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平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时的矫平机构一般仅由上辊轮组件及下辊轮组件接合而成,矫平过程中,上辊轮及下辊轮容易变形,造成上辊轮的底部及下辊轮的顶部不够平整,使到矫平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平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矫平机构,包括机箱顶板、下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辊轮升降模组、辊轮驱动模组、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所述下辊轮模组包括下左安装板、下右安装板及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左安装板及下右安装板均竖直且前后走向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所述下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下左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下左安装孔,所述下右安装板的上部正对所述左安装孔处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下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左安装孔及所述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包括上左安装板、上右安装板及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上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上左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上左安装孔,所述上右安装板的下部正对所述上左安装孔处开设有上右安装孔,所述上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安装孔及所述上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下辊轮模组及所述上辊轮模组之外,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所述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所述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上辊轮位于所述下辊轮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下辊轮之间,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之间形成矫平空间;所述辊轮驱动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上,用于驱动若干所述上辊轮自上而下往前转动及驱动所述下辊轮自下而上往前转动,所述上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顶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右支撑板、若干上支撑轮及若干上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顶板的顶部固定于下连接板的底部于所述上左安装板与所述上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上端及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上左支撑轴孔,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上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上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上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上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与所述上辊轮的顶部抵接;所述下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右支撑板、若干下支撑轮及若干下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于所述下左安装板与所述下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下
端及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下左支撑轴孔,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下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下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下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下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与所述下辊轮的底部抵接。
5.较佳地,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包括安装顶板及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的上端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安装顶板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四个所述支脚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上,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包括前手轮、前手轮转轴、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手轮、后手轮转轴、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以及下连接板,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均设置有左右贯穿自身的的输入轴孔以及上下贯穿自身的输出转轴,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的下端的外侧壁均攻有螺纹,所述前左减速机及所述前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左减速机及所述后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顶板正对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处分别开设有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所述下连接板正对所述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分别开设有前左螺孔、前右螺孔、后左螺孔及后右螺通孔,所述前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左螺孔中,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右螺孔中,所述后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左螺孔中,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右螺孔中,所述前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前左减速机及前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前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手轮相接,所述后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后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手轮相接。
6.较佳地,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下连接板缓冲组件,所述下连接板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缓冲弹簧及弹簧压帽,所述安装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缓冲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缓冲安装孔与所述下连接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相固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之外,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弹性相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顶板的顶部弹性相接。
7.较佳地,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前行程表组件及后行程表组件,所述前行程表组件包括前行程表、前行程表安装座及前行程参照块,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前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前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前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前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所述后行程表组件包括后行程表、后行程表安装座及后行程参照块,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后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后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后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后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通过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分别对上辊轮及下辊轮进行限位及支撑,避免上辊轮及下辊轮变形而导致位置偏差的情况,使矫平精度更高。
9.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的结构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第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第二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第三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第四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第五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包括机箱顶板210、下辊轮模组220、上辊轮模组230、上辊轮模组安装架240、上辊轮升降模组250以及辊轮驱动模组215。
17.所述下辊轮模组220包括下左安装板221、下右安装板222及若干下辊轮 223,所述下左安装板221及下右安装板222均竖直且前后走向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210的顶部,所述下左安装板221位于所述下右安装板222的左侧,所述下左安装板221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下左安装孔2211,所述下右安装板222的上部正对所述下左安装孔2211处开设有下右安装孔2221,所述下辊轮22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安装孔2211及所述下右安装孔2221 内。
