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4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二、钢的热处理 金属材料在固体范围内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 种方法称热处理。 热处理的种类很多,根据其目的、加热和冷却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及其他热处理方法。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有表面 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等)、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等);其他热处理有真空热处理、 变形热处理和激光热处理等。 热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的,通常用热处理工 艺曲线表示。 图1-34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一、钢的普通热处理 根据加热及冷却的方法不同,获得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也不同。普通热处理可分为退 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普通热处理是钢制零件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 退火 1.退火工艺及其目的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实际生产 中常采取随炉冷却的方式。 退火的主要目的:降低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性能;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 组织;消除内应力。 2.常用退火工艺方法 根据处理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钢的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表1-4 为主要退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表1-4 常用退火方法的工艺、目的与应用 名称 工艺 目的 应用 完全退火 将钢加热至Ac 3 以上30~50,保 温一定时间,炉冷至室温 (或炉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组织,
降低硬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 能 主要用于亚共析钢 的铸、锻件,有时也 用于焊接结构 球化退火 将钢加热至Ac 1 以上20~40, 保温一定时间,炉冷至室温,或 快速冷至略低于Ar 1 温度,保温 后出炉空冷,使钢中碳化物球状 化的退火工艺 使钢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 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 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若钢的原始组织中有严重的渗碳 体网,则在球化退火前应进行正 火消除,以保证球化退火效果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 过共析钢 均匀化退火 (扩散退火) 将钢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温度 (Ac 3 或Ac cm 以上150~300), 长时间保温(10~15h),随炉冷却。 使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 化 主要用于质量要求 高的合金铸锭、铸件 或锻胚 去应力退火 (低温退火) 将钢加热至 Ac 1 以下某一温度 (一般约为500~600),保温一 段时间,然后炉冷至室温 为了消除残余应力 主要用于消除铸、锻、 焊接件、冷冲压件以及 机加工件中的残余应力 再结晶退火 将钢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 100-200,保温一定时间,然 后随炉冷却 为了消除冷变形强化,改善 塑性 主要用于经冷变形 的钢 正火 1. 正火工艺及其目的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 3 (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 的热处理工艺。对于含有 V、Ti、Nb 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可采用更高的加热温度 (Ac 3 +100~150),为了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亦可酌情提高加热温度,让碳化物 充分溶解。
其主要目的是: (1)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 硬度和韧性。 (2)对低、中碳素钢,可用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以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3)对于过共析钢,正火可抑制渗碳体网的形成,为球化退火作好组织准备 2. 退火与正火的选用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冷却速度较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小,强度和硬度也稍 高一些。 (1)从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方面考虑。一般认为,钢的硬度在170~230HBS 时具有 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2)从使用性能方面考虑。一些受力不大的工件,力学性能要求不高,可用正火作为 最后热处理,对某些大型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当淬火有开裂的危险时,可用正火代替淬火、 回火处理。 (3)从经济性方面考虑。由于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因此。 在满足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淬火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 处理工艺。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性工序。 1. 淬火工艺 (1)淬火加热温度: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可按Fe-Fe 3 C 相图(图1-20)来选定。 亚共析钢: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在 Ac 3 以上 30~50,得到单一细晶粒的奥 氏体,淬火后为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若加热温度在 Ac 1 ~Ac 3 之间,淬火 后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
少量残留奥氏体,由于铁素体的存在,钢的硬度降低。若加热温 度超过 Ac 3 +30~50,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钢性能变差,且淬火 应力增大,易导致变形和开裂。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 1 以上30~50,淬火后得到 细小的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或细小的马氏体、少量渗碳体和残留奥氏体。由于渗碳体 的存在,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若加热温度在 Ac cm 以上,由于渗碳体完全溶于奥氏体, 奥氏体含碳量提高,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此外,因温度高, 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脆性增大。若加热温度低于Ac 1 点,组织没发 生相变,达不到淬火目的。 实际生产中,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尚需要考虑工件形状尺寸、淬火冷却介质和技术 要求等因素。 (2)淬火冷却介质 工件进行淬火冷却所用的介质称为冷却介质。为保证工件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又要减小 变形和防止开裂,必须正确选用冷却介质。 表1-5 常用的几种冷却介质的对比 名称 水 油 食盐水溶液 碱水溶液 优点 水价廉易得,且具 有较强的冷却能力。 使用安全,无燃烧、 腐蚀等危险 在 300~200 温度范围内,冷却 速度远小于水,这 对减少淬火工件的 变形与开裂的是很 有利的 冷却能力提高到约 为水的十倍,而且最 大冷却速度所在温度 正好处于 650~400 温度范围内 在 650~400温度 范围内冷却速度比食 盐水溶液还大,而在 300~20
