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黄草论文:赶黄草褐斑病尾孢菌生物学特性侵染毒力测定

黄草论文:赶黄草 褐斑病 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侵染 毒力测定
【中文摘要】赶黄草是一种药用植物,是制取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肝苏宁”的中药材原料。由于制药的需要,该植物已从野生变家种,而赶黄草褐斑病是近年来在四川古蔺县赶黄草种植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国内外尚缺乏报导和研究。我们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赶黄草褐斑病的症状、病原物种类鉴定、病菌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和影响侵染的环境因素以及室内药剂筛选,从而为病害诊断、掌握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赶黄草褐斑病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症状特点:赶黄草褐斑病只危害赶黄草叶片。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出现在叶缘和叶身,呈近圆形或半圆形斑点,叶正面斑点为褐,背面为浅褐。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叶正面病斑中央呈灰褐,向外为暗褐,最外具有黄晕圈:叶背面病斑颜稍浅,中央浅褐,向外为灰褐。病斑直径大小2-5mm,多为3-4mm。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愈合呈不规则大斑。发病后期,叶斑正背两面出现黑小霉点(子座),背面多于正面。在雨水多,气候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发展,整个叶片逐渐枯黄,导致叶片早落。病原菌形态鉴定:病原菌子实体叶两面生,但主要生于叶背,从气孔伸出。子座明显,由多个褐细胞组成,长径约为7.5μm-45μm,短径约为7.5μm-32.5μm。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25,极个别的多达60根稀疏簇生至紧密簇生,扩散型,浅褐,泽均匀,宽度规
,直立不分枝,0-3个曲膝状折点,顶部平截,1-4个隔膜,长度47.5-150μm。分生孢子针形,,直立或弯曲,顶部尖细,基部倒圆锥形平截至平截,明显的分隔,0-31个隔不等,孢痕明显加厚,大小为12.5-452.5μm×1.25-3.75μm。以传统的形态分类为基础,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是该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赶黄草褐斑病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也证明该菌是尾孢菌属。根据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的结果,表明赶黄草褐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Cercospora)真菌,参考相关文献,暂定名为Cercospora sedoides Ell. et Evht,是我国的新记录种。2.赶黄草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测定了培养基种类、C源、N源、温度、光照和培养方式等因素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在供试培养基中,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适于该尾孢菌的生长,对碳源的利用,单糖、双糖优于多糖,葡萄糖最利于菌丝的生长。对氮源的利用,硝态氮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用菌丝片段和孢子的悬液以及孢悬液作为移植体在V8培养基上产孢最好,而用菌丝块作为移植体的处理几乎不产孢。在10-35℃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其中25℃最利于菌丝生长。10-30℃的条件下,病菌均能产孢,其中25℃是产孢的最适温度,在测定的第4d达到最大的产孢量。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显著多于全光照与光暗交替处理的产孢量。病菌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能萌发,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孢子在水滴中,2h后开始萌发,
萌发方式多样。相对湿度为RH100%+水最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1%葡萄糖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5℃下,10mmin。分生孢子能在病残叶上越冬,来年作为初侵染源。3.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影响侵染的环境因素在室温下,用分生孢子悬液接种赶黄草叶片3h,分生孢子开始在叶片的表面萌发,萌发方式多样,多数分生孢子在其两端产生芽管,少数从分生孢子能从细胞中间伸出1-数根芽管。侵入方式多样,一部分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形成菌丝后,菌丝从细胞间隙侵入;一些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芽管形成附着孢,附着孢长出菌丝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一些分生孢子芽管伸长后,形成菌丝,直接从气孔侵入。接种后,置于室温下,保湿72h,7d后开始显症。病菌在15-28℃范围内均能侵染,引起植株发病,其中25℃最适宜病菌侵入组织及在组织内延伸扩展,为最适侵染温度。保湿时间48h48h以上均能发病,且保湿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病叶率和病斑个数越多。4.药剂对赶黄草褐斑病菌的毒力测定采用药皿法和玻片萌发法对多菌灵、抑霉唑、烯唑醇和三唑酮四种原药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以它们对赶黄草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抑霉唑和烯唑醇,三唑酮的抑制效果最差。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1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草   菌丝   褐斑病   萌发   病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