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复合甜味剂的配方研究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天然复合甜味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柠檬酸、氯化钠和甘氨酸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甜菊糖苷复合甜味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甜菊糖苷0.25%,罗汉果甜苷0.4%,柠檬酸0.2%,氯化钠
0.03%,甘氨酸0.15%。该甜菊糖苷复合甜味剂的甜度高、热量低,甜度约为蔗糖的480倍。
关键词: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甜味剂;柠檬酸;氯化钠;甘氨酸;复配
中图分类号:TS264.9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ki.1671-9646(X).2019.09.004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22,China)The recipe of stevioside,mogroside,citric acid,sodium chloride,glycine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ompound sweeteners was stevioside0.25%,mogro-side0.4%,citric acid0.2%,sodium chloride0.03%,glycine0.15%.The stevidside compound sweeteners had high sweet-ness,low calorie and the sweetness intensity was about480times that of sucrose.
stevidside;mogroside;sweeteners;critric acid;soniun chloride;glycine;compound
天然复合甜味剂的配方研究
林薇薇,万武波,白燕,*左文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收稿日期:2019-04-10
基金项目: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512)。
作者简介:林薇薇(198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
*通讯作者:左文健(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活性成分。
甜味剂是食品、医疗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
料,其种类较多,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
合成甜味剂[1]。目前,市面上大量使用的天然甜味剂
有蔗糖、果糖、蜜糖、葡萄糖等,人工合成甜味剂
有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等。蔗糖是一种天然有
机物,几乎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叶、花、茎、种子
及果实中。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分类,蔗糖一般分为
白砂糖、黄砂糖、赤砂糖、绵白糖、单晶体冰糖、
多晶体冰糖、红糖、黑糖、冰片糖、方糖、糖霜、
液体糖浆等[2]。蔗糖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经过消化液分
解成为果糖和葡萄糖,经过小肠吸收。其具有较高
的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蛀牙。人工甜味剂是一
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蔗糖取代物,在人体内几乎
不被代谢,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其
生产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3-4]。
但是最近几年美国医学会专家发表论文指出,经常
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会诱发老年痴呆、帕金森综
合症及其他神经病变症状。因此作为一种天然甜味
剂,甜菊糖苷的开发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罗汉果甜甙
甜菊糖苷别名甜菊糖,是甜叶菊中含有的强甜
成分[5],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hi)]中提取出的一类具有甜味的萜烯类配糖
体,为白粉末状[6]。其是目前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继
甘蔗糖、甜菜糖之外大量存在的第3种具有开发价
值的天然低热值高倍甜味剂[7]。甜菊糖苷常温下稳
定,长期储存不会发霉变质,无褐变现象,味感近
似白砂糖,其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但其热量
只有蔗糖的1/300[8-9],且其生产成本较低廉。与蔗糖
相比,甜菊糖苷虽与蔗糖味感相似,但其具有强烈
的苦涩后味,甜味不纯正。我国对甜味剂的品质有
非常明确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甜味剂安全无毒,也
要保证其甜味纯正,因此一部分研究人员借助甜味
剂之间出现协同增效的作用,生产出一种复合甜味
剂,其使用效率较为便捷化,且甜度高、成本低,
这也是甜味剂项目发展的一个方向[10]。复合甜味剂是
指将2种或2种以上天然或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复合
使用的一类甜味剂,以达到增强甜味和风味、弥补
或掩盖不良口味的目的[11-12]。
改善甜菊糖苷不良味感的方法有很多种[13-14],可
以通过改变连接在甜菊糖苷分子上的不同基团得到文章编号:1671-9646(2019)09a-0016-04
2019年第9期
