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链强化上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聚焦产业链强化上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叶东晖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200050)
摘要:上海应聚焦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关键设备、关键技术,提升产业价值链控制力;聚焦高端要素集聚、研发投入支持,围绕激发要素发展活力,提升产业创新链驱动力;聚焦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围绕构建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产业供应链支撑力;聚焦产业环境、应用场景,围绕融合提质、赋能增效,提升产业生态链渗透力。
关键词:产业链高端产业引领支柱产业未来产业
中图分类号:F263.5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4-0015-010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上海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迫切需要立足自身、放眼全球,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产业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一、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的
现状和短板
(一)生产要素
1.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不力
创新投入方面,一般而言,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左右,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则更高,一般要超过5%,而上海目前很多企业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大多低于3%,企业科技创新后劲不足。基于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年度产业研发投入数据,上海入选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仍有大幅提高空间。企业持续投入动力不足。比如,一款新药从研发试验到审批上市,要经历几年,甚至长达十几年的漫长投入;新药进入医保后价格偏低,成本回收周期拉长,一般创新药企很难长期坚持。创新产出方面,据报道,某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承担张江示范区项目后,评估了高校院所和企业的3000多件专利,发现有商业价值的不足2%。有专家指出,在我国,专利被赋予了太多商业价值以外的“附加属性”:高校需要专利数量支撑相关排名,高校教师需要专利满足项目验收、报奖、职称评聘等,毕业生需要专利争取城市落户指标加分。胡润研究院携手知识产权与企业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汇桔网联合发布《进击的)新时代一2018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报告》,在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企业中!上海仅上汽和上海建工
两家企业上榜,远低于北京(27家)。
2•中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中坚人才$8岁现象”突出,面临落户难、住
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20-A-013-B)。
作者简介:叶东晖,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本文参与撰写人员:唐潇、赵磊、冯春晓、张亚兰、陈磊、朱子明、邢晓亮、顾娜娜。
15
房难和教育难问题。相关统计显示,上海35岁以下人才占比由2015年的46%降低到2018年的43%,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上海的塔尖人才集聚吸引力度不够,存在激励政策和引进机制短板,具有世界级科技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较为缺乏。例如,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美国入选人数占比超过46%,中国只占8.5%+北京占了全国入选人数的1/3,上海仅占8%。人才激励机制相对欠缺,财政奖励覆盖范围有限。以个税为例,年薪100万元的海外人才,在深圳和上海的到手收入相差30万元。
3.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不够,数据资产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一方面,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市场机构、金融系统手里掌握的数据彼此割裂、互相不通,难以支撑大数据作用发挥。另一方面,数据资产权属和交换规则尚未明确。我国现行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律制度承认个人数据受法律保护,承认企业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产生的成果具有一定的财产权利,也侧重于对个人数据利用的监管和滥用的防范,但并未明确数据的权属和交易规则,使得数据主体的财产利益被漠视。
(二)需求条件
1.政府部门尚未大规模、成体系地释放公共资源
目前,政府还没有大规模地释放应用场景,这不利于一些头部企业独立业务板块布局在上海。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例,上海目前局限在区域小范围的应用!比如某区体育局与益链科技合作!将区块链技
术应用到体育公益配送项目。相比之下,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通过释放城市管理应用需求、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等手段!成体系地支持新技术新模式落地。
2.公用企事业单位尚未形成共享自身掌握专业资源的机制
教育科研资源、临床研究资源等专业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以临床研究资源为例,临床研究资源主
要是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开展所有涉及人的药品(含试验药物)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医学研究及新技术临床应用观察的数据和样本信息。临床试验数据和样本资源贯穿整个临床试验,数据和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和样本
的分析研究,能够系统地梳理各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临床研究资源面向市场机构开放共享不够,导致市场机构研究成果应用存在壁垒。
3对商业化应用场景的实质性支持不够
相比之下,成都发布了《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根据股权融资、市场订单、营收规模等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的15%、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场景的市场验证。
(三)产业协同
1.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水平不足,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受阻
以集成电路为例,上海拥有从设计一制造一封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协同发展水平不足,产业竞争力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明显。当前芯片制造所需的核心设备、关键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终端用户企业参与度不够,上游产品进入下游应用至少需要3年时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芯片制造存在两代的代差+全
市集成电路总产值仅为单个国际巨头如三星半导体和英特尔总营收的29%和33%。
2.从“样品”到“产品”转化角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足
