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布设3个监测点:1#东太湖村2#厂区、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监测布点见附图8
2)监测因子:PM10PM2.5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H2S、甲苯、二甲苯。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时间及频率如下:
5.1-1  大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监测点位
方位
距离
监测时间
监测因子
1#东太湖村
SW
1451
连续监测
7
PM2.5PM10SO2NO2CO监测24小时平均浓度O3监测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监测1小时平均浓度,H2S、苯、二甲苯一次容许浓度每天采样4
2#厂区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NE
500
4)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表2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下表。
5.1-2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分析方法
仪器名称
检出限
1
二氧化硫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可见分光光度计721
小时:0.007mg/m3
日均:0.004 mg/m3
2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可见分光光度计721
小时:0.005 mg/m3
日均:0.003 mg/m3
3
PM10
《环境空气 PM10PM2.5的测定 重量法》
HJ 618-2011
分析天平
FA2004b
0.010 mg/m3
4
一氧化碳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9801-1988
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器
GXH-3011A
0.3 mg/m3
5
臭氧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04-2009
可见分光光度计721
0.010mg/m3
6
非甲烷总烃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谱法》HJ/T 38-1999
气相谱仪
GC9790
0.04 mg/m3
7
苯系物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谱法》  HJ 584-2010
气相谱仪
GC9790Plus
1.5×10-3 mg/m3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同监测因子。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PiCi/C0i
式中:Pi—I评价因子标准指数;
Ci—I评价因子实测浓度,mg/m3
C0i—i评价因子标准值,mg/m3
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监测结果及评价
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日均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38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4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5
5.1-3  24小时浓度监测结果与评价表
污染物
监测点位
标准值
μg/m3
浓度范围mg/m3
超标率%
最大超
标倍数
污染指数Pi
PM10
1#东太湖村
150
0.066~0.125
0
0
0.44~0.833
2#厂区
0.067~0.114
0
0
0.447~0.76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57~0.124
0
0
0.38~0.827
PM2.5
1#东太湖村
75
0.036~0.067
0
0
0.48~0.893
2#厂区
0.036~0.067
0
0
0.48~0.893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36~0.067
0
0
0.48~0.893
SO2
1#东太湖村
150
0.013~0.025
0
0
0.087~0.167
2#厂区
0.015~0.024
0
0
0.1~0.16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12~0.027
0
0
0.08~0.18
NO2
1#东太湖村
80
0.02~0.063
0
0
0.25~0.788
2#厂区
0.023~0.062
0
0
0.288~0.775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23~0.065
0
0
0.288~0.813
CO
1#东太湖村
4000
0.6~1
0
0
0.15~0.25
2#厂区
0.6~1.1
0
0
0.15~0.275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5~0.9
0
0
0.125~0.225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57~0.125mg/m3,标准指数为0.38~0.833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036~0.067mg/m3,标准指数为0.48~0.893SO2日均浓度范围为pm2.5监测0.012~0.027mg/m3,标准指数为0.08~0.18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2~0.065mg/m3,标准指数为0.25~0.813CO日均浓度范围为0.5~1.1mg/m3,标准指数为0.125~0.275。因,PM10PM2.5SO2NO2CO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5.1-4  8小时浓度监测结果与评价表
污染物
监测点位
标准值
μg/m3
浓度范围mg/m3
超标率%
最大超
标倍数
污染指数Pi
O3
1#东太湖村
160
0.026~0.076
0
0
0.163~0.475
2#厂区
0.024~0.077
0
0
0.15~0.481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29~0.071
0
0
0.181~0.444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77mg/m3,标准指数为0.15~0.48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5.1-5  1小时浓度监测结果及评价表
污染物
监测点位
标准值
μg/m3
浓度范围mg/m3
超标率%
最大超
标倍数
污染指数Pi
SO2
1#东太湖村
500
0.011~0.028
0
0
0.022~0.056
2#厂区
0.01~0.027
0
0
0.02~0.054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11~0.027
0
0
0.022~0.054
NO2
1#东太湖村
200
0.016~0.067
0
0
0.08~0.335
2#厂区
0.016~0.063
0
0
0.08~0.315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16~0.066
0
0
0.08~0.33
CO
1#东太湖村
10000
0.5~1.1
0
0
0.05~0.11
2#厂区
0.5~1.1
0
0
0.05~0.11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4~1
0
0
0.04~0.1
O3
1#东太湖村
200
0.022~0.081
0
0
0.11~0.405
