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发展历程
信源编码:
最原始的信院编码就是莫尔斯电码,另外还有ASCII码和电报码都是信源编码。但现代通信应⽤中常见的信源编码⽅式有: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L-Z编码,这三种都是⽆损编码,另外还有⼀些有损的编码⽅式。信源编码的⽬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形式就是压缩。
相对地,信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抗⼲扰能⼒以及纠错能⼒。
信道编码:
1948年Shannon极限理论
→1950年Hamming码
→1955年Elias卷积码
→1960年 BCH码、RS码、PGZ译码算法
→1962年Gallager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1965年B-M译码算法
→1967年RRNS码、Viterbi算法
→1972年Chase⽒译码算法
→1974年Bahl MAP算法
→1977年IMaiBCM分组编码调制
→1978年Wolf 格状分组码
→1986年Padovani恒包络相位/频率编码调制
→1987年Ungerboeck TCM格状编码调制、SiMonMTCM多重格状编码调制、WeiL.F.多维星座TCM
→1989年Hagenauer SOVA算法
→1990年Koch Max-Lg-MAP算法
→1993年Berrou Turbo码
→1994年Pyndiah 乘积码准最佳译码
→1995年 Robertson Log-MAP算法
→1996年 Hagenauer TurboBCH码
→1996MACKay-Neal重新发掘出LDPC码
→1997年 Nick Turbo Hamming码
→1998年Tarokh 空-时卷格状码、AlaMouti空-时分组码
→1999年删除型Turbo码
虽然经过这些创新努⼒,已很接近Shannon极限,例如1997年Nickle的TurboHamming码对⾼斯信道传输时已与Shannon极限仅有0.27dB相差,但⼈们依然不会满意,因为时延、装备复杂性与可⾏性都是实际应⽤的严峻要求,⽽如果不考虑时延因素及复杂性本来就没有意义,因为50多年前的Shannon
理论本⾝就已预⽰以接近⽆限的时延总容易到⼀些⽅法逼近Shannon 极限。因此,信道编码和/或编码调制理论与技术在向Shannon极限逼近的创新过程中,其难
点是要同时兼顾考虑好编码及交织等处理时延、⽐特误码率门限要求、系统带宽、码率、编码增益、有效吞吐量、信道特征、抗衰落⾊散及不同类别⼲扰能⼒以及装备复杂性等要求。从⽽,尽管⼈们普遍公认Turbo码确是快速逼近Shannon极限的⼀种有跃变性改进的码类,但其时延、复杂性依然为其最严峻的挑战因素,看来,沿AlaMouti的STB⽅式是⼀种看好的折衷⽅向。同样,实际性能可⽐Turbo码性能更优良的LDPC码,从1962年Gallager提出, 当时并未为⼈们充分理解与重视,⾄1996年为MACKay—Neal重新发现后掀起的另⼀股推进其研究、应⽤热潮, 此⼜为另⼀明显⽰例。LDPC码是⼀类可由⾮常稀疏的奇偶校验矩阵或⼆分图(Bi-PartiteGrapg)定义的线性分组前向纠错码,它具有更简单的结构描述与硬件复杂度,可实现完全并⾏操作,有利⾼速、⼤吞吐能⼒译码,且译码复杂度亦⽐Turbo码低,并具更优良的基底(Floor)残余误码性能,研究表明,最好的⾮正则(Irregular)LDPC码,其长度为106时可获得BER=10-6时与Shannon极限仅相差0.13dB;当码长为107、码率为1/2,与Shannon极限仅差0.04dB;与Turbo码结构不同,这是由另⼀种途径向“Shannon极限条件”的更有效与更逼真的模拟,从⽽取得⽐Turbo码更好的性能。因此,“学习、思考、创新、发展”这⼀永恒主题中持
续“创新”最为关键,MIMO-STC及Turbo/LDPC码的发展历程亦充分证实了这⼀发展哲理。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远离的简要介绍
信源编码:
⼀种以提⾼通信有效性为⽬的⽽对信源符号进⾏的变换;为了减少或消除信源剩余度⽽进⾏的信源符号变换。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的变换。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某种⽅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最⼤,同时⼜能保证⽆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误码,从⽽使接收端产⽣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环节,对数码流进⾏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定的纠错能⼒和抗⼲扰能⼒,可极⼤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
提⾼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些码元,从⽽达到在接收端进⾏判错和纠错的⽬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销。这就好象我们运送⼀批玻璃杯⼀样,为了保证运送途中不出现打烂玻璃杯的情况,我们通常都⽤⼀些泡沫或海棉等物将玻璃杯包装起来,这种包装
