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探析

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探析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与新兴科学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新兴的科学技术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播提供新的动力,为传统绘画艺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催生了新的文化艺术创作方式方法与艺术形式,文化艺术中新的艺术形态悄然形成。增强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的研究及组成部分,中国绘画艺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特的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路径,以求抛砖引玉,促进绘画艺术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数字化传播
引言
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创新相伴而行,新媒体艺术跨越了众多艺术领域,游走在图像、声音、光影和互动艺术形态之中。给人带来多重感官体验的华丽的艺术作品,令传统绘画的原有欣赏模式黯然失。然而,新媒体艺术正试图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二次呈现,当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娱乐化和趣味化的观赏活动,迎合了大众的欣赏口味,同时与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表达不断地发生碰撞。
1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传播的新变化
1.1即时性更强的展示形式
当下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增强,使普通受众不但可以足不出户浏览艺术品,还能随时观看大数量和高质量的展览。线上美术馆、VR艺术展示使日常审美得以实现,人们对美有了个体化认识,并对生活中的艺术欣赏开始了自发追求和探寻。为解决大众对艺术欣赏的高需求,各个艺术机构将展馆搬到线上。英国国家美术馆还提供了虚拟实地浏览选项,观众如果佩戴具有VR功能的设备,可以在其著名的赛恩斯伯里展厅近距离欣赏270余副著名绘画。故宫博物院也将古老的艺术作品视觉化、趣味化、商业化,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再创作,国家博物馆通过“8K+AR”开启全球博物馆云接力,充分利用先进科技为线下实体艺术赋能,在青年人中得到广泛好评。
1.2互动性更强的展示内容
在数字化媒介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个体为基本表达单元的艺术自媒体迅速崛起。社交工具的广泛运用,让人们逐步在、微博或者视频网站建立关于个人的“品牌页面”。当个人账
号无法满足艺术发布的需求时,申请,用上更完善的沟通和商业功能来推广自己的艺术事业也成为创作者的新选择。除了创作者,年轻人紧跟国内外艺术新闻,利用微博发布艺术动态和艺术资讯,建立起专业的线上人际网络,成为绘画艺术广泛传播的重要驱动力。各大视频网站平台也开展活动促进对艺术事件的讨论和交流
1.3兼容性更强的展示载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绘画艺术正在通过数字多媒体等技术唤起全民对艺术的好奇心,调动个体欣赏绘画艺术的主观能动性。例如,“TeamLabBorderless”美术馆致力于让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关于人、自然和感受的多维全方位美感设计。通过最先进的声光合成技术模拟自然之美,加入气味和触觉的设计以及精心制作的声效,受众只要步入Teamlab的空间,就会产生全方面感官被调动的浸入式体验。通过新媒体技术使个人经历极致的感官享受,TeamLab使受众主动标注艺术现场为“网红地”,将艺术变成了一种时尚和流行趋势。
1.4传播性更广的展示渠道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绘画艺术展示形态的不断变化,使绘画艺术向更广的范围展示,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的影响力。绘画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使绘画艺术的展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从而为绘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广的展示渠道。许多艺术馆和博物馆在新媒体技术如VR、AR的助力下,从传统的保存、陈列各类艺术品的仓库,转变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展示空间。在艺术展示方式和空间设计上,新媒体技术更是独具匠心,将场馆转变成为可以用手触摸体验、用身参与融入、用心交流感受的魔幻空间,在这个魔幻空间中,艺术观赏者可以通过各种触觉器官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不再只是被动的观看者。
2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2.1强化数字化思维,搭建传播矩阵
绘画艺术创作者应主动与时代并行,强化数字化思维,进一步扩大绘画的传播影响力。绘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需要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推送形式的单调性,如借助新媒体技术搭建三维虚拟场景空间,通过沉浸体验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人们多感官的参与,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深度沉浸。结合当下新媒体技术传播的多样化手段,如、微博、短视频等各类终端包括人工智能等设备,根据受众需求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发挥矩阵效应,在达到
绘画艺术体验目的的同时彰显其内在价值。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增强绘画艺术的体验感和代入感,凸显绘画艺术的深厚底蕴。如通过全景拍摄、图片拼接等新媒体技术搭建三维场景并予以播放。利用高清摄影、3D扫描等技术模拟重现活动场景,创造虚拟空间,给予受众以整体性观感,避免碎片化信息的沉淀。针对艺术欣赏的碎片化,并非要让绘画艺术回归传统,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2.2以艺术内核为本,坚持适度娱乐
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是以服务实践为目的,都要走进生产和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社会的人文关怀。绘画艺术的娱乐化传播原本属于正常之事,但过度娱乐必然带来绘画艺术数字化传播的非理性泛滥,使得绘画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难以实现,当绘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实现从现实进入虚拟、从公共走向个人、从古代进入现代等时空变迁后,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展,绘画艺术大众化特征明显,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受众审美情趣不仅需要满足受众需求还需要价值引导,加速艺术审美观念内化,引领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针对绘画艺术“娱乐至死”的泛化现象,重点用互动性加速审美的真正内化,提升和引导艺术审美观念内化。鼓励创作者、目标受众和无差别参与者的互动活动,使受众成为整
个审美活动的中心,使受众的审美体验得到真实内化。除了需要受众审美素质提升外,更需要有关部门和发布平台进一步严格规范行业和传播渠道,加强对不良作品的审核与优质作品的推广。
2.3整合艺术数字资源,激发受众情感共振
新媒体技术的关键在于互动,绘画艺术的传播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性,实现受众的参与互动,增加用户黏性,进而激发受众情感共振。针对数字化导致“技术至上”主义蔓延现象,绘画艺术创作应回归人本主义,重视人的价值。艺术作品是行动中产生的,数字化传播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有意义的、以人为中心的表达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所有艺术活动中的个体都能从行动中获益。科学技术是人化了的科学技术,艺术的主体和对象是科学技术化了的人。只有回归人本身,数字化传播才能帮助人们实现对艺术的向往。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传播为绘画艺术打开了更为宽阔的前景,传播本身成为一种意向性活动,指向一种新的语言,更易于促使具有广泛大众基础的艺术发生。在社会的文化氛围塑造和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激发受众互动,在不断认识数字化艺术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兼顾学术思考、现实应用和思想建设。
结束语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新媒体技术带给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同时也在变革中引发诸多问题,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仍然有待于继续探索和优化。数字化传播媒介会让个体成为美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美学经济的分享者,从而促进优秀的艺术内容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更多地被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杨熙.论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韵味[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56-57.
[2][3]金江波.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J].包装工程,2015,36(22):30-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1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绘画   传播   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