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民族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各民族基本知识
社会经济结构
研究内容政治制度
社会生活
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
2、民族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如何?(民族学和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民族学与语言学、民族学与社会学)
民族学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学、生态学、体制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文学等都发生交叉或边缘关系。
民族学和历史学的关系:
相同点:它们都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并且都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来建立有关人类社会的规律或特点的理论。
历史学:把研究的这段历史作为整个历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过程来看着眼于是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它总是从纵向去看事物。(过去)
民族学:主要是分析当代的某种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是横向的将其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横向的比较来出其特点并且主要着眼于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当代)
区别二:历史学:通过读文献进行研究民族学:通过读社会进行研究
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
当代世界各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不尽相同,这影响到我们对民族学与体制人类学的关系的理解。
前苏联所体现的欧洲大陆体系中体制人类学称为人类学是生物学门下的一个学科包括人体形态人类起源和人种学三个领域。
体制人类学探讨人类文化的生物基础古生物故人类灵长类人种人类遗传人体测量人体解剖比较胚胎人类进化等。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既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就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理解人性就不能不从体制人类学入手。
目前的认识人是具有双足直立行走和自由运用象征符号能力的动物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学习掌握和创造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文化事物的能力这些结论都是基于体制人类学知识而得出的。
人类学范畴在民族学之中,民族学包括人类学的一部分,广义人类学包括:体制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人类学)弟兼跨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综合学科。
体制人类学是民族学伸向自然科学的手臂。
民族学与语言学:
相似之处:研究对象上,都是从综合角度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研究方法来看,两门学科都有全方位考察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特点,都侧重于研究当代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
区别:研究范围上的区别,民族学要比社会学更广泛一点从两门学科的学术史来看社会学主要研究文明社会的社会现象而民族学不仅研究文明民族的社会现象而且研究所有发展阶段民族的所有文化现象。
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民族学与社会学是两门十分相近又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
两门学科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两门学科自19世纪产生以来一直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和重合以致许多民族学家或人类学家本身也是社会学家,如西方的斯宾塞泰勒马林诺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和我国的吴文藻费孝通等。
区别:研究方法:民族学用实地考察法,社会学用实证研究法。
3、早期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观点和贡献p118
1.进化论学派摩尔根是进化学派的杰出人物他把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看作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因指出了氏族制度(原始公社制)在原始社会中的核心作用,谈到了当时社会的未来改造从而达到了自发的唯物主义的结论。
西方一些学者千方百计寻论据企图证明私有财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极力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许多反进化论的流派便应运而生。最初出现的是传播学派。传播学派,又分成德奥文化圈学派和英国传播学派
德奥文化圈学——以德国的格雷布納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等人为代表
主要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及其有限每一种文化都是在一个中心地区一次产生然后传播开来。
3.历史学派(历史特殊论)
继传播学派而起的是美国的历史学派创始人为博厄斯,他主张单纯的描写具体的文化和传播过程不作理论概括
特点:他的门徒公开打出反对进化论的旗帜该学派虽然对传播学派也采取批评态度但基本接受传播理论。
因此,学术界一般把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合称为文化历史学派
4.社会学年刊学派:产生于法国,与传播学派差不多同时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和莫斯。
特点:尽管该学派不像文化历史学派那样激烈地反对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但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因而还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的。
5.功能学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科学的文化理论》
主要观点:在理论上他们强调文化的功能作用认为每一种文化之所以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必有它的用处一个民族社区就是一个整体必须在这个整体的立足点上来考察它的全部社会生活而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密切相关。
6.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博厄斯的学生,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
主要观点:他们认为个人的心理活动决定文化和社会状况先进民族的优良心理素质创造高级文化模式落后民族的不正常心理素质只能造成落后的文化模式因而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帮助
小改变自己落后的文化模式。
发展中有哪学派代表人物、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民族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化学派的态度上有所变化一些进步的民族学者认识到要想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学分裂开来是不可能的。
诸如联邦德国以马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潮,法国以戈德莱尔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思潮,美国以哈里斯为代表的“文化唯物论”思潮和以墨菲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辩证法”思潮等。
1)结构主义学派:法国莱维-斯特劳斯为主要代表他把结构语言学的音位分析法运用到民族学研究领域通过分析自然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的途径来推导社会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英国学者利奇也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该学派影响达到高峰后来逐渐有所下降。
2)新进化学派思潮:以美国民族学家怀特斯图尔德等为代表他们为摩尔根等人的进化论学说进行辩护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能量说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等。
3)文化相对论学派思潮:以赫斯科维茨为代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离开了自己的民族和时代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任何具体文化的一切现象都是独立自在的不会重复各具特点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无法比较各民族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更谈不上有共同规律一切民族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
4)新心理学派思潮:这是美国60年代以来掀起的小规模心理人类学复兴运动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怀廷、柴尔德、莱文等人,他们在老心理学派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提出所谓“认识人类学”。该派思潮目前在美国有一定的势力。
4、民族学中国化问题的由来
