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经以“读”为纬——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以“趣”为经 以“读”为纬——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要】统编教材语文统编教材自三年级起安排文言文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初探文言文,主要表现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文言,乐于学习文言,体会文言文韵律之美。本论文以“趣”为切入点,从知识迁移,多样诵读,故事讲述,提升思辨等方面、五个方面,课外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兴趣;阅读
【引言】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趣味性强等特点。文言文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为小语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素质提供新的途径。然而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教师教文言文,就必须注重文言文教学中的“趣”为经典,以“读”为纬线,提出了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以“趣”为经的教学原则
孔子说过:言有尽而意无穷。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宝库里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好的
文言作品,更包含着珍贵的文化精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起安排文言文的教学,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激发文言文阅读兴趣。学习文言文题材,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而言,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且不说对于中年段同学。不少同学由于难以领会文言文含义,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所以当老师第一次让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阅读兴趣等[1]
1.联系旧知,激发学趣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对所学内容,重复温习,可得新知。那我们就一边学新知,不妨还可以指导同学们通过与旧知的接触,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起触类旁通之效。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小儿,因为“树于道旁且多子弟,此将苦李之”,所以没有采摘李子。学习本课时前,复习三年级上册,我们学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讲述了同样“砸瓮救朋友”,聪明绝顶的孩子,此时老师可利用司马光的事迹做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文言文的表达就具有突出的特点,即所谓“之乎者也”。“之”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出现过三次,回顾过去的研究,同学们对虚词“之”的一般用法已基本掌握。《司马光》篇中有“光持石,击瓮以碎之”句,这里的理解是代词;《精卫填海》一
文中出现的“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此处之“之”,应该理解为“的”。然后对于文中三处“之”同学们可以迅速自己试着说出来,由此领悟句意。明白句意,然后读这三个字,更能体会文言文之韵。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韵味之外,也能使学生试着去研究古人讲话的表达方式。所以,作者在后文教学环节,请同学们以“王戎真乃()也”等句式称赞王戎。从而使学生在接触旧知的同时,学习新知,并学习语言表达和应用。据此,文言文教学,有许多地方是通过复习旧知来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新知的,在减轻文言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地激发了兴趣[2]
2.多样读书,诵出情趣
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练,读来很有意思。多种形式朗读,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力增强,语感发展。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悟理、读中悟情。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中的味道?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节课,作者先指导学生畅读课文,通顺地阅读这篇文章。结合注释了解文章的内容后,要求学生重新朗读课文,主要指导长句“树处道旁,子多”“看李树在道旁的多子折枝”的停顿方法,多数同学都会快速地读停顿,读节奏。但是还有一些
同学故意停顿,造成阅读时逐字逐句,割裂语句的连贯与韵味。才能读懂文言文,在阅读停顿节奏的同时,也要声断气不停,音断情断,谓之“声断气连,音断情连”。古人的阅读就是这样,因此,作者请同学们学着古人阅读的模样摇头读这篇文章,从而更多地读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也有一种,叫做回声阅读,即某些语句朗读时可反复朗读,第二遍读时,声音要轻一点,读回声之感。这一创新朗读方式,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时老师可先个小伙伴示范阅读,又邀请了一批学生代表阅读,最后班上男女配读,同学们在这新奇的阅读中,体验了一种清新而又充满趣味的阅读方式,还领略了学文言文的情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课外探究、诱导妙趣
一学文言文,不能止于课文,要以文本为基础,又要有文本拓展,学习就是应用。从文本特点来看,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说的“走”,就是文言文里的古今异义。复习三年级《守株待兔》里出现的“兔走触株等”,同学们很快会想到,“走”应该是古文中的“跑”的意思,联
系旧知,领悟文意。此时,作者对同学们提出了疑问,古人在跑步时,以一个“走”来表示,那么,古人在行走时,是以怎样的词语来表述的?此时的作者也并没有急着在教室里回答问题,而是在课下诱发学生借助于学习工具进行自主探究。同学们在探索中会发现,古人走路的方式不一样,文字也会不一样,如快步走的“趋”、慢走的“行”等,山中走“跋”、水中走“涉”等。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再来与老师们,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收获,那样就会比较好玩、记得比较牢固
二、以“读”为纬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韵味要靠阅读才能体现出来,通过反复背诵,以读促悟、打牢根基,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独特的魅力,感受文言文中的细腻和韵味。
1.感受语言之美
文言文内容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练,具有比较典型的文言知识与文言现象。因此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那么会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帮助。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为例,篇目虽少,但它涉及许许多多文言文语法知识,如倒装句,省略
句,对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读”能使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期间,教师要让学生在注释及手中工具书的帮助下,读得准确,读得透彻,随即要注意断句、停顿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通过阅读感悟文意、感悟感情,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美。把握节奏,读出音韵节奏是声音变化的规律,它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即一种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也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2.理解哲思之美
文言文具有内容简短、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等特点,却朗朗上口,意蕴深厚,富有情趣,浓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诵读,会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讲授,这种情况并不可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通过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来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等。短短的几十句文言文,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智慧,唯有多阅读,以阅读促感悟,为了拉近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语感,感悟文言文哲思之美[3]
3.品味音韵之美
文言文有自己特有的文言音韵,我们要教学生用朗读的方法去读这个味道,总体上抓住文体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文言文具有与白话文不一样的音韵,需要在诵读中去体验感悟,在教学中要特别选择有特点的句子──能显示文言文特有音韵美的句子进行教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伯牙鼓琴》,这是一篇文言文,在小学课本上算是较为经典了,音调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声韵别致,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韵律感的语句进行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朗读,如分为角读,小组读,赛读,等等,朗读时,要讲究停顿、声调与文言文吟诵,掌握文言文的语言使用规律,方能读出其独特音韵美。
结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枯燥为有趣,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唯有如此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之窗,感受古文的音律美,也为今后更加有难度、深度的文言文学习开辟一条畅通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3):52-54.
[2]白亚珺.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3(05):60-62.
[3]姜小丽.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3(02):52-5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8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言文   学生   学习   阅读   教学   小学   语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