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补充容器、液体补充系统和液体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体补充容器、液体补充系统和液体储存容器。


背景技术:



2.当使用液体补充容器将记录液体(墨)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时,补充的记录液体可能会在液体储存容器中的液面上飞溅并污染周围环境。
3.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8-161743的墨补充辅助装置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能够与在轴向上具有通道的墨入口构件以液密状态连接;以及允许墨流入连接部的墨流入部。墨补充辅助装置经由这些部件来补充墨,从而控制因从墨液面飞溅而造成的污染。
4.如果在配置中包括补充墨的部件,那么当部件连接到墨补充辅助装置时或当部件从墨补充辅助装置拆开时,粘附在部件上的墨可能会飞溅并污染周围环境。部件数量增加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补充容器,能控制当记录液体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时由记录液体引起的污染。
6.根据本发明,一种液体补充容器,配置成将记录液体补充到具有记录液体的接收部的液体储存容器中,液体补充容器包括:保持部,保持待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的记录液体;和注入部,具有用于排出保持部中记录液体的开口,并且插入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中;其中,所述开口是以面对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式打开。
7.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在液体补充系统中补充记录液体时对飞溅进行控制的图;
9.图2是示出液体补充容器的头端形状的示例的图;
10.图3a到图3f是示出在实施例2中控制补充记录液体时飞溅的图;
11.图4a和图4b是示出在接收部上形成的凹陷部和台阶差的位置的图;
12.图5a和图5b是示出液体储存容器和液体补充容器的定位的图;
13.图6是示出将记录液体从液体补充容器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的示例的图;和
14.图7是示出补充液体时记录液体飞溅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根据应用本发明时的配置和各种条件来适当改变,而不是要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16.实施例1
17.液体补充系统是将液体(记录液体)从液体补充容器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的系统。液体补充容器是将记录液体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的容器。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安装在液体排出装置中,液体排出装置使用记录头排出液体(记录液体)以用于进行记录。根据实施例1的液体补充容器和液体储存容器控制当补充记录液体时记录液体引起的污染。首先参考图6和图7描述比较例中记录液体引起的污染。
18.图6是示出根据比较例将记录液体从液体补充容器601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603的示例的图。液体补充容器601包括注入部602,注入部602用于将记录液体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603。液体储存容器603包括接收口604,注入部602插入接收口604,以便从液体补充容器601注入记录液体。
19.图7是示出补充液体时发生的记录液体飞溅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液体储存容器603的接收口604和液体补充容器601的注入部602附近的放大图。
20.在图7中,待补充的记录液体直接从液体补充容器601的注入部602滴到液体储存容器603中储存的记录液体的液面605上。滴下的记录液体在点e与液面605接触(e1)。当记录液体与液面605接触时记录液体从液面605飞溅(e2、e3),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记录液体会从液体储存容器603的接收口604飞溅出并污染周围环境(e3)。
21.对补充记录液体时液体补充系统100中飞溅的控制将参考图1进行描述。液体补充系统100包括液体储存容器101和液体补充容器201。
22.根据实施例1的液体储存容器101包括供记录液体注入的接收部102以及供经由接收部102注入的记录液体储存的储存部105。接收部102包括接收口103,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插入接收口103。记录液体经由注入部202的开口注入接收部102。在接收部102的内壁104上有面对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记录液体经由面对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补充到储存部105。
23.液体补充容器201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排出记录液体的注入部202以及用于保持待向液体储存容器101补充的记录液体的保持部203。注入部202具有开口,以用于排出保持部203中的记录液体。开口以面对接收部102的内壁104的方式打开。注入部202经由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口103插入接收部102。图1包括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部102和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周围区域的放大图,以便示意性地示出当记录液体被排出并滴到液面106上时的流动。
24.当在注入部202的开口面对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内壁104的状态下注入记录液体时,从注入部202排出的记录液体在点a处接触接收部102的内壁104。在点a处接触的记录液体在减速到点b(在内壁104中形成的拐角)的同时滴落(b1)。
25.减速后的记录液体从点b滴下,并在点c处与液面106接触(c1)。与直接从注入部202滴下的情况相比,记录液体以较慢的速度从低于注入部202的点b滴到液面106。因此,控制了从注入部202的开口向接收部102的内壁104排出的记录液体的飞溅。此外,控制了向接收部102的内壁104排出的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溅出的状态。
