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21年第5期
.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5
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21.05.013
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沈健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100872 )
摘要: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来源,将科技成果转化率限定为专利实施率,基于统计数据和论文文献,推算出中美两国大学的专利转化率数值分别为6%和50%,以“专利转化效率”指标衡量则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专利激励导向和转化机制问题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必要采取糾偏、改革、优化等措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高专利利用效率,推动科技更好地服务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专利;成果转化;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G311;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21 ) 05-0097-07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w Technology Transfer Rat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hen Jian
(National Academy of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There is no exact data source for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Rate (TTR) in China. This paper limits the T T R to the patent commercialization rate.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paper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 T R o f China is 6%, and the US num ber is 50%; the gap is further widened to 6% and 100% as measured by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EfEciencyH(TTE). The problems o f patent incentive orient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mechanism in China are the main causes o f the gap.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such as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he T T R and TTE, for the purpose o f prom 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etter serve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
conomic upgrading.
Keywords: p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logy transfer rate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科技投人方面不断加大,以及专利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关 注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批评 不断增加,有文章指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 有10%,比美国80%转化率低70个百分点。”按 照转化率衡量,政府“用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换来 的研发成果,有90%打了水漂[1]。”中美科技成 果转化率是否真的存在如此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 况原因有哪些?
1概念限定
为使问题具备讨论的基础,有必要对科技成果 概念进行厘清。“科技成果”的定义非常广泛,有 适合转化的以专利、专有技术等为形式的成果,也 有不以转化为目的而是注重知识传播的论文、报告 等形式的成果m。从国内实际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情况,参考美国政府评估机构的相关报告,将科 技成果限定为发明专利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合理的、可得的口径,即以专利转化率指代科技成果转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科技成果不在“转化率”讨论范畴,科研成果的讨论对象只是以大学为代表 的“非企业部门”产出的发明专利。企业部门作为 成果转化的受众和终点,其科技成果不存在转化问 题,因
为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技术开发的目的就是 使用,企业不会投入资源开发不能用的技术并耗资 费神去申请专利。即便有暂时不投人实际应用的专 利,也是出于开发策略、技术储备、专利战略等方 面的考虑,因此这些成果实际是处于“使用”当中,并不需要“转化”。
2为什么要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美国尽管集中了全世界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收稿日期:2020-04-26,修回日期:2020-06-12
98沈健: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政府的绝大部分科研资助也流向大学,但美国大学 发明专利占整个国家的比例不足4%,而美国企业发 明专利占比则达85%[3];与此相对应,中国《2018 年专利统计年报》显示,当年授权发明专利中,企 业占63.9%,高校占23.2%,科研单位6.4%,中国 企业占比相对美国低超过20%,而大学发明专利占 比则要高出近20%。
