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设计系统的计算原理

1.1.1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所有计算公式见:CECS1832005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www.gpslt/bbs/viewthread.php?tid=874
暴雨强度计算:屋面雨水计算固定按照5min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软件内部的计算中,暴雨强度的单位为 mm/min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量计算: Qr=K1*(Fw*I/60)
    Qr:屋面雨水流量(L/s
  Fw:屋面汇水面积(m2
   K1:考虑屋面蓄积能力的系数。1.0~2.0之间。平屋面(坡度<2.5%1.0,斜屋面(坡度>2.5%1.5~2.0
   I:暴雨强度(mm/min)。
1.1.2         雨水斗的选择
根据3.7.1的方式计算雨水斗承担汇水区域的雨水设计流量,然后,根据雨水斗的额定排水流量选择雨水斗。
1.1.3         连接管直径确定
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连接管直径取与雨水斗相同的直径。
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连接管直径取与雨水斗相同的直径。对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4         悬吊管计算
重力流系统:悬吊管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充满度0.8,流速不小于0.75m/s
压力流系统:悬吊管按照满流,悬吊管流速不宜小于1m/s,水头损失不得大于80KPa。对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5         立管计算
重力流系统:立管的选择按照查表的方式选取。立管和过流能力的对应关系详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P322页表5.6-6

压力流系统:压力流系统立管流速不宜小于2.2m/s并不宜大于10m/s。立管管径按计算确定,可以小于悬吊管直径。
1.1.6         过渡管计算
重力流系统:过渡管按照满流计算,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
压力流系统:过渡管按照满流计算,管内流速不宜大于2.5m/s。对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7         压力排水系统的其它计算因素
悬吊管高度小于1m的校核:用于校核是否能够形成有效的虹吸。校核公式如下。
     QA>1.1QA,min
          QA=Qr*SQRT(Dhx/Dhver)
      QA---在系统中形成虹吸的最小流量(L/s)
      QA,min---在单斗、单立管系统(立管高度大于4米)中形成虹吸的最小流量(L/s)
   Qr---设计雨水排水流量(L/s)
      Dhx---雨水斗顶面至排出管过渡段的几何高差(m)
      Dhver---雨水斗顶面至悬吊管管中心的几何高差(m)
QA,min由生产厂家提供,下图是德国标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VDI3806,如果没有厂家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多斗系统各雨水斗至系统过渡段的水头损失最大误差: 应小于10KPa(建筑给排水规范为5
Ka)。具体应小于的数值按下式计算。

  系统最大负压计算:不应低于-90KPa。悬吊管处的压力按照下式计算.
    
  管道沿程水力坡降值计算:按照Darcy-Weisbach公式计算(常说的柯列-勃洛克公式).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可以根据管件当量长度和管件局部损失系数两种方式计算。
       按照局部损失系数时,单个管件的水头损失为 Z=ξ*V2/(2*g)
      按照当量管长时,将管长累加到下一段管长中计算。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1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计算   雨水   系统   屋面   损失   流速   立管   流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