26.在待补充的记录液体容易起泡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记录液体沿内壁104滴下的速度来控制记录液体的起泡,因为减少了截留在液面106中的空气。通过控制起泡,抑制了由起泡的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溢出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此外,可以减少在补充记录液体期间对起泡的记录液消泡的等待。
27.图2是示出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的头端形状的示例的图。例如,注入部202的头端具有钩形、斜坡+底托形、两侧切口形、l弯曲形、或l形。注入部202的头端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记录液体可以被排出以与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部102的内壁104接触即可,并且不限于图2中例示的形状。
28.钩形、斜坡+底托形以及两侧切口形是当注入部202插入接收部102时面对液体储存容器101接收部102内壁的头端侧面开口的示例。在注入部202中,头端侧构造为有底筒形,包括有沿插入方向延伸的记录液体通道,并且在注入部202的筒部的一部分处形成开口。
29.钩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近似半球形的底部布置在注入部202的头端侧,并且在头端侧的侧面上形成切口(开口)。斜坡+底托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注入部202的切口(开口)形成为使得周向宽度在朝向注入部202头端的方向上增大。与钩形的情况相比,在底部是平坦的斜坡+底托形的情况下更容易确定记录液体的排出方向。
30.两侧切口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注入部202的每一侧上形成切口(开口)构成一对。开口不限于布置在彼此面对的每个侧面上,而是也可以布置在三个以上部位,或者可以在一侧形成多个开口。
31.在注入部202的头端形成切口(开口)的情况下,例如钩形、斜坡+底托形以及两侧切口形的情况下,头端没有突出部,因此容易对注入部202进行封盖。此外,在注入部202的头端形成开口的情况下,接收部102可以顺畅地安装,因为头端不会对接收口103产生太大干扰。
32.l弯曲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注入部202的头端呈l形地弯曲。注入部202具有从注入部202的插入方向的末端向接收部102的内壁弯曲并突出的弯曲头端。注入部202的开口在弯曲头端突出的方向上打开。注入部202的头端不限于图2所示的l形,而是也可以以柔和的弧形弯曲,只要用于排出记录液体的开口面对接收部102的内壁104即可。
33.l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注入部202的头端为l形。注入部202具有在朝向接收部102内壁的方向上(即在与注入部202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头端。注入部202的开口在头端处沿头端突出的方向打开。头端的形状不限于l形,而是可以是根据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部102的形状而以预定角度弯曲的形状。
34.在注入部202的头端形状为钩形、斜坡+底托形或两侧切口形的情况下,开口面积可以比l弯曲形或l形情况下更宽。与l弯曲形或l形用于注入部202的情况相比,在钩形、斜坡+底托形或两侧切口形用于注入部202的情况下,如果补充记录液体的压力相同,则记录液体的充注速度更慢。通过降低记录液体的速度,可以预期进一步的飞溅控制效果。
35.在以降低的速度排出记录液体的情况下,优选地将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的开口定位成靠近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内壁104,以便记录液体能够与内壁104接触。
36.特别是,与钩形或斜坡+底托形的情况相比,在注入部202的头端形状为两侧切口形的情况下以更慢的速度补充记录液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注入部202布置成使得开口定位成更靠近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内壁104。
37.另一方面,与钩形或斜坡+底托形的情况相比,在注入部202的头端形状为l弯曲形或l形的情况下开口面积更窄,并且记录液体的流动更快且呈直线形。因此,与头端形状为钩形或斜坡+底托形的情况相比,注入部202的开口可以更远离内壁104。
38.实施例2
39.与实施例1相比,在实施例2中,接收部102的形状改变,从而记录液体的速度降低,并且记录液体的飞溅进一步受到控制。图3a至图3f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在记录液体补充时对记录液体飞溅进行控制的图。
40.根据实施例2的液体储存容器101和液体补充容器201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部102的形状不同于图1所示的示例。根据实施例2的接收部102的形状包括:经由注入部202补充的记录液体所要接触的内壁是倾斜的形状;以及在内壁104上形成凹陷部或台阶差的形状。通过实施例2的接收部102的形状,液体储存容器101和液体补充容器201也可以控制在补充记录液体时由记录液体引起的污染。
41.图3a示出接收部102a的内壁104a在面对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中包括倾斜表面的示例。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得朝着接收部102a的内壁104a排出的记录液体接触内壁104a,然后朝着储存部105的方向移动。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得随着距接收口103的距离增大,在与注入部20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远离接收口103。在图3a中,注入部202沿竖直方向向下插入到接收部102a中。
42.当待补充的记录液体从注入部202的开口排出时,记录液体在点a(点a是面对开口的位置)处接触内壁104a,并且沿着内壁104a的倾斜表面传播到点b。由于内壁104a是倾斜的,所以记录液体从远离接收口103的点b滴到液面106上的点c。因此,可以控制记录液体在液面106上的接触点c从接收口103溅出的状态。
