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社会需求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研究并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个性化设计与思维渠道多元化培养,怎样由知识传授型向引导型、互动型教学方式转变,如何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这些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切实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创新 实践 多元化 个性化 
目前,省内外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改工作在不断启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拓展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开展的方向。作为应用型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强,用人单位更倾向于使用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教育成为必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也需要创新。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整合系统。设计艺术的持续性在于创新和应用的完美结合,仅有形式上的创新而无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是毫无意义的。当前,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是:很多设计课程的教育方式还只是单纯地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往往强调形式上的创新,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市场因素的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设计艺术从创造开始就必须明确其根本功能、应用目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对象等各方面的要求。大学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形成了较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促使高校必须想方法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仅在课堂讲授知识,还要将学生带到校外实践基地,如大型企业设计部门、知名设计公司、大型印刷厂等印刷设计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多听专业设计人员谈设计体会和经验,帮助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并把社会真实课题、科研工程和相关设计竞赛课题带进课堂,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先有调研和设计概念再着手设计的设计方法。消费需求会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学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经常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消费者心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设计
出结合市场需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方案。 
二、个性化与思维渠道多元化培养 
教学中应该同时具备严谨的抽象思维与丰富的形象思维,并使之相互融合。设计教育的思维方法具备综合多元化思维渠道的主要特征。目前,高校设计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相似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有特点的现代设计人才。社会对于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根本无法满足的,特别是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置与培养模式根本同质化,使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同质化,导致毕业生在同一层次竞争。 
我们可以在教育模式上尝试学分制教育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课程体系。学分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时和课程,到达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学生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在以往学年制教学管理中,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比拟单一,课程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就很难实现对人才的分流和分类,这也是当前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际教学改革中,由于资源本身的短缺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要求,不可能存在
视觉引导完全学年制或完全学分制,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学分制与学年制两种配置方式可以并存。所以,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变化也不只是简单地以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取代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之间寻某个最正确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例如,在当前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武汉工程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出自由转专业或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推行按大类招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三、四年级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趋势分类培养,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学术精英型转向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成绩排名前列的学生还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进行自由选择。这些做法增加了学生学习自由度,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而言,实际上也是对人才进行一次分流筛选。学分制教育模式也要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学分制资源配置也更具有市场性质。 
三、由知识传授型向引导型、互动型教学方式转变 
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式下,我们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空谈理论,一味地照本宣科,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原有
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必须通过师生互动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变,并构建更加科学和高效的认知结构。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和引导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为了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集思广益、畅谈设计。例如,教师讲完教学内容以后,展出往届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让学生自由分组,对设计作品的图形、彩、文字、版式等设计要素或者设计概念等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然后由教师及时引导共同讨论分析。又如,课程作业布置后让学生将市场调查资料、设计作品的初步想法等做成PPT的形式,先分组讨论,再修改方案,最后每位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提出指导建议。这些都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唯一讲述者。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知识传授型向引导型、互动型的教学方式转变。 四、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特征应该是专业性和市场性并存,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以市场开展变化为中心的培养目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同时进行教学和实践两个环节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紧密围绕社会实践来开展。目前,大多数
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还是以传统的平面设计课程为主,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  的移动网络,我们收到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化了,可以说传统印刷的时代即将过去。现今,我们无论是购物、餐饮、娱乐,还是阅读、学习等都会在互联网上完成,随之应运而生的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电子书籍设计、UI设计、电脑插画设计等课程也应该纳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对目前以及未来企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的分析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最重视的还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期望高校输出的人才在拥有根本专业知识的根底上,真正拥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动手经验,这样才能让企业减少用人的磨合期,迅速将引入的人力资源转换为企业的生产力。 
结语 
社会用人的需求与潜在需求正朝多元化方向开展,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大多数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差,而这又是当前与未来行业所需人才的必须素质。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使课程的教学得到相应的创新改革,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尝试学分制教育模式进行个性化和思维渠道多元化的培养,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顺利地与社会实践接轨,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能力,提高就业
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德宇.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 
【2】尹秀玲,张斌,杜立文,包艳宇,周铁军,高雅斌.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 
【3】周大农.人才质量――就业的定海神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 
【4】刘源.选择的自由与适度过程[J].美术大观,2006.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6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计   学生   实践   专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