改善[15],也可以通过酶法修饰的方法进行改善[16],当然最方便的方法是利用甜菊糖苷与其他物质混合[17]。周家华等人[18]研究表明,往甜菊糖中加入酸味剂、氨基酸、多糖等,可以减轻其中的苦味。利用甜菊糖与其他甜味剂复配可以减轻甜菊糖的苦涩后味。试验以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为原料,加入柠檬酸、氯化钠、甘氨酸进行调配,利用感官评价,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影响甜菊糖苷的不良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组合得出甜菊糖苷复合甜味剂的最佳配方,为复合甜味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1试剂
白砂糖(一级),广州福正东海食品有限公司提
供;甜菊糖苷(纯度80%以上),曲阜香洲甜菊制品
有限公司提供;罗汉果甜苷(纯度98%以上),河南
天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柠檬酸(食品级),英
轩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甘氨酸(食品级),河南思远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仪器
CP214型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
司产品;CS-700型粉碎机,浙江永康超帅有限公司
产品;CA-HM型卡路里分析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产品;60目标准检验筛,浙江上虞市华
丰五金仪器有限公司产品;DHG-9245A型电热恒温
鼓风干燥箱,金坛市盛蓝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
1.2.1甜度评价方法
(1)单一甜味剂的相对甜度测定。分别制备质量
分数0.5%,10.0%,15.0%,20.0%,25.0%,30.0%
的蔗糖溶液,并配置质量分数为0.15%的罗汉果甜苷
溶液,利用双盲法,将上述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
液分别倒入外形相同并事先在底部做好标记的5个
容器中,然后打乱顺序,让品尝人员出与0.15%罗
汉果甜苷甜度相近的蔗糖溶液,再取一个范围内的
蔗糖溶液质量分数,配置质量分数梯度溶液,用同
样的方法出与所配溶液等甜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
该蔗糖质量分数即为0.15%罗汉果甜苷的等甜蔗糖质
量分数。
同理,分别制备质量分数10%,15%,20%,
25%,30%的蔗糖溶液,并配置质量分数0.1%的甜
菊糖苷溶液,出与其相近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进
而配置质量分数梯度溶液,最终得出与质量分数
0.1%罗汉果甜苷等甜度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
(2)复合甜味剂的相对甜度测定。分别制备质
量分数15%,20%,25%,30%,35%的蔗糖溶液,
并配置质量分数0.05%的复合甜味剂(根据最优组合
按比例配制出),利用双盲法由品评人员出与其相
近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在该相近值附近配制质量
分数梯度溶液,出与0.05%复合甜味剂等甜度的蔗
糖溶液质量分数即为该质量分数复合甜味剂的等甜
蔗糖质量分数。
(3)复合甜味剂的增效系数计算。
相对甜度(RS)=等甜蔗糖质量分数(%)
甜味剂质量分数(%);
增效系数=复合甜味剂ES-单一甜味剂ES之和
单一甜味剂ES之和×100%.
式中:ES——
等甜蔗糖质量分数。
1.2.2甜味剂的感官评价
由12个小组成员组成品评小组,由于食品感官
评价人员的感官灵敏度和稳定性对最终结果的趋向
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这12个小组成
员筛选和培训极其重要。所选成员应身体健康、不
抽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的感官分辩
能力。试验前应对所选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可配
制不同甜味剂不同质量分数溶液,让品评人员品尝
后描述甜味剂的感官特性,如甜味感觉速度、甜度
强弱、甜味持久性、有无苦味等,并且让其按甜味
强度大小进行排序[18-19]。
试验过程中所有试验溶液均用蒸馏水配置,品
评人员在品尝2个样品之间要用蒸馏水漱口数次,
以保证口腔中没有停留上一个样品的味道,影响试
验结果的准确性,品评人员在每次品尝样品后需认
真描述样品的感官特性且进行打分。
甜味剂口味评分标准见表1。
1.2.3复合甜味剂的配制
以感官评价的评分结果为指标,采用因素试验
考查了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柠檬酸、氯化钠、
甘氨酸5个因素的添加量对复合甜味剂的口味影响,
对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其中3个对复
合甜味剂口味感官评分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设计正
表1甜味剂口味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感官评分/分
甜味强度
(满分20分)
甜味感觉速度很强烈
甜味强度较强
甜味强度弱
16~20
6~15
0~5
甜味感觉速度
(满分20分)
甜味感觉速度很快
甜味感觉速度一般
甜味感觉速度较慢
16~20
6~15
0~5
后余味
(满分30分)
无苦涩后味
苦涩后味轻
苦涩后味重,口感极差
20~30
11~19
0~9
酸味强度
(满分30分)
无明显酸味
酸味强度较轻
酸味明显掩盖住甜味
20~30
11~19
0~9
林薇薇,等:天然复合甜味剂的配方研究17
··
农产品加工2019年第9期交试验,由正交表分析得出最优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1甜菊糖苷添加量对复配甜味剂口味的影响
甜菊糖苷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罗汉果甜苷、柠檬酸、氯
化钠、甘氨酸等其他各原料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
在甜菊糖苷添加量为0.1%~0.5%时,随着甜菊糖苷
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在0.3%
时感官评分最高。当甜菊糖苷添加量大于0.3%之后,