43.图3b示出的示例中,如图3a所示那样接收部102b的内壁104b包括倾斜表面,并且还在倾斜表面上形成凹陷部。在图3b中,注入部202沿竖直方向向下插入到接收部102b中。
44.接收部102b包括第一壁面,其面对注入部202,位于内壁104b的更靠近接收口103的一侧。接收部102b还包括第二壁面(凹陷部的底面),第二壁面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注入部202,位于内壁104b上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接收口103的一侧,并且面对开口。接收部102b在与第二壁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外表面上具有突出部。
45.如图3a中所示接收部102a那样,接收部102b具有倾斜表面,从而可以控制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溅出的状态。
46.凹陷部形成在内壁104b上,因此,即使记录液体在点a处接触内壁104b并向接收口103侧飞溅,但是由于接收口103侧的台阶差d所以也可以控制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飞溅出的状态。
47.在内壁104b上,接收部102b包括突出部(台阶差b),该突出部在比面对开口的区域更远离接收部102b的一侧相对于面对开口的区域向外突出。通过台阶差b,记录液体滴到液面106上的速度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控制在点c处滴到液面106上的记录液体的飞溅。
48.在图3b的示例中,内壁104b具有通过液面106侧的台阶差b和接收口103侧的台阶差d形成的凹陷部,但是台阶差可以仅在液面106侧和接收口103侧之一上形成。
49.图3c示出的示例中,接收部102c的内壁104c在比从注入部202排出的记录液体所接触的点a更靠近接收口103的一侧具有台阶差d。在图3c中,注入部202沿竖直方向向下插入到接收部102c中。
50.接收部102c包括第一壁面,其面对注入部202,位于内壁104c的靠近接收口103的一侧。接收部102c还包括第二壁面(包括点a的区域),第二壁面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注入部
202,位于内壁104c的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接收口103的一侧,并且面对开口。
51.接收部102c在接收口103侧具有台阶差d,因此与内壁104c接触的记录液体从远离接收口103的点b滴到液面106上的点c。因此,可以控制在点c处与液面106接触的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溅出的状态。此外,即使在点a处与内壁104c接触的记录液体向接收口103飞溅,由于台阶差d所以也可以控制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飞溅出的状态。
52.图3d示出的示例中,接收部102d的内壁104d在比从注入部202排出的记录液体接触的点a更靠近接收口103的一侧上具有台阶差d和台阶差d’。在图3d中,注入部202沿竖直方向向下插入到接收部102d中。
53.在形成有台阶差d和台阶差d’的内壁104d上,在靠近接收口103的一侧面对注入部202的区域对应于“第一壁面”。在内壁104d的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接收口103的一侧上、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注入部202、面对开口的表面对应于“第二壁面”。
54.在注入部202的头端为两侧切口形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注入部202的开口方向来形成台阶差d和台阶差d'。通过使用具有两侧切口形的注入部202,供记录液体排出的开口的面积变宽。因此,记录液体的速度被进一步降低,并且记录液体的飞溅被控制。
55.在如钩形情况下那样注入部202的头端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的开口的情况下,注入部202可以插入到接收口103中使得开口指向台阶差d或台阶差d'。通过将注入部202的开口与台阶差d或台阶差d’对准,控制了记录液体的飞溅。
56.图3e示出的示例中,接收部102e包括在内壁104e上在面对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中的倾斜表面,并且注入部20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斜向下地插入接收部102e中。由于接收部102e具有倾斜表面,因此可以如图3a中所示接收部102a那样控制记录液体从接收口103溅出的状态。
57.注入部20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斜向下插入,因此当补充记录液体时,液体补充容器201可以在不处于竖直状态而使得开口不朝向水平方向的情况下插入接收口103中。与在液体补充容器201竖直状态下将注入部202插入接收口103中的情况相比,在图3e的示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从注入部202滴下的液体。
58.图3f示出的示例中,接收部102f包括在内壁104f上在面对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中的倾斜表面,并且在内壁104f上形成凹陷部。此外,注入部20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斜向下地插入到接收部102f中。
59.在形成有凹陷部的内壁104f上,在靠近接收口103一侧面向注入部202的区域对应于“第一壁面”。在内壁104f的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接收口103的一侧上、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注入部202、面向开口的区域对应于“第二壁面”。
60.如图3e那样,接收部102f包括位于接收部102f的内壁104f上的倾斜表面,并且注入部20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斜向下地插入接收部102f中,因此可以实现与接收部102e相同的效果。
61.此外,接收部102f包括在接收部102f的内壁104f上的倾斜表面,并且凹陷部形成在内壁104f上,因此接收部102f可以实现与图3b的接收部102b相同的效果。
62.实施例3
63.在实施例3中,在实施例2中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接收部102中形成凹陷部或台阶差的位置受到限制。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在液体储存容器101中形成的凹陷部或台