使玻璃杯所占的容积变⼤,原来⼀部车能装5000各玻璃杯的,包装后就只能装4000个了,显然包装的代价使运送玻璃杯的有效个数减少了。同样,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也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信息码率为代价了。将有⽤⽐特数除以总⽐特数就等于编码效率了,不同的编码⽅式,其编码效率有所不同。
基于层次树的集分割(SPIHT)信源编码⽅法是基于EZW⽽改进的算法,它是有效利⽤了图像⼩波分解后的多分辨率特性,根据重要性⽣成⽐特流的⼀个渐进式编码。这种编码⽅法,编码器能够在任意位置终⽌编码,因此能够精确实现⼀定⽬标速率或⽬标失真度。同样,对于给定的⽐特流,解码器可以在任意位置停⽌解码,⽽仍然能够恢复由截断的⽐特流编码的图像。⽽实现这⼀优越性能并不需要事先的训练和预存表或码本,也不需要任何关于图像源的先验知识。
数字电视中常⽤的纠错编码,通常采⽤两次附加纠错码的前向纠错(FEC)编码。RS编码属于第⼀个FEC,188字节后附加16字节RS码,构成(204,188)RS码,这也可以称为外编码。第⼆个附加纠错码的FEC⼀般采⽤卷积编码,⼜称为内编码。外编码和内编码结合⼀起,称之为级联编码。级联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再按规定的调制⽅式对载频进⾏调制。
前向纠错码(FEC)的码字是具有⼀定纠错能⼒的码型,它在接收端解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且能够判断错误码元所在的位置,并⾃动纠错。这种纠错码信息不需要储存,不需要反馈,实时性好。所以在⼴播系统(单向传输系统)都采⽤这种信道编码⽅式。以下是纠错码的各种类型:
既然信源编码的基本⽬的是提⾼码字序列中码元的平均信息量,那么,⼀切旨在减少剩余度⽽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所施⾏的变换或处理,都可以在这种意义下归⼊信源编码的范畴,例如过滤、预测、域变换和数据压缩等。当然,这些都是⼴义的信源编码。
⼀般来说,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符号平均信息量的基本途径有两个:①使序列中的各个符号尽可能地互相独⽴;②使序列中各个符号的出现概率尽可能地相等。前者称为解除相关性,后者称为概率均匀化。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包括语⾳压缩编码、各类图像压缩编码及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
信道编码: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误码,从⽽使接收端产⽣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环节,对数码流进⾏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定的纠错能⼒和抗⼲扰能⼒,可极⼤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
提⾼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些码元,从⽽达到在接收端进⾏判错和纠错的⽬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销。
码率兼容截短卷积(RCPC)信道编码,就是⼀类采⽤周期性删除⽐特的⽅法来获得⾼码率的卷积码,它具有以下⼏个特点:
(1)截短卷积码也可以⽤⽣成矩阵表⽰,它是⼀种特殊的卷积码;
(2)截短卷积码的限制长度与原码相同,具有与原码同等级别的纠错能⼒;
(3)截短卷积码具有原码的隐含结构,译码复杂度降低;
(4)改变⽐特删除模式,可以实现变码率的编码和译码。
三.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作⽤之⼀是设法减少码元数⽬和降低码元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数据压缩。码元速率将直接影响传输所占的带宽,⽽传输带宽⼜直接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作⽤之⼆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两种⽅式: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ΔM)。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1.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种⽤⼀组⼆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的抽样值,从⽽实现通信的⽅式。由于这种通信⽅式抗⼲扰能⼒强,它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泛的应⽤。增量调制(ΔM):将差值编码传输,同样可传输模拟信号所含的信息。此差值⼜称“增量”,