2#厂区
0.022~0.081
0
0
0.11~0.405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23~0.077
0
0
0.115~0.385
非甲烷总烃
1#东太湖村
2000
0.3~0.95
0
0
0.15~0.475
2#厂区
0.35~1.16
0
0
0.175~0.58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46~1.12
0
0
0.23~0.56
1#东太湖村
2400
0.0091~0.0114
0
0
0.004~0.005
2#厂区
0.009~0.012
0
0
0.004~0.005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091~0.012
0
0
0.004~0.005
二甲苯
1#东太湖村
300
0.005~0.008
0
0
0.017~0.027
2#厂区
0.0051~0.0079
0
0
0.017~0.026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05~0.0079
0
0
0.017~0.026
H2S
1#东太湖村
10
0.005~0.009
0
0
0.5~0.9
2#厂区
0.004~0.008
0
0
0.4~0.8
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0.004~0.009
0
0
0.4~0.9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S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1~0.028mg/m3,标准指数在0.02~0.056之间;N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16~0.067mg/m3,标准指数在0.08~0.335之间;CO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4~1.1mg/m3,标准指数在0.04~0.11之间;O3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2~0.81μg/m3,标准指数在0.11~0.405之间。因此,SO2NO2COO3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3~1.16mg/m3,标准指数在0.15~0.58之间,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苯一次浓度范围为0.009~0.012mg/m3,标准指数在0.004~0.005之间,二甲苯一次浓度范围为0.005~0.008mg/m3,标准指数在0.017~0.027之间,H2S一次浓度范围为0.004~0.009mg/m3,标准指数在0.4~0.9之间,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综上,各监测因子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小时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苯、二甲苯和H2S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5.2 环境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因子
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总大肠菌、细菌总、K+Na+Ca2+Mg2+CO32-HCO3-Cl-SO42-
2)监测布点
依据区域地下水流向共布置7个监测点(潜水5个监测点、深水2个监测点)。监测点名称、位置及相对于厂区的方位、监测因子列于表5.2-1
5.2-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点位
序号
监测点名称
距离(m
方位
监测因子
1
潜水监测点
东太湖村
1451
SW
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总大肠菌、细菌总 K+Na+Ca2+Mg2+CO32-HCO3-Cl-SO42-
2
厂区
3
马町庄村
678
NE
4
马屯村
272
NW
5
马太湖村
826
SE
6
承压水监测点
东太湖村
1451
SW
7
马町庄村
678
NE
3)监测频次
地下水质量监测时间:2018年1月3日。
(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列于表5.2-2
5.2-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检出限
pH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pH
高锰酸盐指数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7-2006
滴定管
0.05mg/L
总硬度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滴定管
1.0 mg/L
溶解性总固体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分析天平
亚硝酸盐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1mg/L
硝酸盐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2mg/L
氨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2mg/L
硫酸盐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
可见分光光度计
5 mg/L
氯化物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
1.0 mg/L
挥发性酚类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03mg/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  4.1异烟酸-吡唑酮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2 mg/L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原子荧光光度计
0.3μg/L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原子荧光光度计
0.04μg/L
六价铬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7-1987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4mg/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 mg/L
氟化物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4-1987
离子计
0.05mg /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01mg/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05 mg/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05 mg/L
总大肠杆菌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 5750.12-2006
生化培养箱
细菌总数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 5750.12-2006
生化培养箱
5.2-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单位mg/L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9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标准   浓度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