阶差的位置的图。
64.当图3b或图3f中例示的凹陷部和图3c或图3d中例示的台阶差形成在如图4a所示液体储存容器101的侧面上的位置107a处时,凹陷部或台阶差会接触相邻的液体储存容器101。此外,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安装宽度增大。
65.在根据实施例3的液体储存容器101中,接收部102中的凹陷部或台阶差形成在位于未布置其他液体储存容器的一侧上的位置107b(液体储存容器101的顶面侧)或位置107c(前侧),如图4b所示。通过在接收部102的内壁104上在没有布置其他液体储存容器的位置处在液体储存容器101纵向上形成凹陷部或台阶差,可以把凹陷部或台阶差限制在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宽度范围内。
66.在接收部102的内壁104上形成的凹陷部和台阶差中,面向注入部202的开口的区域对应于“第二壁面”。在形成有凹陷部的内壁104上,在比面对开口的区域更远离接收口103的一侧上相对于面对开口的区域向外突出的台阶差对应于“突出部”。
67.液体储存容器101具有在接收部102的外表面上在与第二壁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突出部。在液体补充系统100包括多个液体储存容器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彼此相邻布置,使得每个接收部102面对相同的方向。
68.图4a示出的示例中,每个突出部形成在接收部102的外表面上在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彼此相邻的方向上的一侧(位置107a)。图4b示出的示例中,每个突出部形成在接收部102的外表面上在远离面对相邻接收部102的区域的位置处。通过如图4b所示在接收部102的外表面上在远离面对相邻接收部102的区域的位置处布置每个突出部,可以防止突出部与相邻液体储存容器101接触。
69.实施例4
70.在实施例4中,液体储存容器101和液体补充容器201分别具有被接合部和接合部,以在接收部102插入注入部202时调整彼此的位置。图5a和图5b是示出液体储存容器101和液体补充容器201之间的定位的图。
71.图5a是例示根据实施例4的液体补充容器201的图。液体补充容器201包括接合部501,用于把注入部202相对于接收部502定位成使得注入部202的开口相对于接收部502的内壁而言面对预定方向。在接收部502的内壁上形成倾斜表面、凹陷部或台阶差的情况下,所述预定方向可以是设置倾斜表面、凹陷部或台阶差的方向。
72.图5b是例示根据实施例4的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图。液体储存容器101包括可与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接合部501接合的被接合部503。被接合部503把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相对于接收部502定位成使得注入部202的开口位于相对于接收部502的内壁而言面对预定方向的位置处。
73.在向液体储存容器101补充记录液体的情况下,如果液体储存容器101的内壁104面对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注入部202的开口,则可以控制记录液体的飞溅。尤其是如实施例2所述那样在接收部102的内壁104上形成凹陷部或台阶差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开口面对凹陷部或台阶差的方向上插入注入部202。
74.在图5a和图5b中所示的示例中,注入部202插入接收部502中,使得接合部501与被接合部503对准。注入部202插入到图5a中的o-o横截面的位置,o-o横截面的尺寸与接收部502的接收口相同。通过使接合部501和被接合部503彼此接合,可以确定液体储存容器101
和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方向和位置,使得注入部202的开口朝向面对内壁104的适当位置。
75.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接合部501和液体储存容器101的被接合部503的形状不限于图5a和图5b例示的形状,只要能够确定相对于彼此而言的方向和位置的至少一者即可。接合部501和相应的被接合部503可以布置在多个部位,并且可以沿任何方向布置。
76.接合部501和被接合部50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例如是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只要可以由此确定液体补充容器201和液体储存容器101的相对位置即可。
77.在具有多个液体储存容器101的液体补充系统100中,被接合部503的形状可以是可与对应液体补充容器201的接合部501接合但不可与对应于其他液体储存容器的液体补充容器的接合部接合。
78.在包括在液体排出装置中的液体储存容器101中,如果各相邻液体储存容器101的被接合部503的形状不同,则可以减少错误地对每个液体储存容器101补充不同类型记录液体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包括在液体排出装置中的多个液体储存容器101的被接合部503的形状彼此不同,则可以防止错误地向每个液体储存容器101补充不同类型记录液体的状态。
79.根据本发明,可以控制当记录液体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时记录液体引起的污染。
80.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补充容器,配置成将记录液体补充到具有记录液体的接收部的液体储存容器中,液体补充容器包括:保持部,保持待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的记录液体;和注入部,具有用于排出保持部中记录液体的开口,并且插入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中;其中,所述开口是以面对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式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注入部在注入部插入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中的情况下在头端侧的面对接收部内壁的侧面中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注入部包括头端部,头端部在注入部末端处沿与插入方向交叉且朝向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向突出,以及所述开口在头端部突出的方向上在头端部中打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