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民无产者认识的历史流变

游民无产者认识的历史流变
作者:陈明胜张春梅
来源:《党史文苑》2012年第10
        [摘 要] 游民存在于古今中外的社会中。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其力量之强大、成分之复杂,前所未有,形成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能否成功解决游民问题,是任何政权都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成功地将其消融于新的社会秩序当中。通过解读对游民无产者认识的历史流变,大抵可以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对游民阶层政策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游民无产者 历史流变
       
        在近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分层也变得异常复杂,特别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底层社会,很多人因为各种因素而失去立命之业与安身之所。为求生存,他们或盘踞城市,组成帮会;或呼啸山林,沦为土匪;或流窜于城乡之间,形成一股不势力。这一特殊势
力一般被称之为游民阶层。游民自古就有,但却没有像近代中国这样,成分如此复杂,队伍如此庞大。笼统来讲,是近代中国社会旧秩序的打破导致游民阶层的急剧膨胀。近代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它们都曾为解决游民问题想方设法却收效甚微,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对游民阶层的处置方式最彻底,也最为成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对游民无产者的认识具有典型意义。通过解读对游民无产者认识的历史流变,大抵可以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处置游民阶层政策的转变过程。
        一、全面发动游民无产者参加革命运动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第一次提到游民阶层,是在1925年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他将组成兴中会的会党称之为是游民无产阶级,而把组成同盟会之内地会党也定义为游民无产阶级,认为其具备无产阶级性质(此时的认为无产阶级有四种成分:产业工人、苦力、雇农、游民无产阶级)。[1(p26)由此可见,当时的对游民阶层,特别是会党并无恶感,相反对他们还抱有很大的期望。这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着更加明确的体现。将游民无产者概括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
者。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皖豫鲁等省的大刀会,直隶及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等处的青帮,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2(p8—9)透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将会党视为游民无产者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将其组织称之为互助团体,并且相信经过合理引导,这些人可以发展为革命力量,这些都表明对游民无产者的同情与期望。在文后注释中,又有如此解释:三合会、哥老会、大刀会、在理会、青帮是旧中国的一些民间秘密团体,参加者主要的是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和流氓无产者。这类团体大都用宗教迷信为团聚成员的工具,采取家长制的组织形式,有的还拥有武装。参加这类团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有互相援助的义务,有时还共同反抗压迫他们的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但是,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不可能依靠这类团体得到出路。同时,由于这类团体带有严重的封建性和盲目的破坏性,它们又往往容易被反动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所操纵和利用。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逐步地建立了完全新式的众组织,这类落后的团体就失掉了它们的存在价值。1(p11)此一解释除了强调会党是游民无产者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外,更着重强调了其消极性,这为以后的改造埋下了伏笔。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3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0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游民   无产者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