其值可正可负。这种⽤差值编码进⾏通信的⽅式,就称为“增量调制”,缩写为DM或ΔM,主要⽤于军⽅通信中。信源编码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的变换。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某种⽅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最⼤,同时⼜能保证⽆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信道编码的⽬的:信道编码是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传输质量⽽设计的⼀种编码。它是在信息码中增加⼀定数量的多余码元,使码字具有⼀定的抗⼲扰能⼒。信道编码的实质:信道编码的实质就是在信息码中增加⼀定数量的多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使它们满⾜⼀定的约束关系,这样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共同组成⼀个由信道传输的码字。信源编码很好理解,⽐如你要发送⼀个图形,必须把这个图像转成0101的编码,这就是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为⼲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定的规则加⼊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定规则进⾏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提⾼通信系统抗⼲扰能⼒,实现可靠通信。信道编码是针对⽆线信道的⼲扰太多,把你要传送的数据加上些信息,来纠正信道的⼲扰。信道编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为⼲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定的规则加⼊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定规则进⾏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提⾼通信系统抗⼲扰能⼒,实现可靠通信。
信源编码信号:例如语⾳信号(频率范围300-3400Hz)、图象信号(频率范围0-6MHz)……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的频率从零频附近开始)。在发送端把连续消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这种变换由信源来完成。
信道编码信号:例如⼆进制信号、2PSK信号……已调信号(也叫带通信号、频带信号)。这种信号有两个基本特征:⼀是携带信息;⼆是适应在信道中传输,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完成这样的变换是调制器。
信源编码是对输⼊信息进⾏编码,优化信息和压缩信息并且打成符合标准的数据包。信道编码是在数据中加⼊验证码,并且把加⼊验证码的数据进⾏调制。两者的作⽤完全不⼀样的。信源编码是指信号来源的编码,主要是指从那个接⼝进来的。信道编码是说的信号通道的编码,⼀般是指机内的电路。总的来说吧:信源编码是对视频, ⾳频, 数据进⾏的编码,即对信息进⾏编码以便处理,⽽信道编码是指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对信息进⾏的处理。
四.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在现代社会的应⽤
1.在现代⽆线通信中的应⽤:
通信的任务是由⼀整套技术设备和传输媒介所构成的总体——通信系统来完成的。电⼦通信根据信道
上传输信号的种类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最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由信源、信道和信宿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要⽐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复杂得多。数字通信系统设备多种多样,综合各种数字通信系统,其构成如图所⽰:
信源编码是以提⾼通信有效性为⽬的的编码。通常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采⽤的⼀般⽅法是压缩每个信源符号的平均⽐特数或信源的码率。
信道,通俗地说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信道的作⽤是传输信号,它提供⼀段频带让信号通过,同时⼜给信号加以限制和损害。
信道编码是以提⾼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为⽬的的编码。通常通过增加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采⽤的⼀般⽅法是增⼤码率或带宽。与信源编码正好相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信道编码(channel code)被⼴泛⽤作表⽰编码错误监测和纠正的术语,有时候也可以在通信和存储领域⽤作表⽰数字调制⽅式。信道编码⽤来在数据传输的时候保护数据,还可以在出现错误的时候来恢复数据。
2.在超宽带信道中的应⽤
超宽带(Ultra Wideband,以下简称UWB) [1][2]系统具有⾼传输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等独特优点,是下⼀代短距离⽆线通信系统的有⼒竞争者。它是指具有很⾼带宽⽐射频(带宽与中⼼频率之⽐)的⽆
