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二、奖励种类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提名意见
专家提名意见1:
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提名者:郭剑波院士(责任专家),电气工程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脉冲强磁场装置是开展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极端条件实验平台。装置系统
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不断挑战电磁极限的强电磁系统,其研制需攻克极限工况下的磁体系统电磁及结构稳定性设计、磁场波形精确调控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等世界性难题。
十余年来,项目组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国外对高强高导材料的封锁,在衡量装置水平的磁场强度、稳定度、重复频率和测量精度等核心指标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创造了75T纯铜导线磁体的场强世界纪录,采用仅有国外2/3强度的国产导线、1/10的能量实现了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当的磁场,使我国科学实验磁场从40T 提高到90T,获得迄今最高单位能量的磁场强度,寿命是美国的2倍;创造了64T 无纹波平顶磁场世界纪录,开启了脉冲场下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比热精确测量等科学研究方向;实现了峰值45T、极性可调、重复频率世界最高的多种磁场波形;电输运实验站和磁特性实验站测量精度世界领先。
装置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运行,结束了我国相关研究长期依赖国外装置的历史,建成国际最先进的脉冲强磁场研究平台。截至2018年底,装置累计开放运行36358小时,已为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69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0余项,在Science、Nature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672篇,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包括发现第三种规律的新型量子振荡和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二维超导体等,研究成果居国际同类装置同期最好水平。
项目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专家提名意见2:
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提名者:赵宪庚院士,理论物理
工作单位:中国工程院
脉冲强磁场是开展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研究不可替代的手段,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钥匙。我国长期缺乏相关条件,众多急需开展的科学研究只能依赖国外装置。2007年,国家批复在华中科技大学建设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设施是挑战电磁极限的大型复杂系统,存在磁体冲击载荷大、波形调控难、信号干扰强等问题,其研制极其困难。
项目团队经过10余年的持续攻关,在脉冲磁体方面,建立了电磁渗透和温升调控理论,提出了非连续分层加固结构,磁体性能大幅提升;在脉冲电源与波形调控方面,提出了多元脉冲电源和多线圈磁体的协同优化设计理论,发明了场路耦合态调控技术,实现了无纹波平顶磁场和多种极性可调的高重频磁场,创造了多项磁场参数的世界纪录;在科学实验测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减振降噪技术,发明了多种高效信号传输样品杆,信号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际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一。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建单位大力协同,建立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投资效益,为今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装置投入开放运行以来,已为国内外近70家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相关学科前沿基础研究的发展。
项目整体水平国际领先。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专家提名意见3:
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提名者:李建刚院士,等离子体物理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脉冲强磁场装置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强磁场装置结构复杂,且运行在高电压、大电流、强磁场、极低温等高参数极限工况下,其研制存在导体材料性能极限远低于磁体内部巨大磁应力、高功率非线性电源系统精确调控,以及强干扰环境下微弱本征信号精确测量等国际公认难题。
项目团队专注脉冲强磁场理论、技术、装置的协同攻关,研发了一系列关键设备,实现了高水平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提出了装置的多系统多功能协同一体化设计思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磁场波形和科学实验需求的最优配置;提出了多电源供电的耦合态调控技术,创造了64T无纹波平顶磁场和50Hz高重频磁场的世界纪录。
2014年,装置建成验收并投入运行,已为国内外69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4项,众多以前无法在国内开展的实验研究得以成功进行。
项目核心成果国际领先。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四、项目简介
强磁场装置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研究提供极端条件实验平台,产生了量子霍尔效应等10余项获诺奖的重大科学发现。脉冲强磁场装置是产生高强磁场的最有效手段,其磁体、电源、科学测试和低温等系统均工作在极端工况下,瞬时放电功率超过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是挑战极限的大型复杂电磁系统。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建有三十多个,但一直无法突破磁场调控能力差、功能单一的瓶颈问题。我国由于缺乏强磁场条件,相关重大基础研究长期受制于人,亟需打破
国外关键技术封锁和核心材料禁运,解决高冲击载荷下磁体稳定性设计、瞬变大电流平顶波形调控和强干扰下多物理量精准测量等世界性难题,高起点建设具有高性能参数、宽应用范围和高成果产出的中国脉冲强磁场装置。
10余年来,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等资助下,通过多单位、多学科协同攻关,取得了系统性创新和重大突破:
1)首创场路耦合态调控理论,突破极限工况下脉冲磁体电磁和力学设计瓶颈,从理论和技术上彻底解决了磁体外线圈固有的磁场跌落世界性难题,磁体的极限场强提高15%,用仅有国外2/3强度的国产导线、1/10的能量实现了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当的磁场,使我国科学实验磁场从40T提高到90T,磁体单位能量的磁场强度最高,寿命是美国的2倍,将全球脉冲磁体设计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2)发明了双电容自适应补偿的无纹波平顶磁场电路拓扑,攻克了国外方案场强难以提高、纹波无法避免的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调控平顶的方案,将平顶磁场的世界纪录提升到64T,打开了脉冲场下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比热测量等科学研究的大门,大幅提升脉冲强磁场装置的应用范围。
3)首创基于磁场时空分布特性调控的测试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法,攻克了多物理量测量的信号增强与噪声抑制难题,建成国际上唯一能实现磁体复用的多功能高精度测试系统,测量灵敏度为国际最好水平,
实验效率是同类装置2倍。
获发明专利授权67项,软件著作权4项,开发的磁体设计软件成为全球主流强磁场实验室的通用设计平台。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72篇,为哈佛、斯坦福、清华、中科院等国内外69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4项,取得了对数量子振荡、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二维超导体等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推动了高强高导线材制备、强干扰下信号测量和大功率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技术进步,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多项,装置成果产出全球最高。