一是创新主体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以生命科技领域为例,上海基础较好,拥有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一批国内领先的临床医疗服务机构,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科大、药物所、神经所等多个国内顶尖科研院校,还有联影、微创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但目前这些创新主体仍主要以单个项目形式开展点上合作,没有形成规模化、长效性的协同效应,科技、教育、产业等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二是创新机制“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分配机制不够完善。例如!对医务人员发明专
利,如何平衡成果转化的激励性和看病用药的排他性。上海市卫健委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16
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允许医疗卫生机构和临床研究人员共有成果所有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授予临床研究人员可转让的成果独占许可权。但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在临床研究环节存在痛点,各医院伦理委员会存在互不相认、时效性差等问题#
(四)产业环境
1.园区配套服务不利于产业集聚
园区土地释放尚未真正实现与企业贡献度挂钩,据部分产业园区反映,头部企业希望在上海拿地,但面临土地价格高,走正规招拍挂程序拿不到地的问题!这不利于头部企业在上海布局和产业
集聚作用发挥。国资园区运营主体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如何分享资本市场上爆发性增长的红利,激发园区运营主体活力,更好地反哺和服务园区企业,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期不愿意过分稀释股份,商业银行存在“不愿贷、不敢贷、不能贷”问题,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某小微企业表示,公司主要做5G+8K技术研发,成立两年多,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授权、若干个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也已提交申请,发展前景很好;但由于技术比较超前,还没有订单流水,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企业又不愿意寻求风险投资稀释股份,造
成其资金周转困难#
二、国内外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的
比较分析
(一)上海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差距明显
1.规模竞争力
2019年,上海三大产业总体规模均已超千亿元,除人工智能产值(1477亿元)略低于北京(1500亿元)以外,集成电路(1700亿元)和生物医药(1319.88亿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1位,但均不足国际顶尖巨头企业三星半导体、罗氏和谷歌等的40%。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2019年上海全市总产值分别仅为谷歌和脸书人工智能部门总营收的13%和17%。上海拥有1116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1200家),约为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1/3。此外,上海其余两大产业企业数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生物医药企业数高达8616家!远超北京(3000家)和苏州(2485家)的总和。目前,三大产业从业人数均已超10万人,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数(0万人)落后于北京(23万人),占德国⑶万人)和日本(30万人)全国从业人数的1/3。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从业人数均居全国第1位,且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仍具有优势。其中生物医药从业人数上海(12万人)约为苏州的2.67倍,高于国际巨头瑞士诺华(1
0.9万人)和罗氏(9.4万人);集成电路从业人数17万人,占全国的40%,高于英特尔(10.7万人)和台积电(4.9万人)的总和。
2.技术竞争力
2019年,上海三大产业先进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均已超10%,但仍不足单个国际巨头企业研发支出的1/2。例如,中芯国际2019年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重高达22%,国内仅次于华为海思(33%),但研发支出规模仅为英特尔的5%。上海生物医药研发支出也仅为国际巨头罗氏的4%。发明专利数上海居全国前三位,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与北京和深圳的差距较大,2019年该领域发明专利数仅为深圳的14%、北京的10%。上海三大产业发明专利数总和均低于国际单个巨头企业。2019年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发明专利数分别仅为瑞士罗氏和美国IBM的44%和12%。上海在一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际整体先进水平相比仍较为落后。例如,集成电路国内先进代表企业上海微电子光刻机制造目前仍处于90nm水平,而荷兰ASML早已实现5nm光刻机量产,两者差距20年以上。在高端芯片领域上海也未能达到技术突破,仍处于空白,国际领先的巨头企业英伟达和AMD分别占据了73%和27%的市场份额。
3.企业竞争力
根据海外权威研究机构发布三大产业头部企业榜单,上海三大产业均有至少3家企业上榜,除人工智能
头部企业数(3家)少于北京(9家产业)以外,其他产业头部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1位,且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不大。但从全球三大产业市场集中度看,部分产业全球前十大企业就占据了全球近80%的市场份额,上海头部企业所占
17
市场份额均不足全球巨头企业的1/10。如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仅台积电一家企业就占据了53%的市场份额,远超上海头部企业中芯国际(4%)。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企业相比国际巨头企业起步较晚,关键技术落后,如中芯国际2019年底仅能实现量产14nm6000片/月,与早已实现5nm50000片/月量产的台积电相比在制程工艺上仍有两代的代差#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由于缺
乏重磅级药物,导致总营收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如国际巨头艾伯维的修美乐(Humira) 2019年销售额高达191亿美元,仅一项药物收入就已达上海复星医药总营收的4.6倍。
4.集竞争力
上海三大产业的园区能级、科研机构质量远低于国际顶尖水平,打造产业生态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的重要支撑。上海三大产业目前已形成园区数量均超过4个,在国内外均占据领先地位。其中,三大产业聚集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列第2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2019年张江实现工
业总产值11515亿元,略高于北京中关村(11129亿元),明显高于苏州工业园区(4072亿元);拥有经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168家,在国内仅次于北京(213家)。目前,张江拥有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 (临床试验业务)公司;国家级专家215人,其中两院院士18人。硅谷设立研发机构的顶尖科技公司有200多家,集结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人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达30多人。由于缺少占据国际垄断地位的巨头企业,张江高科技园区与硅谷相比能级较低。
(二)国内外强化高端产业弓[领的经验做法
1.发达国家经验
(1)美国。美国高端产业的兴起是企业家精神、技术、资金完美结合的自然结果。以硅谷为例,一批富有冒险主义和创造性精神的企业家为硅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技术方面,硅谷有强大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等,为企业输出了一大批技术人才,还有众多研究院诸如施乐硅谷研发中心,发明了鼠标、超文本、电脑视窗软件、视讯会议等技术。资金方面,一方面有政府的支持,很多项目来自政府;另一方面丰富的创业家体吸引一大批风险投资人集聚硅谷,助推硅谷进一步发展。
(2)德国。德国创新主体较为多元,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净化创新环境,并把高校、科研机构