线电技术。近年来,超宽带⽆线通信在图像和视频传输中获得了越来越⼴泛的应⽤,它具有极⾼的传输速率以及很宽的传输频带,可以提供⾼达1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在数字家庭⽹络或办公⽹络中,实现近距离、⾼速率数据传输。例如,利⽤UWB技术可以在家⽤电器设备之间提供⾼速的⾳频、视频业务传输,在数字办公环境中,应⽤UWB技术可以减少线缆布放的⿇烦,提供⽆线⾼速互联。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以下简称JSCC)[3][4]近⼏年来⽇益受到通信界的⼴泛重视,主要原因是多媒体⽆线通信变得更加重要。根据Shannon信息论原理,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分离的[5],然⽽,该定理假设信源编码是最优的,可以去掉所有冗余,并且假设当⽐特率低于信道容量时可纠正所有误码。在不限制码长的复杂性和时延的前提下,可以得到这样的系统。⽽在实际系统中⼜必须限制码长的复杂性和时延,这必然会导致性能下降,这和⾹农编码定理的假设是相⽭盾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采⽤独⽴编码技术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例如有严重噪声的衰落信道和(移动通信信道),采⽤独⽴编码技术不能满⾜要求。因此需要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联合考虑,在实际的信道条件中获得⽐信源和信道单独进⾏编码更好的效果。其中不等差错保护是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种, 是相对于同等差错保护⽽⾔的。在⽹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等差错保护⽅案使得重要信息得不到⾜够的保护⽽使解码质量严重下降。⽽不等差错保护根据码流的不同部分对图像重建质量的重要性不同, ⽽采⽤不同的信道保护机制, 是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个重要应⽤。
不等差错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以下简称UEP)的信源编码主要采⽤嵌⼊式信源编码,如
SPIHT(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 [6],EZW,JPEG2000等,信源输出码流具有渐进特性,信道编码采⽤RCPC[7],RCPT等码率可变的信道编码。⽂章[8]中研究了在AWGN信道下的不等差错保护的性能;⽂章[9]中研究了有反馈的移动信道下的多分辨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章[10]研究了⽆线信道下的图像传输,信源编码采⽤SPIHT,信道编码采⽤多码率Turbo coder 的不等差错保护⽅案;⽂章[11]中研究了DS-CDMA多径衰落信道下信源编码为分层视频图像编码,信道编码采⽤RCPC,解决了在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各个层之间的码率最优分配;⽂章[12]研究了3G⽹络下MPEG-4视频流的传输,信道编码采⽤ Turbo编码,提出了⽤TCP传输⾮常重要的MPEG-4流,⽽⽤UDP传输MPEG-4 audio/video ES (Elementary Streams),并且对UDP传输的码流进⾏UEP的⽅案;⽂章[13]研究在⽆线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将MIMO-OFDM和adaptive wavelet pretreatment(⾃适应⼩波预处理)结合在⼀起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图像传输。据我们的了解, 现在并⽆⽂章研究超宽带⽆线信道下不等差错保护⽅案,本⽂将不等差错保护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应⽤于超宽带⽆线通信中, 信源部分采⽤基于⼩波SPIHT 的编码⽅法,⽽信道部分采⽤RCPC编码(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 对SPIHT输出码流按重要程度进⾏不等错误保护,并基于DS-UWB[14]⽅案提出双重不等差错保护⽅案, 研究了不等差错保护给图像在超宽带⽆线通信中的图像传输所带来性能增益。
采⽤标准LENA256×256图像进⾏仿真实验, 信源编码采⽤SPIHT算法,SPIHT 编码速率为
0.5bpp, 信道编码采⽤码率⾃适应截短卷积码RCPC, 对实验图像进⾏同等差错保护信道编码(
EEP) 和不等差错保护信道编码(UEP), 对于EEP编码采⽤1/ 2 码率;对于UEP 编码,其重要信息(包括头部语法及图像重要数据) 采⽤1/ 3码率,对图像次重要数据采⽤1/ 2码率进⾏编码,对图像⾮重要数据不进⾏编码。信道编码输出码流经过⼀个(Ns,1)重复编码器,对重要信息Ns取30,次重要数据Ns取20,⾮重要数据Ns取为10,再⽤⼀个周期为Np=Ns的伪随机DS码序列对重复编码器输出序列进⾏编码,最后对编码输出进⾏PAM调制和脉冲成形从⽽形成DS-UWB发送信号波形,其中脉冲参数设置为平均发射功率为-30,抽样频率为50e9,平均脉冲重复时间为2e-9,冲激响应持续时间为0.5e-9,脉冲波形形成因⼦为0.25e-9。DS-UWB信号经过IEEE802.15.3a CM1信道模型,接收端采⽤Rake接收机对接收信号进⾏解调,解调后的码流经过RCPC信道译码和SPIHT信源译码恢复出原始图像。
CMI信道模型下Double-UEP与UEP,EEP的性能⽐较
