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能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2.取暖设备是一种向外辐射热量的供暖设备,现有技术中一般分为化学能和电能两种,其中化学能取暖设备需要加注例如煤油等燃料,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产生热能,而电能取暖设备则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量。
3.化学能取暖设备由于会产生废气,并且不易控制温度,使得其不适合在室内使用。而电能取暖设备受制于功率,一般只能朝一个方向辐射热量,而难以兼顾周向多个用户的取暖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暖设备受制于安全和功率等因素,而无法兼顾室内、室外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
6.围绕轴线设置的多个辐射源,多个所述辐射源,被配置为能够产生不同方向的红外辐射,形成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出光面;
7.供电模组,用于向多个所述辐射源供电,且能够控制各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
8.可选的,所述取暖设备具有多个出光面,各所述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所述辐射源。
9.可选的,所述辐射源包括反光件和安装于所述反光件内的灯管;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且同一所述出光面上多个所述灯管平行设置。
10.可选的,还包括支撑架,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可转动式安装于所述支撑架,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被配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改变俯仰角。
11.可选的,还包括连接至各所述辐射源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构造为,能够被操作后改变各所述辐射源的俯仰角。
12.可选的,还包括能够支撑在平面上的底座,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供电模组安装于所述底座内。
13.可选的,所述底座还设有电连接至所述供电模组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能够接受外部输入信息并输出电信号以控制各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14.可选的,还包括透光罩,所述透光罩罩设在多个所述辐射源外侧,并且可供所述红外辐射穿过。
15.可选的,还包括热源,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取暖设备的最上方,用于提供热辐射。
16.可选的,还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取暖设备外侧是否存在物体,以及所述物体与所述取暖设备的距离。
17.本实用新型中的取暖设备,采用红外辐射的供暖方式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会产生废气,可方便的接入工频交流电或者外接蓄电池供能,通过电路控制既能够通过多个出光
面实现同时向周围多个用户发出红外辐射进行供暖,也能够通过一个出光面实现向某特定方向的用户供暖,可兼顾适合在室内、室外使用。
1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取暖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取暖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辐射源的组合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辐射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探测装置探测原理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取暖设备俯视角度辐射区域示意图;
26.图7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取暖设备平视角度的多种辐射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包括多个辐射源13和供电模组,其中辐射源13是一种输入电能后产生红外辐射的装置,供电模组向各个辐射源13供电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各辐射源13的开启或关闭,即对辐射源13输入电能或切断电能。多个辐射源13在空间上围绕轴线设置,并且产生的红外辐射朝向不同的方向,形成多个出光面。供电模组通过相关的电路结构,将来自于蓄电池、工频电流等处的电源进行变压调整后,向各个辐射源13输入电能,其具体的电路结构可由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方案实现,此处不做赘述。
29.当用户朝向任意出光面且与取暖设备10的距离合适时,供电模组对该出光面上的一个或多个辐射源13供电使其运行发出红外辐射,用户即可感受到红外辐射带来的取暖效果。
30.出光面并不被限制为一个绝对的平面,而是辐射源13发出红外辐射的面,可以理解为朝向辐射方向的面。多个辐射源13可以形成同一个出光面,即各个辐射源13的出光面共面,当然,在多个辐射源13的出光面不共面的情况下,即形成了多个出光面。
