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首都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年)为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建设“科技北京”和中关村人才特区,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不断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启动实施多项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探索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首都科技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日趋合理,管理体制日益灵活,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仍显不足,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紧缺,科技人才管理和服
务体系有待完善,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效能力和潜力还没有得到最大释放。
未来十年是北京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大首都科技人才资源统筹力度,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升首都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创首都科技人才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北京”和中国特世界城市的要求,牢牢把握科技人才高端化、国际化、集化、一体化发展方向,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着力吸引、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人才资源作用,大力实施支持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坚
强的科技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才优先与服务发展相结合。
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适应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要求,确定科技人才发展目标和任务。
落实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科技人才培养和开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放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实现科技人才发展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创新平台支撑、人才工程培养等措施,优先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突出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市场化培养、配置和筛选机制。
坚持人才扶持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完善科技奖励、科技金融、成果孵化等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激励科技人才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创效。
以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为契机,探索推进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扩大科技人才科研和学术自主权,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
坚持培养储备与发挥效用相结合。
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搭建支持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事业平台,引导和推动各类科技人才向企业创新一线流动,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提高科技人才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到20年,首都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建设一支高端人才密集、结构素质优良、比较优势明显、跻身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将首都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国际包容性的高端科技人才聚集之都。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到20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培养高端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一大批科技创业人才,在首都重点发展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扶持一批科技骨干人才。
——科技人才高端化发展特征突出。
到20年,以科技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人才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端科技创业人才队伍规模继续扩大;形成一支满足首都科技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人才队伍。
——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凸显。
到20年,吸引和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示范引领效应充分显现,国际竞争力和科技产出显著提高,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000件和800件,对全国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世界一流。
到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55%以上,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机构、科研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民的科学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三、重大任务(一)全面建设各类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建设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和聚集高端科技领军人才,聘请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参与首都重大科技研究项目。
深入实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重点支持、培育和储备一批首都发展长期需要、研究方向明确、水平一流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大力提升首都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着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加大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力度,统筹“雏鹰计划”、“翱翔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构建青年创新科技英才培育链条。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青年科技人才联系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支持青年人才独立开展项目研究,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着力发展成果转化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
大力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开发。
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工程类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在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
进一步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
着力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探索多种形式的科研成果孵化模式,重点扶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鼓励相关机构为创业人才提供技术开发、创业辅导、信息服务和融资支持等服务,协助解决初创期科技创业人才的各种困难,提高科技人才创业成功率。
着力建设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科普人才队伍。
通过组织科技管理学历、学位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才素质。
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科技中介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管理体系。
探索推进技术经纪人分级分类培训,建立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科普人才专业化正规化教育,促进科技人才参与科普工作。
(二)拓展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撑作用。
有效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立健全央地科研与产业资源的对接机制,大幅提升首都科技人才协同创新能力。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支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选题,并给予经费保障和持续支持。
加强人才与项目有机结合,支持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跨领域、跨区域合作,共同承接国家和全市重大科技计划。
丰富科技人才创新组织和载体。
加强全市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科技人才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提供研发平台。
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研发试验服务基地、领域平台及工作站“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建立服务评价机制,推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总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经验,推动科研机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充分调动中央单位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与在京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新型体制的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优化科技人才集聚空间走向。
按照“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发展布局,建设一批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基地,引导科技人才向高端产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实体流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47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技   科技人才   人才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