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举例说明、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调观)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①     大气    、水、②     土壤    生物、岩石及地貌。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③     生物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环境要素间的④     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如下表所示: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概念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⑤     有机物    的能力
白然环境要素通过⑥     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⑦     整体    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    作用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⑨     海—气相互作用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氧气的稳定:植物光合作用释放⑩     氧气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大气中氧气含量的稳定、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意义
(1)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⑪     发展   
(2)协调⑫     人地    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内容
举例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水与岩石间的物质迁移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黄山“四绝”(“怪石”“云海”“奇松”“温泉”)组合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
特别提醒 水土流失是自然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气候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响应原理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加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4.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迁移。(  √  )
解析:(1)“落红”变为“春泥”体现了物质迁移的过程。
(2)“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  )
解析:(2)“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
解析:(3)生产功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
(4)厄尔尼诺现象现已为世人所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种种灾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
解析:(4)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答案:A
解析: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答案:C
解析: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因此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探究活动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1.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图中哪些要素的相互影响?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主要反映了哪两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在一些高山上,气温垂直变化大,反映了地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流程长,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降水量少,河流流量小,流程短,多为内流河。主要反映了气候与水文之间的关系。
知能整合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
湿热的气候条件→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干旱的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
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
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
气候与水文
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上物
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亚寒带则为针叶林
植物也影响气候
植被茂盛的地方,周围的空气要湿润得多
气候与土壤
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地貌与水文
不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的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更是深刻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是流水切割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由河流堆积而成的
地貌与生物
地貌影响生物
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是不同的,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
生物影响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生物
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
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况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生物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土壤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
二、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3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要素   变化   气候   生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