津大学在专利转化和科技园建设上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1997年,牛津大学专此成立了专利管理和转化机构“Isis-Innovation Ltd”,负责全校的专利申请和对外技术转让,由此规范了大学的专利管理,加大了科技转化力度。2002年,牛津科技园主任由在科
技产业界有骄人业绩的牛津大学工程系教授 Peter Dobson担任。他准确定位,主动出击,充分把握和运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与牛津大学“Isis-Innovation Ltd”、商学院以及周边风险投资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转化工作。自1997年至今,牛津大学发出专利许可160多项,以大学专利成果为基础,创建了50多家公司。仅2005年就有4家新公司入驻科技园,风险资金支持大多在100万~1000万英镑之间。近几年,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十分景气的情况下, 牛津科技园仍保持着没有一个公司失败的记录,远高于全英科技园平均不足50%的成功率。
目前,牛津大学周边区域形
加强孵化器功能 促进专利产业化
—英国牛津大学科技园的成功之道
文/郭晓娟  教育部人事司
编者按:本文作者曾任驻英使馆教育处一秘,在英工作期间,陪同国内代表团前往英国的一些大学科技园考察,看到国内团组对牛津大学科技园-Begbroke SciencePark(简称牛津科技园)成功的孵化器功能很感兴趣,于是针对牛津科技园在促进专利转化方面的情况做了较深入调研。回国后又跟踪其最新动态而写成本文。希望本文能对国内大学科技园建设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张文娟  E-mail:zhangwj@cutid.com
63
page
2006·1-2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成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高科技园区,分别为大型的“Milton Park”,中型的“Magdalen Science Park”和小型的“Begbroke Science Park”(即本文牛津科技园)。这些园区与附近大学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生机勃勃的产业带。其中,牛津科技园作为新的经济簇,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被称之为促进地区商业体成功崛起的“经典范例”。
成功案例——新化学实验楼的
投资运作
投资近一亿英镑的牛津大学新化学实验楼(简称新化学楼)的成功运作,开辟了大学科技产业界和私人投资机构直接参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先例。2003年竣工的这栋集现代化一体的新化学楼,从设计施工到设施配备都是最先进的。资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牛津大学化学系创立的公司中给大学的股份提留,高达4000多万英镑,二是私人投资机构IP2IPO,一次性投资2000
多万英镑。该投资机构并非无偿捐助,也不要求大学还本付息,只提出在未来15年内,把牛津大学以化学系的专利成果为基础成立的公司中给学校股份的一半给IP2IPO(并不影响专利发明人的股份)。随着新化学楼的建成使用,IP2IPO的股票价值飞涨,更增强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对牛津科技产业的信心和青睐。牛津新化学楼的投资建设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不少国家首脑政要前往参观。如英国女王、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瑞典国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2004年5月,总理访英期间还参观了新化学楼,并高兴地与实验室的中国学者合影留念。
2005年8月英国《自然》杂志(“Nature”Vol 436 “Chemistry's
small world)报道了牛津大学化学系专利转化方面的情况:一是新化学楼投资运作模式;二是新化学楼在设计中把化学研究与技术人才培训结合在一起的新理念;三是化学系在过去3年中创建了9个公司,其中Vastox上市,价值飙升。这意味着给年轻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加盟这些公司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来自牛津大学优秀的博士后,大多人都出自该专利成果的研究组,所开发的产品均建
立在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化学系主任Graham Richards教授说,该系现在所做的就是培训人才,创建小公司,促进专利转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化学系在全英五年一度的大学科研评估中(Research Asses
sment Exercise 简称RAE),连续几届获得最高级别五星。这与从科技产业发展中得到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学的专利转化与知识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牛津科技园成功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牛津科技园准确定位,明确牛津大学建立科技园的最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牛津科技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起到促进专利转化的孵化器功能。牛津科技园重视依托大学资源和科技优势,与大学合作紧密,入园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研究资金,学校帮助入园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完善产品开发等。牛津科技园还与商学院合作培养EMBA、工程硕士等,并把科技园作为商学院的实习基地。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牛津大学的产学研结合。2003年,“英国经济评论”评价:“牛津大学在全英大学的专利转化率最高,牛津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英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牛津大学的贡献”。牛津大学被誉为“全英最具有创新性”的大学,牛津大学“Isis-Innovation Ltd”亦成为全英专利管理和科技转化最成功的机构之一。
