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考

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考
摘 要:“三种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者现代职业理念创新发展,其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有着职业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给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渗透提供了契机。基于此,本研究简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融入路径,旨在突出思政理论课的巨大育人价值。
关键词: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高职;思政理论课
引言:
为充分肯定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劳模工匠体的劳动创造和地位作用,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思政教育作为新时期引领青少年形成积极心态、正确政治观念、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方式[1],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以培养高等职业人才为主要责任,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如果可以有效融入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则会给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提供巨大动力,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与岗位工作环境。
一、基于“四观”规划理论教学模块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体系和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之间高度一致,所谓“四观”就是人生观、国家观、道德观、法治观,可以链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思政理论。下面具体展开说明:
其一,确立“劳动与人生”的教育专题,结合思政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为何要参与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自我价值思考与实现中去,避免高职学生产生错误的劳动观念,比如将劳动异化或者缺乏自我价值认知以及没有自我价值的主观意识。
其二,确立“个人与国家”的教育专题,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中国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在了解民族与国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同时个人精神与国家精神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带有民族精神彩,是我们民族奋斗和复兴的制胜法宝。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积极讨论个人劳动与家国命运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
其三,确立“道德与伦理”的教育专题,从公民角度出发阐述社会道德规范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蕴含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此为基础渗透职业道德、职场礼仪,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其四,确立“法律与操守”的教育专题,职业劳动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职业人要有良好的契约精神,而法律制度、规定是制定和履行契约的基本依据,针对思政理论内容中的法制教育部分融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尤其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规范和操守,在岗位工作中能够依法维权,并自动遵守劳动合同规定,在法律要求范围内全面提升劳动服务品质。
二、从价值、内容、素材方面建立关联
高职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这个过程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要建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内在关联。传统高职思政理论教学中缺乏理实结合,为提高思政理论教学的鲜活性,可以尝试应用案例教学法,推动思政理论和案例的融合,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同感[2]。案例选择要能够体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核心,从建国至今无数
劳动模范和技术工匠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无疑这些案例是激励学生的最有力的素材,比如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包括钟南山院士以疫情前线其他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钟南山院士冒着疫情千万武汉疫区,参与疫苗研发与疫情控制工作,他结合早年参与抗击SARS疫情的一线经验,在本次新冠疫情的新一轮“战争”中继续参与战斗,面向公众宣传防疫知识,在工作中既能够吸收之前的经验,也能够不断寻求创新,在本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爱岗敬业、忘我、无谓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身处哪一个岗位都要积极践行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三、打造融合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思政理论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的大环境[3],重构校园文化体系,开发校园文化宣传的多元路径,比如在校园宣传语制作、文化宣传栏建设中多引入和劳模文化、工匠精神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熏陶。通过建设蕴含劳模精、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就能够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相应作用,拓展思想教育空间。当
然除了思政理论教学之外,我们还需要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基于思政理论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指导学生把握在职业生涯中践行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让两种精神融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的论坛会,给学生更多机会去获得精神感悟,还可以在校园之外寻思政教育素材,尽可能带学生参与主题展览、文化馆、纪念馆,了解模范人物事迹、观摩工匠的劳动成果,尝试从职业人身份去感受感受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自己的指引。
结 论:
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从职业教育特性、职业院校的育人目标出发,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思政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发展显然符合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方针。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创新教育理念是首要的,笔者在上文中分享了几点经验,以期转变思政理论课堂“高耗低效”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燕,程静.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02):6.
[2]任莉.浅析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教育研究,2021,4(06):96-97.
[3]鲍良彦,韩颖.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研究[J].才智,2019(24):162.
课题名称:长三角生态绿一体化示范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2021年度思政研究一般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版)》相关内容进中职思政课程——以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新时代劳模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实践与研究为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4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神   工匠   思政   劳模   学生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