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新课标视野下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在倡导科技与经济交流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其中国际理解教育便成为各国实现文化交流所推崇的途径。所谓国际理解教育,即通过创设以联合国所提出的“国际理解”为指导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受教育者在树立对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又能够不拘泥于本民族所固有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推崇各国之间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教育实践活动等让学生领略各国文化魅力、正视文化差异,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国际问题从而实现国际间的交流互动。此外2022年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推动跨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基于文化自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行是适合本国国情及国际潮流的。
此外,就理论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跨文化交流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等为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国家出台的政策及各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基于文化自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二、教学实践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容失衡
各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我们不应主观评判其优劣。笔者发现多校课程内容来源几乎只关注发达国家,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文化多元性。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许多教师未明确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过多强调国外历史文化而忽视了学生对我国文化内容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使得课程内容失衡。
(二)教师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素养
教师是教的主体,因此教师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十分重要。而一提到国际理解教育,大部分教师便认为这是英语学科的任务,认为是以学习外来文化为主的课程,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缺乏深度。而且在设计和践行时,教师施行意愿较低、缺乏行为倾向,
认为这会影响常规教学任务。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践行国际理解教育时实施难度较大,除英语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相关经验较少,难以在该学科实现树立本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与融合。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评价是必不可的环节。评价既是对其践行成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其进一步落实的动力因素。但总的看来,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违背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此外,评价主体也单一,忽视了其他教育相关主体,使得新课标所提倡的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空谈。
三、新课标视野下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策略
(一)尊重差异、充分挖掘可利用课程资源
基于新课标中的指导意见,笔者认为在选择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资源时要尊重差异、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
首先,认同本国文化,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在小学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国际理解能力,主要应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意识。文化交流应建立在对本国文化认同并持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帮助其明确自身文化魅力。在理解他国文化时,学生要平等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时应该改变只关注发达国家文化的狭隘思维,使学生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领略各国文化魅力。
其次,突破教材制约,合理挖掘教材外的可利用资源。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教师应该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去挖掘与国际理解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二)利用教师共同体,培养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而教师共同体为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拓宽专业视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基于此观点,笔者认为组建围绕国际理解为主题的教师共同体并以此为活动对象来参与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培养活动十分必要。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把握课程精髓。国际理解教育除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国际理解教育并更新其教育理念,在宣扬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小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其用国际视野看问题的能力。
其次,增加国际文化输入。学校可以利用倡导教师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或是鼓励跨学科教师组建教师共同体,并不定时组织以文化自信为基调的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教研活动和课堂展评活动,增加了解。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真正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来理解问题,是因为许多学校并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因此,笔者基于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并且结合实践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要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评价时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
体作用,因此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设计和参与评价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
另一方面,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进行评价时要体现出多渠道、多层次以及发展性的特点,在评价时应该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将评价的结果的量化与质化相结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四、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既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和新课标中提及的“教—学—评”一体化、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及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为指导,提出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尊重差异、充分挖掘可利用课程资源、利用教师共同体,培养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笔者认为,小学教师在践行基于文化自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若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解读政策、反思教学实践,那么便为帮助学生形成本国文化自信及实现国际理解问题和形成世界公民意识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3).
[2]鲁艳,徐海宴.高中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05).
[3]杨既福.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4).
[4]尹福凤,陈娜.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实施方略[J].四川教育,2022(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8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际   教育   理解   文化   教师   评价   学生   自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