31.取暖设备10利用红外(ir)辐射的好处在于,红外能量携带的热量以辐射传热的方式直接传递至物体。化学能取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热量散发被周围的空气吸收,不仅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有效的传递至用户,而且在室外使用时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化学能取暖设备10本身不适于在室内使用)。而红外辐射照射在物体表面上直接将热量传递至物体,这个过
程中热量不会被周围空气吸收,也不会受到风的影响,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不仅适合在室内场景使用,也适合在室外场景使用。
32.红外辐射作为一种光线,其指向精准,能够精确的规划各个辐射源13的出光方向,使其向预设的方向输出红外辐射并形成辐射区域,以对位于该辐射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供暖。将多个辐射源13设置为朝向不同的方向,使它们能够产生不同方向的红外辐射,红外辐射从各个出光面发出,能够覆盖以取暖设备10为中心的预设区域(参考图6中虚线围合的区域),该区域的边界与取暖设备10的距离为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和辐射源13自身的功率等属性相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该区域的大小。例如,所采用的辐射源13的有效辐射距离为1米,也即用户距离辐射源131米以内时红外辐射照射在人体上能够起到有效的升温取暖作用,则该区域的边界距离取暖设备10的预设距离对应为1米。
33.当用户与取暖设备10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朝向任一出光面都能够接收到有效的红外辐射,取暖设备10具备的多个出光面能够向多个方向发出红外辐射,因此本身取暖设备10无需朝向某预定的方向,用户取暖不会受到站位和取暖设备10之间的角度限制。此外,多个用户分布在取暖设备10附近且都位于辐射区域内时,各自都能够接收到有效的红外辐射。例如,在家庭外出露营时,将取暖设备10放置在中央,各个家庭成员采用围坐的方式环绕取暖设备10,各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取暖效果。
34.由于受限于工频交流电功率、线路电流限制和相关用电器安规等限制,用电设备一般具有功率限值,一旦超出功率限值则无法接入工频交流电使用(可能会导致线路过热或跳闸)。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取暖设备10,其各个辐射源13能够通过供电模组单独控制开启或关闭,因此,在不突破总功率限值的前提下,能够在下列场景中提供不同的运行模式:
35.(1)多向取暖模式:该模式下,在取暖设备10的多个方向存在用户,需要提供多方向的供暖,此时控制对应存在用户方向的出光面上的所有辐射源13开启,或该出光面上至少有一个辐射源13开启,并且限制总功率在功率限值以下,使得能覆盖的整个取暖区域都存在红外辐射。该模式下,数量较多的辐射源13参与取暖,受限于总功率限制,单个辐射源13的功率有可能被限制,其产生的红外辐射功率较小,体现在取暖上即各用户感受的温升相对较小。
36.(2)单向取暖模式:该模式下,只有一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位于取暖设备10的同一个方向,例如位于图6所示的区域a中,此时仅控制朝向该方向的出光面上辐射源13开启,其他辐射源13关闭,并且开启的所有辐射源13总功率限制在功率限值以下,使得红外辐射只覆盖该方向。该模式下,数量较少的辐射源13参与供暖,各个辐射源13能够以更大的功率进行运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功率较大,体现在取暖上即用户感受的温升较大。
37.容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取暖设备10也可以设置全方向上的出光面,也全部辐射源13开启后所形成的辐射区域以轴线为中心,用户可以位于取暖设备10的任意方向,例如图6所示的区域a、区域b中都有用户,此时对应开启该两个区域的辐射源13,根据实际所需要的功耗进行调整,在避免整体超过功率限制的前提下,使辐射源13尽可能运行在更高的功率下,向用户提供供暖。
38.因此,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取暖设备10即能够同时向周围多个用户供暖,也能够向某特定方向的用户供暖,采用红外辐射的供暖方式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会产生废气,可方便的接入工频交流电或者外接蓄电池供能,既适合在室内使用,也适合在室外使用。
3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取暖设备10为立式结构,具有轴线以及与轴线平行的多个出光面,当取暖设备10放置在地面、桌面等处时,其轴线大致为竖直方向,各个出光面与轴线平行,多个辐射源13也围绕该轴线排列。下文中如无特别指出,以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在各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辐射源13,以确保各个方向都存在红外辐射。在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取暖设备10为长方体(即四棱柱结构),具有四个出光面,每个出光面构成一个出光面,对应有四个辐射区域: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通过控制对应辐射源13的开启或关闭,即可实现这四个辐射区域是否存在红外辐射,以满足对应的供暖需要。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取暖设备10也可以为圆柱形,整个外周面为圆柱形的出光面,该出光面虽然并非前述的出光面,但是可近似理解为出光面沿着是圆柱出光面的切线方向延伸,或者圆柱形的出光面位于出光面外侧,采用透光结构照射辐射源13,虽然圆柱形的出光面与多棱柱的出光面并不相同,但依然可以实现前述的辐射区域,具体不做赘述。