2005年,牛津科技园在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基础上,又开始筹建一栋具有科研、开发、有偿咨询服务等多重配套服务功能的综合研究大楼,并为牛津学者提供创收渠道。换句话说,牛津学者可通过参与牛津科技园对外有偿技术服务得到优厚报酬,这就形成了多方面的互利共赢格局。
其次,规范、高效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为牛津科技园的成功注入了生命的血液。牛津科技园虽不直接参与投资,但参与新技术筛选和项目库的管理。目前在园区周围形成了完整的投资体系,包括从小的种子基金、中型的风险投资和大型的投资银行。牛津科技园与这些投资机构联手成立了科技园投资俱乐部,定期举行以俱乐部形式的聚会,帮助入园企业成长,寻求投资机会,给会员投资人优先投资
大学专利技术的权益。科技园俱乐部成为企业和投资人重要的桥梁和信息港。 牛津生物传感器公司和纳米材料公司就是较为成功的案例。2000年生物传感器公司入园时只有5人,第一期50万英镑的投资就是“科技园投资俱乐部”帮助寻的。牛津科技园还为该公司招聘了经验丰富的CEO,并协助他们与牛津大学建立合作开发关系。现在该公司雇员发展到60多人,市值超过1000万英镑。
在风险投资方面,IP2IPO、TIN等投资公司的案例比较成功。如IP2IPO是一家重点支持英国大学专利转化的私人投资银行,其投资事业始于牛津大学科技产业。它承包了牛津大学化学系所有专利转化项目,并作为唯一
责任编辑:张文娟  E-mail:zhangwj@cutid.com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1-2
2006·1-2
私人机构投资了新化学楼。现在IP2IP0已成为全英大学专利转化最成功的投资商之一,并陆续与英国一些高水平大学签定了合作伙伴和技术转让协议。
第三,宽松环境和配套服务,使专利持有人无后顾之忧。牛津科技园重视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他们定
期围绕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和信息,举办各类研讨班、讲座等。牛津科技园除了为入园企业寻风险投资和提供优良服务外,还对从事产业开发的专利持有人提供宽松环境和政策倾斜。园区主任Peter Dobson教授介绍:“如果专利持有人产品开发失败,他仍可回牛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正是这种伸缩自如的宽松环境,使专利持有人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做好产业开发工作。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创新,增设了“工业、商业开发、技术转让”研究员职位。牛津科技园在实践中敏锐地意识到,在专利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鸿沟,专利发明人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专利成果外,更迫切需要得到商务和市场方面的培训,应熟悉如何与投资商及潜在用户进行商洽和项目推介,但现状是不少专利发明人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和培训机会,往往一个很好的专利成果却难以转化为产品。为此,2003年牛津科技园积极会同牛津大学“Isis-Innovation Ltd”、商学院等有关单位,联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大学专利转化项目的建议书。得到英格兰高教拨款委员会的支持,并成功申请到100万英镑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项目的资金支持。牛津科技园迅速用此专项经费,在园区增设了4个工业研究员和4个商务开发研究员职位。目的是帮助那些有潜在应用前景,但尚缺乏足够资金开发和
完善的专利成果。工业研究员由牛津大学专利持有人担任,商务开发研究员则要求有科技产业经验和MBA专业背景,来协助工业研究员进行项目谈判和商务运作。
牛津大学化学系肖天存博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首批工业研究员遴选中脱颖而出。肖博士的两个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催化剂专利成果前景十分看好,为促其转化为产品,牛津科技园聘请肖博士为工业研究员,并为他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商务开发研究员。两位研究员优势互补,联手创办了牛津大学催化剂材料公司(Oxford Cata-lysts Ltd),经频繁的项目商洽,现已得到IP2IP0的风险投资金。肖博士还荣幸地获得英国政府环境界最高奖项:“2005年度碳信托基金会创新奖(Carbon Trust Innovation Awards)”。他深有感触地说:“经科技园两年的实践,我基本清楚了专利在产业化方面的问题,心里更有底了。通过产品研发,工业协助,商业运作,确实促进了产业化的步伐。”
2004年,英国政府在牛津科技园
责任编辑:张文娟  E-mail:zhangwj@cutid.com
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向全英大学科技园推广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项目。该基金由政府、大学科技园和私人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支持,这就形成了一个多方关注、互利共赢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据悉,在该项目基金中,英国政府资金比重最大,约占总基金的80%。可见英国政府对高校科技产业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该基金的管理直接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专款专用,管理十分规范。
2005年,牛津大学科技园与时俱进,又增设了“技术转让研究员”职位,负责专门搜集技术领域的最
新动态,主动寻相关技术,积极协助牛津大学做好技术转让工作。
综上所述,牛津科技园始终围绕促进大学专利成果转化这一重要发展战略,准确定位,开拓创新,强化孵化器功能。牛津科技园的成功运作,有力地促进了牛津大学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牛津大学科技产业和地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科技园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多方面的互动、互利、共赢。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7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技园   专利   大学   投资   转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