不仅如此,两国人才分布差异更为明显。美国 企业拥有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比如一直隶属于企 业的贝尔实验室就孕育了 9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因为各种原因,最优秀的智力资源基本集中在高校 和科研院所,除极少数明星私企和大型国企,企业 整体研发能力相对羸弱。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创 新体系中的角相对更为重要和关键,成果转化问 题的确是我们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必须考虑、并应该 努力解决的重要战略性问题。
3问题的提出
目前还没有研究准确测算过中国高校的专利转 化率,数字众说纷纭。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测算 出“高校专利许可率2.1%、转让率1.5%,科研单位 专利许可率5.9%、转让率3.5%”[4]。《中国高校 知识产权报告(2010 )》显示“1985—2010年25年 间,如果按照平均计算,中国高校专利转化应用率 只有5%”[5]。还有大量分析文章采用的是前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的口径。
同时,由于科研体制和技术转移方式的差异,美国没有机构对成果转化率(专利转化率)进行周 期性统计,国内目前见到的数据基本都是个别学者 的主观估计数字。
反映基本状况的数据不准确,相关研究对形势 的判断难免产生偏差,本文拟采用最新的权威数据,探析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真实情况,并首次根 据相关文献资料推算出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而 基于客观数字对比分析原因,最后给出针对性的对 策建议。
4科技成果转化的中美对比
4.1成果转化率有着显著差距
4.1.1中国专利转化率约为6%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下 文简称为《资料汇编》)数据,2015—2017年三年,中国局校获得的发明专利总数为160236项,专利出 售数为7957项,将出售数除以专利总数得到比率为 4.97%;另外,专利转化途径包含专利出售和专利许 可两个渠道,鉴于《资料汇编》并未统计专利许可
数据,基于patsnap数据库2008年到2017年十年数 据,高校专利出售和专利许可数量之比约为5:1,结 合出售专利数据可以推算中国专利转化率约为6%。
需要说明的是,6%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原因。国家知识 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显示,2015、2016、2017 年高校授权专利数分别为57 196项、62 311项和 75 693项,而《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则为39 294项、54 868项和66 074项。教育部数据偏低的原因在于 其数据是各个学校上报的汇总,而绝大部分学校的 上报数据是基于教师申报加总而成,会有相当部分 的漏报情况;而高校的专利转让数据由于有具体部 门主责,因此较少存在漏报情况,也就是分子与实 际出人不大(专利转让数)而分母比实际要小(《资 料汇编》统计的高校发明专利总数),从而使得比 率估值偏高。二是2015年之后,随着《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版)》以及配套措施的出台,专利出售数量增加而专利许可规模有所缩小,两者 比例要高于5:1,这进一步缩减了分子的规模。
4.1.2美国专利转化率约为50%
经查证多个数据来源,美国大学目前成果转化 率为50%左右:
(a)Wu等[7]基于《美国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专利调研(2010)》数据,计算得出美国大学专利在4 年内的成功许可比例为50.4%;
(b)jensen等[8]在1998年对全美62所研究 型大学的调研发现,有超过40%的高校专利被成功 地许可使用;
(c)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数字最具代 表性,其1996年总结机构成立25年专利商业化比 例约为三分之一(33%)[9],2006年披露的数据显 示,当时有效专利成功被许可比例约为46%[1°], 2016年斯坦福大学对过去45年专利许可数据盘点显 示被成功商业化的专利约为50% [111,随着时间推移 数据在稳步提高[12],2000年后基本稳定并整体趋 于 50%〇
上述数据所涉及的高校范畴、类型和统计时间 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可以得出2000年后,美国 大学专利转化率基本处于50%左右的结论。
4.2以“成果转化效率”衡量,中美差距更为明显
为区别于“专利转化率”的专利投入应用的比例,本文将“专利使用(即被企业采纳应用)次数与专 利总数之比”定义为“专利转化效率”,专利转化 效率更能够体现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的能力。
原因是,美国专利转化个数/专利总数#成果转化率。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 2017调查
沈健: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99
数据显示2),2017年全美大学的获得发明专利数为 7495项,专利许可数量为7789项,按照专利转化个 数除以专利总数计算的“成果转化率”超过100%。
与中国的专利转化以一次性售卖不同,根据《拜 杜法案》要求,美国大学只能使用专利许可(大学 依然保留专利权)而不是专利权转让(大学不保留 专利权,专利权转移到企业手中)来进行技术转化;同时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手段是以非独家许可为主,一个专利可以签订多个合同许可给不同企业。
图1表明了中美成果转化方式的差异,即中国 的一项专利转化成功只能属于1个合同、1个受让方,可能几个专利包含在一个技术转让合同,而无法将 专利重复出售给不同企业。
(专利1]企业11(专利1>J企业1】
\ ^企业2】[专利2y[企业2】〔专利3 'k\[企业3 J【专利3y【企业3 )
^企业4】[专利4)f企业4 )
(a)美国大学专利转化(b)中国大学专利转化
图1中美大学专利转化模式比较
考虑到我国技术转化主要就是采取专利权转让,而少数专利许可中绝大多数也是独家许可的现实状 况,中国大学专利转化效率与专利转化率基本等同,即还是约6%,以“专利转化效率”指标衡量,中国 与美国超过100%的转化效率相比差距接近20倍!
综上,相对于美国高校约为50%的专利转化率,中国6%的数字与之有着不小的差距,而用专利转 化效率指标衡量则差距更为巨大。数据的差别背后,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 如此大的差异?
