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情理相融”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程研究丨 2020.31
思想政治课“情理相融”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吴宝席
摘要:无论是“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都要关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 成。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出现“去情感化”或“去政治化”倾向,制约着思想政治课价值和功 能的有效发挥。理性分析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理分离”的主要表现、危害,厘清“情”与“理”的内在关系、构建起“情理相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情理相融;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吴宝席,江苏省沛县实验学校初中部教科室主任、思政教研组组长、九年级思政备课组组 长,中学高级教师,徐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县政治中心组核心 成员,徐州市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徐州216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1-001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思想政治课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引领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 粒扣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质量地上好思想 政治课是时代所唤、国家所需、教育所求、教学 所急,但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一些偏颇 或者说是极端现象,制约着该课程价值和功能的 有效发挥,其中“情理分离”就是突出的表现之一。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构建“情理相融”课堂 教学模式,笔者对此展开探索。
―、情理互离的主要表现
1.教学“重理轻情”,“去情感化”现象突出。在教育的功利主义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 较为严重的窄化现象,即教育即教学、教学即考 试、考试即考知识点,导致课堂教学走向“为考 试而教”的藩篱,以考定教成为定势,知识点的 教学和功利性的训练成为常态,学生被动记忆、机械学习成为定势。思想政治课教学停留在书本 道德知识和法治条文的传授与灌输上,而不是通 过创设生活情境或设计饱含生活气息的活动来引 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 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则被片面化、边缘化,课程实施被窄化,凸显的是“知识本位”,遵循的是“知识逻辑”,“知识框架”成了教学 的“脚手架”,使教学远离生活、远离社会、远离情 境、远离活动,没有情感、丧失活力、泯灭灵性,导 致该学科凸显原理的“抽象性”、课堂的“枯燥性”、教学的“机械性”、学习的“记忆性”及考后的“无 用性”,使教学情理失衡。在“重理轻情”的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情感不足,理性有余,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感染、激荡,学生的 情感疆域未被撬动,情感神经未被触动,
学生之间没 有情感互动与律动,课堂晦涩无味、被动压抑,失去 了灵动与感动。“去情感化”的教学方式是导致思想 政治课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2.教学“重情轻理”,“去政治化”问题凸显。情感激发、情感体验固然重要,但学科教学不能游离 于理性之外,在任何时候,知识立意都是教学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知识化”的教学是不负责任 的教学。然而,部分教师一味追求脱离实际的课堂教 学的“开放”、自主,盲目、泛滥的情境充斥课堂,情感渲染有余,知识立意不足,目标定位——人文味 大于政治味、情境创设——成本值大于收效值、问题 设计——宽泛性大于指向性、解题策略——生活经验 大于政治原理、问题答案——开放性大于严密性、教
10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8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思想   情感   政治课   政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