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DC电源的制作方法


一种dcdc电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dcdc电源。


背景技术:



2.dc/dc,表示的是将某一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变换其他电压等级直流电源的装置。dc/dc按电压等级变换关系分升压电源和降压电源两类,按输入输出关系分隔离电源和无隔离电源两类。例如车载直流电源上接的dc/dc变换器是把高压的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的直流电。
3.目前现有技术dcdc电源根据升降压芯片的控制将输入电压调整为其他电压等级,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升降压芯片有其固定的可调范围,当需要的输出电压超过其可调范围的时候,即使只是超出一丁点也需要重新更换更高电压等级的升降压芯片以满足应用需求,不能实现输出电压微调,导致器件浪费,且电路改型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增加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dcdc电源不能实现输出电压微调,导致器件浪费以及增加时间成本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dcdc电源,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压控制单元以及输出电压微调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升降压控制单元连接,锂电池组的输出端口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连接,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与输出电压微调单元连接。
6.本实用新型在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在升降压控制单元原本的输出电压范围上通过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实现电压微调,从而增大输出电压范围,在需要的输出电压超出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电压范围的时候利用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微调,不需要更换升降压芯片等器件,避免器件浪费,减少时间成本。
7.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压控制单元包括芯片n1、电容c3、电容c7、mos管q1、mos管q3、mos管q5、mos管q7、二极管v4至二极管v7、电感l1、电阻r6、电阻r26、电阻r8、电容c14、电阻r23,所述电容c3的两端与锂电池组的输出端口连接,电容c7的一端及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阴极、mos管q3的漏极、电感l1的一端以及芯片n1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mos管q5的漏极、mos管q7的源极、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阴极以及mos管q7的漏极、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阳极、mos管q3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点、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3的负极连接并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五引脚连接。
8.更进一步地,所述芯片n1的型号为lt8705ife。
9.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光耦e3、电阻r30、电阻r32、电阻r9、二极管v3、电阻r11、电容c20、光耦e4、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3、电阻r12、电容c24,所述电阻r30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及光耦e3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3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3的正极以及芯片n1的第三十六至三十八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三引脚、二极管v3的阴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四引脚连接,二极管v3的阳极、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4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4的第四引脚、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十引脚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三引脚连接并接地。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包括电容c5、电容c12、电容c9、二极管v8、二极管v9、电容c11、电阻r36、电阻r3、电阻r4、电阻r21、电阻r5、电阻r10、光耦e1、光耦e2、电阻r1、电阻r20、电阻r22及电阻r29,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v8的阳极及二极管v9的阳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正极与二极管v8的阴极、二极管v9的阴极以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36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三引脚及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四引脚、电阻r3的一端及光耦e1的第三引脚连接,光耦e1的第四引脚、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及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压输出端口vout+,光耦e1的第一引脚、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及光耦e1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光耦e2的第一引脚、电阻r29的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及光耦e2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光耦e1、光耦e2、光耦e3以及光耦e4的型号为tlp291。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在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在升降压控制单元原本的输出电压范围上通过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实现电压微调,从而增大输出电压范围,在需要的输出电压超出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电压范围的时候利用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微调,不需要更换升降压芯片等器件,避免器件浪费,减少时间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的电阻r4、电阻r3、电阻r21以及电阻r5串联分压,输出电压为vout+,当光耦e1的第一引脚连接的电阻r1接高电平,其第三引脚接通,电阻r3短路,当光耦e2的第一引脚连接的电阻r22接高电平,其第三引脚接通,电阻r21短路,所以通过光耦e1和e2能够使得分压电阻阻值发生变化,使得输出电压vout+发生变化,所以通过光耦e1和/或光耦e2的第三引脚接通与否,对输出电压vout+微调。
15.(3)本实用新型升降压控制单元主要采用mos管进行升降压切换,mos管的开关损耗小,有效提升电路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dcdc电源的框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dcdc电源的原理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dcdc电源的原理图的一部分局部放大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dcdc电源的原理图的另一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一种dcdc电源,包括驱动单元1、升降压控制单元2以及输出电压微调单元3,所述驱动单元1与升降压控制单元2连接,锂电池组4的输出端口与升降压控制单元2的输入端口连接,升降压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口与输出电压微调单元3连接。锂电池组4是外部电源,给升降压控制单元2供电的。
22.参阅图2至图3,所述升降压控制单元2包括芯片n1、电容c3、电容c7、mos管q1、mos管q3、mos管q5、mos管q7、二极管v4至二极管v7、电感l1、电阻r6、电阻r26、电阻r8、电容c14、电阻r23,所述芯片n1的型号为lt8705ife。所述电容c3的两端与锂电池组4的输出端口连接,电容c7的一端及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阴极、mos管q3的漏极、电感l1的一端以及芯片n1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mos管q5的漏极、mos管q7的源极、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阴极以及mos管q7的漏极、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阳极、mos管q3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点、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3的负极连接并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五引脚连接。当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图2中芯片n1工作在升压模式,mos管q1一直处于导通状态,q3一直处于关断状态,q5和q7处于高频开关状态。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图2中芯片n1工作在降压模式,mos管q5一直处于关断状态,q7一直处于开通状态,q1和q3处于高频开关状态。