图中给出了IEEE802.15.3a CM1信道模型下双重不等差错保护(Double-UEP)与传统不等差错保护(UEP)与同等差错保护(EEP)的性能⽐较,其中横轴为超宽带信道中的信噪⽐Eb/N0,纵轴为重建图像的峰值信噪⽐PSNR(Peek Signal Noise Ratio)。
由图可见,在UWB信道中,不等差错保护的性能普遍好于同等差错保护的性能,尤其是在低信噪⽐的时候,采⽤不等差错保护能够获得更⼤的性能增益。在⾼信噪⽐时,由于此时信道质量较好,误码率较低,图像中的重要码流基本不会产⽣误码,此时不等差错保护和同等差错保护性能趋于⼀致;⽽在
卷积编码低信噪⽐时,由于不等差错保护⽅案对图像的重要信息加⼊了更多的冗余,从⽽在不增加传输速率的情况下使图像得以更可靠的传输,提升重建图像的质量。
五.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发展前景
信息论理论的建⽴,提出了信息、信息熵的概念,接着⼈们提出了编码定理。编码⽅法有较⼤发展,各种界限也不断有⼈提出,使多⽤户信息论的理论⽇趋完整,前向纠错码(FEC)的码字也在不断完善。但现有信息理论中信息对象的层次区分对产⽣和构成信息存在的基本要素、对象及关系区分不清,适⽤于复杂信息系统的理论⽐较少,缺乏核⼼的“实有信息”概念,不能很好地解释信息的创⽣和语义歧义问题。只有⽆记忆单⽤户信道和多⽤户信道中的特殊情况的编码定理已有严格的证明,其他信道也有⼀些结果,但尚不完善。但近⼏年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热衷探索,促进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且Turbo码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不断完善信道编码⽅案。
移动通信的发展⽇新⽉异,从1978年第⼀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诞⽣⾄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就已经过三代的演变,成为拥有10亿多⽤户的全球电信业最活跃、最具发展潜⼒的业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渐⾏渐近,以及各国政府、运营商和制造商等各⽅⾯为之⽽投⼊的⼤量⼈⼒物⼒,移动通信⼜⼀次地在电信业乃⾄全社会掀起了滚滚热潮。虽然⽬前由于全球电信业的低迷以及3G系统⾃⾝存在的⼀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因素,3G业务的全⾯推⾏并不象计划中的顺利,但新⼀代移动通信⽹的到来必是⼤势所趋。因此,⼈们对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的热情始终未减。
移动通信的强⼤魅⼒之所在就是它能为⼈们提供了固话所不及的灵活、机动、⾼效的通信⽅式,⾮常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这也使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实现⽐有线通信系统更复杂、更困难。实际上,移动⽆线信道是通信中最恶劣、最难预测的通信信道之⼀。由于⽆线电波传输不仅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造成能量损耗,并且会因为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和阴影效应等的影响⽽使信号快速衰落,码间⼲扰和信号失真严重,从⽽极⼤地影响了通信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们不断地研究和寻多种先进的通信技术以提⾼移动通信的性能。特别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后,促进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分集技术、智能天线、软件⽆线电等的发展。
结论: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发展布满艰⾟,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随着今天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应⽤也越来越⼴泛,其逐步的应⽤于各个领域,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常重要的⾓⾊,起到了⾄关重要的作⽤。但是,现有信息理论也存在⼀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个⽅⾯:
1.现有信息理论体系中缺乏核⼼的 “实有信息”概念。
2.适⽤于复杂信息系统的理论⽐较少。⽬前的狭义与⼴义信息论⼤多是起源和⽴⾜于简单系统的信息
理论,即⽤简单通讯信息系统的⽅法来类⽐复杂系统的信息现象,将复杂性当成了简单性来处理。⽽涉及⽣命现象和⼈的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很复杂的对象,其中信宿主体内信息的语义歧义和信息创⽣问题是难点,⽤现有信息理论难以解释。
3.对产⽣和构成信息存在的基本要素、对象及关系区分不清。如将对象的直接存在(对象的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8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编码   信源   信道编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