感官评分开始下降,且下降趋势较大。这是因为甜
菊糖苷拥有不良苦后味,在甜菊糖苷添加量越大时
苦味越重、口感极差。因此,甜菊糖苷的最佳添加
量为0.3%。
2.1.2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对复配甜味剂口味的影响
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见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甜菊糖苷、柠檬酸、氯化
钠、甘氨酸等其他各原料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
在罗汉果甜苷添加量为0.2%~1.2%时,随着罗汉果
甜苷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价得分一开始呈上升趋
势,在0.4%时感官评分最高。当罗汉果甜苷添加量
增加到0.4%以上时,感官评分开始下降,但下降幅
度较小,所以可以判断罗汉果甜苷的最佳添加量为
0.4%。罗汉果甜苷口味纯正,添加到复合甜味剂中
不但可以增加甜味,使甜度增效,还可以改善风味。
2.1.3柠檬酸添加量对复配甜味剂口味的影响
柠檬酸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在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
氯化钠、甘氨酸等其他各原料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
下,在柠檬酸添加量为0.1%~0.5%时,随着柠檬酸
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在0.2%时
感官评分最高。柠檬酸添加量大于0.2%时,感官评
分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柠檬
酸的添加量较大时酸度较强,酸味掩盖了甜味。加入
柠檬酸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甜菊糖苷的苦味,酸味对甜
味有增强作用,柠檬酸起到了调配作用。所以柠檬酸
添加量不宜过大,最佳添加量为0.2%。
2.1.4氯化钠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氯化钠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在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
柠檬酸、甘氨酸等其他各原料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
下,在氯化钠添加量为0.01%~0.10%时,随着氯化
钠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价得分一开始呈上升趋势,
在0.03%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当氯化钠添加量大于
0.03%时,感官评价得分开始下降,下降幅度较小,
所以可以判断,氯化钠的添加量在0.03%时感官评分
最高,是最佳添加量。从图4可以分析氯化钠添加
量对甜味剂的感官评价得分影响不大,但氯化钠可
以加快甜味剂的甜味感觉速度。
2.1.5甘氨酸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甘氨酸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在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
柠檬酸、氯化钠等其他各原料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
下,在甘氨酸添加量为0.05%~0.25%时,随着甘氨
酸的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呈上升趋势,在0.15%
时感官评分最高。当甘氨酸添加量大于0.15%时,感
官评分开始下降,但不明显。从而可以分析出0.15%
甘氨酸为最佳添加量。甘氨酸添加量对甜味剂的感图1甜菊糖苷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图2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图3柠檬酸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图4氯化钠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95
90
85
80
75
70
65
60
0.10.20.30.40.5
甜菊糖苷添加量/%
88
86
84
82
80
78
76
0.20.40.60.8  1.0  1.2
罗汉果甜苷添加量/%
85
80
75
70
65
60
0.10.20.3
0.40.5
柠檬酸添加量/%
80
75
70
65
60
0.010.030.05
0.070.10
氯化钠添加量/% 18
··
2019年第9期
官评分影响不大
选取甜菊糖苷添加量(A)、罗汉果甜苷添加量
(B)、柠檬酸添加量(C)作为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
平正交试验探究该天然复合甜味剂的最佳配方。
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L9(34)正交试验
结果见表3。
由表3的极差R值可知,R A>R C>R B,即表示该
天然复合甜味剂的配方研究的主要因素中,甜菊糖
苷添加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柠檬酸添加量,罗汉果
甜苷添加量影响最小,由正交试验表分析得最优组
合是A1B2C2,即甜菊糖苷添加量0.25%,罗汉果甜苷
添加量0.4%,柠檬酸添加量0.2%。
3复配甜味剂的产
品分析结果
在甜菊糖苷相对甜度测定试验中,第1次双盲
法由品尝小组选出的近似值为25%,30%,进一步
试验中83.3%的小组成员认为质量分数为27%的蔗
糖在罗汉果甜苷相对甜度测定试验中,第1次双盲
法由品尝小组成员选出的相近值为20%,25%,配
制质量分数梯度为20%,21%,22%,23%,24%,
25%的蔗糖溶液,再次用双盲法由品尝小组品鉴,
91.7%的品尝小组成员认为质量分数24%的蔗糖溶
液与0.15%的罗汉果甜苷甜度相等。根据公式(1)
计算:
相对甜度(RS)=等甜蔗糖质量分数(%)
甜味剂质量分数(%).(1)
所以罗汉果甜苷的相对蔗糖甜度为:
24%÷0.15%=160倍.
