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冲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2.板簧和车架之间通常还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能为悬架系统提供附加的刚度,以起到缓冲车轮跳动过程中对车架的冲击以及限制车轮跳动行程的作用,从而防止车辆部件损坏。然而,现有的缓冲件的刚度较大,缓冲件开始作用后,悬架刚度快速变大,导致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缓冲件,旨在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缓冲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桥以及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桥的板簧,所述缓冲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安装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材质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一者,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朝向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另一者设置。
5.可选地,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垫片,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外周缘外凸设置,所述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缓冲部朝向处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能供所述垫片碰撞。
6.可选地,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硫化一体成型。
7.可选地,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粘接的方式相固定。
8.可选地,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周缘外凸设置。
9.可选地,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弯折的折弯部,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折弯部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与所述垫片的连接处的外周缘外凸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为中空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安装部、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空间均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时,所述车架对应地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
12.可选地,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垫片的内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内周缘外凸设置。
13.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横截面在远离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4.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螺孔,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架或所述板簧,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有避让所述螺孔的避让结构。
15.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横截面。
1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车桥、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桥的板簧以及前述的缓冲件。
17.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缓冲件能通过安装件稳定地安装于车架或板簧,当车轮跳动时,第二缓冲部能够接触于其朝向的车架或板簧,由于聚氨酯材料的密度小、刚度非线性好、压缩比大,使得第二缓冲部的接触刚度小,从而能够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第一缓冲部的材质设置为橡胶材质,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刚度,使得第一缓冲部既能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缓冲件的稳定性,以保障缓冲件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一实施例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与车架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车架400第二缓冲部200安装部500垫片300第一缓冲部510折弯部310避让槽
ꢀꢀ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缓冲件和应用有该缓冲件的车辆。
3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00、车桥以及连接所述车架100和所述车桥的板簧,所述缓冲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安装部200、第一缓冲部300和第二缓冲部400,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缓冲部400的材质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安装部200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100和所述板簧中的一者,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400朝向所述车架100和所述板簧中的另一者设置。
32.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缓冲件能通过安装件稳定地安装于车架100或板簧,当车轮跳动时,第二缓冲部400能够接触于其朝向的车架100或板簧,由于聚氨酯材料的密度小、刚度非线性好、压缩比大,使得第二缓冲部400的接触刚度小,从而能够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第一缓冲部300的材质设置为橡胶材质,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刚度,使得第一缓冲部300既能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缓冲件的稳定性,以保障缓冲件的疲劳寿命。
33.现有技术中,缓冲块设置为橡胶体,刚度较大,为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缓冲块的接触侧与其朝向的车架或板簧之间预留了较大的接触间隙,以延迟缓冲块的接触作用,然而,当缓冲块和朝向的车架或板簧一接触,还是会导致接触刚度突变,对车辆的驾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仍有一定影响。
34.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聚氨酯材质的第二缓冲部400,相当于加高了缓冲件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应用于现有的车辆时,第二缓冲部400能够填充部分预留的接触间隙,不必对其他结构改进,现有的车辆的即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并且,缓冲件能够提前接触其朝向的车架100或板簧,而能增加悬架系统承载能力。由此,在轻型商用车中,车辆通过降低板簧刚度,提高整车抗侧倾能力时,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增加悬架系统承载能力,而不必增加稳定杆装置,以避免稳定杆装置显著增加整车重量和成本。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部400设置为中空结构。也即,第二缓冲部400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如此,第二缓冲部400在接触到板簧或车架100时,能够发生更大的形变,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缓冲部400的接触刚度,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横截面在远离所述第二缓冲部40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理解,安装部200的尺寸应该适配于第一缓冲部300连接于安装部200的一侧的尺寸,第一缓冲部300的横截面在远离第二缓冲部40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第一缓冲部300连接于安装部200的一侧具有足够大的受力面积,能够增加第一缓冲部300与安装部200之间的受力稳定性,而能提升第一缓冲部300和安装部200的连接稳定性,并
且,第一缓冲部300和第二缓冲部400能够平滑过度,以提升二者之间的受力稳定性。其中,安装部200的材质可以选用结构强度较大的材料,如硬质塑料或金属,以供缓冲件稳定安装于车架100或板簧,安装部200可以通过硫化或粘接的方式和第一缓冲部300一体成型,以保障安装部200和第二缓冲部400的连接稳定性。
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部400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横截面。如此,第二缓冲部400的刚度小,能够保障缓冲件的缓冲性能,有利于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第一缓冲部300的刚度大,有利于保障缓冲件的缓冲件的稳定性,以保障缓冲件的疲劳寿命。