、企业和其他研究力量全部算入创新网络,发挥不同作用。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分别负责科教活动和制定政策;高等院校科研体系中包括职业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大学和研究型综合大学以培养专业知识性人才;企业是创新体系的主体,其研发经费投入约占德国经费
投入的2/3,80%的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立研发机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预算占销售收入的
2.5%〜7%,尖端技术产品的研发预算占7%以上。政府与企业内外联动,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市场由企业主导进行产品推广。同时建立科研项目评估管理制度,事前评估注重可行性、风险性,事后评估利于经费透明,进度追踪;加强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德国知识产权法以民法为基础,以刑法为手段保护著作权、工业产权等。
(3)日本。日本科技与研发投入高。根据钻石模型,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科技与研发投入是高级要素,具体指标包含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日本的研发投入主要来自企业, 55%的技术革新由中小企业完成。2017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日本全部研发投入的80.7%,远高于美国(69.1%)、德国(67.2%)。日本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大,产出成果也显而易见。2018年全球创新100强企业中,日本有39家冲国有6家。凭借产品制造过程中上游领域的强劲实力,日本企业掌握化工及电子材料、零部件、精密设备及仪器等关键产品和技术,占据了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地位。
2国内城市经验
(1)北京。一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对高端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拥有优秀人才能够加快提升高端产业原创性技术研究的突破。因此,人才储备成为衡量一个地方人工智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北京建立
18
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拥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86万人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以及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优秀人才的集聚进一步激发了城市创新活力。北京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每天新产生约200家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数都占全国的30%左右。如果看科技创新VC/PE投资,全球城市中,北京仅次于硅谷。在最新的独角兽榜单中,北京有82家企业入选,占全国近一半。在一些优势的创新领域,北京的特就更加明显,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国60%的人工智能人才聚集在北京,全球人工智能企业100强中,中国有6家,其中北京5家。
二是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2018年,北京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制定发布“10+3”产业政策,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同时,推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以正面清单形式便利高端企业登记注册。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5个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7080亿元。不仅如此,北京还建立了“科一技一产一业”接力机制,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开发、产业化转化和规模化应用生产的有效衔接和接续发展。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咼地。2018年,北京精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N”系列政策措施及
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位!推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项目落地实现了“转化快、手续快、开工快、投产快”。以企业开办环节为例,审批时间从24天缩短到5天,压缩近80%,因此吸引了众多国外企业在京投资。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优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
(2)深圳。一是积极营造市场化环境。深圳高端产业的成功,是因为市场化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市场在配置资源、选择企业,市场主体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目前,深圳全球500强企业有7家,销售过千亿元的企业有13家,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更是有60多家,这些企业均是市场选择出来的。深圳的发
展充分借助了市场化的力量,在市场化环境下,长成了中国最懂市场,最适应市场的企业。营造市场化的环境必定是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行为。不同于一些地方流行“抢企业”,用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把企业吸引过去,深圳市场化环境的形成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结果!历届
政府都将市场化意识一以贯之,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化环境。
二是加速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在高端产业项目落地上,深圳以其“深圳速度”走在全国前列。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光启未来科技城等园区启动建设。华星光电第11代液晶面板、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开沃新能源汽车、国际会展中心等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此外,深圳由旧厂房改造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是中国内地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名字命名的研究院,成为深圳开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立之后不到两个月,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在南山区正式挂牌,两家诺奖实验室相继落户深圳,也是深圳为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具体策略。
三是增强总部经济效应。近年来,深圳以其创新力、人才吸引力、市场管理能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巨头企业前来落户。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国际总部、高通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科技巨头的国际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性总部纷纷设在深圳,深圳总部经济正强势崛起。总部经济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具有突出
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步伐为深圳发展总部经济带来有利机遇。总部经济的发展背后,不仅有巨大的经济增长,还意味着产业的腾挪。2016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走上高端制造业的道路。目前,深圳总部经济综合实力
1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4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产业   上海   国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