23.继续参阅图2至图3,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光耦e3、电阻r30、电阻r32、电阻r9、二极管v3、电阻r11、电容c20、光耦e4、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3、电阻r12、电容c24,所述电阻r30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及光耦e3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3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3的正极以及芯片n1的第三十六至三十八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三引脚、二极管v3的阴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四引脚连接,二极管v3的阳极、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4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4的第四引脚、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
r3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十引脚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三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30的一端以及电阻r34的一端接收到高电平以后,对应的光耦e3的第三引脚以及光耦e4的第三引脚接通,芯片n1的第四引脚以及第十引脚接收到信号,使得芯片n1触发,开始工作,反之,当电阻r30的一端以及电阻r34的一端接收到低电平以后,芯片n1停止工作。
24.继续参阅图4,所述输出电压微调单元3包括电容c5、电容c12、电容c9、二极管v8、二极管v9、电容c11、电阻r36、电阻r3、电阻r4、电阻r21、电阻r5、电阻r10、光耦e1、光耦e2、电阻r1、电阻r20、电阻r22及电阻r29,所述光耦e1、光耦e2、光耦e3以及光耦e4的型号为tlp291。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v8的阳极及二极管v9的阳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正极与二极管v8的阴极、二极管v9的阴极以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36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三引脚及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四引脚、电阻r3的一端及光耦e1的第三引脚连接,光耦e1的第四引脚、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及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压输出端口vout+,光耦e1的第一引脚、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及光耦e1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光耦e2的第一引脚、电阻r29的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及光耦e2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4、电阻r3、电阻r21以及电阻r5串联分压,输出电压为vout+,当光耦e1的第一引脚连接的电阻r1接高电平,其第三引脚接通,电阻r3短路,当光耦e2的第一引脚连接的电阻r22接高电平,其第三引脚接通,电阻r21短路,所以通过光耦e1和e2能够使得分压电阻阻值发生变化,使得输出电压vout+发生变化,所以通过光耦e1和/或光耦e2的第三引脚接通与否,对输出电压vout+微调。
2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压控制单元以及输出电压微调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升降压控制单元连接,锂电池组的输出端口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连接,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与输出电压微调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控制单元包括芯片n1、电容c3、电容c7、mos管q1、mos管q3、mos管q5、mos管q7、二极管v4至二极管v7、电感l1、电阻r6、电阻r26、电阻r8、电容c14、电阻r23,所述电容c3的两端与锂电池组的输出端口连接,电容c7的一端及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阴极、mos管q3的漏极、电感l1的一端以及芯片n1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mos管q5的漏极、mos管q7的源极、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4及二极管v5的阴极以及mos管q7的漏极、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v6以及二极管v7的阳极、mos管q3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点、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3的负极连接并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第五引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n1的型号为lt8705ife。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光耦e3、电阻r30、电阻r32、电阻r9、二极管v3、电阻r11、电容c20、光耦e4、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3、电阻r12、电容c24,所述电阻r30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及光耦e3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3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3的正极以及芯片n1的第三十六至三十八引脚连接,光耦e3的第三引脚、二极管v3的阴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四引脚连接,二极管v3的阳极、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接高低电平,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一引脚连接,光耦e4的第二引脚及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光耦e4的第四引脚、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及芯片n1的第十引脚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及光耦e4的第三引脚连接并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包括电容c5、电容c12、电容c9、二极管v8、二极管v9、电容c11、电阻r36、电阻r3、电阻r4、电阻r21、电阻r5、电阻r10、光耦e1、光耦e2、电阻r1、电阻r20、电阻r22及电阻r29,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v8的阳极及二极管v9的阳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正极与二极管v8的阴极、二极管v9的阴极以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36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三引脚及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光耦e2的第四引脚、电阻r3的一端及光耦e1的第三引脚连接,光耦e1的第四引脚、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及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压输出端口vout+,光耦e1的第一引脚、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及光耦e1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光耦e2的第一引脚、电阻r29的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及光耦e2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高低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d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e1、光耦e2、光耦e3以及光耦e4的型号为tlp29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CDC电源,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压控制单元以及输出电压微调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升降压控制单元连接,锂电池组的输出端口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连接,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与输出电压微调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需要的输出电压超出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电压范围的时候利用输出电压微调单元微调,不需要更换升降压芯片等器件,避免器件浪费,减少时间成本。减少时间成本。减少时间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方岳亮 刘佩 张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8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6:2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阻   电容   引脚   光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