国家验收意见认为:“各大系统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成为国际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一”。国际评估意见认为:“工程上的成就已超越了国际同类水平”,“跻身于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之列”。
成果获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我国脉冲强磁场装置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五、客观评价
1.鉴定与验收意见
1)国家验收意见
2014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了脉冲强磁场装置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包括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湖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2位专家。验收意见认为:
“脉冲磁场的场强、脉宽、平顶稳定度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获得迄今最高单位能量的磁场强度,最高场强达到90.6T;采用价格低廉的纯铜导线绕制的单线圈磁体实现了同类导体材料的世界最高场强的75T”;
“实现了电源与磁体的最优配置,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实现多种电源、多级磁体和多个科学实验站的协同工作及精确时序控制,运行安全可靠、控制灵活,位居国际脉冲强磁场装置的领先水平”;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了脉冲场下基于GM制冷机的无液氦源低温系统,实现了1.3K样品低温,大幅降低了液氦消耗”;“电输运与磁特性测量系统的精度和信噪比达到国际同类装置最好水平,脉冲场下电阻的测量精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毫欧姆量级”;
“研发了多套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使我国掌握了脉冲强磁场装置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该装置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实现了国际领先,成为国际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一”;
“建立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投资效益,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为今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工程管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鉴定意见
2018年12月,由马伟明院士为主任,许厚泽院士、叶朝辉院士、万元熙院士等多名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创新性强,在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和高场重复频率上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结束了我国强磁场下科学研究长期依赖国外装置的历史。项目成果国际领先”。
2.国际同行学术评价
1)装置竣工国际评估意见
2013年10月,由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和国际强磁场领域知名专家,以及北京大学甘子钊院士、中国科学院魏宝文院士、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等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脉冲强磁场装置的建设水平进行评估。评估意见认为:“该脉冲强磁场设施已经跻身于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列。在电源设计和磁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已位列世界顶级。得益于技术上的创新,工程上取得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国际同类水平”;“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他们已经达到了所有的目标,并且在有些方面实现了超越”。
2)装置运行国际评估意见
2018年5月,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以及强磁场领域方向的24位
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装置过去5年的运行和发展情况做了一次全面的评价。评估意见认为:“已经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之列,具备优异的实验站功能,为众多前沿科学领域提供了极强的用户服务,发表了大量高水平高影响力的论文,尤其是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相关领域”;“强磁场装置在支撑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3)国际强磁场协会网站报道
2018年11月,武汉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
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同一实验站、同一磁体产生多样化的磁场波形,极大提高了脉冲强磁场装置的实验能力、实验效率和发现新现象的机遇。
3.获奖情况
2014年,装置建设团队获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四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4.社会评价
2014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23日,我国‘十一五’期间部署建设首批由高校承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装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脉冲磁场实验装置”。
2018年11月23日,《科技日报》报道:“22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
六、应用情况及效益
1.应用情况
脉冲强磁场装置作为提供强磁场、极低温极端实验条件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除了对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支撑外,对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显著。其应用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1)面向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发挥开放共享职能,取得一批重要应用成果
装置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运行,实现了我国脉冲强磁场装置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进入领跑行列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底,装置累计开放运行36358小时,对外机时共享率超过70%,已为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69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4项,结束了我国强
磁场下科学研究长期依赖国外装置的历史,众多以前无法在国内开展的实验研究得以成功进行,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72篇,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包括发现第三种规律的新型量子振荡和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二维超导体等,研究成果居国际同类装置同期最好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
2)创新设计紧凑型脉冲磁场实验装置,推广装置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应用
基于项目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了40T、1.2K无液氦低温、紧凑型脉冲强磁场装置,最高场强是现有商用物性测量系统(16T)的2.5倍。该装置具有场强高、功能强、易于使用和维护等优点,已在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多家科研单位投入使用,大幅提升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开展基础科学及应用研究的能力。
3)瞄准国家重要行业需求,拓展脉冲强磁场技术的工程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1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00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脉冲   装置   强磁场   国际   国家   磁体   磁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