0温度范围 内,冷却速度比食盐水 溶液稍低 缺点 在 650~400范 围内需要快冷时,水 的冷却速度相对比 较小;300~200范 围内需要慢冷时,其 冷却速度又相对较 大 在 650~400 温度范围内,冷却 速度比水小得多 在 300~200温度 范围内的冷却速度过 大,使淬火工件中相 变应力增大,而且食 盐水溶液对工件有一 定的锈蚀作用 ,淬火 后工件必须清洗干净 腐蚀性大 应用 主要用于碳素钢 主要用于合金钢 主要用于形状简单 而尺寸较大的低、中 碳素钢零件 主要用于易产生淬 火裂纹的零件 目前,一些冷却特性接近于理想淬火介质的新型淬火介质,如水玻璃-碱水溶液、过饱 和硝盐水溶液、氧化锌-碱水溶液、合成淬火剂等已被广泛使用。 回火 1. 回火工艺 回火是将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 1 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回火 一般在淬火后随即进行。淬火与回火常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2. 回火目的 (1) 减小和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应力和脆性,防止和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 (2) 获得稳定组织,保证工件在使用中形状和尺寸不发生改变; (3)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 3. 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淬火后钢的组织是不稳定的,具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自发倾向。回火加速了自发转变的 过程。淬火钢在回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组织转变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80~200):马氏体分解 马氏体内过饱和的碳原子,以ε 碳化物形式析出,使马氏体的过饱和度降低。ε 碳化 物是弥散度
极高的薄片状组织。这种马氏体和ε 碳化物的回火组织称回火马氏体。此阶段钢 的淬火内应力减小,韧性改善,但硬度并未明显降低。 第二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 在马氏体分解的同时,降低了对残余奥氏体的压力,使其转变为下贝氏体。这个阶段 转变后的组织是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淬火内应力进一步降低,但马氏体分解造成硬度降 低,被残余奥氏体分解引起的硬度升高所补偿,故钢的硬度降低并不明显。 第三阶段(300~400):马氏体分解完成和渗碳体的形成 马氏体继续分解,直至过饱和的碳原子几乎全部由固溶体内析出。与此同时,ε 碳化 物逐渐转变为极细的稳定碳化物Fe 3 C,此阶段到400全部完成,形成尚未再结晶的针状铁 素体和细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托氏体。此时钢的淬火内应力基本消除,硬度有 所降低。 第四阶段(400以上):固溶体的再结晶与渗碳体的聚集长大 温度高于400后, 固溶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同时渗碳体颗粒不断聚集长大。 当温 度高于500时,形成块状铁素体与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钢的硬度、 强度不断降低,但韧性却明显改善。 必须指出:以上四个阶段是在不同温度范围进行的,但四个温度范围有交叉,所以钢 在回火以后所表现出的性能是这些变化的综合结果。 4. 回火种类及应用 按回火温度不同,回火分为以下三种: (1)低温回火(150~250) 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减小淬火应力和脆性,
保持淬火后的高硬(58~ 64HRC)和耐磨性。主要用于处理量具、刃具 、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表面淬火的零 件。 (2)中温回火(350~500) 回火后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较好的韧性。硬度一 般为35~50HRC。主要用于处理各种弹簧、锻摸等。 (3)高温回火(500~650) 钢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一 般为 200~350HBS。其目的是为获得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用于 各种重要结构件(如轴、齿轮、连杆、螺栓等),也可作为某些精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 象齿轮、轴等这类承受弯扭交变应力及冲击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的应力高于内部应力, 并且还要承受磨损破坏,因此要求这类零件表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 而心部又要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这就需要进行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分为表面淬火处 理和化学热处理两种。 钢的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通过快速加热钢件表层达到淬火温度,不等热量传至内部就立即淬火冷却, 从而使表面层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马氏体组织,而内部仍保持为原始的组织状态及性能 的热处理方法。为保证表层及内部的组织与性能,表面淬火钢一般取含碳量0.40%-0.50%钢 材为宜。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表面淬火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及激光加 热表面淬火等。最常用的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种类及应用范围如表1-6 所示: 表1-6 感应加热种类及应用 感应加热类型 常用频率 一般淬硬层深度/mm 应用范围 高频感应加热 200~1000KHZ 0.5~2.5 中小模数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 类零件 中频感应加热 2500~8000HZ 2~10 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齿轮 工频感应加热 50HZ 10~20 较大直径零件穿透加热,大直径 零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的表面淬火 超音频感应加热 30~36HZ 淬硬层能沿工件轮廓分布 中小模数齿轮 3.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只需几秒~几十秒),加热温度高(高频感 应淬火为Ac 3 以上100~200); (2)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淬火后可在工件表面获得极细马氏体,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 3HRC,且脆性低; (3)因马氏体体积膨胀,工件表层产生残留压应力,疲劳强度提高20~30%; (4)工件表层不易氧化和脱碳,变形小,淬硬层深度易控制; (5)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 (6)设备较贵,维修调整较困难,对形状复杂的零件不易制造感应器,不适于单件生 产。 感应淬火最适宜的钢种是中碳钢(如40 钢、45 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0Cr 钢等),也 可用于高碳工具钢、含合金元素较少的合金工具钢及铸铁等。 一般表面淬火前应对工件正火或调质,以保证心部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为表层加热作 好组织准备。表面淬火后应进行低温回火,以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 化学热
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一定的活性介质中,通过适当的手段,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 工件表面,以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无论是哪一种化学热处理,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1) 分解 由化学介质分解出能够渗入工件表层的活性原子。 (2) 吸收 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甚至可能形成化合物。 (3) 扩散 渗入的活性原子由表面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目前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38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淬火   加热   热处理   冷却   组织   回火   工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