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  (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3)整体性;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
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
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
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4.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2)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是:出山口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  冲积平原:由于冲积平原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均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滨海平原一般均分布于沉降性海岸,包括河流三角洲与海积平原两种。河流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海口附近沉积而成,在我国南方降水量丰富的三角洲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由于降水充沛,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脱盐良好,且肥力较高,故多为良好的农业垦殖区与海产品养殖区;而北方地区(如黄河的现代三角洲等),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脱盐较差,且淡水资源有限,故其农业开发利用常受到一定限制。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降水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水面蒸发速度和蒸发面上的水气压有关。蒸发速度还因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表面的蒸发,与水面蒸发情况不同。它与土壤的结构和土壤水分含量有关。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发生于土表,第二阶段,土表开始变干,蒸发速度减慢,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植物通过根毛吸进水分,然后经输导组织到达叶片及其它器官,再经气孔及植物体表面蒸发到空气中。
  植物的地面覆盖密度、根密度和深度的增加,都可使蒸腾速度加大。
  植物的需水量,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地表水源两大类。地表水是城市主要的水源。
  地表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就人类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8.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土壤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B)土壤pH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是指
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C)土壤养分的作用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参考答案
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
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8大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上述土地利用的各种分析,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述,总结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利用特点、成功的经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
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数据?
   主要是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搞好用地分区,拟定用地指标,编制规划供选方案并组织人员论证,完成规划初稿、规划说明和总体规划图。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收集、整理和分析核实有关自然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图件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字等资料。
  重点进行土地评价、经济分析、社会分析和环境分析。
  要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  (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实施措施?
    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6.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内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其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落实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包含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用地指标和用地分区中。
  耕地总量应该是动态平衡的。其内涵一是数量上的平衡,二是耕地质量上的平衡。基本内
容有抓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小流域治理等,还包括占用耕地后复垦再造耕地。
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些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8.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3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土地   土地利用   规划   保护   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