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存在高度关联,有着“不解
之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可探寻劳动教育的因子、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李桂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小学语文教学。(江苏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2-0003-02
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李桂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其他课程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与要求。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恰恰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存在“高度关联”,有着“不解之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因子
1.育人理念上两者完全一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由此可知,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终极目标与劳动教育完全一致。任何片面追求分数的教学都只能培养“贪吃懒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白面书生”,这是违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是与培育价值观正确,有担当、有作为的未来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背道而驰的。
2.教育内容上两者高度关联。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类课文与劳动教育相关:一是歌颂或描
写劳动者的课文,如《三黑和土地》(六年级上)、《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五年级下)、《刷子李》
(五年级下)、《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詹天佑》(六年级下,阅读链接)、《老师领进门》(六年级下,阅读材料)等;二是赞美劳动过程、文明成果等内容的课文,如《海滨城市》(三年级上)、《金字塔》(五年级下)等;三是描述劳动技能、智慧创造等内容的课文,如《宇宙生命之谜》(六年级上)、《故宫博物院》(六年级上)、《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上)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能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劳动者的伟大,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比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祖父的园子里有漂亮的昆虫,新鲜的农作物,神奇的大榆树,还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的瓜呀、花呀、鸟呀……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吃黄瓜、玩耍、睡觉……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积累生动的语言,掌握描写的方法,还会对大自然更加亲近,对劳动生活更加喜欢。
3.教育形式上两者相互借鉴。语文课程不是封闭的,它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强调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强调“教学做合一”,注重引入生活教育理念,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活水引入课堂。劳动教育亦可借鉴语文教学做法,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写话以及习作的内容时,很多题材也与劳动有关,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做
-
-3
新课程研究2020.32
手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等。将劳动实践和这些语言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劳动成为真实的劳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有条理、有内容、有情感,更加有血有肉、言之有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1.内涵挖掘精细化。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翻阅当前的语文教材,跟劳动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在每个阶段都有安排。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内涵,并据此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上)是一篇科学性说明文,讲的是在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技获得了许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如学生所熟知的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来体会科技的力量。通过“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样的设问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肯定性和力量感,体会人类科技的伟大。通过“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
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一系列词组的学习引领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体会字面背后情感的基础上,热爱创造,崇尚科技,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智慧。《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太空生活趣事多》等课文都表达了这类主题,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在课下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生活化。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之源,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海滨小城》(三年级上)时,可要求学生围绕“劳动创造美丽的生活环境”这个主题,模仿“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的句式说一说家乡生态环境建设、劳动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实例,在感受小城之美的同时,体会家乡之美,体会美丽环境背后绿化养护员、环卫工人、城管、警察等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又如,在教学习作“我学会了”时,可以让学生将劳动片段录制下来,或者现场展示,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掌握知识、领会方法,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伟大,同时学会正确有条理地表达,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3.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一项长线工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心做好铺垫,安排伏笔,一点一滴,久久为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劳动教育的长线主题,再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拉开一张全程渗透的“大网”。
(1)听一听。如教学《田家四季歌》(二年级上)“夏季里,农事忙,采桑养蚕又插秧”等内容时,可
以要求学生通过采访家中老人的方式,听听农耕故事,听听农民劳动,听听农业技能,听听农业成果。当然,还可以听听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劳动故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
(2)说一说。如教学《悯农》(一年级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可以鼓励学生亲历劳动,学做家务,学种花草树木,说说劳动的辛苦,说说劳动的体会、感受等。学生只有亲历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不易,才会珍惜劳动的成果。
(3)读一读。如教学《刷子李》(五年级下)一文时,可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更多歌颂劳动者的故事,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劳动技能故事、劳动收获故事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每个岗位都需要劳动者”“劳动不分贵贱”“劳动最光荣”“行行出状元”等朴素的劳动思想就会根植在学生的心底。
(4)写一写。采用单元作文与专题作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渗透,让学生描写劳动故事。如进行“这儿真美”(三年级上)的习作教学时,可以自然融入“劳动创造美”“劳动者保护美”等主题。还可以利用《金字塔》(五年级下)等课文进行示范,让学生学习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写专题作文。
参考文献:
[1]宋乃庆,肖林,罗士琰.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1).
[2]乔锦钟.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袁静琴
--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8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劳动   教育   学生   语文   教学   创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