注入部包括弯曲头端部,弯曲头端部在注入部的末端处从插入方向朝着接收部内壁弯曲地突出,以及开口在弯曲头端部突出的方向上在弯曲头端部中打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注入部形成为在头端侧为有底的筒形,并且包括沿插入方向延伸的记录液体通道,开口形成在注入部的筒部的一部分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注入部在头端侧具有半球形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开口的周向宽度在朝着注入部末端的方向上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其中,所述开口布置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上构成一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还包括接合部,接合部能够与接收部的被接合部接合,以便把注入部相对于接收部定位成使得开口相对于接收部的内壁而言面对预定方向。10.一种液体补充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和液体储存容器,包括:接收部,具有供注入部插入的接收口,并且记录液体经由插入接收口中的注入部的开口被注入接收部中;和储存部,储存经由接收部注入的记录液体,其中,接收部包括在内壁上面对开口的区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接收部包括位于内壁上面对开口的区域中的倾斜表面,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得从开口朝接收部内壁排出的记录液体接触接收部的内壁,然后朝储存部的方向移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
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得随着距接收口的距离增大而在与注入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远离接收口。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接收部包括:第一壁面,在内壁上靠近接收口的一侧上面对注入部;和第二壁面,在内壁上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接收口的一侧上,比第一壁面更远离注入部地面对开口。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液体储存容器包括在接收部的外表面上对应于第二壁面的位置处的突出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包括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彼此相邻布置,使得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面对同一方向,并且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的每个突出部设置在接收部的外表面上,位于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彼此相邻的方向的一侧。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包括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彼此相邻布置,使得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面对同一方向,并且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的每个突出部布置在接收部的外表面上处于远离与其他相邻接收部面对的区域的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注入部沿竖直方向向下插入接收部中。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注入部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斜向下地插入接收部中。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接收部包括在内壁上面对开口的区域中在注入部插入方向上倾斜的区域。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其中,接收部包括突出部,突出部在内壁上处于比面对开口的区域更远离接收口的一侧,相对于面对开口的区域突出。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补充系统,包括多个液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储存容器中的每一个包括被接合部,被接合部能够与液体补充容器的接合部接合,以便把液体补充容器的注入部相对于接收部定位,使得液体补充容器的注入部相对于接收部的位置成为所述开口相对于接收部的内壁而言面对预定方向的位置,被接合部的形状能够与对应液体补充容器的接合部接合,并且不能与对应于除所述对应液体补充容器之外其他液体储存容器的液体补充容器的接合部接合。22.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包括:接收部,具有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补充容器的注入部插入的接收口,并且记录液体经由插入接收口的注入部的开口被注入接收部;和储存部,储存经由接收部注入的记录液体,其中,接收部包括在内壁上面对开口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液体补充容器、液体补充系统和液体储存容器。一种液体补充容器,配置成将记录液体补充到具有记录液体的接收部的液体储存容器中,液体补充容器包括:保持部,保持待补充到液体储存容器中的记录液体;和注入部,具有用于排出保持部中记录液体的开口,并且插入液体储存容器的接收部中;其中,所述开口是以面对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式打开。面对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式打开。面对接收部的内壁的方式打开。


技术研发人员:

奥山宽久 井利润一郎 桥本雄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佳能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液体   容器   内壁   接合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