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精选推荐

藿⾹
为唇形科植物⼴藿⾹(枝⾹)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或藿⾹(排⾹草、野藿
⾹)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的全草。
味⾟,性微温。⼊肺、脾、胃经。功能:快⽓、和中、辟秽、祛湿、解暑。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臭。内服:煎汤,5~10g,鲜品加倍;或⼊丸、散。外⽤:煎⽔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藿⾹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是⼴藿⾹酮(Pogostone)和⼴藿⾹醇(Patchouli 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油酚(Eugenol)、桂⽪醛(Cinnamic aldehyde)等。
从⼴藿⾹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
藿⾹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茴⾹醚(Anethole)、茴⾹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酮(3-0ctanone)、3-⾟醇(3-
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
从藿⾹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甙(Agasta-choside)、异藿⾹甙(Isoagastachoside)、藿⾹素(Agastachin)。此外,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
药理作⽤:
1. 抗真菌作⽤ 实验证明,藿⾹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癣菌及⾜跖⽑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浸出液的抗菌能⼒⽐煎剂为强。
2. 抗钩端螺旋体作⽤ 藿⾹⽔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当浓度增⾄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
3. 抗病毒作⽤ 有报告指出,藿⾹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从藿⾹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病毒的⽣长繁殖,藿⾹中有抗病毒作⽤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于⿐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 对消化系统的作⽤ 藿⾹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但藿⾹煎剂
对胆囊⽆收缩作⽤。
【临床运⽤】
临床报道:
1. 暑泻 藿⾹、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 ,黄连300g,⽊⾹500g,地锦草3000g。加清⽔80~100L,浸泡1⼩时,煎⾄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每次100ml,开⽔冲服,轻者每⽇2次,重者每⽇3次。恶⼼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6~10次,或加⼊⽣姜汁数滴冲服。⼉童酌减。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效8例。⼀般服药后1⽇即可见效。〔中医杂志 1983;(8):40〕
2. 中焦湿热症 藿⾹、陈⽪、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煎服,每⽇1剂。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 1990;
17(3):31〕
3. 夏令⽪炎 藿⾹、青蒿、黄柏、苦参、地⾻⽪各9g,⽔煎服。60例,⽤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效 12例。
〔浙江中医杂志 1985;(6):374〕
4. 婴幼⼉腹泻a. 藿⾹、苍术各6g,野⿇草15g,车前⼦9g,厚朴、陈⽪各4g,粉⽢草3g,⽣姜3⽚,⼤枣5~7枚。⽔煎服。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 1984;(1):13〕
b. 藿⾹、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6g。⽔煎服。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 1990;(4):37〕
5.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藿⾹15~30g,⽔煎服,每⽇1 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茅根30g,⽤上药煎服。病毒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 1976;(1):28〕
⽅剂选⽤:1. 吐泻:陈⽪(去⽩)、藿⾹叶(去⼟)。上等份,每服五钱,⽔⼀盏半,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选⽅》回⽣散)
2. 疟疾:⾼良姜、藿⾹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碗,煎⾄⼀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藿⾹散)
3. 胎⽓不安,⽓不升降,呕吐酸⽔:⾹附、藿⾹、⽢草各⼆钱。为末,每服⼆钱,⼊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太平圣惠⽅》)
配伍效⽤:
藿⾹配伍⽩术藿⾹和胃化湿⽌呕;⽩术健脾益⽓。⼆者伍⽤,有健脾益⽓、化湿和胃之功效,⽤于脾胃虚弱⽽致的⾝倦乏⼒、呕吐、泄泻等症。
藿⾹配伍半夏藿⾹化湿醒脾、宽中快⽓、和胃⽌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呕。⼆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呕吐,⽤于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呕吐、腹泻等症。
藿⾹配伍佩兰藿⾹芳⾹温煦,散表邪、化⾥湿、醒脾开胃、和中⽌呕;佩兰⽓⾹味⾟性平,醒脾化湿解暑。⼆者相伍为⽤,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于夏⽇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呕吐、⼝中发黏等症。
藿⾹配伍砂仁藿⾹化浊⽌呕;砂仁温中⾏⽓、安胎。⼆药合⽤,有温中理⽓、⽌呕安胎之功效,⽤于妊娠恶阻或⽓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本草经疏》)
毒副作⽤:临床上曾有服⽤含藿⾹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疹的报告。
【医家论药】
“藿⾹,其⽓芳⾹,善⾏胃⽓,以此调中,治呕吐,以此快⽓,除秽恶痞闷。且⾹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之助胃⽽进饮⾷,有醒脾开胃之功。⾟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之⼒。凡诸⽓药,独此体轻性温,⼤能卫⽓,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之物,其性锐⽽⾹散,不宜多服。”(《药品化义》)
“藿⾹,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毒肿者,祛除湿浊,⾃能清理⽔道也。去恶⽓者,湿漫中宫之浊⽓也。⼼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清阳之⽓,则猝然撩乱,⽽吐泻绞痛,芳⾹能助中州清⽓,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量亦缓,⽌可以治轻症,⽽猝然⼤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剂四逆不为功,断⾮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任。”“藿⾹芳⾹⽽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助脾胃正⽓,为湿困脾阳,怠倦⽆⼒,饮⾷不⽢,⾆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疫⽓。……藿⾹⽓味和平,不嫌⾟燥,故助脾胃⽽⽆流弊。”(《本草正义》)
“藿⾹,专治脾肺⼆经,⼊乌药顺⽓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定呕逆,乃伤寒⽅之要领,为正⽓散之要药也。”(《药鉴》)
“藿⾹,⾟⾹微温,⾹甜不峻。但馨⾹⽓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内侵,⽽见呕吐不⽌者,须⽤此投服。俾其胸开⽓宽,饮⾷克进,故同乌药顺⽓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汤则可以健脾以除⼝臭。但因热作呕,勿服。”(《本草求真》)
附注:藿⾹产于我国⼤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产于浙江者称杜藿⾹;产于四川者称川藿⾹。然其⼤多数野⽣于⼭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该类藿⾹较⼴藿⾹味淡,品质较次。
⼴藿⾹,亦称南藿⾹。该品种与上述藿⾹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藿⾹有浓郁的特异清⾹,味微苦⽽⾟,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尤胜。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7:5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1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解暑   呕吐   产于   脾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