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

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
作者:蔡贝
来源:《大观》2020年第02期
        摘 要:川端康成是亚洲文学巨匠,日本文學大师级人物,一生创作长短篇小说共100多部,在此我们只以他获奖的三篇作品《雪国》《古都》《千只鹤》以及早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重点来论述。川端康成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人物千姿百态,情节各不相同,多数描写男女之间的恋爱,但从中总能隐隐约约让人感受到相似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川端康成几乎可以在每一部书的开头,就将读者引入那蕴含着日本文化的唯美意境。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对日本传统文化实质的揭示与展现,可以让人从内心深处慢慢地逐渐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川端康成;日本文化;物哀思想
        一、日本物哀思想之美和悲剧审美
        物哀即是哀物,它的前身其实就是我国古代文人所说的“感物兴怀”。在16世纪以前,日
本一直将中国传统文学作为学习的模范和偶像,尤其是唐宋诗歌,而到了后期中国文化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退的时候,日本古典文化学者便想要脱离中国文学的影响,创立自己的文化思想,于是将“物哀”放在了日本文学的中心位置。本居宣长在他的《紫文要领》中解释道:
        世上千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爱惜万物有灵,善于感受,欣赏美,赞叹美,惋惜美,往往于最灿烂之时看到零落之后的悲凉,这便是日本物哀思想的内心所在。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或明显或隐约,或写外物或写人的内心的物哀思想。例如翻开《古都》扉页就可以看到:
        长大以后千重子时而在走廊上眺望,时而在树根旁仰望,不时地被树上那株紫花的生命打动,或者为他们的孤单而伤感。
        我们可以看到物哀,并不是指单纯地为物悲哀,而是一种别样的感动,因物而感,心
有所动,能够体会自然理解自然之后,便能够对外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和温柔,正是这让川端康成的文章变得唯美动人,透着淡淡的哀伤,又绝不像传统悲剧似的,令人难以接受、瞠目结舌。无论是莎士比亚还是巴尔扎克,悲剧塑造得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刻意性,川端康成并不去写家破人亡的接连变故,而是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渐渐地让哀愁融化,让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无法言说的惆怅走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3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文化   文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