5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分析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分母虚高,专利规 模过大同时质量堪忧,分母虚高自然减少了比率;二是分子太小,转化机制不畅且高质量专利流失使 得成功商业化的专利数量不多。下文就这两个原因 进行分析。
5.1专利规模过大同时质量堪忧
中国目前已经连续8年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2017年美国专利申请量不及中国的一半[131。如此 庞大的专利规模是否与我们的科研水平和投入力度 相称?从中美大学专利数量可以看出实际情况并不 如此(表1 )。
表1中美发明专利授权Hg名前10高校数据对比
美国学校专利数量/个科研经费/亿人民币中国学校专利数量/个科研经费/亿人民币加州大学系统524383.5浙江大学1 95142.4
麻省理工学院30664.6清华大学150651.7
德州大学系统219194.5东南大学143720.0
斯坦福大学20475.5华南理工大学1 31225.3约翰霍布金斯大学164174.1哈尔滨工业大学1 240N A
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16280.9电子科技大学1 16410.7哈佛大学15676.2上海交通大学108730.6加州理工学院15027.2西安交通大学1 06514.9
密西根大学128104.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37N A 南佛罗里达大学系统11638.8吉林大学1 03116.2
注1:专利数量为发明专利(Util i t y Patents)授权数,除中国髙校发明专利数为2018年数据、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和德州大学系统的科研经费数据为 2015年外,其他数据均为2017年数据。
注2:美国科研经费是按照汇率6.8: 1折算得到。
注3:美国数据来自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专利管理办公室,中国数据来自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国家知识产权局。
注4:加州大学系统含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10所大学,德州大学系统含奥斯汀分校、达拉斯分校等9所大学和安德森癌症中心等6所医学中心,南佛罗里达大学系统含3所大学。
中国高校尽管在科研经费投人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发明专利数量要比美国同行高出一个数量级。比如,加州大学系统包括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 著名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超过中国专利前十高校 的总和,研究人员达2万余人、学生人数超过25万114],师生规模约为国内一所普通985高校的10倍,如此 巨无霸大学一年获得的专利数量不过524项。而反 观我国高校,排名第10的高校专利数量超出加州大学系统近一倍。
实际上,过于注重数量的专利激励和鼓励政策
是我国专利“繁荣”的重要推手,也是专利“注水”
的罪魁祸首。同时,对专利申请不设门槛导致低质
量专利泛滥。
(1) “数量至上”的激励政策和评价导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企
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专利申请积极性不强,
100沈健: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政府为了鼓励整个社会重视专利申请、提高专利保 护意识,投人大量的财力、出台各类激励政策并配 套诸多公共资源鼓励专利申请。
首先,专利能够“获利”。各级各类政府出台 了各类专利补贴、资助和奖励政策[15],各个高校 院所自身也有费用补贴和专利奖励政策。对于教师 来说,申请专利不但不需要付出成本,申请成功还 能获得高额金钱奖励,何乐而不为[161?