3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部200设置有螺孔,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架100或所述板簧,所述第一缓冲部300设置有避让所述螺孔的避让结构。具体而言,第一缓冲部300设置有两个相背开口的避让槽310,以分别避让安装部200设置的两螺孔,安装部200的两螺孔可分别供两螺接件穿设,以将安装部200与车架100或板簧稳定地锁附,并且,安装部200和车架100或板簧可拆卸地连接,在缓冲件受到磨损后,能够将缓冲件拆下更换,以保障车架100和板簧之间的缓冲性能。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部300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00之间的垫片500,所述垫片500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二缓冲部400的外周缘外凸设置,所述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缓冲部400朝向处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能供所述垫片500碰撞。可以理解,缓冲件应与限位支架相对应地设置,限位支架能够引导第二缓冲部400沿竖直方向移动,并限制第二缓冲部400最大运动行程,以避免板簧过度变形,并且,当第二缓冲部400磨损过度时,垫片500将与限位支架碰撞而能发出异响,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缓冲件,避免更多的载荷转移至板簧,造成板簧断裂。
40.具体而言,车桥包括前车桥和后车桥,板簧包括对应于前车桥的前板簧和对应于后车桥的后板簧。在前悬架系统中,缓冲件通过安装部200安装于前板簧,第二缓冲部400朝向车架100的前部设置,限位支架设置于车架100的前部,并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缓冲部400相对应地设置;在后悬架系统中,缓冲件通过安装部200安装于车架100的后部,第二缓冲部400朝向后板簧设置,限位支架设置于后车桥,并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缓冲部400相对应地设置。如此,限位支架与缓冲件相对应地设置,即可在第二缓冲部400磨损过度时,通过垫片500与限位支架的碰撞发声提醒用户。其中,垫片50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或硬质塑料材质。
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垫片500与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硫化一体成型,以实现垫片500和第一缓冲部300的稳定连接;所述垫片500与所述第二缓冲部400通过粘接的方式相固定,以实现垫片500和缓冲部的稳定连接,不失一般性,垫片500和第二缓冲部400通过聚酯胶粘剂粘接。如此,第一缓冲部300和第二缓冲部400能够稳定地连接于垫片500的两侧,以保障缓冲件的缓冲性能以及垫片500的提醒功能。
4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于所述垫片500和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连接处,所述垫片500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外周缘外凸设置。如此,在第一缓冲部300发生形变时,能够避免垫片500的外周缘对第一缓冲部300切割,而破坏第一缓冲部300的结构。具体而言,所述垫片500的外周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400弯折的折弯部510,于所述垫片500和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连接处,所述折弯部510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
缓冲部300的与所述垫片500的连接处的外周缘外凸设置。不失一般性,折弯部510呈环形,折弯部510的内周缘呈背向第一缓冲部300凸设的圆弧状,外周缘呈朝向第一缓冲部300凸设的圆弧状,如此,折弯部510靠近第一缓冲部300的一侧能够形成相对圆滑的接触面,在第一缓冲部300变形而抵接于折弯部510的该侧时,折弯部510不会切割破坏第一缓冲部300,并且,折弯部510靠近第二缓冲部400的一侧也能形成相对圆滑的接触面,当折弯部510的该侧跟限位支架碰撞告警时,折弯部510也不会划伤限位支架。
4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安装部200、所述垫片500和所述第一缓冲部300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空间均与所述第二缓冲部40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车架100对应地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部20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也即,缓冲件的四层结构均设置有通孔,如此,当缓冲件安装于车架100的后部,如图4所示,即使第二缓冲部400受到挤压,导致其背离垫片500的一端被封堵,第二缓冲部400内部的空气也能依次通过垫片500的通孔、第一缓冲部300的通孔、安装部200的通孔和车架100的通孔排出;而当缓冲件安装于前板簧时,缓冲件和前板簧之间具有间隙,空气能够自安装部200的通孔排出,有利于保障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其中,于所述垫片500和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连接处,所述垫片500的内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300的内周缘外凸设置。如此,在第一缓冲部300发生形变时,能够避免垫片500的内周缘对第一缓冲部300切割,而破坏第一缓冲部300的结构。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桥以及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桥的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安装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材质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一者,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朝向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另一者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垫片,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外周缘外凸设置,所述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缓冲部朝向处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能供所述垫片碰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硫化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粘接的方式相固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周缘外凸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弯折的折弯部,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折弯部的外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与所述垫片的连接处的外周缘外凸设置。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为中空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空间均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时,所述车架对应地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连接处,所述垫片的内周缘较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内周缘外凸设置。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横截面在远离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和/或,所述安装部设置有螺孔,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架或所述板簧,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有避让所述螺孔的避让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横截面。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车桥、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桥的板簧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缓冲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缓冲件和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桥以及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桥的板簧,所述缓冲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安装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缓冲部的材质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一者,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朝向所述车架和所述板簧中的另一者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降低缓冲件的初始作用刚度,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乘坐舒适性。乘坐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

高立军 夏浩文 吴永锋 袁春霸 梁荣朝 尹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4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垫片   车架   周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