18.所述上辊轮模组230包括上左安装板231、上右安装板232及若干上辊轮 233,所述上左安装板231位于所述上右安装板232的左侧,所述上左安装板231 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上左安装孔2311,所述上右安装板232的下部正对所述上左安装孔2311处开设有上右安装孔2321。所述上辊轮23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安装孔2311及所述上右安装孔2321内。
19.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24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210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下辊轮模组220及所述上辊轮模组230之外,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250安装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240上,且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250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所述上左安装板231的顶部及所述上右安装板232的顶部相固接,所述上辊轮233位于所述下辊轮223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下辊轮223之间,所述上辊轮233与所述下辊轮223之间形成矫平空间。所述辊轮驱动模组215 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210上,用于驱动若干所述上辊轮233自上而下往前转动及驱动所述下辊轮223自下而上往前转动。
20.具体地,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240包括安装顶板241及四个支脚242,四个所述支脚242的上端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安装顶板24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四个所述支脚24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210上。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250 包括前手轮251、前手轮转轴252、前左减速机253、前右减速机254、后手轮 255、后手轮转轴256、后左减速机257、后右减速机
258以及下连接板259。所述前左减速机253、前右减速机254、后左减速机257、后右减速机258均设置有左右贯穿自身的的输入轴孔2501以及上下贯穿自身的输出转轴2502,所述前左减速机253、前右减速机254、后左减速机257及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出转轴 2502的下端的外侧壁均攻有螺纹,所述前左减速机253及所述前右减速机254 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241顶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左减速机257 及所述后右减速机258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241顶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顶板241正对所述前左减速机253、前右减速机254、后左减速机 257、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出转轴2502处分别开设有前左通孔(图未示)、前右通孔图未示)、后左通孔图未示)及后右通孔图未示),所述下连接板259正对所述前左通孔2411、前右通孔2412、后左通孔2413及后右通孔2414分别开设有前左螺孔2591、前右螺孔2592、后左螺孔2593及后右螺通孔2594,所述前左减速机253的输出转轴2502穿过所述前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左螺孔中,所述前右减速机254的输出转轴2502穿过所述前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右螺孔2592中,所述后左减速机257的输出转轴2502穿过所述后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左螺孔2593中,所述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出转轴2502穿过所述后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右螺孔2594中。所述前手轮转轴252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前左减速机253及前右减速机254的输入轴孔2501,所述前手轮转轴252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手轮251相接,所述后手轮转轴256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后左减速机257及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入轴孔2501,所述后手轮转轴25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手轮255相接。
21.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下连接板缓冲组件270,所述下连接板缓冲组件270包括连接杆271、缓冲弹簧272及弹簧压帽273。所述安装顶板241的中部开设有缓冲安装孔2415,所述连接杆271的下端穿过所述缓冲安装孔2415与所述下连接板259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杆271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273相固接,所述缓冲弹簧272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72之外,且所述缓冲弹簧272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273弹性相接,所述缓冲弹簧272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顶板241的顶部弹性相接。
22.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上辊轮支撑组件280及下辊轮支撑组件290,所述上辊轮支撑组件280包括支撑顶板281、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左支撑板282、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右支撑板283、若干上支撑轮284及若干上支撑轮转轴 285,所述支撑顶板28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下连接板259的底部于所述上左安装板231与所述上右安装板232之间,所述上左支撑板282的上端及所述上右支撑板28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281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上左支撑板282的下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上左支撑轴孔(图未示),所述上右支撑板283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上右支撑轴孔2831,至少两所述上支撑轮284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上支撑轮转轴285上,所述上支撑轮转轴285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上右支撑轴孔2831上,相邻的两所述上支撑轮转轴285上的所述上支撑轮284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上支撑轮284 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支撑轮284的底部与所述上辊轮233的顶部抵接;上辊轮支撑组件280能进一步保证若干上辊轮2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矫平的精度。
23.所述下辊轮支撑组件290包括支撑底板291、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左支撑板292、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右支撑板293、若干下支撑轮294及若干下支撑轮转轴295,所述支撑底板29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210的顶部于所述下左安装板231与所述下右安装板232之间,所述下左支撑板292的下端及所述下右支撑板293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底
板291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下左支撑板292的上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下左支撑轴孔2921,所述下右支撑板293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下右支撑轴孔2931,至少两所述下支撑轮294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下支撑轮转轴295上,所述下支撑轮转轴 295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支撑轴孔2921及所述下右支撑轴孔2931 上,相邻的两所述下支撑轮转轴295上的所述下支撑轮294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下支撑轮294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支撑轮294的顶部与所述下辊轮223的底部抵接。下辊轮支撑组件290能进一步保证若干下辊轮2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矫平的精度。
24.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前行程表组件260及后行程表组件265,所述前行程表组件260包括前行程表2601、前行程表安装座2602及前行程参照块2603,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260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241上,所述前行程表2601 安装于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2602上,所述前左减速机253或者所述前右减速机 254的输出转轴2502往上伸出与所述前行程参照块2603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前行程参照块2603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前行程表2601的下方,所述前行程表2601 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前行程参照块2603的另一端。所述前左减速机253或者所述前右减速机254的输出转轴2502上下伸缩的过程中,前行程表2601的探针检测到输出转轴2502的伸缩长度,从而得出上辊轮升降模组250的前部升降的行程。
25.所述后行程表组件265包括后行程表2651、后行程表安装座2652及后行程参照块2653,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265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241上,所述后行程表2651安装于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2652上,所述后左减速机257或者所述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出转轴2502往上伸出与所述后行程参照块2653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后行程参照块2653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后行程表2651的下方,所述后行程表2651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后行程参照块2653的另一端。所述后左减速机257或者所述后右减速机258的输出转轴2502上下伸缩的过程中,后行程表2651的探针检测到输出转轴2502的伸缩长度,从而得出上辊轮升降模组250的后部升降的行程,通过行程表能更精确的记录升降的数值,保证矫平的精度更高。