即试验中使用的罗汉果甜苷的甜度为蔗糖甜度
的160倍。
糖溶液与0.1%的甜菊糖苷甜度相等,由公式
(2)计算得甜菊糖苷的相对蔗糖甜度为:
27%÷0.1%=270倍.(2)
即试验中使用的甜菊糖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70倍
同理配制0.05%的该复合甜味剂溶液,91.7%的
品尝小组选出24%的溶液与该质量分数的复合甜味
剂甜度相等,由公式(3)计算得复合甜味剂的相对
蔗糖甜度为:
24%÷0.05%=480倍.(3)
即试验复配出的天然复合甜味剂的甜度为蔗糖
的480倍
根据公式(4)(5)计算:
增效系数=复合甜味剂ES-单一甜味剂ES之和
单一甜味剂ES之和×100%.(4)
复合甜味剂的增效系数为:
480-(160+270)
160+270×100%=11.63%.(5)
4结论
当甜菊糖苷添加量0.25%,罗汉果甜苷添加量
0.4%,柠檬酸添加量0.2%,氯化钠添加量0.03%,
甘氨酸添加量0.15%时甜菊糖苷复合甜味剂的相对甜
度测定结果为蔗糖甜度的480倍,且脂肪含量为零。
参考文献:
都凤华,谢春阳.软饮料工艺学[M].郑州:郑州大学
出版社,2011:2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13104—2014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食糖[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Lange F,Scheurer M,Brauch H J.Artificial sweeteners-
a recently recognized class of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on-
taminants:A review[J].Analytical Bioanalytical Chem-
istry,2012(9):2503-2518.
Tollefsen K E,NizzettoHuggett D B.Presence,fate and
effects of the intense sweetener sucralose in the aquatic en-
vironment[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2012(7):
510-516.