40.如图6和图7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辐射源13不仅需要考虑在水平方向上覆盖预设的辐射区域,同时也需要在竖直方向上保证辐射区域的大小。例如图7中所示,在区域d和区域b中,需要保证轴线方向上该区域的大小,如果该方向上该区域过小,也即汇聚在较小的空间内,会导致热量过度集中,反之,如果该区域过大会导致覆盖的区域过大,可能存在未照射至用户的红外辐射比例过大的问题,造成能量浪费。因此,在取暖设备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上(图7中示出了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对应辐射源13具有预设的第一出光角,根据实际使用的可覆盖范围设计第一出光角的大小,使得形成的辐射区域具有合适的能量分布。
4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与轴线垂直的平面上(例如图6中示出了与轴线垂直的一个平面),辐射源13具有第二出光角,第二出光角如果过小,会导致相邻的两个出光面上的辐射源13所发出的红外辐射之间存在间隙,也即在预设辐射区域中存在未被红外辐射覆盖的区域,而第二出光角如果过大,会导致相邻的两个出光面上的辐射源13所发出的红外辐射之间存在过度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内红外辐射功率翻倍,也会造成供暖效果不平均、热量过度集中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中对于辐射区域的规划设计第二出光角的大小。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暖设备具有四个出光面,且相邻出光面相互垂直,此时第二出光角设计为90度,即可保证四个从四个出光面发出的红外辐射正好覆盖供暖设备360
°
范围,并且不会发生重叠。容易想到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供暖设备存在n个出光面,则各个出光面上辐射源13的第二出光角的角度为(360/n)
°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辐射源13的第一出光角小于第二出光角,并且,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两辐射源13,且各出光面上辐射源13数量相同。在每个出光面上设置至少两个辐射源13,能够使得在轴线方向上,用户至少能够被两个辐射源13照射。多个出光面上辐射源13的数量相同,使得用户在取暖设备10的不同方向享受相同的供暖效果。
43.较大的第二出光角能够保证每个辐射源13都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其所对应的辐射区域(例如图6所示的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中的任一个),而较小的第一出光角能够避免位于同一出光面的多个辐射源13辐射在轴线方向上辐射区域过度重叠,而导致供暖效果不平均的问题。
4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取暖设备10还包括沿轴线延伸的支撑架133,各辐射源13通过
铰接结构可转动安装于支撑架133,各辐射源13能够相对支撑架133转动改变俯仰角度。如图7至图9所示,改变辐射源13的俯仰角能够改变取暖设备10所形成的辐射区域在空间中相对取暖设备19的位置。例如,当用户将取暖设备10放置在地面时,辐射源13本身高度较低,用户需要在更高的位置进行取暖,此时可调整辐射源13的俯仰角度,形成图8所示的状态,也即取暖设备10向斜上方发出红外辐射以满足取暖要求。当用户将取暖设备10放置在桌面时,用户需要在更低的位置上进行取暖,此时可调整辐射源13的俯仰角度,形成图9所示的状态,也即取暖设备10向斜下方发出红外辐射以满足取暖要求。当然,取暖设备10也可以位于高度恰好适合的位置,以按照图7所示的状态向外发出红外辐射。
45.更具体地,取暖设备1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全部反光杯131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构造为,能够被操作后同步改变全部反光杯131的俯仰角。调节结构可以为电动调节,例如在每个反光杯131上安装电机,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所有电机,以实现自动调整辐射源13俯仰角度的目的。调节结构也可以为连杆结构,在取暖设备10的轴线方向设置连杆,连杆连接至所有反光杯131远离出光面的一端,通过拉动连杆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即可带动所有反光杯131调节俯仰角度。
46.如图1至图4所示,在某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辐射源13为细长状结构,其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尺寸较大,在与轴线平行的方向尺寸较小,使得单个辐射源13在产生红外辐射的过程中形成扁平状的辐射区域,该辐射区域在水平方向上与相邻出光面的辐射源13所形成的辐射区域边界重叠,而不会形成重叠区域。而取暖设备10沿着轴线延伸,在竖直方向(轴线方向)设置的有多个辐射源13,每个辐射源13所形成的扁平状的辐射区域,使得同一出光面上相邻的辐射源13之间不会出现重叠的辐射区域。