26.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通过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分别对上辊轮及下辊轮进行限位及支撑,避免上辊轮及下辊轮变形而导致位置偏差的情况,使矫平精度更高。
27.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矫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顶板、下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辊轮升降模组、辊轮驱动模组、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所述下辊轮模组包括下左安装板、下右安装板及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左安装板及下右安装板均竖直且前后走向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所述下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下左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下左安装孔,所述下右安装板的上部正对所述左安装孔处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下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左安装孔及所述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包括上左安装板、上右安装板及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上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上左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上左安装孔,所述上右安装板的下部正对所述上左安装孔处开设有上右安装孔,所述上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安装孔及所述上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下辊轮模组及所述上辊轮模组之外,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所述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所述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上辊轮位于所述下辊轮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下辊轮之间,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之间形成矫平空间;所述辊轮驱动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上,用于驱动若干所述上辊轮自上而下往前转动及驱动所述下辊轮自下而上往前转动,所述上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顶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右支撑板、若干上支撑轮及若干上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顶板的顶部固定于下连接板的底部于所述上左安装板与所述上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上端及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上左支撑轴孔,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上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上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上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上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与所述上辊轮的顶部抵接;所述下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右支撑板、若干下支撑轮及若干下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于所述下左安装板与所述下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下端及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下左支撑轴孔,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下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下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下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下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与所述下辊轮的底部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包括安装顶板及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的上端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安装顶板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四个所述支脚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上,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包括前手轮、前手轮转轴、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手轮、后手轮转轴、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以及下连接板,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均设置有左右贯穿自身的输入轴孔以及上下贯穿自身的输出转轴,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
轴的下端的外侧壁均攻有螺纹,所述前左减速机及所述前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左减速机及所述后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顶板正对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处分别开设有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所述下连接板正对所述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分别开设有前左螺孔、前右螺孔、后左螺孔及后右螺通孔,所述前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左螺孔中,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右螺孔中,所述后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左螺孔中,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右螺孔中,所述前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前左减速机及前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前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手轮相接,所述后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后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手轮相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连接板缓冲组件,所述下连接板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缓冲弹簧及弹簧压帽,所述安装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缓冲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缓冲安装孔与所述下连接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相固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之外,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弹性相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顶板的顶部弹性相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行程表组件及后行程表组件,所述前行程表组件包括前行程表、前行程表安装座及前行程参照块,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前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前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前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前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所述后行程表组件包括后行程表、后行程表安装座及后行程参照块,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后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后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后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后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矫平机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下辊轮模组及上辊轮模组之外,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相邻的两上支撑轮转轴上的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支撑轮的底部与上辊轮的顶部抵接;相邻的两下支撑轮转轴上的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支撑轮的顶部与下辊轮的底部抵接。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通过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分别对上辊轮及下辊轮进行限位及支撑,避免上辊轮及下辊轮变形而导致位置偏差的情况,使矫平精度更高。使矫平精度更高。使矫平精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饶勇平 何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大永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2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减速机   顶板   行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