图5甘氨酸添加量对甜味剂感官评分的影响
表2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表3L9(34)正交试验结果
80
75
70
65
60
0.050.100.150.200.25
甘氨酸添加量/%
水平A甜菊甜苷添加量B罗汉果甜苷添加量
1
2
3
0.25
0.30
0.35
0.30
0.40
0.50
C柠檬酸添加量
0.15
0.20
0.25
R7.67  2.33
试验号A B感官评分/分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2
2
2
3
3
3
1
2
3
1
2
3
1
2
3
81.5
85.0
77.0
80.0
79.0
77.5
70.0
74.0
76.5
K1
K2
K3
81.17
78.83
73.50
77.17
79.33
77.00
5.17
C
1
2
3
2
3
1
3
1
2
77.67
80.50
75.33
/%
[1]
[2]
[3]
[4]
(下转第23页)
林薇薇,等:天然复合甜味剂的配方研究19
··
2019年第9期
表2试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试验号A B C 感官评分/分
123456789111222333123123123123231312768378819088777284
R
8.6
5.3
4.0
K 1K 2K 379.086.377.778.081.683.378.782.781.72.4.2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
因为由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与实际最优组合不一致,所以对这2组再进行验证试验。从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的最佳配方用量分别为荞麦粉6g ,小麦粉24g ,水18g ,白砂糖22g ;实际最佳配方用量分别为荞麦粉6g ,小麦粉24g ,水15g ,白砂糖22g 。其他加工工艺条件不变,将这2组蛋糕再次进行感官评定。得出配方一的感官评分为89分,配方二的感官评分为91分,最终得出戚风蛋糕的最优用量为荞麦粉6g ,小麦粉24g ,水15g ,白砂糖22g 。3结论
试验以小麦粉和荞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荞麦戚风蛋糕,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考查了荞麦粉用量、水用量、白砂糖用量这3个单因素对戚风蛋糕的感官品质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3个单因素的
最佳用量,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配方,最终得出荞麦戚风蛋糕的原料最佳用量分别荞麦粉6g ,小麦粉24g ,水15g ,白砂糖22g ,植物油15g ,鸡蛋45g ,泡打粉0.6g ,塔塔粉0.5g ,食盐0.3g 。参考文献:
杨学乐,何录秋,邱博,等.荞麦生物学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8,32(2):169-174.
贺森,李久毅,赵荣华,等.低糖南瓜荞麦蛋糕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6,37(9):84-87.
吴凯磊,蒋立勤.具有保健功能的无糖苦瓜荞麦蛋糕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4(10):35-37.
段春红,叶睿,王云龙,等.番茄荞麦蛋糕的研制[J].绿科技,2012(5):300-302.
陈日春,吴树铮,黄秀娟,等.荞麦蛋糕工艺参数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2):37-38.
姚妙爱.淮山药荞麦无糖蛋糕制作配方优化[J].粮油食品科技,2016,24(6):38-41.
阎红.荞麦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11(1):363-365.
黄奕颖.钙强化营养荞麦蛋糕的研制[J].现代农业,2017(4):109-112.
周翠英.荞麦也能做蛋糕[J].农产品加工,2008(2):32.
杜双奎.荞麦粉-小麦粉混粉工艺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禹配琴,肖国良.荞麦蛋糕的研制及其保质期的研究[J].食品工程,2006(4):52-56.
田林双,吴存兵,吴君艳,等.响应面法优化淮山药荞麦蛋糕的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3):88-94.
无锡轻工业学院.SB/T 10142—93蛋糕用小麦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2][3][4][5][6][7][8][9][10][11][12][13]
越,等:荞麦戚风蛋糕的研制
周文,蔡进,吉民.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14(1):18-20.肖雷,陆则坚.新型天然低热甜味剂———非洲竹芋甜素[J].食品科技,1995(5):35-37.
孙传范,李进伟.甜菊糖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9):338-340.
练有进,陈桥.第三代新糖源———甜菊糖[J].粮油食品科技,1991(4):25.
段瑞君,熊辉岩.高甜度甜味剂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13-16.桂建业,孙威,张辰凌,等.离子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环境水体中痕量人工甜味剂[J].分析化学,2016(3):361-366.
胡国华.复合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17.
李广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影
响及建议[J].农产品加工,2017(3):70-71,25.
周家华,温齐林.甜菊甙除苦工艺[J].中国调味品,1994(8):15-16.
庄玉兰.改变甜菊苷余味不佳的方法[J].食品科学,1992(7):59-61.
廖德仲,楼建平,徐汉生.甜菊苷的结构改造[J].科学通报,1988(15):1151-1153.
佟树敏,蒋谷人,刘东.甜菊糖苷的结构修饰研究Ⅰ.琢-葡萄糖基-甜菊糖苷的酶促合成研究[J].中草药,1998,29(9):582-584.
汪文陆,刘庆峰,李韶雄.AK 糖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时甜度和风味的评价[J].食品科学,1994(10):9-12.周家华,温其标.甜菊甙的除苦[J].食品与机械,1994(5):26-27.
黄建蓉,崔炳,梁莹.甜味剂的感官评价[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114-116.◇
[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上接第19页)
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80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甜味剂   感官   甜菊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