中国化——把本来非中国的东西中国化,是以吸收外来学术思想与文化为前提的,是外来学术思想与文化传人中国才带来中国的问题。
民族学中国化的论题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提出的,孙文本、吴文藻等人较早提出类似的口号并在当时成为学术主流。
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有哪些
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及作品
关于人类起源主要学说或思想
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于哪些语系
简述民族学研究语言的意义
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文化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形式的特点
5、民族学的产生背景p3
19世纪中叶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到世界各地区寻原料和市场。为了扩大殖民地,统治当地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研究殖民地各民族的社会状况。在长期积累资粮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的机会。
文化相对论学派p132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他认为一切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对各体本身所起的作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文化谈不上进步和落后。
6、民族学大致经历几个发展阶段p117
西方民族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进化论学派;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民族学大发展时期,整个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流派有播化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纪大战至今,是西方民族学大变化时期,出现的学派有结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新心理学派、社会生物学学派等。
7、了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百年发展历程(分哪些阶段特点)
一、奠基阶段:
1903年,西方人类学著作首次进入中国。林纾、魏易合作翻译哈伯兰《民族学》,由北京大学堂书局出版北京大学堂并在该年开设人类学科目,人类学这一诞生于西方的学科从此进入中国。
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人类学知识
1907年,蔡元培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理论。1912年回国后即在北京大学开设讲座,传播人类学、民族学知识。
留学法国:杨堃先后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获理科硕士和文科博士学位,对法国尤其是社会学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颇多了解,1931年回国。凌纯生、卫慧林,在巴黎大学师从著名学者莫斯学习人类学,1929年、1930年先后回国。
留学美国:李济,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专攻体制人类学和考古学知识。吴泽霖,先后先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系统学了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吴文藻,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听过美国历史文化学派创始人博厄斯及其弟子本尼迪克特、戈登威塞的课程。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社会学,人类学课程。黄文山,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博厄斯等学人类学,回国后到中山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胡体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即在中山大学开设人类学课程。林惠祥,到菲律宾大学研究院,跟美国人类学家拜耶学习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蔡元培,1926年,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较为全面的论述了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及其意义等问题。1928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又在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设立民族学组,并亲自兼任主任,积极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也就有了关于自身及其文化研究的科学理论
二、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在蔡元培、吴泽霖等第一批留学西方的人类学者的努力之下,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全国形成了许多研究中心,
北方—以中央研究院、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辅仁大学为中心。
主要研究人员:蔡元培、凌纯生、芮逸夫、刘咸、李济、严复利、董作宾、李方桂、吴文藻、费孝通、吴泽霖、林耀华、李安宅、李有义、杨陶云逵、田汝康等。
南北两大流派:研究对象和特点来分,北派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学者为主,包括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他们以汉人社会为研究重点;而南派则以中央研究院的凌纯生、芮逸夫等为代表,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少数民族的社会和文化。
实地调查主要有:颜复礼、商承赴广西和云南调查瑶族;
凌惠祥赴台湾调查高山族;凌纯声、商承祚赴东北调查赫哲族;
凌纯生、芮逸夫调查浙江的畲族;凌纯生、陶云奎调查云南的彝族;
林耀华调查福建省福州义序;费孝通、王同惠到广西调查瑶族;
费孝通调查江苏省的开弦弓村;
40年代,云南调查:费孝通、张之毅、史国衡、林耀华、田汝康等
丰硕的成果:凌纯生《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费孝通《江村经济》《禄村农田》、张之毅《易村手工业》、史国衡《昆厂劳工》、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林耀华《凉山彝家》和《金翼》等。
三、停滞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
“资产阶级伪科学”予以取缔。
原来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者,有的改行,有的在院系调整时转到民族院校,在民族学的学科名义下,专门从事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
三次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调查
即民族识别、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其成果集中体现在调查后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五种丛书”上——《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四、恢复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研究在中国的恢复。同年,中山大学恢复人类学系;1984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成立;
1988年,云南大学开办人类学专业;1996年成立人类学系。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人类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唯物史观包括神话传说、上帝造人说:阶级烙印
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改造自然的活动增加,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也越来越多,人类的意识也就有了发展。至迟到了大约二十万年前古人的早期阶段,人类对自身的生与死的现象开始了考虑。
事例:从他们处置死者的方式以及在死者周围安放随葬品这一现象中得到说明、但还不能证明他们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是否有什么想法。
8、关于人类对自己的起源的认识
人类和自然界所有其他生物一样,都有其产出和发展的过程。
长期以来,关于人类起源问题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无阶级烙印:神话传说
民族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所谈到的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说法,包括一切有关神话和传说在内,大约全是发生在新石器时代和原始社会末期。最早也不超过一万年。
阶级烙印:上帝造人说
进入阶级社会后,这些关于人类起源的原始传说和神话,便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剥削统治阶级对这些原始传说和神话进行了加工,掺进了剥削阶级的等级观念和宿命论观念等。
随着人间出现第一位至高无上的国王,天国的第一位主宰神,即上帝,也就被创造出来。上帝造人说也随之产生。
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克西曼德,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周,都分别提出了“从鱼到人”和“马生人”的论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900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人类学   学派   研究   社会   人类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