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碧华小说的艺术特

浅谈李碧华小说的艺术特
作者:荣敏敏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李碧华作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通俗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她的惊世之笔写就了一篇篇绮丽的爱情故事。她的情爱小说不仅仅是香港商业化的都市爱情文学的写照,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情感。
        一、古典浪漫与现代理性
        在文学创作中,李碧华偏爱以历史文化与古典文学中的奇情故事为原型,同时融入多元的香港文化。但她又是离经叛道的诉说者,在故事原型基础上进行面目全非式的颠覆创造。让她在迷离绚烂的驰骋想象中创作散发着浪漫的古典主义气息,同时也寄予着她作为现代人的理性批判。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神魔鬼怪,世俗艳情小说都是她笔下的素材,通过浪漫诗意的想象呈现给我们不一样的男女爱情故事。《青蛇》中对中国传统的白蛇传民间传说移形换影,小青成为故事的诉说者,活在现代向我们讲述了几百年前发生在她和身上那段人妖佛之间相爱相杀、刻骨铭心的爱情,这富有古典韵味的故事,经过她奇幻荒诞的想象重组,更加散发浪漫气息。此外,还有她信手拈来的古典诗词歌赋穿插其中,在《霸王别姬》中娓娓唱和的戏文曲调,节奏井然的鼓乐笙箫,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仿佛置身于千年前,与历史一同感悟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壮。另一方面,她的小说语言形式有诗歌化和散文化的倾向,大多数句子短小精悍,浓郁的地方口语融合多情的港味语调,让小说外在也富有浪漫之姿。
        除此古典浪漫的风情之外,小说还有深刻的现代理性的社会隐喻义。香港复杂的社会政治造就了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语境,这给了李碧华的文学作品中更多渗透理性思考的机会。虽然她真正直面现代社会问题的作品极少,但是并不影响她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人性人生的思考。这也是她看似风花雪月的浪漫风情之下理性的显现。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波澜壮阔,通过她的鬼斧神工成就了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历史。作者思考着历史存在的形态,历史是否真如典籍实录那样,还是本来就可以人人诉说。《秦俑》用秦末、民国、文
革三个相当动乱复杂的历史缠绕起来,让永世长生的秦军将领与封存千年的兵马俑来相互关照。这也可能就是李碧华眼中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当时香港即将要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百多年如何重新寻建构真正拥有香港本土意识的香港历史,是需要无数港人深切关照的。而她精心孕育的男男女女也是对当代人生存命运的反思。香港人在面臨九七回归时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归属和个体存在问题,在中西置换中再次出现惊恐焦虑之状。所以《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在真实人生与戏曲人生中虚实难分;《胭脂扣》中如花守望五十年,即使熟悉的石塘咀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她却相信环境变,人肯定不变,执着地等待寻十二少。所以,港人在面对九七巨变时,潜伏已久的个人主体意识猛然惊醒,想要坚守香港永远是我城,开始回顾历史来寻香港意识形态中与中国文化精神能够相生的契合状态,而不至于被同化后真的失城。而李碧华的《胭脂扣》则是对此时香港人民状态的最好展现,如花坚守与十二少的约定,凭着生前模糊的记忆苦寻旧时花楼,往昔爱人。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袁永定和凌楚娟这一对现代情侣不仅对爱情无所谓,而且对如花所说的历史无意识。其实这两者的对比与矛盾冲突正是香港人当时迷茫内心的呈现,他们原来物欲金钱至上的香港意识开始与中国文化发生碰撞,而后惊醒要努力寻香港文化身份的建构。李碧华小说中对香港社会、人生的隐喻由此寄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3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香港   历史   小说   文化   故事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