其次,专利可以“得名”。国内专利申请人的 动机复杂,专利可以用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绩 效奖励、学生毕业和保研、项目结题等各个方面,很多时候是否能够实现产业化可能并不在专利申请 人的考虑范围,发明人往往以获得专利为最终目标 而申请专利。
最后,专利可以“得势”。政府将专利数量与 公共资源挂钩,专利是个人城市落户、荣誉获得、大中小学生升学甚至犯人减刑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 标,更是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享受相关税 收优惠等的必要条件[17]。将专利与社会公共资源 绑定导致个人和企业不仅自己会想方设法“策略性”申请没有实用价值的专利,还会寄希望于低价收购 大学专利权(申请权)为己所用,负面刺激大学重 量不重质地“制造”专利。
总之,在物质刺激、评价认可、政策倾斜等强 力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 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国际专利申请数也刚刚超过美 国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专利数量的过快增长并不 意味着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Boeing等人[18]2016 年的研究就发现中国国际专利数量快速扩张的同时 质量却在下降,以此衡量中国和美国的技术能力(Technological Capacities),差距反而在拉大。
(2)前置审查欠缺使得低质量专利泛滥。激励 政策和评价导向致使教师申请动能十足,而前置审查 不足和成本意识缺乏使得大学提交专利申请没有门 槛。在专利前置审查上中美大学有着迥然的差异。
同样是AUTM2017统计数据,美国大学只会从 教师提交的技术成果中选择不足50%的成果去申请 专利。美国申请一个专利需要花费1~ 3万美金的 成本,美国各级政府也没有针对专利申请的补贴奖 励政策。虽然美国大学教师并没有制造“垃圾专利”的动机,但美国大学还是会在收到教师的成果披露 后非常谨慎地评估其商业化可能性以及潜在价值规 模,并选择性筛选出少部分成果申请专利,原因在 于专
利申请和保护的成本过高。据统计,专利保护 花费是美国大学成果转化的主要支出,占美国高校 技术转化运行总成本的近一半[19]。
而在中国,只要教师决定将成果申请专利,大 学会直接提交到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没有任何阻挡’即中国大学选择申请专利的成果是100%。与美国专 利申请和保护情况不同的是,中国专利申请费用相 对非常低廉,一个专利申请费用不过几千元,政府 还出台各类补贴基本能够覆盖专利申请成本,这使 得学校能够拥有规模庞大的专利而没有什么经济负 担。同时专利数量还能够在各类评估中体现为“科 研产出能力”指标,加上制度限制、人手匮乏以及 难以抵挡的基层教师申请专利的“热情”,大学内 部一直没有建立起技术成果质量把控机制,任由教 师敞开申请。
最前端缺少质量控制,专利的申请、转化、保 护等环节均会受到直接的负面冲击。敞开申请使得 大量专利申请涌入国家专利管理部门,大量低价值 甚至无价值成果在申请、审查、授权过程中消耗大 量政府资源、浪费社会人力物力后,源源不断得以 面世;面对如此规模的专利,作为专利权人的高校 很难精耕细作,做好各类专利申请、管理、服务和 推广工作;作为技术需求端的企业从中想要筛选出 高水平、高价值专利只能付出更为高昂的人力和物 力成本;大量低质量专利存在还会衍生出专利无效 诉讼案件频繁和专利纠纷众多等诸多法律问题,占用大量宝贵的司法资源。前期的省事成为了后面诸 多环节的麻烦,对专利转化率造成极大负面影响。5.2专利管理和服务有待加强完善
成果转化成功的比率不高不仅与宏观政策环境 相关,中国大学对专利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明显跟不 上成果转移转化的步伐。高校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 存在感不强、主体作用难以体现、潜力还有待挖掘 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以专利售卖为转化主要方式,大学不能 与企业共同面向未来。由于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原 因,大学技术成果基本处于初期待开发阶段,在这 种情况下,获得大学技术的公司需要非常愿意承担 技术及市场的双重风险才会去尝试对这些发明进行 商业化开发。美国调查数据显示,即便是已经成功 商业化的科技成果,超过75%只是概念验证或者实 验程度原型,只有12%的技术是做好商业化准备,仅有8%能在生产上具备可行性(主要集中在软件 和化学产品)[8]。
美国大学因为法律关系,无法转让专利权,所 以一般采取“分期付款”许可方式减少企业顾虑并 吸引发明人参与开发,即初期少收甚至不收许 可费用,等到企业将技术开发成熟生产出产品并投 人市场后,再获得销售提成,像斯坦福大学“首期
沈健: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01
付款”收人仅占当年总收入的5%[K)],大学所取得 的收益与企业运营状况和效益规模直接相关,发明 人、企业和大学三者的利益牢固绑定,共同推动技 术的成功转化并形成市场产品。
国内技术转化主要是以一次性的产权售卖为主,技术评估价格都是将技术长期收益包含在内,在专 利产权转让的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交付。这就 导致了三个问题:
一是企业需要一次性支出相当数额的专利购买 费用,同时难以绑定发明人利益,增大了企业运营 成本和开发风险,而市场条件下价格提高、风险增 加一般会导致交易量的减少;
二是全世界范围内科技成果市场定价都是难题,专利转让更是让这个难题缺少未来纠偏的可能,始 终存在着技术成果“卖多了是利益输送、卖少了是 资产流失”的悖论,专利权人为避免风险制定的繁 琐程序客观上会提高成果转化的难度;
另外,专利转让也容易造成技术成果的浪费,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不是完全取决于技术本身,实 践证明产品成功的是少数,失败的是绝大多数,在 专利许可的前提下即便部分企业经营失败,也不影 响该项成果在其他企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而专利 转让则“押宝”一个企业,如果企业运营失败则意 味着该项技术的“失败”,纵然这个技术依然具有 较高价值,大学无法对技术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多 次转化,往往造成技术的流失和浪费。
(2)发明人主导成果转化流程,大学没有承担 起应有的职责。在世界范围内,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市场、组织精密、运作规范的行业,在转化环节涉及到技术、法律、市场、金融等各方 面复杂要素,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和培养专业 的技术经理人推动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美国的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中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其专业、系统、高效的工作 方式大大促进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这种高效体现 在美国大学有约30%的技术在还没有获得专利授权 时就已经被成功地许可给企业商业化使用[8],诀窍 在于美国大学通过成果披露机制在研发阶段技术转 移机构就会介入,研判科研成果价值潜力,并会同 外部专业律师团队研究确定专利权利要求和保护方 式,基于市场判断、行业发展确定商业许可策略后,科技成果的营销推广同步启动。由于美国大学在技 术判断、专利营销、市场对接、授权许可等方面的 专业性,取得了发明人和企业两方面的信任,极大 地提高了转化的效率和商业化进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管理部门(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担任配角,更多是配 合走过场、负责办手续。大学不掌握具体的成果情 况,不了解市场和企业的情况,也没有能力提供高 水平的专业化服务。成果发明人实际掌握着成果产 业化各个环节的关键权力:一个成果申不申请专利、什么时候申请专利、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专利要转 让给谁、专利转让金额是多少等等绝大多数情况是 由发明人说了算[21]。
一项成功产业化的大学科技成果,不仅要求技 术本身具备条件,对发明人及其团队的价值判断、
营销推广、商务谈判等各类能力也提出高要求,“专 业的”发明人去兼职当“不专业的”技术经理人,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与专业的转化机构相比自然 不可同日而语。
(3)专利成果流失现象较为常见,大学不敢也 不会使用法律武器主张权利。职务发明由于存在发 明人与权利人分离的问题,容易造成“道德困境”,发明人从利益最大化考虑,会将价值一般、难以转 化的发明提交学校申请专利,而高价值有产业前景 的技术则通过各种渠道绕开单位私自申请或者直接 转让给企业。
美国大学尽管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管
理体系,但还是频频有教师不向大学披露发明而偷 偷私自转化技术,大学因此将教师告上法庭屡见不 鲜,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包括耶鲁大学以“欺诈”和“盗窃罪”状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芬恩私 自申请并转化专利,最终约翰•芬恩(John Fenn)被判向耶鲁大学支付超过100万美元的赔偿,并将 所有专利权利返还耶鲁大学[22]。即便管理如此严格,据统计美国大学教师私自开发成果的比例仍达到近
三分之一⑶。
我国高校对发明人管理就更为松散,事前不了
解、事后不追责,大学教师私自将职务成果创办企
业情况更加常见。这既有职务发明政策宣传不到位,
发明人缺乏法律意识的原因,于是无意当中造成了
职务发明的成为个人财产;也有相当时期国家在利
益分配上对发明人权益考虑不周、激励力度较小,
发明人铤而走险自行开发;还有大学技术转移手续
繁杂、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发明人为提高效率自行进
行产业开发等等缘故。
不管教师出于什么原因绕开大学申请自行开发
专利技术,迄今还没有听说有大学拿起法律武器与 教师就知识产权对簿公堂。教师是否遵从职务发明 的法律规定以学校名义申请专利,大学并没有特别 有力的约束手段,还是主要靠发明人自我觉悟,以及其对技术开发成功、商业规模做大后对“树大招风”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7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利   转化   大学   成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