4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辐射源13包括反光杯131和安装于反光杯131内部的发光件132,反光杯131可转动式安装于支撑架133。通过转动反光杯131即可改变辐射源13的出光面角度,从而实现调节俯仰角度的目的。在相关技术中,发光件132一般为球形的灯泡或者条形的灯管,球形的灯泡发出的光线向周围均匀的分散形成锥形区域,照射在物体上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光斑,在多个辐射源13阵列的情况下难以兼顾较高的覆盖率和较小的光线重叠区域,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条形的灯管,按照灯管的延伸方向配合设置长条形的反光杯131,继而形成细长状的辐射源13。采用灯管作为发光件132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将灯管的轴线设置在反光杯131的转轴轴线上,如此在转动整个辐射源调节俯仰角的过程中,可只转动发光杯131,而不需要转动发光件132,由于圆柱形的灯管在其径向各方向发出的红外辐射相同,因此只转动反光杯131即可改变整个辐射源13的俯仰角。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发光件132不需要转动,其相关的电学、固定结构也无需设置为特殊结构,采用常规的相关的电学、固定结构即可,减少了零件成本。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球形的灯泡作为发光件132,在调节俯仰角时,需要转动整个辐射源13,也即发光件132本身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动。
4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调节发光杯131形状改变焦距(例如采用花瓣形,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口径变形,实现改变焦距)、调节发光件132和反光板131的相对位置等方式,改变辐射源13的出射光扩散角,使其能够汇聚在较近或者较远的位置处,亦或者在预设的不同位置处形成光斑,从而提供不同的取暖效果。
49.在取暖设备10的任意出光面上设置多个辐射源13的情况下,多个辐射源13的灯管
呈大致平行的状态设置,使多个辐射源13沿着轴线排列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由于细长状的辐射源13发出光线形成扁平状的辐射区域,调节辐射源13的俯仰角时,辐射源13摆动的转轴轴线与取暖设备10的轴线垂直,使所形成的扁平状的辐射区域在其厚度方向摆动,改变该辐射区域在空中的位置,调节前后形成的辐射区域之间的覆盖部分较小,也即能够以较小的调节幅度,实现在较大位置上对辐射区域进行位置调节。
5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取暖设备10还包括能够支撑在平面上的底座15,支撑架133安装于底座15上,供电模组安装于底座15内,底座15还设有电连接至供电模组的控制器152,控制器152被构造为能够接受外部输入信息并输出电信号以改变各辐射源13的开启或关闭。用于可以通过操作控制器152,控制取暖设备10上各个辐射源13的开启或关闭。例如在图6所示中,用户位于区域a中时,通过控制器152控制朝向区域a的辐射源13开启,其他辐射源13关闭。控制器152可采用可拆卸式的结构,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供电模组通信,控制器152既可安装至底座15上使用,也可拆下后使用。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与供电模组通信,构成前述的控制器152。
5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取暖设备10还包括透光罩12,透光罩12罩设在多个辐射源13外侧,并且可供红外辐射穿过。透光罩12能够避免外部的异物接触辐射源13表面,不仅起到保护辐射源13的作用,也能避免持续运行发热的辐射源13对外物造成高温危险。透光罩12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制成,例如玻璃等。透光罩12也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构成的格栅结构,格栅结构本身虽然无法透光,但是分布有多个能够透光的孔,使得红外辐射可以从空中透出。
52.在某些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取暖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各个出光面上的挡板134,挡板134上开设有能够露出辐射源13的孔。挡板134能够遮挡取暖设备10的内部,只露出辐射源13供其向外发出红外辐射,挡板134一方面能够提高外形的一致性,避免内部元件外露,另一方面也起到保护壳的作用,避免外部的异物进入取暖设备10的内部。挡板134同样被透光罩12罩在内部,用户在使用时透过透光罩12仅能够观察到辐射源13和挡板134。在某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板134采用均光材料制成,且呈半透明状,取暖设备10还包括多个光源,光源设置在挡板134的侧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能够使整个挡板134呈发光状态,具有特定的颜、亮度,如此,一方面挡板134能够提供背景光,避免辐射源13在工作中亮度过大破坏整体一致性,另一方面挡板134的发光状态也可以提供指示,提示用户取暖设备10的该出光面上的辐射源13处于工作状态,当然,未发光的挡板134即指示该出光面上的辐射源13处于关闭状态。挡板134和光源的配合方式、发光和未发光状态的控制,均可由本实用新型中成熟的技术实现,此处不做赘述。
5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取暖设备10还包括热源11,热源11位于取暖设备10的最上方,用于直接提供热辐射。热源11由供电模组供电,或者直接连接至外部电源,其运行时产生热辐射,可用于加热食物饮料、供暖等作用。热源11具体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等结构。
5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取暖设备10还包括探测装置14,探测装置14用于检测取暖设备10外侧是否存在物体,以及物体与取暖设备10的距离。探测装置14可以为激光雷达,如图5所示,通过发出激光扫描的方式判断取暖设备10的一定范围内附近是否存在物体,如果存在物体则检测与物体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可设计相关的控制电路,在存在
物体且距离低于预设值时直接切断朝向该物体的辐射源13供电,以避免取暖设备10与离物体距过近时物体迅速升温的危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探测装置14也可以为人体感应器、摄像头等,能够判断在取暖设备10附近存在的是人还是物,如果是人则开启朝向人的辐射源13的供电,切断其他辐射源13的供电,使得人位于取暖设备10任一侧时自动切换该侧的辐射源13产生红外辐射;而如果是物,则不进行上述切换辐射源13的控制过程;无论是人还是物,距离接近至低于预设值都直接切断朝向的辐射源13,以避免发生高温危险。
5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底座15中设置有容纳腔151,容纳腔151各个侧壁上设有开口,探测装置14安装容纳仓内,可以透过容纳仓侧壁上的开口发射探测激光,或者接受外部的红外线、可见光等信息进行探测,容纳仓对探测装置1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探测装置14安装在底座15中便于与底座15中的控制电路、供电模组等电学结构相互通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51的开口开设在取暖设备10的每一个出光面上,以使的探测装置14能够检测到位于取暖设备10任意方向是否存在人或物。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7.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5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轴线设置的多个辐射源,多个所述辐射源,被配置为能够产生不同方向的红外辐射,形成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出光面;供电模组,用于向多个所述辐射源供电,且能够控制各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具有多个出光面,各所述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所述辐射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源包括反光件和安装于所述反光件内的灯管;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且同一所述出光面上多个所述灯管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可转动式安装于所述支撑架,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源被配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改变俯仰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至各所述辐射源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构造为,能够被操作后改变各所述辐射源的俯仰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支撑在平面上的底座,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供电模组安装于所述底座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有电连接至所述供电模组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能够接受外部输入信息并输出电信号以控制各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罩,所述透光罩罩设在多个所述辐射源外侧,并且可供所述红外辐射穿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取暖设备的最上方,用于提供热辐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取暖设备外侧是否存在物体,以及所述物体与所述取暖设备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多个辐射源和供电模组,其中多个辐射围绕轴线设置,被配置为能够产生不同方向的红外辐射,形成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出光面;供电模组用于向多个所述辐射源供电,且能够控制各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中的取暖设备,采用红外辐射的供暖方式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会产生废气,可方便的接入工频交流电或者外接蓄电池供能,通过电路控制既能够通过多个出光面实现同时向周围多个用户发出红外辐射进行供暖,也能够通过一个出光面实现向某特定方向的用户供暖,可兼顾适合在室内、室外使用。室外使用。室外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廖然 刘楚枫 张晓鹤 张毓 郭佳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2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5: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辐射源   所述   多个   设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